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全国"一盘棋" 奏响发展"协奏曲"(治国理政论坛)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6年09月22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6)

下好全国“一盘棋” 奏响发展“协奏曲”(治国理政论坛)

——治国理政论坛“坚持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

李 文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2日   09 版)

8月30日至31日,中宣部在上海召开治国理政论坛“坚持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有关部门、社科研究单位、思想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和上海市社科理论界的9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在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中,分析问题具体、深刻、专业,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坚持协调发展的理论认识。

关于坚持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理论品格和重大意义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难题,提出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这是奏响发展“协奏曲”的战略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有专家提出,坚持协调发展是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坚持协调发展的重要经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理念。

有专家提出,坚持协调发展,重点在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一方面,从现实矛盾和发展潜力看,从不协调到协调就要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补齐各种短板,使经济发展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就是提高发展整体性的过程;另一方面,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增强发展整体性就要在发展思路、方向和措施上体现整体性的要求,着力提高发展的系统性和耦合性。

有专家提出,协调发展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一是蕴含着事物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协调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经济社会整体良性发展;二是蕴含着“两点论”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三是蕴含着质量互变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急躁、不拖延,因地制宜、有序全面推进各方面协调发展。

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各异,协调区域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必须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建立健全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有专家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4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区发展战略、“三线建设”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建立了若干大工业基地、大城市集聚地区以及经济协作区。第二阶段是以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让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第三阶段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包括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融合了前三个阶段的四大板块等,构成了第四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完善中国经济格局的大手笔、大布局、大战略。

有专家提出,要准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内在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不同地区的分工合作,通过区域之间的协同,强化功能分工与专业化协作,贯通区域之间的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更加注重区域公平,重视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区际利益平衡机制,以维护区域公平;三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分配公平等问题,而且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有专家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地区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促进各地区之间发展政策的沟通、不同类型规划的协调与衔接、信息数据的沟通与共享,实现一些重要跨区域事务的协商沟通和综合决策,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在整个区域分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二是建立要素流动、利益共享机制,有效保障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区域主体各方利益,平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收益分配;三是创新财税、规划、环境、土地、政绩考核等政策工具,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专家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把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破除市场障碍,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盘活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市场化水平,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改善经济落后地区生产条件和发展条件,弥补其“先天不足”,增强其对要素流动的吸纳力,强化经济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反哺,实现要素的稳定输入。

关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是增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

有专家提出,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在城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中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更多关注物质生产转变为更多关注人本身的需求,从建筑设计到公用设施建设都要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为核心。要强化城市建设的公共性与开放性,为市民营造更公平、更便利、更绿色、更有历史韵味和文化品位、更具活力的城市生活空间。

有专家提出,城乡之间的差距,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共服务差距。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距,会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的社会发展机会。当前,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满足乡村和偏远地区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逐步缩小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差距,争取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食品安全、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

关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实现协调发展中事关根本、事关方向、事关全局的一对范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但要大力提升物质财富与科技创新“硬实力”,而且要大力提升文化与精神“软实力”。

有专家认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协调推进:一是协调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把“四个自信”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为一体;二是协调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与德育文化建设,既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又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三是协调推进“硬实力”建设与“软实力”建设,主要靠国家“硬实力”建设解决“挨打”和“挨饿”的问题,主要靠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解决“挨骂”的问题;四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要同等对待、协调推进。

有专家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发展的规律,把握好一系列辩证关系:一是把握好“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中明确发展的总趋向,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旋律;二是把握好“显”与“隐”的辩证关系,既要借助各种显性的教育和传播渠道,又要坚持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探索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引导方式;三是把握好“古”与“今”的辩证关系,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人们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有专家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全面了解、深刻认识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与系统总结。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坚持师古而不泥古的原则,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于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事关经济结构调整,事关国家兴衰、人民福祉。

有专家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在于改革创新。一是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纵向大贯通、横向全覆盖的军民融合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和各省区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负责军民融合发展的全局工作;二是形成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强化国家主体责任,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实现资源科学配置;三是形成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制定资金保障、利益补偿、优惠扶持等政策,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发展。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6年09月22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6)

下好全国“一盘棋” 奏响发展“协奏曲”(治国理政论坛)

——治国理政论坛“坚持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

李 文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2日   09 版)

8月30日至31日,中宣部在上海召开治国理政论坛“坚持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有关部门、社科研究单位、思想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和上海市社科理论界的9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在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中,分析问题具体、深刻、专业,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坚持协调发展的理论认识。

关于坚持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理论品格和重大意义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难题,提出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这是奏响发展“协奏曲”的战略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有专家提出,坚持协调发展是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坚持协调发展的重要经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理念。

有专家提出,坚持协调发展,重点在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一方面,从现实矛盾和发展潜力看,从不协调到协调就要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补齐各种短板,使经济发展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就是提高发展整体性的过程;另一方面,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增强发展整体性就要在发展思路、方向和措施上体现整体性的要求,着力提高发展的系统性和耦合性。

有专家提出,协调发展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一是蕴含着事物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协调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经济社会整体良性发展;二是蕴含着“两点论”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三是蕴含着质量互变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急躁、不拖延,因地制宜、有序全面推进各方面协调发展。

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基础和条件各异,协调区域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必须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建立健全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有专家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4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区发展战略、“三线建设”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建立了若干大工业基地、大城市集聚地区以及经济协作区。第二阶段是以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让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第三阶段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包括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融合了前三个阶段的四大板块等,构成了第四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完善中国经济格局的大手笔、大布局、大战略。

有专家提出,要准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内在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不同地区的分工合作,通过区域之间的协同,强化功能分工与专业化协作,贯通区域之间的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更加注重区域公平,重视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区际利益平衡机制,以维护区域公平;三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分配公平等问题,而且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有专家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地区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促进各地区之间发展政策的沟通、不同类型规划的协调与衔接、信息数据的沟通与共享,实现一些重要跨区域事务的协商沟通和综合决策,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在整个区域分工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二是建立要素流动、利益共享机制,有效保障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区域主体各方利益,平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收益分配;三是创新财税、规划、环境、土地、政绩考核等政策工具,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专家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把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破除市场障碍,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盘活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市场化水平,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改善经济落后地区生产条件和发展条件,弥补其“先天不足”,增强其对要素流动的吸纳力,强化经济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反哺,实现要素的稳定输入。

关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是增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

有专家提出,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在城镇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中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更多关注物质生产转变为更多关注人本身的需求,从建筑设计到公用设施建设都要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为核心。要强化城市建设的公共性与开放性,为市民营造更公平、更便利、更绿色、更有历史韵味和文化品位、更具活力的城市生活空间。

有专家提出,城乡之间的差距,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共服务差距。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距,会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的社会发展机会。当前,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满足乡村和偏远地区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逐步缩小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差距,争取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好食品安全、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

关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实现协调发展中事关根本、事关方向、事关全局的一对范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但要大力提升物质财富与科技创新“硬实力”,而且要大力提升文化与精神“软实力”。

有专家认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协调推进:一是协调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把“四个自信”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为一体;二是协调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与德育文化建设,既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又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三是协调推进“硬实力”建设与“软实力”建设,主要靠国家“硬实力”建设解决“挨打”和“挨饿”的问题,主要靠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解决“挨骂”的问题;四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要同等对待、协调推进。

有专家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发展的规律,把握好一系列辩证关系:一是把握好“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中明确发展的总趋向,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旋律;二是把握好“显”与“隐”的辩证关系,既要借助各种显性的教育和传播渠道,又要坚持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探索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引导方式;三是把握好“古”与“今”的辩证关系,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人们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有专家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全面了解、深刻认识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与系统总结。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坚持师古而不泥古的原则,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于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事关经济结构调整,事关国家兴衰、人民福祉。

有专家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在于改革创新。一是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纵向大贯通、横向全覆盖的军民融合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和各省区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负责军民融合发展的全局工作;二是形成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强化国家主体责任,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实现资源科学配置;三是形成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制定资金保障、利益补偿、优惠扶持等政策,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发展。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我要评报  | 关于人民日报社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内容

  • 党员心得体会5篇
  • 党员心得体会 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就是要以学习思廉.以警示促廉.以纪律保廉,使廉洁意识植根于每位党员干部的头脑之中,人人遵守<廉政准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和工作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

  • 集体先进集体材料 财政系统
  • 和谐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和谐是一段动人的乐章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财政 走进**市财政局,迎接您的是一张张真诚的笑脸,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 **财政人以诚信执著.敬业奉献,竞展风流,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和谐之歌. 自____年以来,该局连续四年荣获"**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称号,__ ...

  • 中考最新时政热点
  • 中考2015年3--5月时政热点 目 录 热点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热点2:立法法的修订 热点3:<食品召回管理办法>实施 热点4: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 热点5:启动"天网"行动 热点6:"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 ...

  • 两会特刊: 协调 奏响全面小康协奏曲
  • 11版:两会特刊 协调 奏响全面小康协奏曲(聚焦新发展理念) 本报记者 吴秋余 寇江泽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03日   11 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难题,提出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要求重点促 ...

  • 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 作者:袁亚彬 人民政协报 1998年04期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郑重地提出来.这是我国治国方略的一个根本性变革,也引起政协委员们的热切关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 ...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作出的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这不仅是法治地位的极大提升,也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转折和新起点,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 ...

  • 打造权力的"牢笼"实观"有权不可任性"
  • 摘要: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道至简,政府有权不可任性",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政府是掌权者,更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若是任性地使用权力,则会忘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将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让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能任性 ...

  • 天津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 跳出一亩三分地 打造经济新引擎 天津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0日   01 版) 本报天津8月9日电 (记者朱虹)"一下由原来的两周缩短为40个小时,一个集装箱就省800元."京津冀地区首个海 ...

  • 刘赐贵在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全文)
  • 据海南日报 凝心聚力 奋力拼搏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4月25日) 4月25日,刘赐贵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海南日报记者李英挺摄 刘赐贵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六届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