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摘要:大学生积极参与微商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觉醒,通过研究大学生微商创业的利弊,发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出切实解决途径,并对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系统教育与互联网创业意识培养的具体实践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互联网+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旧严峻而复杂,高达749万的毕业生,再次造就“世上最难就业年”。在这样的就业条件下,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又一次成为两会热词关键词,这无疑表明了政府对于支持创业、激发民族创业创新的决心。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是微商元年。随着“微商热”的越演越烈,大学生作为社会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也纷纷跳入了微商创业的大潮之中。因此,引导大学生利用好互联网创业。“适应并抓住创新创业这个经济形态和机遇,为自身就业创业做好准备,用创新带动就业,用创业实现就业,是每个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的要求”[1]。   一、大学生微商创业利弊研究   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就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大学生微商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大学生思维处于活跃阶段,对新事物保持着好奇并且愿意主动接受学习新事物。2.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学校教育让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增强,因而大学生能够独立和快速的接受新事物,有能力迅速加入到微商中去。3.相较一般就职人员来说,大学生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就微信这个平台而言,大学生微商创业也有明显优势:1.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人群中占有率大,这就使得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信息比一般社会人员传播更快,范围更广。2.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比一般社会人士更有信用度,更多的顾客会选择大学生微商而不是社会微商。   不过,微商创业也有明显劣势,一是微商出现的时间短,大部分顾客仍持观望态度,不太购买商品。二是微商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管导致所售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   二、大学生创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微商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1.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理性思维,存在盲目跟风和眼高手低的现象。有的高校大学生对微商这个机制完全不了解,只是看见同学赚了钱就跟着跳进了“朋友圈”。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大学生,脏活、重活完全不愿意做,就只想着赚大钱。2.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意识培养。一般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明显不重视甚至缺失,使得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往往是最后的选择,大学生更倾向于就业而不是创业。   在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上,我们认为主要要从高校创业教育着手。前面我们提到的大学生创业缺乏理性思维、创业系统教育与创业意识的培养的问题,都是由于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缺乏造成的。所以,普及创业系统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是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最主要的方法。   三、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情况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分为两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4年4月,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如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教育部也作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是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0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教育部2016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要点是: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课程,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各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一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四、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解决途径   1.改革高等教育课程,真正落实创业教育。   许多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综和素质的提高,设置了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选修课,但成效不大。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未来规划的不确定,对选修课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偏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评价也大多由考试成绩为准绳。所以,要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就要做到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改变片面追求毕业率、就业签约率、考研率的标准;应重视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实际需求,持续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积极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创业培训和引导,积极为创业者寻求提供实践岗位。   2.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创业教材建设。   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要加强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可以从社会中引进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切实有效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跟踪孵化服务,派遣专业指导老师或工作人员,实地指导、对口孵化;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培训,造就一批带头人和引路人。现在高校创业教材比较缺乏,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教材的编写内容重点不明确、也不清楚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问题。所以要加强教材建设。   3.注重创业心理教育,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心态不稳定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很多大学生对微商创业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只是在网上看见很多做微商的人一夜暴富的新闻就决定创业,以至于后面遇到学习和创业的冲突都难以克服而选者放弃。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已经很难看见,更多的是团队合作。马云最开始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团队可以让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也能让风险降低,利于之后公司扩大。   4.积极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看,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已经比较浓厚,但有些政策的落实缺乏保障,如创业资金的发放、办公场地的提供、营业执照的办理等方面仍然是环节繁琐。在这次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原院长何友就提出:“探索建立创业失败大学生保底机制,并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创业热情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有序的中介服务体系,较为方便有效地为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资源和创业平台。二是完善孵化基地统一管理制度。三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政府应联合各行各业,整合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资源,建设统一的大学生创业资源库,便于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优质的资源和全方位的服务。”[2]   据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远低于美国的20%。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出师不利。只有出台相关保底机制,减少大学生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大学生群体才能充分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去。要建立创业保险,即建立由国家机制保证、行业政策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的大学生创业保险制度,增强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化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经营不稳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程煜 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7/2   [2].蔡晓彤 刘畅.全国政协委员何友:探索为创业失败大学生保底[N]齐鲁网北京2016/03/09   本文为校级2015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微商创业利弊研究》(CX201541)的结题论文。

  摘要:大学生积极参与微商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觉醒,通过研究大学生微商创业的利弊,发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出切实解决途径,并对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系统教育与互联网创业意识培养的具体实践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互联网+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旧严峻而复杂,高达749万的毕业生,再次造就“世上最难就业年”。在这样的就业条件下,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又一次成为两会热词关键词,这无疑表明了政府对于支持创业、激发民族创业创新的决心。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是微商元年。随着“微商热”的越演越烈,大学生作为社会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也纷纷跳入了微商创业的大潮之中。因此,引导大学生利用好互联网创业。“适应并抓住创新创业这个经济形态和机遇,为自身就业创业做好准备,用创新带动就业,用创业实现就业,是每个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的要求”[1]。   一、大学生微商创业利弊研究   通过一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就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大学生微商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大学生思维处于活跃阶段,对新事物保持着好奇并且愿意主动接受学习新事物。2.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学校教育让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增强,因而大学生能够独立和快速的接受新事物,有能力迅速加入到微商中去。3.相较一般就职人员来说,大学生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就微信这个平台而言,大学生微商创业也有明显优势:1.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人群中占有率大,这就使得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信息比一般社会人员传播更快,范围更广。2.大学生从事微商创业比一般社会人士更有信用度,更多的顾客会选择大学生微商而不是社会微商。   不过,微商创业也有明显劣势,一是微商出现的时间短,大部分顾客仍持观望态度,不太购买商品。二是微商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监管导致所售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目混珠。   二、大学生创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微商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两点:1.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理性思维,存在盲目跟风和眼高手低的现象。有的高校大学生对微商这个机制完全不了解,只是看见同学赚了钱就跟着跳进了“朋友圈”。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大学生,脏活、重活完全不愿意做,就只想着赚大钱。2.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意识培养。一般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明显不重视甚至缺失,使得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往往是最后的选择,大学生更倾向于就业而不是创业。   在解决大学生创业中的问题上,我们认为主要要从高校创业教育着手。前面我们提到的大学生创业缺乏理性思维、创业系统教育与创业意识的培养的问题,都是由于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缺乏造成的。所以,普及创业系统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是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最主要的方法。   三、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情况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分为两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4年4月,各高校自主探索阶段。如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举办全国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教育部也作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是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0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教育部2016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要点是: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课程,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各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一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四、普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解决途径   1.改革高等教育课程,真正落实创业教育。   许多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综和素质的提高,设置了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选修课,但成效不大。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未来规划的不确定,对选修课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偏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评价也大多由考试成绩为准绳。所以,要真正落实创业教育,就要做到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改变片面追求毕业率、就业签约率、考研率的标准;应重视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实际需求,持续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积极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资源、创业培训和引导,积极为创业者寻求提供实践岗位。   2.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创业教材建设。   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要加强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可以从社会中引进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切实有效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跟踪孵化服务,派遣专业指导老师或工作人员,实地指导、对口孵化;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培训,造就一批带头人和引路人。现在高校创业教材比较缺乏,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教材的编写内容重点不明确、也不清楚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问题。所以要加强教材建设。   3.注重创业心理教育,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心态不稳定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很多大学生对微商创业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只是在网上看见很多做微商的人一夜暴富的新闻就决定创业,以至于后面遇到学习和创业的冲突都难以克服而选者放弃。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已经很难看见,更多的是团队合作。马云最开始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团队可以让个人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也能让风险降低,利于之后公司扩大。   4.积极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   从社会大环境看,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已经比较浓厚,但有些政策的落实缺乏保障,如创业资金的发放、办公场地的提供、营业执照的办理等方面仍然是环节繁琐。在这次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原院长何友就提出:“探索建立创业失败大学生保底机制,并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创业热情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有序的中介服务体系,较为方便有效地为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资源和创业平台。二是完善孵化基地统一管理制度。三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政府应联合各行各业,整合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资源,建设统一的大学生创业资源库,便于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优质的资源和全方位的服务。”[2]   据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3%,远低于美国的20%。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出师不利。只有出台相关保底机制,减少大学生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大学生群体才能充分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去。要建立创业保险,即建立由国家机制保证、行业政策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的大学生创业保险制度,增强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化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经营不稳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程煜 李鹏.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7/2   [2].蔡晓彤 刘畅.全国政协委员何友:探索为创业失败大学生保底[N]齐鲁网北京2016/03/09   本文为校级2015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微商创业利弊研究》(CX201541)的结题论文。


相关内容

  • 浅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 摘 要: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人数的不断扩招,使得我国的就业面临着很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意义:影响因素:途径: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 ...

  • 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与构成分析
  • 摘要:创业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研究和实践领域.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当设立目标体系,并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分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创业教育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方法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1 ...

  •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 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精神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 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是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主 要含义是创新,也就是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地利用, 为市场创造出新的价值 创业精神的特征:1)高度的综合性 2)三维 ...

  • 于漪语文教学艺术浅析
  • 教育探索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蒋荣军 [摘 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是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 业能力有极大的帮助,高职院校必须认真探索教育模式,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现状,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关键词]高职院校 ...

  • 大学生创业精神缺失与对策
  • 第6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No.6Nov.2011 2011年11月J 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 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doi:10.3969/j.issn.1007-5674. ...

  • 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 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杨智勇 李 滔) 摘要: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更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和激发青年创业热情的系统工程.加强创业 ...

  •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_王俊
  • 第7卷第4期 2016年8月 V ol.7 No.4 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ug. 2016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 王俊 (西京学院通识教育中心,陕西西安,710123) [摘要]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

  • 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素质的途径分析
  • 提 高 大 学 生 创 业 者 素 质 的 途 径 分 析 研 究 目录 班级:姓名: 学号: 一.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3 (一) .烈的创业意识 ......................................................................... ...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纲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方案大纲 (不申请国家级训练计划) 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 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做支撑,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