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纸箱设计

瓦楞纸箱设计.txt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不敢跟他说话 却一遍一遍打开他的资料又关上。用了心旳感情,真旳能让人懂得很多事。╮如果有一天,我的签名不再频繁更新,那便证明我过的很好。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与设计方法

2008-04-14 15:33

纸箱包装要素的确定

在做商品包装纸箱设计时,设计师首先碰到这几个问题:

1. 一个纸箱内装商品数量与单箱重量究竟多少为宜?如何来确定?

2. 依据什么确定纸箱产品的内部排列方式,如何选择最好的排列组合?

3. 所设计的箱体长宽高尺寸是否有利于增强纸箱强度和节省原材料?

纸箱内装产品的数量、重量、排列,纸箱内外尺寸,以及瓦楞纸板材料规格等要素,这些都是首要的考虑内容,因为它们最终决定了包装纸箱的制造、容纳、储运、使用的效率、经济性和总体功能。

单箱重量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作为消费品运输包装的瓦楞纸箱的单箱重量一般不超过20 kg为宜,最大25 kg。主要考虑到搬运工或店员的操作方便,不容易导致人体损伤等因素。我国国家标准对人工搬运的单件包装箱最大重量规定为18 kg。据此,一般消费商品的瓦楞纸箱货物的单件重量限定为20 kg当属比较合理。

当然,大中型工业产品的缓冲运输包装纸箱不应受此限制。

由内装产品的数量乘以产品单位重量可计算得到包装货物净重,整个纸箱货物重量(毛重)当然还要包含纸箱本身材料和隔衬材料的重量(皮重)。

需要说明的是,按贸易惯例规定单箱重量不大于20kg为宜。但若设计纸箱的单箱重量过小也不明智,因为小的纸箱所容纳的产品数少,材料相对耗用率高,又经历与大箱差不多的制造过程,小箱的生产、使用、包装的总体效率不如大箱。所以,只要有可能,应尽量接近20kg为好,以发挥最大功能。

内容物的数量

纸箱内装产品的数量主要由纸箱最大允许重量除以产品的单位重量来计算确定。

由于要顾及内部产品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排列(它决定了纸箱的综合尺寸),所以,内装物数量也不是可随意选择或确定的。设计时一般可考虑几个不同的数量方案,然后根据既合乎重量限定,又有利于排列方式可灵活调整的原则来确定。

具体来说,内装物品件数应该选择分解因子较多的数值,这样有利于长宽高尺寸的调整。举例来说,7、11、13、17、19、23、29、41、43、47……都不宜选择,因为这些数分解因子只有1和其自身,没有别的更多排列法。相反地,如选12 件,12=1×2×2×3,就有12×1×1、6×2×1、4×3×1、3×4×1、3×2×2、6×1×2等许多种可用的长宽高排列方式。而如选10件,10=1×2×5, 可

用的长宽高排列方式就比12要少得多。所以,在相差不太大的几个数值之间,一般应该选择可分解因子较多的数值。市场上的商品数量传统组合以12(一打)或其倍数用得比较多,显然有利于流通环节的模数化与标准化。

内容物的排列方式

指产品在纸箱内部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具体排列数。

实际上,在确定内装物数量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产品的内部排列了。这里除了数的选择外,还涉及到纸箱的结构强度、用料量等问题。

长宽高方向排列,首先要考虑到箱体外部尺寸应合乎根据人体工学原理得出的限度。

根据纸箱强度试验,在同样周边长下,瓦楞纸箱的长宽比在1.2 ~ 1.6之间,其抗压强度为最好。同样综合尺寸(长宽高之和)下,随着瓦楞纸箱的高度增加,其抗压强度减弱,因为堆码载荷主要分配在直立箱板上。

事实上,当采用顶部开启的箱型时,高度方向的尺寸选择余地不大。因为产品层数越多,箱体高度增加,既不方便于取物,且也不利于确保足够的抗压强度。

但若过小的高度,也有负面作用。此时用于非承载面(顶面与底面)的材料与用于承载直立箱面的材料这两者之比值,较高度大的箱体要高,故纸箱材料效能利用率差。从0200的箱坯展开图知,同样的容积下,高度小的纸箱,其相对用料率大。

箱体外部尺寸

除了特殊形状或大型工业品的运输箱,一般商品瓦楞纸箱的运输搬运中人力介入在所难免,许多消费商品在进店上柜过程中,还需要店员搬运或开箱。如果纸箱外部尺寸不合理,怀抱空间体过大,使手臂腰部用力紧张,行走困难,会导致人的操作疲劳或损伤。日本学者曾做过对不同重量、尺寸的纸箱货物的搬运试验,通过测量人体在搬运过程中心肺与肌肉等指标,推算人体的工作效率变化和疲劳极限,从而得到合乎人体工学原理的箱体外形尺寸。

一般货物纸箱的长度尺寸,长度加宽度尺寸,长宽高综合尺寸应该作如下限制 :

下面介绍瓦楞纸箱尺寸的具体计算方法。

由单件产品的外部(某个方向)最大尺寸乘以此方向上的排列数,再加上衬垫材料的厚度、产品间隙公差等,就可以得到箱内(某个方向)最大尺寸Xi。

Xi= xmax n + d (n-1) + T + ki

xmax为内装物单件最大外尺寸 ;

n为产品排列数量 ;

d为内装产品间公差(或间隙)数(小型箱取±1mm/件间,中型箱取±2mm/件间,软性物品取±3mm/件间,硬质物品取+2mm/件间) ;

T为产品间隔档或衬垫材料厚度之和 ;

ki为内尺寸修正系数(L方向取5,B方向取5,H方向:小箱取2,中箱取4,大箱取6)。

纸箱制造尺寸X,是制造时模切压线

要用到的尺寸,即箱坯展开图上所标注的尺寸。它是由内尺寸加上瓦楞纸板的厚度,再加上一定的修正数形成。长宽方向制造尺寸的修正数各有两个值,这是因为箱坯围折成型时叠合(钉或粘)部分箱壁厚度有所增加,但是又必须保证成型后箱内空间的几何方正度。

X = Xi + km

Km 为制造尺寸修正数,与瓦楞纸板厚度有关,即纸板厚度加一公差数,见表1。

表1 0200类瓦楞纸箱制造尺寸系数Km(单位:mm)

纸箱成型后形成其外部最大尺寸,叫纸箱外部尺寸X0 ,也是运输纸箱外面标示尺寸。它是由制造尺寸加上纸板厚度,再加上一定的修正数形成。

Xo= X+ ko= xmaxn +d(n-1)+T+ki +km+ko

ko为外部尺寸修正数,与瓦楞纸板厚度有关,见表2。

表2 瓦楞纸箱外尺寸修正系数Ko(单位:mm)

纸箱材料

纸箱抗压强度主要源自于纸板或原纸的有关材料指标与技术性能。包装纸箱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瓦楞纸板的楞型及楞型组合、厚度、等级、性能等。所以纸箱设计时,需要考虑形成瓦楞纸板的面纸、里纸、芯纸、夹芯纸(双层瓦楞板中)的定量(g/m2)、等级,及其配比组合。

我们不应忘记除了纸的克重,纸的致密度与质量等级也很重要。采用高克重面纸也许是提高纸板性能的最简单方法,但这样会使材料成本显著上升。为提高瓦楞纸板的性能而一味提高原纸的克重,从性价比角度看,不是好办法,因为瓦楞纸板中原纸的价格远高于瓦楞芯纸的价格。提高芯纸的质量等级或克重,但不增加太多成本,也可以显著改善瓦楞纸板的强度性能。

纸箱箱型标准中0900系列为纸箱内的各种隔档、衬垫、支撑件。合理运用这些附件,对提高瓦楞纸箱的整体抗压强度有很大的作用。可惜在我国纸箱制造业和用户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率很低,其实这是个成本低、省资源、有效果的设计选择。

纸箱相对用料率RS

在同样容积下,不同长宽高尺寸的0201型纸箱耗用纸板材料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由于受到实际使用条件的限制,真正选择0201箱型中最省料(按数学方法计算)的长宽高比例2:1:2的情况不多。如能对大量使用的各种尺度的箱体进行简单的相对用料率计算,以判断制造该种纸箱时材料消耗率,则很有实际意义。

所谓相对用料率,即某种纸箱材料消耗相对于最省料箱体(2:1:2)材料消耗的比率。

根据0201箱型展开图,可得到箱体表面积表达式:

S=2(LH+LB+BH+BB)

设纸箱容积为V,长宽高尺寸单位数值为K,

则当L:B:H =2:1:2 时,V= 4K3 , K =(V/4)1/3,

此时S= 2(2+4+2+1)K2=7.15(V)2/3 ,可作为其他箱体用料比较计算的基准。

依照上述计算法,可得到其他各尺寸比例的箱体的相对用料率,见表3 。

表 3 0201型各种长宽高比例纸箱的相对用料率

瓦楞纸箱设计.txt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不敢跟他说话 却一遍一遍打开他的资料又关上。用了心旳感情,真旳能让人懂得很多事。╮如果有一天,我的签名不再频繁更新,那便证明我过的很好。瓦楞纸箱的抗压强度与设计方法

2008-04-14 15:33

纸箱包装要素的确定

在做商品包装纸箱设计时,设计师首先碰到这几个问题:

1. 一个纸箱内装商品数量与单箱重量究竟多少为宜?如何来确定?

2. 依据什么确定纸箱产品的内部排列方式,如何选择最好的排列组合?

3. 所设计的箱体长宽高尺寸是否有利于增强纸箱强度和节省原材料?

纸箱内装产品的数量、重量、排列,纸箱内外尺寸,以及瓦楞纸板材料规格等要素,这些都是首要的考虑内容,因为它们最终决定了包装纸箱的制造、容纳、储运、使用的效率、经济性和总体功能。

单箱重量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作为消费品运输包装的瓦楞纸箱的单箱重量一般不超过20 kg为宜,最大25 kg。主要考虑到搬运工或店员的操作方便,不容易导致人体损伤等因素。我国国家标准对人工搬运的单件包装箱最大重量规定为18 kg。据此,一般消费商品的瓦楞纸箱货物的单件重量限定为20 kg当属比较合理。

当然,大中型工业产品的缓冲运输包装纸箱不应受此限制。

由内装产品的数量乘以产品单位重量可计算得到包装货物净重,整个纸箱货物重量(毛重)当然还要包含纸箱本身材料和隔衬材料的重量(皮重)。

需要说明的是,按贸易惯例规定单箱重量不大于20kg为宜。但若设计纸箱的单箱重量过小也不明智,因为小的纸箱所容纳的产品数少,材料相对耗用率高,又经历与大箱差不多的制造过程,小箱的生产、使用、包装的总体效率不如大箱。所以,只要有可能,应尽量接近20kg为好,以发挥最大功能。

内容物的数量

纸箱内装产品的数量主要由纸箱最大允许重量除以产品的单位重量来计算确定。

由于要顾及内部产品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排列(它决定了纸箱的综合尺寸),所以,内装物数量也不是可随意选择或确定的。设计时一般可考虑几个不同的数量方案,然后根据既合乎重量限定,又有利于排列方式可灵活调整的原则来确定。

具体来说,内装物品件数应该选择分解因子较多的数值,这样有利于长宽高尺寸的调整。举例来说,7、11、13、17、19、23、29、41、43、47……都不宜选择,因为这些数分解因子只有1和其自身,没有别的更多排列法。相反地,如选12 件,12=1×2×2×3,就有12×1×1、6×2×1、4×3×1、3×4×1、3×2×2、6×1×2等许多种可用的长宽高排列方式。而如选10件,10=1×2×5, 可

用的长宽高排列方式就比12要少得多。所以,在相差不太大的几个数值之间,一般应该选择可分解因子较多的数值。市场上的商品数量传统组合以12(一打)或其倍数用得比较多,显然有利于流通环节的模数化与标准化。

内容物的排列方式

指产品在纸箱内部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具体排列数。

实际上,在确定内装物数量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产品的内部排列了。这里除了数的选择外,还涉及到纸箱的结构强度、用料量等问题。

长宽高方向排列,首先要考虑到箱体外部尺寸应合乎根据人体工学原理得出的限度。

根据纸箱强度试验,在同样周边长下,瓦楞纸箱的长宽比在1.2 ~ 1.6之间,其抗压强度为最好。同样综合尺寸(长宽高之和)下,随着瓦楞纸箱的高度增加,其抗压强度减弱,因为堆码载荷主要分配在直立箱板上。

事实上,当采用顶部开启的箱型时,高度方向的尺寸选择余地不大。因为产品层数越多,箱体高度增加,既不方便于取物,且也不利于确保足够的抗压强度。

但若过小的高度,也有负面作用。此时用于非承载面(顶面与底面)的材料与用于承载直立箱面的材料这两者之比值,较高度大的箱体要高,故纸箱材料效能利用率差。从0200的箱坯展开图知,同样的容积下,高度小的纸箱,其相对用料率大。

箱体外部尺寸

除了特殊形状或大型工业品的运输箱,一般商品瓦楞纸箱的运输搬运中人力介入在所难免,许多消费商品在进店上柜过程中,还需要店员搬运或开箱。如果纸箱外部尺寸不合理,怀抱空间体过大,使手臂腰部用力紧张,行走困难,会导致人的操作疲劳或损伤。日本学者曾做过对不同重量、尺寸的纸箱货物的搬运试验,通过测量人体在搬运过程中心肺与肌肉等指标,推算人体的工作效率变化和疲劳极限,从而得到合乎人体工学原理的箱体外形尺寸。

一般货物纸箱的长度尺寸,长度加宽度尺寸,长宽高综合尺寸应该作如下限制 :

下面介绍瓦楞纸箱尺寸的具体计算方法。

由单件产品的外部(某个方向)最大尺寸乘以此方向上的排列数,再加上衬垫材料的厚度、产品间隙公差等,就可以得到箱内(某个方向)最大尺寸Xi。

Xi= xmax n + d (n-1) + T + ki

xmax为内装物单件最大外尺寸 ;

n为产品排列数量 ;

d为内装产品间公差(或间隙)数(小型箱取±1mm/件间,中型箱取±2mm/件间,软性物品取±3mm/件间,硬质物品取+2mm/件间) ;

T为产品间隔档或衬垫材料厚度之和 ;

ki为内尺寸修正系数(L方向取5,B方向取5,H方向:小箱取2,中箱取4,大箱取6)。

纸箱制造尺寸X,是制造时模切压线

要用到的尺寸,即箱坯展开图上所标注的尺寸。它是由内尺寸加上瓦楞纸板的厚度,再加上一定的修正数形成。长宽方向制造尺寸的修正数各有两个值,这是因为箱坯围折成型时叠合(钉或粘)部分箱壁厚度有所增加,但是又必须保证成型后箱内空间的几何方正度。

X = Xi + km

Km 为制造尺寸修正数,与瓦楞纸板厚度有关,即纸板厚度加一公差数,见表1。

表1 0200类瓦楞纸箱制造尺寸系数Km(单位:mm)

纸箱成型后形成其外部最大尺寸,叫纸箱外部尺寸X0 ,也是运输纸箱外面标示尺寸。它是由制造尺寸加上纸板厚度,再加上一定的修正数形成。

Xo= X+ ko= xmaxn +d(n-1)+T+ki +km+ko

ko为外部尺寸修正数,与瓦楞纸板厚度有关,见表2。

表2 瓦楞纸箱外尺寸修正系数Ko(单位:mm)

纸箱材料

纸箱抗压强度主要源自于纸板或原纸的有关材料指标与技术性能。包装纸箱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瓦楞纸板的楞型及楞型组合、厚度、等级、性能等。所以纸箱设计时,需要考虑形成瓦楞纸板的面纸、里纸、芯纸、夹芯纸(双层瓦楞板中)的定量(g/m2)、等级,及其配比组合。

我们不应忘记除了纸的克重,纸的致密度与质量等级也很重要。采用高克重面纸也许是提高纸板性能的最简单方法,但这样会使材料成本显著上升。为提高瓦楞纸板的性能而一味提高原纸的克重,从性价比角度看,不是好办法,因为瓦楞纸板中原纸的价格远高于瓦楞芯纸的价格。提高芯纸的质量等级或克重,但不增加太多成本,也可以显著改善瓦楞纸板的强度性能。

纸箱箱型标准中0900系列为纸箱内的各种隔档、衬垫、支撑件。合理运用这些附件,对提高瓦楞纸箱的整体抗压强度有很大的作用。可惜在我国纸箱制造业和用户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率很低,其实这是个成本低、省资源、有效果的设计选择。

纸箱相对用料率RS

在同样容积下,不同长宽高尺寸的0201型纸箱耗用纸板材料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由于受到实际使用条件的限制,真正选择0201箱型中最省料(按数学方法计算)的长宽高比例2:1:2的情况不多。如能对大量使用的各种尺度的箱体进行简单的相对用料率计算,以判断制造该种纸箱时材料消耗率,则很有实际意义。

所谓相对用料率,即某种纸箱材料消耗相对于最省料箱体(2:1:2)材料消耗的比率。

根据0201箱型展开图,可得到箱体表面积表达式:

S=2(LH+LB+BH+BB)

设纸箱容积为V,长宽高尺寸单位数值为K,

则当L:B:H =2:1:2 时,V= 4K3 , K =(V/4)1/3,

此时S= 2(2+4+2+1)K2=7.15(V)2/3 ,可作为其他箱体用料比较计算的基准。

依照上述计算法,可得到其他各尺寸比例的箱体的相对用料率,见表3 。

表 3 0201型各种长宽高比例纸箱的相对用料率


相关内容

  • 诺氟沙星胶囊的包装工艺课程设计
  • 1市场调研及分析 1.1诺氟沙星胶囊简介 本品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对下列细菌在体外具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椽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诺 ...

  • 纸箱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
  • 纸箱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 在瓦楞纸箱结构设计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设计的条件输入不充分,致使无法设计或必须重新获取设计输入的各种条件,降低了工作效率:更为严重的是不充分的设计条件导致的工艺生产中的缺陷.批量生产和设计意图的偏差,甚至有纯粹不符合客户要求等情况发生.本文从纸箱设计的管理流程方面和大家一起来探 ...

  • 玻璃瓶蜂蜜系统包装设计
  • 玻璃瓶蜂蜜系统包装设计 1绪论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载体,它不仅体现着地域性特色,同时也起着传播文化特色的作用.在我国设计处于借鉴和创新的转型期,如何找到具有本土特色的包装设计语言,对我国的包装设计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处处蕴含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代观念,而又不失民族风格,是 ...

  • [包装结构设计]课设说明书
  •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东林甲子系列白酒包装 学生姓名:贾文霞 学 号:20091308 班 级:09包装2班 指导教师:李琛 完成时间:2012.11.7 目录 第一节.产品特性简述及设计定位------------------------------3 1.产品介绍----- ...

  • 包装工艺与设备
  • 花洒套装卫浴产品 包装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 生: 李 卓 学 号: 20121305 学 院: 工程技术学院 专 业: 包装工程 2016年01月09日 目录 1浴室花洒的包装保护的基本要求和包装方案设计 ........................................... ...

  • 家具产品包装设计与工艺规范
  • 家具包装设计是利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运用设计规律.美学 原理,为家具产品提供容器结构.造型和包装美化而进行的创造性构思,并用图纸或模型将其表达出来的全过程.家具包装设计与家具产品的造型.规格.材料.编号.结构.工艺等设计密切相关. 一.目前家具企业包装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具企 ...

  • 运输包装课程设计
  • JIU JIANG UNIVERSITY 题 目 电饭煲的运输包装系统设计 专 业 材料工程技术(包装材料与工程) 姓 名 唐鹏 学 号 12号 指导教师 都学飞 院 系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二零一四 年 五 月 目 录 1 绪论................................... ...

  • 牛奶包装设计及其包装情况
  • 新疆农业大学包装结构学专业文献综述题 姓 学 专 班 学目:名:院:业:级:号:牛奶包装设计及其包装情况李海彬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包装工程包装[1**********]1 王英指导教师: 2011年7月2日 牛奶包装设计及其包装情况 作者:李海彬指导老师:王英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 ...

  • 空调的运输包装课程设计说明书
  • 目 录 1.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 1 1.2课程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