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信息管理系统
需求说明书
XX
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前言 ........................................................................................................................................ 1
1.1 1.2 1.3 1.4
目的 ............................................................................................................................ 1
范围 ............................................................................................................................ 1 定义、缩写词、略语 ................................................................................................ 1 参考资料 .................................................................................................................... 1
2 项目概述 .............................................................................................................................. 2
2.1 2.2 2.3 2.4 2.5
产品描述 .................................................................................................................... 2
产品功能 .................................................................................................................... 2 用户特点 .................................................................................................................... 2 一般约束 .................................................................................................................... 2 假设和依据 ................................................................................................................ 3
3 具体需求 .............................................................................................................................. 3
3.1 功能需求 .................................................................................................................... 3
3.1.1 功能需求1 ................................................................................................... 3 3.1.2 功能需求2 ................................................................................................... 4
3.2 外部接口需求 ........................................................................................................ 4
3.2.1 用户接口 ...................................................................................................... 4 3.2.2 硬件接口 ...................................................................................................... 4 3.2.3 软件接口 ...................................................................................................... 4 3.2.4 通信接口 ...................................................................................................... 4 3.3 性能需求 .................................................................................................................... 4 3.4 设计约束 .................................................................................................................... 5
3.4.1 其他标准的约束 .......................................................................................... 5 3.4.2 硬件的限制 .................................................................................................. 5 3.5 属性 ............................................................................................................................ 5
3.5.1 可用性 .......................................................................................................... 5 3.5.2 安全性 .......................................................................................................... 5 3.5.3 可维护性 ...................................................................................................... 5 3.5.4 可转移/转换性 ............................................................................................ 5 3.5.5 警告 .............................................................................................................. 6 3.6 其他需求 .................................................................................................................... 6
3.6.1 数据库 .......................................................................................................... 6 3.6.2 操作 .............................................................................................................. 6 3.6.3 场合适应性 .................................................................................................. 6
XX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1 前言
本章提供整个SRS综述。 1.1 目的
在这一条包括下列内容: a. 描述实际SRS的目的; b. 说明SRS所预期的读者。
1.2 范围
a. 用一个名字标识被生产的软件产品。比如:×××数据库系统,报表生成程序等等; b. 说明软件产品将干什么,如果需要的话,还要说明软件产品不干什么; c. 描述所说明的软件的应用。应当:
(1) 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所有相关的利闪、目的、以及最终目标。
(2) 如果有一个较高层次的说明存在,则应该使其和高层次说明中的类似的陈述相
一致(例如,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 1.3 定义、缩写词、略语
本条中必须提供全部需求的术语、缩写词及略语的定义,以便对SRS进行适当的解释。
这些信息可以由SRS的附录提供。也可以参考其他的文件。 1.4 参考资料
本条应包括:
a. 在SRS中各处参照的文件的全部清单,如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上级机关批文、合同等;
b. 列出其他参考资料,如属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和主要文献等。每一个文件、文献要有标题,索引号或文件号,发布或发表日期以及出版单位;
c. 详细说明可以得到该参考文件的来源。这个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件提供。
2 项目概述
本章应描述影响产品和其需求的一般因素,本章不说明具体的需求,而仅使需求更易于理解。 2.1
产品描述
这一条是把一个产品用其他有关的产品或项目来描述。
a. 如果这个产品是独立的,而且全部内容自含,应在此说明;
b. 如果SRS定义的产品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或项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本条应包括如下内容:
(1) 要概述这个较大的系统或项目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并说明其接口; (2) 指出该软件产品主要的外部接口。在这里,不要求对接口详细地描述,详细描
述放在SRS其他章条中;
(3) 描述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外围设备。这里仅仅是一个综述性描述。
在本条的描述中,用一个方框图来表达一个较大的系统或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外部接口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条既不用来强迫进行设计方案的描述,也不是描述在解决问题时的设计约束。本条应对在以后具体需求一章中说明的设计约束提供理由。 2.2
产品功能
本条是为将要完成的软件功能提供一个摘要。例如,对于一个记帐程序来说,SRS可以用这部分来描述:客户帐目维护、客户财务报表和发票制作,而不必把功能所要求的大量的细节描写出来。
有时,如果存在较高层次的规格说明时,则功能摘要可直接从中取得,这个较高层次的规格说明为软件产品分配了特殊的功能,为了清晰起见,请注意:
a. 编制功能的一种方法是制作功能表,以便客户或者第一次读这个文件的人都可以理解;
b. 用方框图来表达不同的功能和它们的关系也是有帮助的。但要牢记,这样的图不是产品设计时所需求的,而只是一种有效的解释性的工具。
这一条不用作陈述具体需求,只是对后来SRS中具体需求一章中为什么要描述的某些需求提供理由。 2.3
用户特点
本条要描述影响具体需求的产品的最终用户的一般特点。
许多人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操作和维护阶段与系统相关。而这些人中有用户、操作员、维护人员和系统工作人员。这些人的某些特点,象教育水平、经验、技术、专长等,都是施加于系统操作环境的重要约束。
如果系统的大多数用户是一些临时用户,那么就要求系统包含如何完成基本功能的提示,而不是假设用户已经从过去的会议或从阅读用户指南中了解到这些细节。
这一条的内容不能用来陈述具体需求或强加若干特殊的设计约束,本条应对在SRS的具体需求一章之中的某些具体需求或设计约束的描述提供理由。 2.4
一般约束
本条对设计系统阳限制开发者选择的其他一些项作一般性描述。而这些项将限定开发者在设计系统时的任选项。这些包括: a. 管理方针;
b. 硬件的限制;
c. 与其他应用间的接口; d. 并行操作; e. 审查功能; f. 控制功能;
g. 所需的高级语言; h. 通信协议;
i. 应用的临界点;
j. 安全和保密方面的考虑。
本条不陈述具体需求或具体设计约束:而对SRS的具体需求一章中为 什么要确定某些具体需求和设计约束提供理由。 2.5
假设和依据
本条列出影响SRS中陈述的需求的每一个因素。这些因素不是软件的设计约束,但是它们的改变可能影响到SRS中的需求。例如:假定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是在被软件产品指定的硬件上使用的,然而,事实上这个操作系统是不可能使用的,于是,SRS就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3 具体需求
3.1 功能需求 3.1.1 功能需求1 3.1.1.1 引言
本条描述软件产品的输入怎样变换成输出。即软件必须完成的基本动作。
对于每一类功能或者有时对于每一个功能,需要具体描述其输入、加工和输出的需求。这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
这部分描述的是功能要达到的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还应清楚说明功能意图的由来和背景。 3.1.1.2 输入
这部分应包括:
(1) 详细描述该功能的所有输入数据,如:输入源、数量、度量单位、时间设定、
有效输入范围(包括精度和公差);
(2) 操作员控制细节的需求。其中有名字、操作员活动的描述、控制台或操作员的
位置。例如:当打印检查时,要求操作员进行格式调整; (3) 指明引用接口说明或接口控制文件的参考资料。 3.1.1.3 加工
定义输入数据、中间参数,以获得预期输出结果的全部操作。它包括如下的说明: (1) 输入数据的有效性检查;
(2) 操作的顺序,包括事件的时间设定;
(3) 异常情况的响应,例如,溢出、通信故障、错误处理等; (4) 受操作影响的参数; (5) 降级运行的要求;
(6) 用于把系统输入变换成相应输出的任何方法(方程式、数学算法、逻辑操作等); (7) 输出数据的有效性检查。
3.1.1.4 输出
这部分应包括: (1) 详细描述该功能所有输出数据,例如:输出目的地、数量、度量单位、时间关
系、有效输出的范围(包括精度和公差)、非法值的处理、出错信息; (2) 有关接口说明或接口控制文件的参考资料。
此外,对着重于输入输出行为的系统来说,SRS应指定所有有意义的输入、输出对及其序列。当一个系统要求记忆它的状态时,需要这个序列,使得它可以根据本次输入和以前的状态作出响应。也就是说,这种情况犹如有限状态机。 3.1.2 功能需求2 3.1.2.1 引言 3.1.2.2 输入 3.1.2.3 加工 3.1.2.4 输出
3.2 外部接口需求
3.2.1 用户接口
提供用户使用软件产品是地的接口需求。例如,如果系统的用户通过显示终端进行操作,就必须指定如下要求: a. 对屏幕格式的要求;
b. 报表或菜单的页面打印格式和内容; c. 输入输出的相对时间; d. 程序功能键的或用性。 3.2.2 硬件接口
要指出软件产品和系统硬部件之间每一个接口的逻辑特点。还可能包括如下事宜:支撑什么样的设备,如何支撑这些设备,有何约定。 3.2.3 软件接口
在这里应指定需使用的其他软件产品(例如,数据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或者数学软件包),以及同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 对每一个所需的软件产品,要提供如下内容: a. 名字; b. 助记符;
c. 规格说明号; d. 版本号; e. 来源。
对于每一个接口,这部分应说明与软件产品相关的接口软件的目的,并根据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定义接口,这里不必详细描述任何已有完整文件的接口,只要引用定义该接口的文件即可。 3.2.4 通信接口
这里指定各种通信接口,例如,局部网络的协议等等。
3.3 性能需求
从整体来说,本条应该具体说明软件、或人与软件交互的静态或动态数值需求。
a. 静态数值需求可能包括: (1) 支持的终端数;
(2) 支持并行操作的用户数; (3) 处理的文卷和记录数; (4) 表和文卷的大小。 b.动态数值需求可能包括: 欲处理的事务和任务的数量,以及在正常情况下和峰值工作条件下一定时间周期中处理的数据总量。所有这些需求都必须用可以度量的术语来叙述。例如,95%的事务必须在小于1s时间内处理完,不然,操作员将不等待处理的完成。 3.4 设计约束
设计约束受其他标准、硬件限制等方面的影响。 3.4.1 其他标准的约束
本项将指定由现有的标准或规则派生的要求。例如: a. 报表格式; b. 数据命名; c. 财务处理;
d. 审计追踪,等等。 3.4.2 硬件的限制
本项包括在各种硬件约束下运行的软件要求,例如,应该包括: a. 硬件配置的特点(接口数,指令系统等); b. 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容量。 3.5 属性
在软件的需求之中有若干个属性,下面指出其中的几个(注意:对这些决不应理解为是一个完整的清单)。 3.5.1 可用性
可以指定一些因素,如检查点、恢复和再启动等,以保证整个系统有一个确定的可用性级别。 3.5.2 安全性
这里指的是保护软件的要素,以防止各种非法的访问、使用,修改、破坏或者泄密。这个领域的具体需求必须包括: a. 利用可靠的密码技术;
b. 掌握特定的记录或历史数据集; c. 给不同的模块分配不同的功能; d. 限定一个程序中某些区域的通信; e. 计算临界值的检查和。
3.5.3 可维护性
这里规定若干需求以确保软件是可维护的。例如: a. 软件模块所需要的特殊的耦合矩阵;
b. 对微型装置指定特殊的数据/程序分割要求。 3.5.4 可转移/转换性
这里规定把软件从一种环境移植到另一种环境所要求的用户程序,用户接口兼容方面的约束等等。
3.5.5 警告
指定所需属性十分重要,它使得人们能用规定的方法去进行客观的验证。 3.6 其他需求
根据软件和用户组织的特性等,某些需求放在下面各项中描述。 3.6.1 数据库
本项对作为产品的一部分进行开发的数据库规定一些需求,它们可能包括: a. 在3.1.1条中标识的信息类别; b. 使用的频率; c. 存取能力;
d. 数据元素和文卷描述符;
e. 数据元素、记录和文卷的关系; f. 静态和动态的组织; g. 数据保存要求。
注:如果使用一个现有的数据库包,这个包应在“软件接口”中命名,并在那里详细说明其用法。 3.6.2 操作
这里说明用户要求的常规的和特殊的操作。
a. 在用户组织之中各种方式的操作。例如,用户初始化操作; b. 交互作用操作的同期和无人操作的周期; c. 数据处理支持功能; d. 后援和恢复操作。
注:这里的内容有时是用户接口的一部分。 3.6.3 场合适应性
这里包括:
a. 对给定场合、任务或操作方式的任何数据或初始化顺序的需求进行定义。例如,
栅值,安全界限等等。
b. 指出场合或相关任务的特点,这里可以被修改以使软件适合特殊配制的要求。
XX信息管理系统
需求说明书
XX
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前言 ........................................................................................................................................ 1
1.1 1.2 1.3 1.4
目的 ............................................................................................................................ 1
范围 ............................................................................................................................ 1 定义、缩写词、略语 ................................................................................................ 1 参考资料 .................................................................................................................... 1
2 项目概述 .............................................................................................................................. 2
2.1 2.2 2.3 2.4 2.5
产品描述 .................................................................................................................... 2
产品功能 .................................................................................................................... 2 用户特点 .................................................................................................................... 2 一般约束 .................................................................................................................... 2 假设和依据 ................................................................................................................ 3
3 具体需求 .............................................................................................................................. 3
3.1 功能需求 .................................................................................................................... 3
3.1.1 功能需求1 ................................................................................................... 3 3.1.2 功能需求2 ................................................................................................... 4
3.2 外部接口需求 ........................................................................................................ 4
3.2.1 用户接口 ...................................................................................................... 4 3.2.2 硬件接口 ...................................................................................................... 4 3.2.3 软件接口 ...................................................................................................... 4 3.2.4 通信接口 ...................................................................................................... 4 3.3 性能需求 .................................................................................................................... 4 3.4 设计约束 .................................................................................................................... 5
3.4.1 其他标准的约束 .......................................................................................... 5 3.4.2 硬件的限制 .................................................................................................. 5 3.5 属性 ............................................................................................................................ 5
3.5.1 可用性 .......................................................................................................... 5 3.5.2 安全性 .......................................................................................................... 5 3.5.3 可维护性 ...................................................................................................... 5 3.5.4 可转移/转换性 ............................................................................................ 5 3.5.5 警告 .............................................................................................................. 6 3.6 其他需求 .................................................................................................................... 6
3.6.1 数据库 .......................................................................................................... 6 3.6.2 操作 .............................................................................................................. 6 3.6.3 场合适应性 .................................................................................................. 6
XX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1 前言
本章提供整个SRS综述。 1.1 目的
在这一条包括下列内容: a. 描述实际SRS的目的; b. 说明SRS所预期的读者。
1.2 范围
a. 用一个名字标识被生产的软件产品。比如:×××数据库系统,报表生成程序等等; b. 说明软件产品将干什么,如果需要的话,还要说明软件产品不干什么; c. 描述所说明的软件的应用。应当:
(1) 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所有相关的利闪、目的、以及最终目标。
(2) 如果有一个较高层次的说明存在,则应该使其和高层次说明中的类似的陈述相
一致(例如,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 1.3 定义、缩写词、略语
本条中必须提供全部需求的术语、缩写词及略语的定义,以便对SRS进行适当的解释。
这些信息可以由SRS的附录提供。也可以参考其他的文件。 1.4 参考资料
本条应包括:
a. 在SRS中各处参照的文件的全部清单,如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上级机关批文、合同等;
b. 列出其他参考资料,如属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和主要文献等。每一个文件、文献要有标题,索引号或文件号,发布或发表日期以及出版单位;
c. 详细说明可以得到该参考文件的来源。这个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件提供。
2 项目概述
本章应描述影响产品和其需求的一般因素,本章不说明具体的需求,而仅使需求更易于理解。 2.1
产品描述
这一条是把一个产品用其他有关的产品或项目来描述。
a. 如果这个产品是独立的,而且全部内容自含,应在此说明;
b. 如果SRS定义的产品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或项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本条应包括如下内容:
(1) 要概述这个较大的系统或项目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并说明其接口; (2) 指出该软件产品主要的外部接口。在这里,不要求对接口详细地描述,详细描
述放在SRS其他章条中;
(3) 描述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外围设备。这里仅仅是一个综述性描述。
在本条的描述中,用一个方框图来表达一个较大的系统或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外部接口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条既不用来强迫进行设计方案的描述,也不是描述在解决问题时的设计约束。本条应对在以后具体需求一章中说明的设计约束提供理由。 2.2
产品功能
本条是为将要完成的软件功能提供一个摘要。例如,对于一个记帐程序来说,SRS可以用这部分来描述:客户帐目维护、客户财务报表和发票制作,而不必把功能所要求的大量的细节描写出来。
有时,如果存在较高层次的规格说明时,则功能摘要可直接从中取得,这个较高层次的规格说明为软件产品分配了特殊的功能,为了清晰起见,请注意:
a. 编制功能的一种方法是制作功能表,以便客户或者第一次读这个文件的人都可以理解;
b. 用方框图来表达不同的功能和它们的关系也是有帮助的。但要牢记,这样的图不是产品设计时所需求的,而只是一种有效的解释性的工具。
这一条不用作陈述具体需求,只是对后来SRS中具体需求一章中为什么要描述的某些需求提供理由。 2.3
用户特点
本条要描述影响具体需求的产品的最终用户的一般特点。
许多人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操作和维护阶段与系统相关。而这些人中有用户、操作员、维护人员和系统工作人员。这些人的某些特点,象教育水平、经验、技术、专长等,都是施加于系统操作环境的重要约束。
如果系统的大多数用户是一些临时用户,那么就要求系统包含如何完成基本功能的提示,而不是假设用户已经从过去的会议或从阅读用户指南中了解到这些细节。
这一条的内容不能用来陈述具体需求或强加若干特殊的设计约束,本条应对在SRS的具体需求一章之中的某些具体需求或设计约束的描述提供理由。 2.4
一般约束
本条对设计系统阳限制开发者选择的其他一些项作一般性描述。而这些项将限定开发者在设计系统时的任选项。这些包括: a. 管理方针;
b. 硬件的限制;
c. 与其他应用间的接口; d. 并行操作; e. 审查功能; f. 控制功能;
g. 所需的高级语言; h. 通信协议;
i. 应用的临界点;
j. 安全和保密方面的考虑。
本条不陈述具体需求或具体设计约束:而对SRS的具体需求一章中为 什么要确定某些具体需求和设计约束提供理由。 2.5
假设和依据
本条列出影响SRS中陈述的需求的每一个因素。这些因素不是软件的设计约束,但是它们的改变可能影响到SRS中的需求。例如:假定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是在被软件产品指定的硬件上使用的,然而,事实上这个操作系统是不可能使用的,于是,SRS就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3 具体需求
3.1 功能需求 3.1.1 功能需求1 3.1.1.1 引言
本条描述软件产品的输入怎样变换成输出。即软件必须完成的基本动作。
对于每一类功能或者有时对于每一个功能,需要具体描述其输入、加工和输出的需求。这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
这部分描述的是功能要达到的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还应清楚说明功能意图的由来和背景。 3.1.1.2 输入
这部分应包括:
(1) 详细描述该功能的所有输入数据,如:输入源、数量、度量单位、时间设定、
有效输入范围(包括精度和公差);
(2) 操作员控制细节的需求。其中有名字、操作员活动的描述、控制台或操作员的
位置。例如:当打印检查时,要求操作员进行格式调整; (3) 指明引用接口说明或接口控制文件的参考资料。 3.1.1.3 加工
定义输入数据、中间参数,以获得预期输出结果的全部操作。它包括如下的说明: (1) 输入数据的有效性检查;
(2) 操作的顺序,包括事件的时间设定;
(3) 异常情况的响应,例如,溢出、通信故障、错误处理等; (4) 受操作影响的参数; (5) 降级运行的要求;
(6) 用于把系统输入变换成相应输出的任何方法(方程式、数学算法、逻辑操作等); (7) 输出数据的有效性检查。
3.1.1.4 输出
这部分应包括: (1) 详细描述该功能所有输出数据,例如:输出目的地、数量、度量单位、时间关
系、有效输出的范围(包括精度和公差)、非法值的处理、出错信息; (2) 有关接口说明或接口控制文件的参考资料。
此外,对着重于输入输出行为的系统来说,SRS应指定所有有意义的输入、输出对及其序列。当一个系统要求记忆它的状态时,需要这个序列,使得它可以根据本次输入和以前的状态作出响应。也就是说,这种情况犹如有限状态机。 3.1.2 功能需求2 3.1.2.1 引言 3.1.2.2 输入 3.1.2.3 加工 3.1.2.4 输出
3.2 外部接口需求
3.2.1 用户接口
提供用户使用软件产品是地的接口需求。例如,如果系统的用户通过显示终端进行操作,就必须指定如下要求: a. 对屏幕格式的要求;
b. 报表或菜单的页面打印格式和内容; c. 输入输出的相对时间; d. 程序功能键的或用性。 3.2.2 硬件接口
要指出软件产品和系统硬部件之间每一个接口的逻辑特点。还可能包括如下事宜:支撑什么样的设备,如何支撑这些设备,有何约定。 3.2.3 软件接口
在这里应指定需使用的其他软件产品(例如,数据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或者数学软件包),以及同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 对每一个所需的软件产品,要提供如下内容: a. 名字; b. 助记符;
c. 规格说明号; d. 版本号; e. 来源。
对于每一个接口,这部分应说明与软件产品相关的接口软件的目的,并根据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定义接口,这里不必详细描述任何已有完整文件的接口,只要引用定义该接口的文件即可。 3.2.4 通信接口
这里指定各种通信接口,例如,局部网络的协议等等。
3.3 性能需求
从整体来说,本条应该具体说明软件、或人与软件交互的静态或动态数值需求。
a. 静态数值需求可能包括: (1) 支持的终端数;
(2) 支持并行操作的用户数; (3) 处理的文卷和记录数; (4) 表和文卷的大小。 b.动态数值需求可能包括: 欲处理的事务和任务的数量,以及在正常情况下和峰值工作条件下一定时间周期中处理的数据总量。所有这些需求都必须用可以度量的术语来叙述。例如,95%的事务必须在小于1s时间内处理完,不然,操作员将不等待处理的完成。 3.4 设计约束
设计约束受其他标准、硬件限制等方面的影响。 3.4.1 其他标准的约束
本项将指定由现有的标准或规则派生的要求。例如: a. 报表格式; b. 数据命名; c. 财务处理;
d. 审计追踪,等等。 3.4.2 硬件的限制
本项包括在各种硬件约束下运行的软件要求,例如,应该包括: a. 硬件配置的特点(接口数,指令系统等); b. 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容量。 3.5 属性
在软件的需求之中有若干个属性,下面指出其中的几个(注意:对这些决不应理解为是一个完整的清单)。 3.5.1 可用性
可以指定一些因素,如检查点、恢复和再启动等,以保证整个系统有一个确定的可用性级别。 3.5.2 安全性
这里指的是保护软件的要素,以防止各种非法的访问、使用,修改、破坏或者泄密。这个领域的具体需求必须包括: a. 利用可靠的密码技术;
b. 掌握特定的记录或历史数据集; c. 给不同的模块分配不同的功能; d. 限定一个程序中某些区域的通信; e. 计算临界值的检查和。
3.5.3 可维护性
这里规定若干需求以确保软件是可维护的。例如: a. 软件模块所需要的特殊的耦合矩阵;
b. 对微型装置指定特殊的数据/程序分割要求。 3.5.4 可转移/转换性
这里规定把软件从一种环境移植到另一种环境所要求的用户程序,用户接口兼容方面的约束等等。
3.5.5 警告
指定所需属性十分重要,它使得人们能用规定的方法去进行客观的验证。 3.6 其他需求
根据软件和用户组织的特性等,某些需求放在下面各项中描述。 3.6.1 数据库
本项对作为产品的一部分进行开发的数据库规定一些需求,它们可能包括: a. 在3.1.1条中标识的信息类别; b. 使用的频率; c. 存取能力;
d. 数据元素和文卷描述符;
e. 数据元素、记录和文卷的关系; f. 静态和动态的组织; g. 数据保存要求。
注:如果使用一个现有的数据库包,这个包应在“软件接口”中命名,并在那里详细说明其用法。 3.6.2 操作
这里说明用户要求的常规的和特殊的操作。
a. 在用户组织之中各种方式的操作。例如,用户初始化操作; b. 交互作用操作的同期和无人操作的周期; c. 数据处理支持功能; d. 后援和恢复操作。
注:这里的内容有时是用户接口的一部分。 3.6.3 场合适应性
这里包括:
a. 对给定场合、任务或操作方式的任何数据或初始化顺序的需求进行定义。例如,
栅值,安全界限等等。
b. 指出场合或相关任务的特点,这里可以被修改以使软件适合特殊配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