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
(1985年3月3日吉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保护对象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四章 猎捕和采挖的管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保护管理范围为吉林省境内野生的鸟、兽、两栖、爬行类珍稀动物、经济动物、有益动物和野生的木本、草本、真菌类珍稀植物、经济植物、药用植物。 第三条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法律和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依靠群众保护管理好野生动植物资源。 第四条 有关主管部门,必须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所管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野生动物、野生木本植物及林业用地上的其他野生植物,由林业部门负责保护管理;林业部门管理以外的野生植物,由农牧部门负责保护管理;其中,药用野生动植物,由医药管理部门配合林业、农牧部门进行保护管理;其他部门协助有关主管部门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 保护对象 第五条 野生动物保护对象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珍贵稀有或者濒临绝迹的动物。 第二类:数量较少,有灭绝危险或者分布区域有限的珍贵动物。 第三类:具有一定数量,经济价值较高,需要加强保护的动物。 第四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农林牧业有益的动物。 以上各类保护动物的种类见附录一《吉林省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第六条 野生植物保护对象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珍贵稀有或者濒临绝迹的植物。 第二类:经济价值较高和需要保存野生种源的植物。 第三类:其他数量较少和需要保护的药用植物。 以上各类保护植物的种类见附录>《吉林省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七条 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确定需要增加的保护种类,并报省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八条 第一、>类保护动物严禁猎捕。确因特殊需要的,猎捕第一类保护动物须报国家林业部批准;猎捕第二类保护动物须经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第三类保护动物,根据资源情况,由省确定禁止猎捕的动物种类或者下达年度计划限量猎捕。第四类保护动物不得随意猎捕,因特殊需要猎捕的,须经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野猎、黑熊危害农作物时,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有权批准猎捕。 第九条 第一类保护植物严禁采伐挖掘,因特殊需要采挖的,须经省主管部门批准。第二类保护植物,在省下达的年度计划内可以进行采挖。第三类保护植物,只准在采挖期内采挖,其他时间禁止采挖。 第十条 在第一、>类保护动物集中栖息繁殖地区和候鸟主要停歇地,以及第一、>类保护植物集中分布地,由省主管部门进行区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定自然保护区。 在第三、四类保护动物集中栖息繁殖地,以及第三类保护植物集中分布地,由县(市)主管部门进行区划,经市(州)主管部门审查,报省主管部门批准,划定禁猎区、禁采区。 第十一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采区内严禁狩猎、采挖和进行其他严重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繁殖和野生植物生长的活动。 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禁采区的管理机构,应当采取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食物条件和野生植物的生长条件。 第十二条 在市镇、工矿区、革命历史纪念地、名胜古迹地、公园、风景游览区、疗养地,严禁猎捕野生动物;以上各区域,除市镇、工矿区可以按规定采挖野生植物外,其他区域严禁采挖野生植物。 第十三条 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厂矿、农林牧渔参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措施,切实保护管理好所管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第十四条 规定每年4月为“吉林省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月”,4月22日至28日为“吉林省爱鸟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时组织进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和保护管理活动。 第十五条 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开展鸟类环志工作,建立资源档案,掌握资源消长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饲养、驯化和繁殖野生珍稀动物和经济动物,引种、培育和发展野生珍稀植物和经济植物、药用植物。猎采和运输上述动植物时,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四章 猎捕和采挖的管理 第十七条 野生动物的猎捕和野生植物的采挖,必须按照猎采量低于增殖量的原则进行,严格控制年度猎采量。第三类保护动物和第二类第三类保护植物的年度猎采计划由省主管部门提出,会同计划经济部门下达,严禁违反计划乱捕滥猎、乱采滥挖。 第十八条 从事野生动物猎捕和野生植物采集、挖掘、采伐活动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九条 猎捕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必须在规定的狩猎期和采挖期内进行。 狩猎期规定:雁、鸭等夏候鸟为每年8月1日至翌年3月末,林蛙(田鸡、>什蟆)为每年9月1日至10月15日,其他野生动物为每年11月1日至翌年2月末,其余时间为禁猎期。 药用野生植物的采挖期规定:桔梗、龙胆草、黄芪为每年8月1日至10月末,元胡、贝母、细辛、防风为每年4月1日至7月末,甘草、知母、黄芩、赤芍、柴胡为每年5月1日至6月末和8月1日至9月末,天麻为每年4月1日至7月末,木通为每年12月1日至翌年3月末,其余时间为禁采期。 在禁猎期和禁采期内,禁止进行猎捕和采挖活动。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猎捕和采挖的,须经省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从事狩猎的人员必须持有“狩猎证”。“狩猎证”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由县(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发放。每年登记复查一次。无“狩猎证”或“狩猎证”未经复查的,不准狩猎。持枪狩猎人员,必须同时持有公安机关制发的“猎枪证”。携带猎犬人员,还必须同时持有兽医防疫部门制发的“免疫证”和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制发的“猎犬证”。 第二十一条 必须加强猎枪(含用于狩猎的其他枪支)和猎具的管理。生产、运输、销售猎枪、弹药、大铁夹、毒药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并接受公安、工商、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猎捕野生动物,禁止使用危及人身安全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工具和方法。如:地弓、地枪、排铳(炮)、汽枪、小口径步枪(猎捕松鼠、旱獭除外)、军用武器、毒药、炸药、捉脚、绝后窑、阎王碓、大吊杆子、大铁夹子、火攻、烟熏、歼灭性围猎和网猎、机动车追猎、夜间照明狩猎、砍树放趟子、掏窝、毁巢、挖洞、拣拾鸟蛋、捕捞蛙类卵团等。但在除兽害时,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使用某种禁用工具和方法。 第二十三条 采挖野生植物或者进行森林采伐和森林抚育,必须注意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经济植物藤蔓。采挖野生植物,要采大留小,适时采挖,不准抢青,不准扒活树皮,不准采用全面翻挖以及其他灭绝性的采挖方法。 第二十四条 越出县以上行政境界和外省人员来我省猎捕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的,必须经所到县(市)的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严格遵守当地的有关规定,接受检查监督。 第二十五条 列为保护对象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禁止自由交易和贩运,只准到收购部门出售。收购部门必须按省下达的年度猎采计划进行收购,并要检验规定的证件,在发货票存根上注明证件号码。对无规定证件的猎采物,不准收购,发现后予以扣留,同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十六条 为保护和发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设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基金。基金来源: (一)对经过批准猎捕第一类、第二类保护动物和采挖第一类保护植物的,由省主管部门按批准的数量向申请猎采者收取资源保护费。收费标准:第一类保护动物,按国家规定执行;第二类保护动物和第一类保护植物,由省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施行。 (二)由基层收购部门在收购第三类、第四类保护动物和第二类、第三类保护植物及其产品时,向出售者收取该产品价值百分之一的资源保护费。 (三)猎采用于饲养繁殖和科研、教学、制作标本等野生动植物,由批准的主管部门按规定收取的费用。 (四)发放和复查“狩猎证”时,由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按省林业主管部门规定标准(须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向持证者收取狩猎管理费。 (五)对违反本条例进行处罚的罚款收入。 (六)违反本条例没收物品的折价款。 (七)财政部门拨给的专项资金。 各部门收取的各项资金,必须于当年年末上缴当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拨给主管部门用于保护和发展野生动植物事业。 第二十七条 运输、携带第一类、第二类保护动物,须凭规定的运输证件,铁路和交通运输部门凭运输证件承运。运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运输、携带野生动植物的检疫工作,按有关检疫规定办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认真执行本条例,保护自然资源成绩显著或者连续三年未发生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采区。 (二)配合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采区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显著成绩的。 (三)保护、驯化、增殖珍贵稀有动植物,有突出贡献的。 (四)坚持在基层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五年以上,成绩优异的。 (五)认真执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规,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有功绩的。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处罚。其中,违反工商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触犯刑律的,由公安、司法部门处罚。 (一)对未经批准擅自猎采和虽经批准超量猎采第一、>类保护动物和第一类保护植物的,没收擅自猎采的全部猎采物和超量猎采部分的猎采物以及使用的工具,并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对违反第十一条第一款和第十二、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三条规定之一的,没收猎采物和使用的工具,并根据情节,处十元至三百元罚款;触犯刑律的,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三)对未经批准擅自猎采和虽经批准超量猎采第三、四类保护动物和第二类保护植物的,没收擅自猎采的全部猎采物和超量猎采部分的猎采物以及使用的工具,并处五元至三百元罚款。 (四)对没有或借用“狩猎证”狩猎的,没收猎具、猎获物和借用的证件。对未按规定持有“猎枪证”、“猎犬证”、“免疫证”或借用上述三个证件之一的,没收借用的证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停止狩猎,并按所缺少或借用证件的数量,每个罚款三元至十元;教育不改的,加倍罚款。 (五)对违反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没收猎采物,进行批评教育;教育不改的,处五元至二十元罚款,屡教不改的,加倍罚款。 (六)对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个人或单位的主要责任者,处五元至一百元罚款,没收出售或收购的物品,并进行批评教育;教育不改或情节严重的,从重或加倍罚款。 (七)对违反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主要责任者,处五元至五十元罚款。 (八)对干扰、阻碍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的,进行批评教育;对教育不改或谩骂、殴打保护管理人员的,交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九)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人员玩忽职守,营私舞弊,包庇、纵容、指使他人或自己从事违反本条例的活动的,按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保护野生动植物类别的确定和名录的变更,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牧、医药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施行。 第三十一条 过去由省发布的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布告、规定,与本条例有抵触的,按本条例执行;本条例如与国家规定有抵触时,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录一、吉林省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计393种) 第一类保护动物 (3种)序 号 中 名 别 名1 丹顶鹤 仙鹤、白鹤、黑屁股犊2 东北虎 老虎、大虫3 梅花鹿 花鹿 第二类保护动物 (85种)1 极北小鲵2 爪鲵3 竹叶青 竹叶青蛇4 大白鹭 老等5 黄嘴白鹭6 白鹳 老鹳7 黑鹳 乌鹳8 白□(huan)9 朱□(huan) 朱鹭10 白琵鹭11 黑脸琵鹭12 黑雁13 大天鹅 黄嘴天鹅14 小天鹅 啸声天鹅15 鸳鸯16 中华秋沙鸭 鳞胁秋沙鸭17 蜂鹰 雕头鹰18 鸢 鹞鹰序 号 中 名 别 名19 苍鹰 黄鹰20 雀鹰 鹞子21 松雀鹰22 大□(kuang) 花豹、白鹭豹23 □(kuang) 土豹24 毛脚□(kuang)25 灰脸□(kuang)鹰26 金雕 洁白雕、红头雕27 白肩雕 御雕28 草原雕 角鹰、大花儿雕29 乌雕 花雕30 玉带海雕31 秃鹫 坐山雕32 白尾鹞 灰鹰、白抓33 鹊鹞 喜鹊鹰、喜鹊鹞34 白头鹞 白尾巴根子35 鹗 鱼鹰36 猎隼37 游隼 花梨鹰38 燕隼 青条子、蚂蚱鹰39 灰背隼40 红脚隼 青燕子41 黄爪隼 草原隼42 红隼 黄鹰、红鹞子43 黑琴鸡 黑鸡、乌鸡44 灰鹤 鹚□()45 白头鹤 □()鹤、>鹤46 白枕鹤 红脸鹤47 白鹤 黑袖鹤48 蓑羽鹤 闺秀鹤49 大鸨 地□(bu)、羊须□(bu)50 红嘴巨鸥51 斑海雀52 赤翡翠53 兰翡翠 兰袍鱼狗、喜鹊翠54 蒙古百灵55 小沙百灵56 凤头百灵57 云雀 百灵、告天鸟58 短趾沙百灵序 号 中 名 别 名59 角百灵60 太平鸟 十二黄、连雀61 小太平鸟 十二红62 黑枕黄鹂 黄莺63 红尾歌鸲64 红点颏65 兰点颏66 兰歌鸲 兰靛杠、兰尾巴根子67 北红尾鸲 火燕68 红胁兰尾鸲69 戴菊 金凤头70 寿带鸟 三光鸟、长尾□(weng)71 金翅雀 金翅儿72 高山鼠兔73 小飞鼠 小鼯鼠74 豺 棒子狗75 棕熊 人熊、马熊、马驼子76 紫貂 黑貂、大叶子77 白鼬 扫雪78 伶鼬 银鼠、高丽马79 水獭 水狗80 猞猁 林□(yi)81 东北原麝 香獐子、山驴子82 马鹿 八岔鹿83 黄羊 蒙古瞪羚84 斑羚 青羊、山羊85 金钱豹 幼体俗称:土豹子 第三类保护动物 (76种)1 黑龙江林蛙 蛤什蟆、田鸡2 中国林蛙 蛤什蟆、田鸡3 绿(黑)喉潜鸟4 小□(pi)□(ti) 水葫芦5 角□(pi)□(ti)6 黑颈□(pi)□(ti)7 凤头□(pi)□(ti)8 赤颈□(pi)□(ti)9 鸬鹚 水老鹄、黑鱼郎10 红脸鸬鹚11 绿鹭12 池鹭13 牛背鹭 放牛郎14 夜鹭15 鸿雁 大雁16 豆雁 大雁17 白额雁 石雁18 小白额雁 石雁19 灰雁 大雁20 赤麻鸭 红雁、黄鸭21 翘鼻麻鸭 花鸭子22 针尾鸭 长尾鸭23 绿翅鸭 小风鸭、八鸭24 花脸鸭 黑眶鸭25 罗纹鸭 扁头鸭26 绿头鸭 大红腿鸭、大蒲鸭27 斑嘴鸭 火燎鸭、大蒲鸭28 赤膀鸭29 赤颈鸭 红鸭30 白眉鸭31 琶嘴鸭 琵琶嘴鸭32 红头潜鸭33 青头潜鸭34 凤头潜鸭 凤头鸭子35 鹊鸭36 斑头秋沙鸭37 普通秋沙鸭38 花尾榛鸡 飞龙、树鸡、榛鸡39 斑翅山鹑 斑翅、沙半鸡40 鹌鹑41 雉鸡 环颈雉、野鸡42 黄脚三趾鹑43 小田鸡44 斑胁田鸡 栗胸田鸡45 花田鸡46 董鸡47 黑水鸡 红骨顶序 号 中 名 别 名48 白骨顶 骨顶鸡、水老鹄49 小杓鹬50 中杓鹬51 白腰杓鹬 东方杓鹬52 红腰杓鹬 大杓鹬53 鹤鹬 红脚鹤鹬54 毛腿沙鸡 毛腿鸡、沙半鸡55 岩鸽56 原鸽57 山斑鸠58 灰斑鸠 斑鸠59 铁爪□(wu) 铁雀60 普通刺猬61 蒙古兔 草兔、草跳、跳猫62 东北兔 山兔、山跳、野兔63 麝鼠 水耗子64 松鼠 灰鼠、灰狗65 旱獭 草原旱獭66 赤狐 狐狸、草狐67 貉68 黑熊 黑瞎子69 青鼬 蜜狗、黄喉貂70 香鼬 香鼠71 黄鼬 黄鼠狼72 艾鼬 艾虎73 狗獾 獾子、□()子74 豹猫 狸猫、山狸子75 野猪76 狍子 狍子 第四类保护动物 (229种)1 东北小鲵2 东方铃蟾 石蛤蟆3 大蟾蜍 赖蛤蟆4 花背蟾蜍 小赖蛤蟆5 无斑雨蛙 青乖子6 东北雨蛙7 黑斑蛙 青蛙8 粗皮蛙9 花狭口蛙10 北方狭口蛙11 鳖 元鱼、团鱼12 丽斑麻蜥 马蛇子13 黑龙江草蜥14 北草蜥15 白条草蜥 滑鳞草蜥16 黄脊游蛇17 赤链蛇 火链蛇18 团花锦蛇19 白条锦蛇 枕纹锦蛇20 红点锦蛇 麻蛇21 棕黑锦蛇 棕色锦蛇、松色蛇22 虎斑游蛇 野鸡脖子23 灰链游蛇24 极北蝰 土丘子25 蝮蛇 五步蛇、土丘子26 斑苇黄□()27 紫背苇□()28 大麻□()29 蛎鹬30 灰斑□(heng)31 金□(heng) 金斑□(heng)32 剑□(heng)33 金眶□(heng) 黑领□(heng)34 环颈□(heng) 白领□(heng)35 蒙古沙□(heng)36 黑尾塍鹬37 红脚鹬38 泽鹬39 青脚鹬40 白腰草鹬41 林鹬42 矶鹬43 灰鹬44 翘嘴鹬45 翻石鹬46 半蹼鹬47 孤沙锥序 号 中 名 别 名48 澳南沙锥49 针尾沙锥50 大沙锥51 扇尾沙锥52 丘鹬53 细嘴滨鹬54 红胸滨鹬55 长趾滨鹬56 乌脚滨鹬57 尖尾滨鹬58 黑腹滨鹬59 弯嘴滨鹬60 黑翘长脚鹬61 反嘴鹬62 普通燕□(heng) 土燕子63 黑尾鸥64 海鸥65 银鸥66 灰背鸥67 红嘴鸥68 黑嘴鸥69 须浮鸥70 白翘浮鸥71 欧嘴噪鸥72 普通燕鸥73 白额燕鸥74 棕腹杜鹃75 四声杜鹃 快快割麦、光棍好苦76 大杜鹃 布谷鸟77 中杜鹃78 小杜鹃79 红角□(xiao) 乌苏里角□(xiao)、夜猫子80 领角□(xiao) 棒棰鸟、夜猫子81 普通雕□(xiao) 夜猫子82 鹰□(xiao) 夜猫子83 纵蚊腹小□(xiao) 夜猫子84 长尾林□(xiao) 北林□(xiao)、夜猫子85 乌林□(xiao) 夜猫子86 长耳□(xiao) 夜猫子87 短耳□(xiao) 夜猫子序 号 中 名 别 名88 普通夜鹰 贴树皮、蚊母鸟89 白喉针尾雨燕90 楼燕 野燕、麻燕91 白腰雨燕 野燕、白尾根麻燕92 普通翠鸟93 三宝鸟 老鹄翠94 戴胜 臭姑鸪95 蚁裂 蛇皮鸟、歪脖96 黑枕绿啄木鸟 山啄木、绿□()打木97 黑啄木鸟98 斑啄木鸟 花□()打木99 白背啄木鸟100 棕腹啄木鸟 横花背□()打木101 小斑啄木鸟102 星头啄木鸟 小啄木鸟、小□()打木103 小星头啄木鸟 小啄木鸟104 三趾啄木鸟105 灰沙燕 土燕子106 家燕 燕子107 金腰燕 巧燕、花燕108 毛脚燕109 山□(ji)□(ling) 刮刮油、林□(ji)□(ling)110 黄□(ji)□(ling)111 黄头□(ji)□(ling)112 灰□(ji)□(ling)113 白□(ji)□(ling) 乌兰花儿、白颤儿114 田鹨115 树鹨 麦如兰儿116 红喉鹨117 水鹨118 灰山椒鸟 宾灰燕子119 虎纹伯劳 虎花伯劳120 牛头伯劳121 红尾伯劳 大头蛮子、土虎伯劳122 灰伯劳123 楔尾伯劳 长尾灰伯劳、寒雀124 黑卷尾 黑黎鸡125 北椋鸟126 灰椋鸟127 松鸦序 号 中 名 别 名128 灰喜鹊129 喜鹊130 星鸦131 红嘴山鸦 红嘴老鸦132 褐河鸟 水黑老婆133 鹪鹩 山蝈蝈儿134 领岩鹪 大麻雀135 棕眉山岩□(liu)136 黑喉石□()137 沙□()138 穗□()139 兰头□()鸫140 兰矶鸫 麻石青、水嘴141 白眉地(矶)鸫142 虎斑地(山)鸫143 灰背鸫144 白腹鸫145 斑鸫146 棕头鸦雇 驴粪球儿、黄头147 山鹛148 鳞头树莺149 短翅树莺150 斑胸短翅莺151 小蝗莺152 北蝗莺153 矛斑蝗莺154 苍眉蝗莺155 大苇莺 苇串儿、大苇□()156 黑眉苇莺157 稻田苇莺158 芦莺 树□()子159 褐柳莺 □()叭嘴160 巨嘴茆莺161 黄眉柳莺 树串儿162 黄腰柳莺163 极北柳莺164 暗绿柳莺165 灰脚柳莺 淡脚柳莺166 冕柳莺167 白眉姬□(weng)序 号 中 名 别 名168 鸲姬□(weng)169 红喉姬□(weng) 白点颏、黄点颏170 白腹姬□(weng) 白腹兰姬□(weng)171 乌□(weng) 大眼嘴儿□(weng)172 斑胸□(weng)173 北灰□(weng) 大眼嘴儿、阔嘴□(weng)174 大山雀175 煤山雀176 沼泽山雀 □()□()红、黑头山雀177 褐头山雀178 银喉长尾山雀179 黑头□(shi) 贴树皮180 普通□(shi) 茶腹□(shi)、兰大胆181 旋木雀182 攀雀 灵雀183 红胁绣眼鸟 白眼儿184 燕雀185 黄雀186 白腰朱顶雀187 北岭雀188 朱雀189 北朱雀190 松雀191 红交嘴雀192 白翅交嘴雀193 长尾粉红雀194 灰腹灰雀195 红腹灰雀196 黑头蜡嘴雀197 黑尾蜡嘴雀198 锡嘴雀199 白头□(wu) 白冠雀200 栗□(wu)201 黄胸□(wu)202 黄喉□(wu)203 灰头□(wu)204 三道眉草□(wu) 三道眉儿205 栗斑腹□(wu)206 赤胸□(wu)207 田□(wu) 花眉子序 号 中 名 别 名208 小□(wu) 红腿□(wu)、虎头儿209 黄眉□(wu)210 白眉□(wu)211 红颈苇□(wu)212 苇□(wu) 极地□(wu)213 芦□(wu)214 雪□(wu)215 短棘猬216 大□(qu)□(jing)217 普通□(qu)□(jing)218 中□(qu)□(jing)219 栗齿□(qu)□(jing)220 水□(qu)□(jing)221 北方水麝□(qu) 山东麝□(qu)222 大麝□(qu)223 大菊头蝠 马铁菊头蝠224 大耳蝠225 纳氏鼠耳蝠226 伊氏鼠耳蝠227 普通蝙蝠228 大棕□() 小夜蝠229 萨氏蝙蝠 萨氏□()蝠 附录二、吉林省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计213种) 第一类保护植物 (132种)序 号 中 名 别 名1 北冬虫夏草2 灵芝 赤芝、木灵芝、万年蕈、灵 芝草3 长鳞苔4 狭叶瓶尔小草 温泉瓶尔小草、一支箭5 对开蕨 日本对开蕨、东北对开蕨6 毛枝蕨7 东北红豆杉 赤柏松、紫杉8 偃松 爬地松9 长白松 美人松、长白赤松、赤松10 崩松 杜松11 西伯利亚刺柏 高山桧12 朝鲜崖柏 长白侧柏13 长白柳14 圆叶柳15 长圆叶柳16 多腺柳17 岳桦18 刺榆 枢19 小桃叶蓼20 白山蓼21 肾叶高山蓼 鹿蹄叶、山蓼、酸浆菜22 高山蓼23 珠芽蓼24 倒根蓼 长白拳蓼、倒根草25 细叶乌苏里蓼序 号 中 名 别 名26 矮蓼27 长白卷耳28 长白米努草29 极地米努草30 高山石竹31 缠绕乌头32 长白乌头33 高山乌头34 抚松乌头35 匍枝银莲花36 高山铁线莲37 白山毛莨38 山地金莲花39 天女木兰40 高山罂粟 山罂粟、山大烟41 高山南芥42 长白碎米荠43 天池碎米芥44 扭果葶苈45 乌苏里葶苈46 高山糖芥47 钝叶瓦松48 日本瓦松49 长白景天50 高山景天 红景天51 长白虎耳草 条裂虎耳草52 斑瓣虎耳草53 深裂假升麻54 多瓣木 宽叶仙女木55 假雪委陵菜 白委陵菜56 山楂海棠 山苹果57 长白岩黄芪 山岩黄芪58 长白棘豆59 长白老鹳草 长白老观草60 高山块根老观草61 漆树62 岩高兰63 翅果卫矛 黄瓣子64 高山库页堇菜65 双花堇菜 短距堇菜序 号 中 名 别 名66 长白瑞香 辣根草67 刺参 东北刺人参68 刺楸 刺儿楸69 人参 棒棰、山参70 大苞柴胡71 长苞毒芹72 长白高山芹 白山芹73 高山芹74 岩茴香75 小山草76 草四照花77 黑果天栌78 天栌 红北极果79 细红杜香 白山苔、杜香80 松毛翠81 有苞杜鹃 云间杜鹃82 牛皮杜鹃 牛皮茶83 毛毡杜鹃84 高山小叶杜鹃85 高山小越桔86 笃斯越桔 笃斯、甸果、地果87 黄报春 粉报春88 白山龙胆89 高山龙胆 白花龙胆90 狭叶山萝花91 长白婆婆纳92 草苁蓉 肉苁蓉、不老草93 高山紫菀94 毛山菊95 齿翼□()吾96 单花□()吾 东北□()吾、单头□()吾97 高山凤毛菊98 高岭凤毛菊99 高山白头凤毛菊100 长白千里光101 车前叶慈姑102 丘狗舌草 狗舌草103 黄花茅104 高山黄花茅105 高山羊茅序 号 中 名 别 名106 珠芽羊茅107 高山茅香108 高山梯牧草109 长白早熟禾110 北极早熟禾111 长白三毛草112 黑穗苔草113 >裂苔草114 蟋蟀苔草115 高山苔草116 假长嘴苔草117 细毛苔草118 冻原苔草119 高山蒿草120 日本棉花莎草121 铃苞高山□(biao)草122 高山黑□(biao)草123 高山毛莎草124 日本臭菘125 长白灯心草126 三头灯心草127 长白地杨梅128 云暗地杨梅129 日本地杨梅130 单花萝蒂 洼瓣花131 长白岩菖蒲132 映红藜芦 第二类保护植物 (45种)序 号 中 名 别 名1 松茸2 云芝3 杉松 白松4 红皮云杉 红皮臭5 红松 果松6 钻天柳 红柳、朝鲜柳、上天柳、顺 河柳7 胡桃揪 核桃揪、揪子树8 蒙古黄榆 蜡条榆9 蒙桑10 东北细辛 细辛11 汉城细辛 细辛12 芡 鸡头米13 侧金盏花 冰里花、冰凉花、雪莲花、 福寿花14 木茎山金梅15 芍药 赤芍16 五味子 山花椒17 花楸 马加木18 东北黄芪 黄芪、黄耆19 湿地黄芪 黄芪20 草木犀黄芪 黄芪21 斜茎黄芪 黄芪22 兴安黄芪 黄芪23 小叶锦鸡儿24 甘草 甜草25 野大豆 野黄豆26 狭叶野大豆27 □()槐 山槐、朝鲜槐28 黄□(bo) 黄波罗、黄柏29 山葡萄 野葡萄30 紫椴 籽椴31 葛枣猕猴桃 葛枣子、木天蓼32 狗枣猕猴桃 狗枣子33 软枣猕猴桃 软枣子34 刺五加 刺拐棒、老虎镣子35 短梗五加 乌鸦子、五加皮、刺拐棒36 越桔37 花曲柳 大叶白蜡树、大叶□()38 水曲柳 曲柳39 龙胆 龙胆草、粗糙龙胆40 东北龙胆 龙胆41 剪割龙胆 龙胆42 山花龙胆43 平贝母 平贝、贝母44 天麻 赤箭、赤天箭45 芦苇 第三类保护植物 (36种)序 号 中 名 别 名1 猴头菌 猴头、猬菌2 桂皮紫萁 牛毛广东、薇菜3 蕨 蕨菜、如意菜4 木通 木通马兜铃、关木通5 东北延胡索 元胡、>胡索6 线裂东北延胡索 元胡7 圆裂东北延胡索 元胡8 栉齿东北延胡索 元胡9 角瓣延胡索 元胡10 线齿瓣延胡索 元胡11 齿瓣延胡索 元胡、兰雀花12 东紫堇 元胡13 巨紫堇 元胡14 珠果黄紫堇 元胡、念珠黄堇、胡黄堇15 大叶紫胡 紫胡16 细叶紫胡 紫胡17 北柴胡 柴胡、竹叶柴胡18 长白柴胡 柴胡、柞柴胡19 苦参 地槐、山槐子、地槐根子20 防风 白毛花、白毛草、旁风21 黄芩22 狭叶黄芩 黄芩、薄叶黄芩23 乌苏里黄芩 黄芩24 念珠根黄芩 黄芩25 小花黄芩 黄芩26 并头黄芩 黄芩27 荠□() 苦参、甜桔梗28 桔梗 和尚帽、四叶菜、铃□(dang)花 道拉吉29 轮叶沙参 桔梗、南沙参、四叶沙参30 长白沙参 桔梗31 大花沙参 桔梗32 石沙参 桔梗33 柳叶沙参 桔梗34 沼沙参35 展枝沙参 桔梗36 知母 毛知母
(完)
【阅读全文】
(1985年3月3日吉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保护对象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四章 猎捕和采挖的管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保护管理范围为吉林省境内野生的鸟、兽、两栖、爬行类珍稀动物、经济动物、有益动物和野生的木本、草本、真菌类珍稀植物、经济植物、药用植物。 第三条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法律和规定,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依靠群众保护管理好野生动植物资源。 第四条 有关主管部门,必须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所管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野生动物、野生木本植物及林业用地上的其他野生植物,由林业部门负责保护管理;林业部门管理以外的野生植物,由农牧部门负责保护管理;其中,药用野生动植物,由医药管理部门配合林业、农牧部门进行保护管理;其他部门协助有关主管部门做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 保护对象 第五条 野生动物保护对象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珍贵稀有或者濒临绝迹的动物。 第二类:数量较少,有灭绝危险或者分布区域有限的珍贵动物。 第三类:具有一定数量,经济价值较高,需要加强保护的动物。 第四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农林牧业有益的动物。 以上各类保护动物的种类见附录一《吉林省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第六条 野生植物保护对象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珍贵稀有或者濒临绝迹的植物。 第二类:经济价值较高和需要保存野生种源的植物。 第三类:其他数量较少和需要保护的药用植物。 以上各类保护植物的种类见附录>《吉林省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七条 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确定需要增加的保护种类,并报省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八条 第一、>类保护动物严禁猎捕。确因特殊需要的,猎捕第一类保护动物须报国家林业部批准;猎捕第二类保护动物须经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第三类保护动物,根据资源情况,由省确定禁止猎捕的动物种类或者下达年度计划限量猎捕。第四类保护动物不得随意猎捕,因特殊需要猎捕的,须经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野猎、黑熊危害农作物时,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有权批准猎捕。 第九条 第一类保护植物严禁采伐挖掘,因特殊需要采挖的,须经省主管部门批准。第二类保护植物,在省下达的年度计划内可以进行采挖。第三类保护植物,只准在采挖期内采挖,其他时间禁止采挖。 第十条 在第一、>类保护动物集中栖息繁殖地区和候鸟主要停歇地,以及第一、>类保护植物集中分布地,由省主管部门进行区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定自然保护区。 在第三、四类保护动物集中栖息繁殖地,以及第三类保护植物集中分布地,由县(市)主管部门进行区划,经市(州)主管部门审查,报省主管部门批准,划定禁猎区、禁采区。 第十一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采区内严禁狩猎、采挖和进行其他严重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繁殖和野生植物生长的活动。 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禁采区的管理机构,应当采取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食物条件和野生植物的生长条件。 第十二条 在市镇、工矿区、革命历史纪念地、名胜古迹地、公园、风景游览区、疗养地,严禁猎捕野生动物;以上各区域,除市镇、工矿区可以按规定采挖野生植物外,其他区域严禁采挖野生植物。 第十三条 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厂矿、农林牧渔参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措施,切实保护管理好所管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第十四条 规定每年4月为“吉林省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月”,4月22日至28日为“吉林省爱鸟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时组织进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教育和保护管理活动。 第十五条 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开展鸟类环志工作,建立资源档案,掌握资源消长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饲养、驯化和繁殖野生珍稀动物和经济动物,引种、培育和发展野生珍稀植物和经济植物、药用植物。猎采和运输上述动植物时,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第四章 猎捕和采挖的管理 第十七条 野生动物的猎捕和野生植物的采挖,必须按照猎采量低于增殖量的原则进行,严格控制年度猎采量。第三类保护动物和第二类第三类保护植物的年度猎采计划由省主管部门提出,会同计划经济部门下达,严禁违反计划乱捕滥猎、乱采滥挖。 第十八条 从事野生动物猎捕和野生植物采集、挖掘、采伐活动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九条 猎捕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必须在规定的狩猎期和采挖期内进行。 狩猎期规定:雁、鸭等夏候鸟为每年8月1日至翌年3月末,林蛙(田鸡、>什蟆)为每年9月1日至10月15日,其他野生动物为每年11月1日至翌年2月末,其余时间为禁猎期。 药用野生植物的采挖期规定:桔梗、龙胆草、黄芪为每年8月1日至10月末,元胡、贝母、细辛、防风为每年4月1日至7月末,甘草、知母、黄芩、赤芍、柴胡为每年5月1日至6月末和8月1日至9月末,天麻为每年4月1日至7月末,木通为每年12月1日至翌年3月末,其余时间为禁采期。 在禁猎期和禁采期内,禁止进行猎捕和采挖活动。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猎捕和采挖的,须经省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条 从事狩猎的人员必须持有“狩猎证”。“狩猎证”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由县(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发放。每年登记复查一次。无“狩猎证”或“狩猎证”未经复查的,不准狩猎。持枪狩猎人员,必须同时持有公安机关制发的“猎枪证”。携带猎犬人员,还必须同时持有兽医防疫部门制发的“免疫证”和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制发的“猎犬证”。 第二十一条 必须加强猎枪(含用于狩猎的其他枪支)和猎具的管理。生产、运输、销售猎枪、弹药、大铁夹、毒药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并接受公安、工商、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猎捕野生动物,禁止使用危及人身安全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工具和方法。如:地弓、地枪、排铳(炮)、汽枪、小口径步枪(猎捕松鼠、旱獭除外)、军用武器、毒药、炸药、捉脚、绝后窑、阎王碓、大吊杆子、大铁夹子、火攻、烟熏、歼灭性围猎和网猎、机动车追猎、夜间照明狩猎、砍树放趟子、掏窝、毁巢、挖洞、拣拾鸟蛋、捕捞蛙类卵团等。但在除兽害时,县(市)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使用某种禁用工具和方法。 第二十三条 采挖野生植物或者进行森林采伐和森林抚育,必须注意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经济植物藤蔓。采挖野生植物,要采大留小,适时采挖,不准抢青,不准扒活树皮,不准采用全面翻挖以及其他灭绝性的采挖方法。 第二十四条 越出县以上行政境界和外省人员来我省猎捕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的,必须经所到县(市)的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严格遵守当地的有关规定,接受检查监督。 第二十五条 列为保护对象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禁止自由交易和贩运,只准到收购部门出售。收购部门必须按省下达的年度猎采计划进行收购,并要检验规定的证件,在发货票存根上注明证件号码。对无规定证件的猎采物,不准收购,发现后予以扣留,同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十六条 为保护和发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设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基金。基金来源: (一)对经过批准猎捕第一类、第二类保护动物和采挖第一类保护植物的,由省主管部门按批准的数量向申请猎采者收取资源保护费。收费标准:第一类保护动物,按国家规定执行;第二类保护动物和第一类保护植物,由省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施行。 (二)由基层收购部门在收购第三类、第四类保护动物和第二类、第三类保护植物及其产品时,向出售者收取该产品价值百分之一的资源保护费。 (三)猎采用于饲养繁殖和科研、教学、制作标本等野生动植物,由批准的主管部门按规定收取的费用。 (四)发放和复查“狩猎证”时,由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按省林业主管部门规定标准(须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向持证者收取狩猎管理费。 (五)对违反本条例进行处罚的罚款收入。 (六)违反本条例没收物品的折价款。 (七)财政部门拨给的专项资金。 各部门收取的各项资金,必须于当年年末上缴当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拨给主管部门用于保护和发展野生动植物事业。 第二十七条 运输、携带第一类、第二类保护动物,须凭规定的运输证件,铁路和交通运输部门凭运输证件承运。运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运输、携带野生动植物的检疫工作,按有关检疫规定办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认真执行本条例,保护自然资源成绩显著或者连续三年未发生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采区。 (二)配合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采区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显著成绩的。 (三)保护、驯化、增殖珍贵稀有动植物,有突出贡献的。 (四)坚持在基层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五年以上,成绩优异的。 (五)认真执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规,同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作坚决斗争,有功绩的。 第二十九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处罚。其中,违反工商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触犯刑律的,由公安、司法部门处罚。 (一)对未经批准擅自猎采和虽经批准超量猎采第一、>类保护动物和第一类保护植物的,没收擅自猎采的全部猎采物和超量猎采部分的猎采物以及使用的工具,并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对违反第十一条第一款和第十二、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三条规定之一的,没收猎采物和使用的工具,并根据情节,处十元至三百元罚款;触犯刑律的,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三)对未经批准擅自猎采和虽经批准超量猎采第三、四类保护动物和第二类保护植物的,没收擅自猎采的全部猎采物和超量猎采部分的猎采物以及使用的工具,并处五元至三百元罚款。 (四)对没有或借用“狩猎证”狩猎的,没收猎具、猎获物和借用的证件。对未按规定持有“猎枪证”、“猎犬证”、“免疫证”或借用上述三个证件之一的,没收借用的证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停止狩猎,并按所缺少或借用证件的数量,每个罚款三元至十元;教育不改的,加倍罚款。 (五)对违反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没收猎采物,进行批评教育;教育不改的,处五元至二十元罚款,屡教不改的,加倍罚款。 (六)对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个人或单位的主要责任者,处五元至一百元罚款,没收出售或收购的物品,并进行批评教育;教育不改或情节严重的,从重或加倍罚款。 (七)对违反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主要责任者,处五元至五十元罚款。 (八)对干扰、阻碍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的,进行批评教育;对教育不改或谩骂、殴打保护管理人员的,交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九)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人员玩忽职守,营私舞弊,包庇、纵容、指使他人或自己从事违反本条例的活动的,按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保护野生动植物类别的确定和名录的变更,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牧、医药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施行。 第三十一条 过去由省发布的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布告、规定,与本条例有抵触的,按本条例执行;本条例如与国家规定有抵触时,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录一、吉林省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计393种) 第一类保护动物 (3种)序 号 中 名 别 名1 丹顶鹤 仙鹤、白鹤、黑屁股犊2 东北虎 老虎、大虫3 梅花鹿 花鹿 第二类保护动物 (85种)1 极北小鲵2 爪鲵3 竹叶青 竹叶青蛇4 大白鹭 老等5 黄嘴白鹭6 白鹳 老鹳7 黑鹳 乌鹳8 白□(huan)9 朱□(huan) 朱鹭10 白琵鹭11 黑脸琵鹭12 黑雁13 大天鹅 黄嘴天鹅14 小天鹅 啸声天鹅15 鸳鸯16 中华秋沙鸭 鳞胁秋沙鸭17 蜂鹰 雕头鹰18 鸢 鹞鹰序 号 中 名 别 名19 苍鹰 黄鹰20 雀鹰 鹞子21 松雀鹰22 大□(kuang) 花豹、白鹭豹23 □(kuang) 土豹24 毛脚□(kuang)25 灰脸□(kuang)鹰26 金雕 洁白雕、红头雕27 白肩雕 御雕28 草原雕 角鹰、大花儿雕29 乌雕 花雕30 玉带海雕31 秃鹫 坐山雕32 白尾鹞 灰鹰、白抓33 鹊鹞 喜鹊鹰、喜鹊鹞34 白头鹞 白尾巴根子35 鹗 鱼鹰36 猎隼37 游隼 花梨鹰38 燕隼 青条子、蚂蚱鹰39 灰背隼40 红脚隼 青燕子41 黄爪隼 草原隼42 红隼 黄鹰、红鹞子43 黑琴鸡 黑鸡、乌鸡44 灰鹤 鹚□()45 白头鹤 □()鹤、>鹤46 白枕鹤 红脸鹤47 白鹤 黑袖鹤48 蓑羽鹤 闺秀鹤49 大鸨 地□(bu)、羊须□(bu)50 红嘴巨鸥51 斑海雀52 赤翡翠53 兰翡翠 兰袍鱼狗、喜鹊翠54 蒙古百灵55 小沙百灵56 凤头百灵57 云雀 百灵、告天鸟58 短趾沙百灵序 号 中 名 别 名59 角百灵60 太平鸟 十二黄、连雀61 小太平鸟 十二红62 黑枕黄鹂 黄莺63 红尾歌鸲64 红点颏65 兰点颏66 兰歌鸲 兰靛杠、兰尾巴根子67 北红尾鸲 火燕68 红胁兰尾鸲69 戴菊 金凤头70 寿带鸟 三光鸟、长尾□(weng)71 金翅雀 金翅儿72 高山鼠兔73 小飞鼠 小鼯鼠74 豺 棒子狗75 棕熊 人熊、马熊、马驼子76 紫貂 黑貂、大叶子77 白鼬 扫雪78 伶鼬 银鼠、高丽马79 水獭 水狗80 猞猁 林□(yi)81 东北原麝 香獐子、山驴子82 马鹿 八岔鹿83 黄羊 蒙古瞪羚84 斑羚 青羊、山羊85 金钱豹 幼体俗称:土豹子 第三类保护动物 (76种)1 黑龙江林蛙 蛤什蟆、田鸡2 中国林蛙 蛤什蟆、田鸡3 绿(黑)喉潜鸟4 小□(pi)□(ti) 水葫芦5 角□(pi)□(ti)6 黑颈□(pi)□(ti)7 凤头□(pi)□(ti)8 赤颈□(pi)□(ti)9 鸬鹚 水老鹄、黑鱼郎10 红脸鸬鹚11 绿鹭12 池鹭13 牛背鹭 放牛郎14 夜鹭15 鸿雁 大雁16 豆雁 大雁17 白额雁 石雁18 小白额雁 石雁19 灰雁 大雁20 赤麻鸭 红雁、黄鸭21 翘鼻麻鸭 花鸭子22 针尾鸭 长尾鸭23 绿翅鸭 小风鸭、八鸭24 花脸鸭 黑眶鸭25 罗纹鸭 扁头鸭26 绿头鸭 大红腿鸭、大蒲鸭27 斑嘴鸭 火燎鸭、大蒲鸭28 赤膀鸭29 赤颈鸭 红鸭30 白眉鸭31 琶嘴鸭 琵琶嘴鸭32 红头潜鸭33 青头潜鸭34 凤头潜鸭 凤头鸭子35 鹊鸭36 斑头秋沙鸭37 普通秋沙鸭38 花尾榛鸡 飞龙、树鸡、榛鸡39 斑翅山鹑 斑翅、沙半鸡40 鹌鹑41 雉鸡 环颈雉、野鸡42 黄脚三趾鹑43 小田鸡44 斑胁田鸡 栗胸田鸡45 花田鸡46 董鸡47 黑水鸡 红骨顶序 号 中 名 别 名48 白骨顶 骨顶鸡、水老鹄49 小杓鹬50 中杓鹬51 白腰杓鹬 东方杓鹬52 红腰杓鹬 大杓鹬53 鹤鹬 红脚鹤鹬54 毛腿沙鸡 毛腿鸡、沙半鸡55 岩鸽56 原鸽57 山斑鸠58 灰斑鸠 斑鸠59 铁爪□(wu) 铁雀60 普通刺猬61 蒙古兔 草兔、草跳、跳猫62 东北兔 山兔、山跳、野兔63 麝鼠 水耗子64 松鼠 灰鼠、灰狗65 旱獭 草原旱獭66 赤狐 狐狸、草狐67 貉68 黑熊 黑瞎子69 青鼬 蜜狗、黄喉貂70 香鼬 香鼠71 黄鼬 黄鼠狼72 艾鼬 艾虎73 狗獾 獾子、□()子74 豹猫 狸猫、山狸子75 野猪76 狍子 狍子 第四类保护动物 (229种)1 东北小鲵2 东方铃蟾 石蛤蟆3 大蟾蜍 赖蛤蟆4 花背蟾蜍 小赖蛤蟆5 无斑雨蛙 青乖子6 东北雨蛙7 黑斑蛙 青蛙8 粗皮蛙9 花狭口蛙10 北方狭口蛙11 鳖 元鱼、团鱼12 丽斑麻蜥 马蛇子13 黑龙江草蜥14 北草蜥15 白条草蜥 滑鳞草蜥16 黄脊游蛇17 赤链蛇 火链蛇18 团花锦蛇19 白条锦蛇 枕纹锦蛇20 红点锦蛇 麻蛇21 棕黑锦蛇 棕色锦蛇、松色蛇22 虎斑游蛇 野鸡脖子23 灰链游蛇24 极北蝰 土丘子25 蝮蛇 五步蛇、土丘子26 斑苇黄□()27 紫背苇□()28 大麻□()29 蛎鹬30 灰斑□(heng)31 金□(heng) 金斑□(heng)32 剑□(heng)33 金眶□(heng) 黑领□(heng)34 环颈□(heng) 白领□(heng)35 蒙古沙□(heng)36 黑尾塍鹬37 红脚鹬38 泽鹬39 青脚鹬40 白腰草鹬41 林鹬42 矶鹬43 灰鹬44 翘嘴鹬45 翻石鹬46 半蹼鹬47 孤沙锥序 号 中 名 别 名48 澳南沙锥49 针尾沙锥50 大沙锥51 扇尾沙锥52 丘鹬53 细嘴滨鹬54 红胸滨鹬55 长趾滨鹬56 乌脚滨鹬57 尖尾滨鹬58 黑腹滨鹬59 弯嘴滨鹬60 黑翘长脚鹬61 反嘴鹬62 普通燕□(heng) 土燕子63 黑尾鸥64 海鸥65 银鸥66 灰背鸥67 红嘴鸥68 黑嘴鸥69 须浮鸥70 白翘浮鸥71 欧嘴噪鸥72 普通燕鸥73 白额燕鸥74 棕腹杜鹃75 四声杜鹃 快快割麦、光棍好苦76 大杜鹃 布谷鸟77 中杜鹃78 小杜鹃79 红角□(xiao) 乌苏里角□(xiao)、夜猫子80 领角□(xiao) 棒棰鸟、夜猫子81 普通雕□(xiao) 夜猫子82 鹰□(xiao) 夜猫子83 纵蚊腹小□(xiao) 夜猫子84 长尾林□(xiao) 北林□(xiao)、夜猫子85 乌林□(xiao) 夜猫子86 长耳□(xiao) 夜猫子87 短耳□(xiao) 夜猫子序 号 中 名 别 名88 普通夜鹰 贴树皮、蚊母鸟89 白喉针尾雨燕90 楼燕 野燕、麻燕91 白腰雨燕 野燕、白尾根麻燕92 普通翠鸟93 三宝鸟 老鹄翠94 戴胜 臭姑鸪95 蚁裂 蛇皮鸟、歪脖96 黑枕绿啄木鸟 山啄木、绿□()打木97 黑啄木鸟98 斑啄木鸟 花□()打木99 白背啄木鸟100 棕腹啄木鸟 横花背□()打木101 小斑啄木鸟102 星头啄木鸟 小啄木鸟、小□()打木103 小星头啄木鸟 小啄木鸟104 三趾啄木鸟105 灰沙燕 土燕子106 家燕 燕子107 金腰燕 巧燕、花燕108 毛脚燕109 山□(ji)□(ling) 刮刮油、林□(ji)□(ling)110 黄□(ji)□(ling)111 黄头□(ji)□(ling)112 灰□(ji)□(ling)113 白□(ji)□(ling) 乌兰花儿、白颤儿114 田鹨115 树鹨 麦如兰儿116 红喉鹨117 水鹨118 灰山椒鸟 宾灰燕子119 虎纹伯劳 虎花伯劳120 牛头伯劳121 红尾伯劳 大头蛮子、土虎伯劳122 灰伯劳123 楔尾伯劳 长尾灰伯劳、寒雀124 黑卷尾 黑黎鸡125 北椋鸟126 灰椋鸟127 松鸦序 号 中 名 别 名128 灰喜鹊129 喜鹊130 星鸦131 红嘴山鸦 红嘴老鸦132 褐河鸟 水黑老婆133 鹪鹩 山蝈蝈儿134 领岩鹪 大麻雀135 棕眉山岩□(liu)136 黑喉石□()137 沙□()138 穗□()139 兰头□()鸫140 兰矶鸫 麻石青、水嘴141 白眉地(矶)鸫142 虎斑地(山)鸫143 灰背鸫144 白腹鸫145 斑鸫146 棕头鸦雇 驴粪球儿、黄头147 山鹛148 鳞头树莺149 短翅树莺150 斑胸短翅莺151 小蝗莺152 北蝗莺153 矛斑蝗莺154 苍眉蝗莺155 大苇莺 苇串儿、大苇□()156 黑眉苇莺157 稻田苇莺158 芦莺 树□()子159 褐柳莺 □()叭嘴160 巨嘴茆莺161 黄眉柳莺 树串儿162 黄腰柳莺163 极北柳莺164 暗绿柳莺165 灰脚柳莺 淡脚柳莺166 冕柳莺167 白眉姬□(weng)序 号 中 名 别 名168 鸲姬□(weng)169 红喉姬□(weng) 白点颏、黄点颏170 白腹姬□(weng) 白腹兰姬□(weng)171 乌□(weng) 大眼嘴儿□(weng)172 斑胸□(weng)173 北灰□(weng) 大眼嘴儿、阔嘴□(weng)174 大山雀175 煤山雀176 沼泽山雀 □()□()红、黑头山雀177 褐头山雀178 银喉长尾山雀179 黑头□(shi) 贴树皮180 普通□(shi) 茶腹□(shi)、兰大胆181 旋木雀182 攀雀 灵雀183 红胁绣眼鸟 白眼儿184 燕雀185 黄雀186 白腰朱顶雀187 北岭雀188 朱雀189 北朱雀190 松雀191 红交嘴雀192 白翅交嘴雀193 长尾粉红雀194 灰腹灰雀195 红腹灰雀196 黑头蜡嘴雀197 黑尾蜡嘴雀198 锡嘴雀199 白头□(wu) 白冠雀200 栗□(wu)201 黄胸□(wu)202 黄喉□(wu)203 灰头□(wu)204 三道眉草□(wu) 三道眉儿205 栗斑腹□(wu)206 赤胸□(wu)207 田□(wu) 花眉子序 号 中 名 别 名208 小□(wu) 红腿□(wu)、虎头儿209 黄眉□(wu)210 白眉□(wu)211 红颈苇□(wu)212 苇□(wu) 极地□(wu)213 芦□(wu)214 雪□(wu)215 短棘猬216 大□(qu)□(jing)217 普通□(qu)□(jing)218 中□(qu)□(jing)219 栗齿□(qu)□(jing)220 水□(qu)□(jing)221 北方水麝□(qu) 山东麝□(qu)222 大麝□(qu)223 大菊头蝠 马铁菊头蝠224 大耳蝠225 纳氏鼠耳蝠226 伊氏鼠耳蝠227 普通蝙蝠228 大棕□() 小夜蝠229 萨氏蝙蝠 萨氏□()蝠 附录二、吉林省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计213种) 第一类保护植物 (132种)序 号 中 名 别 名1 北冬虫夏草2 灵芝 赤芝、木灵芝、万年蕈、灵 芝草3 长鳞苔4 狭叶瓶尔小草 温泉瓶尔小草、一支箭5 对开蕨 日本对开蕨、东北对开蕨6 毛枝蕨7 东北红豆杉 赤柏松、紫杉8 偃松 爬地松9 长白松 美人松、长白赤松、赤松10 崩松 杜松11 西伯利亚刺柏 高山桧12 朝鲜崖柏 长白侧柏13 长白柳14 圆叶柳15 长圆叶柳16 多腺柳17 岳桦18 刺榆 枢19 小桃叶蓼20 白山蓼21 肾叶高山蓼 鹿蹄叶、山蓼、酸浆菜22 高山蓼23 珠芽蓼24 倒根蓼 长白拳蓼、倒根草25 细叶乌苏里蓼序 号 中 名 别 名26 矮蓼27 长白卷耳28 长白米努草29 极地米努草30 高山石竹31 缠绕乌头32 长白乌头33 高山乌头34 抚松乌头35 匍枝银莲花36 高山铁线莲37 白山毛莨38 山地金莲花39 天女木兰40 高山罂粟 山罂粟、山大烟41 高山南芥42 长白碎米荠43 天池碎米芥44 扭果葶苈45 乌苏里葶苈46 高山糖芥47 钝叶瓦松48 日本瓦松49 长白景天50 高山景天 红景天51 长白虎耳草 条裂虎耳草52 斑瓣虎耳草53 深裂假升麻54 多瓣木 宽叶仙女木55 假雪委陵菜 白委陵菜56 山楂海棠 山苹果57 长白岩黄芪 山岩黄芪58 长白棘豆59 长白老鹳草 长白老观草60 高山块根老观草61 漆树62 岩高兰63 翅果卫矛 黄瓣子64 高山库页堇菜65 双花堇菜 短距堇菜序 号 中 名 别 名66 长白瑞香 辣根草67 刺参 东北刺人参68 刺楸 刺儿楸69 人参 棒棰、山参70 大苞柴胡71 长苞毒芹72 长白高山芹 白山芹73 高山芹74 岩茴香75 小山草76 草四照花77 黑果天栌78 天栌 红北极果79 细红杜香 白山苔、杜香80 松毛翠81 有苞杜鹃 云间杜鹃82 牛皮杜鹃 牛皮茶83 毛毡杜鹃84 高山小叶杜鹃85 高山小越桔86 笃斯越桔 笃斯、甸果、地果87 黄报春 粉报春88 白山龙胆89 高山龙胆 白花龙胆90 狭叶山萝花91 长白婆婆纳92 草苁蓉 肉苁蓉、不老草93 高山紫菀94 毛山菊95 齿翼□()吾96 单花□()吾 东北□()吾、单头□()吾97 高山凤毛菊98 高岭凤毛菊99 高山白头凤毛菊100 长白千里光101 车前叶慈姑102 丘狗舌草 狗舌草103 黄花茅104 高山黄花茅105 高山羊茅序 号 中 名 别 名106 珠芽羊茅107 高山茅香108 高山梯牧草109 长白早熟禾110 北极早熟禾111 长白三毛草112 黑穗苔草113 >裂苔草114 蟋蟀苔草115 高山苔草116 假长嘴苔草117 细毛苔草118 冻原苔草119 高山蒿草120 日本棉花莎草121 铃苞高山□(biao)草122 高山黑□(biao)草123 高山毛莎草124 日本臭菘125 长白灯心草126 三头灯心草127 长白地杨梅128 云暗地杨梅129 日本地杨梅130 单花萝蒂 洼瓣花131 长白岩菖蒲132 映红藜芦 第二类保护植物 (45种)序 号 中 名 别 名1 松茸2 云芝3 杉松 白松4 红皮云杉 红皮臭5 红松 果松6 钻天柳 红柳、朝鲜柳、上天柳、顺 河柳7 胡桃揪 核桃揪、揪子树8 蒙古黄榆 蜡条榆9 蒙桑10 东北细辛 细辛11 汉城细辛 细辛12 芡 鸡头米13 侧金盏花 冰里花、冰凉花、雪莲花、 福寿花14 木茎山金梅15 芍药 赤芍16 五味子 山花椒17 花楸 马加木18 东北黄芪 黄芪、黄耆19 湿地黄芪 黄芪20 草木犀黄芪 黄芪21 斜茎黄芪 黄芪22 兴安黄芪 黄芪23 小叶锦鸡儿24 甘草 甜草25 野大豆 野黄豆26 狭叶野大豆27 □()槐 山槐、朝鲜槐28 黄□(bo) 黄波罗、黄柏29 山葡萄 野葡萄30 紫椴 籽椴31 葛枣猕猴桃 葛枣子、木天蓼32 狗枣猕猴桃 狗枣子33 软枣猕猴桃 软枣子34 刺五加 刺拐棒、老虎镣子35 短梗五加 乌鸦子、五加皮、刺拐棒36 越桔37 花曲柳 大叶白蜡树、大叶□()38 水曲柳 曲柳39 龙胆 龙胆草、粗糙龙胆40 东北龙胆 龙胆41 剪割龙胆 龙胆42 山花龙胆43 平贝母 平贝、贝母44 天麻 赤箭、赤天箭45 芦苇 第三类保护植物 (36种)序 号 中 名 别 名1 猴头菌 猴头、猬菌2 桂皮紫萁 牛毛广东、薇菜3 蕨 蕨菜、如意菜4 木通 木通马兜铃、关木通5 东北延胡索 元胡、>胡索6 线裂东北延胡索 元胡7 圆裂东北延胡索 元胡8 栉齿东北延胡索 元胡9 角瓣延胡索 元胡10 线齿瓣延胡索 元胡11 齿瓣延胡索 元胡、兰雀花12 东紫堇 元胡13 巨紫堇 元胡14 珠果黄紫堇 元胡、念珠黄堇、胡黄堇15 大叶紫胡 紫胡16 细叶紫胡 紫胡17 北柴胡 柴胡、竹叶柴胡18 长白柴胡 柴胡、柞柴胡19 苦参 地槐、山槐子、地槐根子20 防风 白毛花、白毛草、旁风21 黄芩22 狭叶黄芩 黄芩、薄叶黄芩23 乌苏里黄芩 黄芩24 念珠根黄芩 黄芩25 小花黄芩 黄芩26 并头黄芩 黄芩27 荠□() 苦参、甜桔梗28 桔梗 和尚帽、四叶菜、铃□(dang)花 道拉吉29 轮叶沙参 桔梗、南沙参、四叶沙参30 长白沙参 桔梗31 大花沙参 桔梗32 石沙参 桔梗33 柳叶沙参 桔梗34 沼沙参35 展枝沙参 桔梗36 知母 毛知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