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教育理念的变化

  〔关键词〕 城镇化;教育理念;改革;农村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20―01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城镇化必然推动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演变,但决不是以城市文明替代农村文明。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应当成为“为农”服务的教育。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后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面临着推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双重任务,迫切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本文就谈谈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教育理念的变化。   一、城镇化促进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   新世纪以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历程,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全面性。城镇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布局、内容、手段乃至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二是差异性。有些地方城乡义务教育已无实质性区别,有些地方则鲜受城镇化触动,还重复着传统的教育方式。三是长远性。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直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优先领域,防止出现农村义务教育凹陷,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可以说,城镇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多方面推动作用。   二、城市人对待子女的教育有了居安思危的理念   通过调查,城市户籍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比较重视。如果孩子考不上好的学校,将来就业就有问题;或家长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育,未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这类家庭的最大支出就是孩子的教育投资,随之出现的便是各种各样的陪读族、陪考族,家庭小饭桌,家庭作业辅导班等。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请家教、买资料。有些家长做出了过激的行为导致了“虎爸”“虎妈”的出现。学校的各科教师为了适应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在作业布置上也是绞尽脑汁,尤其在临近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英语各发一份试卷要求放学回家后做完第二天检查。一份试卷至少要用一个小时,三份试卷下来四个小时。学生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所以起得最早的是学生,睡得最晚的也是学生,正是应验了“三更灯火五更鸡,苦也学生,累也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各科教师更要相互协商,尽量给学生减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类家长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幸运儿,自己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育,由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凭胆量创业,家境殷实。他们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恰好与学校的教育相反。甚至说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照样能挣大钱。很容易让学生厌学。教师讲了很久的伦理道德,可能会被家长的一言半语改变。针对这类学生,教师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帮家长先“开窍”。教师和家长齐抓共管,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古人云:“施教之方,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三、农村人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现实   在以前,中国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农村的生活十分艰苦,家长灌输给孩子的“跳龙门”的思想较重,一时在社会上出现家长苦供、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教育局面。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逐年剧增,整个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尚。而近几年由于大学生就业困难,再加上用工荒的出现,农民工工资有了保障,好多有潜力上大学的农村学生,被眼前的利益所蛊惑,家长也算起了经济账,供一个大学生,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每年花去一万,七年下来也要七八万,而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挣钱,一年挣一两万,七年下来反而能收入十几万。这样,在校大学生中农村学生人数逐年递减。农村中小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让爷爷奶奶看管,爷爷奶奶年纪普遍较大,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再加上他们一般都没有受过教育,更不会辅导孩子的学习。所以这些留守儿童就成了学校的负担,教师的担心。教师担心他们的学习、安全、习惯的养成等。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才去打工的。教师要教育孩子对待学习要向他们的父母对待外出打工一样不怕苦,和父母比赛,父母打工挣钱回来,而他们要在学校学好各门课程,争做优等生,让父母满意。   总之,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了解了不同人群的不同教育理念之后,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编辑:蔡扬宗

  〔关键词〕 城镇化;教育理念;改革;农村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20―01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城镇化必然推动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演变,但决不是以城市文明替代农村文明。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应当成为“为农”服务的教育。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后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面临着推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双重任务,迫切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本文就谈谈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教育理念的变化。   一、城镇化促进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   新世纪以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历程,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全面性。城镇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布局、内容、手段乃至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二是差异性。有些地方城乡义务教育已无实质性区别,有些地方则鲜受城镇化触动,还重复着传统的教育方式。三是长远性。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直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优先领域,防止出现农村义务教育凹陷,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可以说,城镇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多方面推动作用。   二、城市人对待子女的教育有了居安思危的理念   通过调查,城市户籍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比较重视。如果孩子考不上好的学校,将来就业就有问题;或家长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育,未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这类家庭的最大支出就是孩子的教育投资,随之出现的便是各种各样的陪读族、陪考族,家庭小饭桌,家庭作业辅导班等。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请家教、买资料。有些家长做出了过激的行为导致了“虎爸”“虎妈”的出现。学校的各科教师为了适应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在作业布置上也是绞尽脑汁,尤其在临近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英语各发一份试卷要求放学回家后做完第二天检查。一份试卷至少要用一个小时,三份试卷下来四个小时。学生不可能有过多的时间,所以起得最早的是学生,睡得最晚的也是学生,正是应验了“三更灯火五更鸡,苦也学生,累也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各科教师更要相互协商,尽量给学生减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类家长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幸运儿,自己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育,由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凭胆量创业,家境殷实。他们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恰好与学校的教育相反。甚至说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照样能挣大钱。很容易让学生厌学。教师讲了很久的伦理道德,可能会被家长的一言半语改变。针对这类学生,教师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帮家长先“开窍”。教师和家长齐抓共管,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古人云:“施教之方,贵在引导,妙在开窍”。   三、农村人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现实   在以前,中国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农村的生活十分艰苦,家长灌输给孩子的“跳龙门”的思想较重,一时在社会上出现家长苦供、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教育局面。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逐年剧增,整个社会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尚。而近几年由于大学生就业困难,再加上用工荒的出现,农民工工资有了保障,好多有潜力上大学的农村学生,被眼前的利益所蛊惑,家长也算起了经济账,供一个大学生,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每年花去一万,七年下来也要七八万,而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挣钱,一年挣一两万,七年下来反而能收入十几万。这样,在校大学生中农村学生人数逐年递减。农村中小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让爷爷奶奶看管,爷爷奶奶年纪普遍较大,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再加上他们一般都没有受过教育,更不会辅导孩子的学习。所以这些留守儿童就成了学校的负担,教师的担心。教师担心他们的学习、安全、习惯的养成等。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才去打工的。教师要教育孩子对待学习要向他们的父母对待外出打工一样不怕苦,和父母比赛,父母打工挣钱回来,而他们要在学校学好各门课程,争做优等生,让父母满意。   总之,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了解了不同人群的不同教育理念之后,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编辑:蔡扬宗


相关内容

  • 东京城旧城棚户区项目改造的申请报告
  • 东 京 城 镇 烽 火 村 棚 户 区 立 项 申 请 报 告 目 录 一. 东京城镇背景与概述 二. 项目地点 三. 建筑规模.建筑面积及使用功能 四. 规划原则 五. 规划理念 六. 规划方案总体布局 七. 结论 开发建设改造东京城镇烽火村棚户区项目 的立项申请报告 牡丹江市宁安市政府: 一. ...

  • +1新常态概念
  • 抄抄痧痧护驴护痧痧痧痧抄抄抄抄护痧卅≯谚驴驴痧痧痧移痧护驴痧痧痧抄抄移诊移痧护护<>d丸刃.驴.驴 2015年第3期(总第137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 NO.3,2015 (SerialNO.137) 新常态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转型思考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考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思考 □ 厦门海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段谟肇 摘要:小城镇总体规划必须在编制内容及思路上抓重点,探索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创新,提高编制成果,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 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新区建设
  • 新理念新发展·聚焦"十三五"系列调研 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新区建设 --我国大都市新城新区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3日 10版) 西安咸阳西咸新区效果图.资料图片 成都.武汉.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居住模式探讨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居住模式探讨 作者:李小平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4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城市居住小区的发展历程,分析居住小区的现状规划和现状组织模式及其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对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关键词]生态宜居:居住区 引言 新型 ...

  • 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全球共识.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建筑及其运行对气候和环境的巨大影响,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发展绿色建筑的高 ...

  • 中国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 摘要: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国产业发展环境出现若干重大标志性变化,突出地表现为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对产业需求和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人口老龄化提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下降,对产业需求和产业成本(结构)的影响出现重大变化: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转折性变化 ...

  • 城乡规划转型论文
  • 城乡规划转型论文 [摘要]在城镇化转型时期,满足各方面的基本增长需求已经跟不上城镇发展的大步伐,也不能作为主要任务继续存在,而坚持"科学发展观",缓解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城乡规划的工作重点向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和城市内部的优化提升转变:城乡 ...

  • 县域内教师交流的机制梗阻与政策重建
  • 县域内教师交流的机制梗阻与政策重建 基于综合改革的战略思维,我国教育政策在经费保障.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信息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层面上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且把教师资源一体化作为突破的政策关键,把教师交流作为实现教师资源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