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项目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一实训目的

1掌握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操作步骤 2学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二实训原理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鉴定蛋白质(protein),主要依赖于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再与标准样品对照即可确定各区带的成分。要利用凝胶电泳测定某样品的蛋白质分子量就必须去掉其电荷效应,因此,当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取决于其分子大小。SDS能破坏蛋白质分子间以及其他物质分子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继而使蛋白质变性解离成单一亚基,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间的天然电荷差异,形成SDS-蛋白质负离子,因此,当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取决于其分子大小,当蛋白质分子量在1.2X104~16.5X104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直线关系,符合下列方程。

LogMW=K-bm

(LogMW为分子量的对数,K、b为常数,m为迁移率)

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其分子量. 三、实训器材

配制方法

1、浓缩胶缓冲液:1.5克Tris、12.0毫升1mol HCl,加水混匀定容至25毫升。 2、分离胶缓冲液:18.15克Tris、48.0毫升1 mol HCl,加水混匀定容至100毫升。 3、电极缓冲液:3克Tris,14.4克甘氨酸、1克SDS,加水混匀定容至1000毫升。 4、1%过硫酸铵:1克过硫酸铵溶于l00ml蒸馏水中,临用前配制。

5、样本缓冲液(Tris-HCl pH6.8 I=0.0625M):取浓缩胶缓冲液(B液)1:7(v/v)稀释。 6、样本变性液(Tris-HCl pH6.8 I=0.01M,2%SDS, 10%蔗糖,0.001%溴酚兰);0.8克SDS, 4克蔗糖溶于样本缓冲液定容至20毫升,再1滴0.1%溴酚兰。使用时与样本l:1(v/v)混匀。 7、固定液:57.0克TCA,17.0磺基水杨酸,150毫升甲醇,加水350毫升混匀。 或25%异丙醇和10%乙酸的混合液中1h,蛋白质就得到固定了。

8、染色液:1.25克考马斯亮兰R-250,227毫升甲醇,227毫升水,46毫升冰乙酸混匀,滤

纸过滤。

9、脱色液:10%乙醇-70%醋酸。100毫升乙醇,70毫升醋酸加水混匀定容至1000毫升。 10、保存液:10%乙醇-10%醋酸-10%甘油,100毫升乙醇,100毫升醋酸,100毫升甘油加

水混匀定容至1000毫升。

11、指示染料液:0.1溴酚兰(BPB),100毫克溴酚兰溶于100毫升水中。

四、实训步骤

(一)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 电泳槽的安装:

干燥的两块玻璃板装入配套塑料夹套内,垂直固定在电泳槽上,周边用1.5%的琼脂密封。 2. 样品处理:

将各种标准蛋白质和待测样品分别溶于蛋白质处理液(浓度2mg/ml),在沸水中加热3~4min,待冷却后作点样用。

3. 制胶:选择合适的胶浓度按下表配制7.5%的分离胶,(为小孔胶,进行电泳和分子筛分离)

1、分离胶的制备:10%(催化剂过硫酸铵,加速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 试 剂 分离胶 (10%)(单位:ml) A液 3 C液 1.85 蒸馏水 3.5 1%TEMED 0.6

E 0.05 总量9ml,化学聚合30-60分钟

2、浓缩胶的制备:4.5%为大孔胶,进行样品浓缩,

试 剂 浓缩胶 (10%)(单位:ml) A液 0.43 C液 1.25 蒸馏水 0.9 1%TEMED 0.25

E 0.015 总量2.845ml,光聚合30-60分钟(催化剂核黄素,加速剂(TENED)

混合后将其沿长玻璃板加入两块玻璃板之间(小心不要产生气泡),加到距短玻璃板上边缘3cm处,立即覆盖2~3mm水层,静止聚合约40min左右。胶聚合好的标志是胶与水之间形成清晰的界面。吸取分离胶的水分,将配制好的浓缩胶注入分离胶之上,立即插上有机玻璃的点样槽模板,待浓缩胶聚合好备用。 4. 点样:

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标准蛋白质样品液5μl,按分子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注入样品槽内的浓缩胶面上,同时吸取待测样品液25μl,注入其它样品槽内,在样品上小心地注入电极缓冲液。 5. 电泳:

加样完毕,两槽注入电极缓冲液,接通电源(上负下正),调节电流为15mA,当指示剂进入分离胶后,电流需加大到30mA,电压恒定在80~100伏之间,约3~4h后,指示剂达到距前沿1~2cm时,可终止电泳。 6. 固定:

胶取出后,在水中浸泡10min,浸出部分SDS,然后将胶浸泡在25%异丙醇和10%乙酸的混合液中1h,蛋白质就得到固定了。

7. 染色:

取出凝胶板,测定胶长(D1)后,加入染色液染色2h。 8. 脱色

将胶放在脱色液中脱色0.5h,每隔0.5h换一次脱色液,至少换3次,待蓝色基本脱掉,再放在脱色液里浸泡至蛋白质谱带清晰为止,精确测定胶长(D2)。 (二)、蛋白质标准样品迁移率和待测样品分子量的计算 根据蛋白质分子量对数和电泳迁移率的关系,精确测量溴酚蓝和各种蛋白质迁移距离。把溴酚蓝迁移的距离定为d1,蛋白质迁移距离定为d2,并以D1定为凝胶染色前的长度,D2定为凝胶染色后的长度。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各种蛋白质的迁移率Rm:Rm=d2d1×D1D2以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为横座标,以其对应的分子量对数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可得到一条直线,然后根据未知样品的迁移率,在半对数座标图上查出其对应的分子量。要得到一个可靠的结果,实验需多次重复。 五、实训结果 分离胶未凝固

六、实训结果分析

1、加入催化剂过硫酸铵的量或浓度不够,导致分离胶的聚合时间过长,可适当加大过硫酸铵的量或增大过硫酸铵的浓度,

2、操作的室温温度过低,延长聚合时间,必要时可用电炉在电泳槽旁加热,缩短聚合时间 3、过硫酸铵过期,起不到催化作用

4、垂直玻璃板的底部应与底部橡胶边缘紧密结合,避免分离胶凝固就漏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色谱

项目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一实训目的

1掌握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操作步骤 2学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二实训原理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鉴定蛋白质(protein),主要依赖于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再与标准样品对照即可确定各区带的成分。要利用凝胶电泳测定某样品的蛋白质分子量就必须去掉其电荷效应,因此,当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取决于其分子大小。SDS能破坏蛋白质分子间以及其他物质分子间的非共价键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继而使蛋白质变性解离成单一亚基,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间的天然电荷差异,形成SDS-蛋白质负离子,因此,当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取决于其分子大小,当蛋白质分子量在1.2X104~16.5X104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直线关系,符合下列方程。

LogMW=K-bm

(LogMW为分子量的对数,K、b为常数,m为迁移率)

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其分子量. 三、实训器材

配制方法

1、浓缩胶缓冲液:1.5克Tris、12.0毫升1mol HCl,加水混匀定容至25毫升。 2、分离胶缓冲液:18.15克Tris、48.0毫升1 mol HCl,加水混匀定容至100毫升。 3、电极缓冲液:3克Tris,14.4克甘氨酸、1克SDS,加水混匀定容至1000毫升。 4、1%过硫酸铵:1克过硫酸铵溶于l00ml蒸馏水中,临用前配制。

5、样本缓冲液(Tris-HCl pH6.8 I=0.0625M):取浓缩胶缓冲液(B液)1:7(v/v)稀释。 6、样本变性液(Tris-HCl pH6.8 I=0.01M,2%SDS, 10%蔗糖,0.001%溴酚兰);0.8克SDS, 4克蔗糖溶于样本缓冲液定容至20毫升,再1滴0.1%溴酚兰。使用时与样本l:1(v/v)混匀。 7、固定液:57.0克TCA,17.0磺基水杨酸,150毫升甲醇,加水350毫升混匀。 或25%异丙醇和10%乙酸的混合液中1h,蛋白质就得到固定了。

8、染色液:1.25克考马斯亮兰R-250,227毫升甲醇,227毫升水,46毫升冰乙酸混匀,滤

纸过滤。

9、脱色液:10%乙醇-70%醋酸。100毫升乙醇,70毫升醋酸加水混匀定容至1000毫升。 10、保存液:10%乙醇-10%醋酸-10%甘油,100毫升乙醇,100毫升醋酸,100毫升甘油加

水混匀定容至1000毫升。

11、指示染料液:0.1溴酚兰(BPB),100毫克溴酚兰溶于100毫升水中。

四、实训步骤

(一)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 电泳槽的安装:

干燥的两块玻璃板装入配套塑料夹套内,垂直固定在电泳槽上,周边用1.5%的琼脂密封。 2. 样品处理:

将各种标准蛋白质和待测样品分别溶于蛋白质处理液(浓度2mg/ml),在沸水中加热3~4min,待冷却后作点样用。

3. 制胶:选择合适的胶浓度按下表配制7.5%的分离胶,(为小孔胶,进行电泳和分子筛分离)

1、分离胶的制备:10%(催化剂过硫酸铵,加速剂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 试 剂 分离胶 (10%)(单位:ml) A液 3 C液 1.85 蒸馏水 3.5 1%TEMED 0.6

E 0.05 总量9ml,化学聚合30-60分钟

2、浓缩胶的制备:4.5%为大孔胶,进行样品浓缩,

试 剂 浓缩胶 (10%)(单位:ml) A液 0.43 C液 1.25 蒸馏水 0.9 1%TEMED 0.25

E 0.015 总量2.845ml,光聚合30-60分钟(催化剂核黄素,加速剂(TENED)

混合后将其沿长玻璃板加入两块玻璃板之间(小心不要产生气泡),加到距短玻璃板上边缘3cm处,立即覆盖2~3mm水层,静止聚合约40min左右。胶聚合好的标志是胶与水之间形成清晰的界面。吸取分离胶的水分,将配制好的浓缩胶注入分离胶之上,立即插上有机玻璃的点样槽模板,待浓缩胶聚合好备用。 4. 点样:

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标准蛋白质样品液5μl,按分子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注入样品槽内的浓缩胶面上,同时吸取待测样品液25μl,注入其它样品槽内,在样品上小心地注入电极缓冲液。 5. 电泳:

加样完毕,两槽注入电极缓冲液,接通电源(上负下正),调节电流为15mA,当指示剂进入分离胶后,电流需加大到30mA,电压恒定在80~100伏之间,约3~4h后,指示剂达到距前沿1~2cm时,可终止电泳。 6. 固定:

胶取出后,在水中浸泡10min,浸出部分SDS,然后将胶浸泡在25%异丙醇和10%乙酸的混合液中1h,蛋白质就得到固定了。

7. 染色:

取出凝胶板,测定胶长(D1)后,加入染色液染色2h。 8. 脱色

将胶放在脱色液中脱色0.5h,每隔0.5h换一次脱色液,至少换3次,待蓝色基本脱掉,再放在脱色液里浸泡至蛋白质谱带清晰为止,精确测定胶长(D2)。 (二)、蛋白质标准样品迁移率和待测样品分子量的计算 根据蛋白质分子量对数和电泳迁移率的关系,精确测量溴酚蓝和各种蛋白质迁移距离。把溴酚蓝迁移的距离定为d1,蛋白质迁移距离定为d2,并以D1定为凝胶染色前的长度,D2定为凝胶染色后的长度。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各种蛋白质的迁移率Rm:Rm=d2d1×D1D2以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为横座标,以其对应的分子量对数为纵座标,绘制标准曲线,可得到一条直线,然后根据未知样品的迁移率,在半对数座标图上查出其对应的分子量。要得到一个可靠的结果,实验需多次重复。 五、实训结果 分离胶未凝固

六、实训结果分析

1、加入催化剂过硫酸铵的量或浓度不够,导致分离胶的聚合时间过长,可适当加大过硫酸铵的量或增大过硫酸铵的浓度,

2、操作的室温温度过低,延长聚合时间,必要时可用电炉在电泳槽旁加热,缩短聚合时间 3、过硫酸铵过期,起不到催化作用

4、垂直玻璃板的底部应与底部橡胶边缘紧密结合,避免分离胶凝固就漏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色谱


相关内容

  •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测定
  •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测定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08一班 学号:060508131 姓名:戴璐 成绩: 摘要: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样品中蛋白含量为百分之十左右远不及样品包装上所说的82%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大豆蛋白紫外吸收特征,其紫外光谱显示含较多无法除尽的杂质,荧光光度计观察其荧光效应,S ...

  • 4SDS-PAGE检测分析及分子量测定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甲) 指导老师:杨劲树 成绩: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和分析 七.实验讨论和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 ...

  • SDS-PAGE电泳的原理 - 陌上花开
  • SDS-PAGE电泳的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甘氨酸的作用) @ 8/14/2009 实验台 这是以前从网上下到的关于SDS-PAGE电泳的讲解,个人觉得非常好,正好这几天有人问到这个东东,所以就拿出来贴到实验台里.在此声明该内容为转载. SDS-PAGE电泳的原理及浓缩胶浓缩样品的原理(甘氨酸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实验分析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实验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电泳原理和技术 (2)学习和掌握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 二.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 )单体和少量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简称Bis )通过化学催 ...

  • 电泳的方法及原理
  • 电泳技术原理.分类及分析方法 点击次数:2798 发布日期:2008-5-17 来源:本站 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电泳法,是指带电荷的供试品(蛋白质.核苷酸等)在惰性支持介质(如纸.醋酸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中,于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泳动,使组 ...

  • SDS-PAGE蛋白质电泳常见问题分析
  • SDS-PAGE 蛋白质电泳常见问题分析 日期:2012-05-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青岚 点击:2218次 摘要: SDS-PAGE 电泳主要利用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筛效应分离蛋白质和核酸,SDS-PAG 蛋白质电泳分析可从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就分离蛋白质. 找产品,上生物帮>> & ...

  • 牛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 牛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张梵迪 陈新欣 姚凯勇 (浙江大学10级 1.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2.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专业3.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专业) 引言:酸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品,由牛奶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使奶中糖.蛋白质有20%左右被水解成为小的分子(如半乳糖和乳酸.小的肽链和氨基酸等 ...

  • 课题6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学案)
  • B.(1) (2)洗脱开始, 的蛋白质扩散进入凝胶颗粒内: 省海中高二生物(选修)教学学案 课题6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一.达标 (一)知识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从血液中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2.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 大分子的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 体验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严格要求 ...

  • 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进展
  • ・9・ 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进展 郭 慧 邓文星 张 映 (山西农业大学太谷030s01) 摘要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等电点和分子量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已经成为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对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原理.检测步骤进行介绍,并对其存在问题与发展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