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预防踩踏
各位五年级的家长、孩子:
您好!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元旦假期期间,正当举国上下沉浸在欢度佳节的浓厚节日氛围之时,上海和哈尔滨两地先后出现踩踏、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四十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两次事故中就这样陨落了,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与痛苦。而遇难者当中,大多数是年约20岁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据《法制晚报》记者公开报道统计发现,2000年以来,中国至少发生了15起踩踏事故,至少有140人在事故中丧生,310人受伤。在踩踏失去生命的人们中,多为小孩、学生、女性等在对抗中相对弱势的群体。踩踏事故时有发生,其惨状触目惊心,已然成为我们身边新的安全隐患。踩踏事故不仅在学校内发生,其实在空间有限、而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院、酒吧、狭窄的街道、楼梯等,遇有突发情况,都比较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对此国内外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如麦加朝觐2004年2月踩踏事件造成500人死伤;2006年1月又死亡362人;2004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灯会的踩踏事件造成3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同时在校园内也经常发生踩踏事故,如2005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某小学拥挤踩踏事故中,8名学生死亡、17名学生受伤。2014年9月26日下午,昆明市某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 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这样的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是大规模的、恶性的,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五年级从日常的路队常规管理抓起,认真制度落实各类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并在近期积极开展预防踩踏事故的宣传教育与演练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救自护能力。
为了更好地巩固教育成果,五年级老师特意收集整理了关于踩踏自救的学习资料,请您共同参与活动,与您的孩子(或爸爸妈妈)一同学习预防踩踏事故自救自护知识,共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如何自救
(资料来源:新华网 上海频道 2015-01-01)
(编辑、整理:景山远洋 五年级组老师)
2014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外滩发生了惨痛的踩踏事故,截至2015年1月2日上午11点,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重伤13人(个别伤员仍然危重)的惨剧。踩踏事故悲剧的发生,有复杂的管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也与我们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自救措施和急救能力密切相关。为此,我们综合了一些关于踩踏事故的安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发生踩踏事故的情形
1. 人多是发生踩踏事故的基本原因,故事常发生于学校、车站、机场、广场、球场等人员聚集地方;发生的时间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聚会等等。
2. 当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或只是蹲下来系鞋带),后面人群未留意,没有止步,发生踩踏。
3. 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4. 人群情绪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发生踩踏。
5. 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 发生踩踏事故的预防和自救方法
1. 不在楼梯或狭窄通道嬉戏打闹;人多的时候
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 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
走在人流的边缘。
3. 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的方向走来时,应立
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 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 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 若不幸被人群挤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如图一)。
7. 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 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9. 在人群骚动时,注意脚下,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 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及时分流拥挤人流,组织有序疏散。
● 对他人的急救
1. 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 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 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实施CPR (心脏复苏术)。
● 关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建议
1.
安全教育永不停止,要结合时事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本次上海外滩事故后,及
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2. 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跟孩子讲解踩踏事件可能发生的因素,让孩子从小形成危险意识,自觉远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踩踏发生的几率。
3. 教育孩子要熟悉所赴区域内所有的安全出口。
4. 发生踩踏事故后,孩子大多会产生恐惧,没有安全感;少部分会产生自责和内疚。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在孩子身边,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5. 倾听及理解孩子的感受,包括意识形态、情绪和行为等;让孩子确认自己目前安全,增加安全感。
6. 教孩子勇敢面对,告诉孩子人生有很多事不可知,更不可控;鼓励孩子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宠物陪伴。
7. 避免对孩子过多的干扰,包括采访探视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心理专家的参与下,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结语:踩踏事件,重在预防
世界各国均发生过严重的踩踏事故。最悲惨的踩踏事故发生在1990年的麦加,1426名朝觐者被踩死或窒息而死。当有人跌倒的时候,周围看到的人们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如果知情人能迅速反应,有组织地维持现场秩序并告知他人,可能就不会造成严重的踩踏事故。
但人们绝大多数对于灾难的防患意识非常薄弱,而警觉性差的人一旦遇险,第一反应是大脑空白,什么都不会做,甚至由于惊慌做出更危险的举动。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中,能顺利逃生的人除幸运外,很多都具有高于常人的危机意识。
所以,安全教育和急救技能,请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珍爱生命,预防踩踏”。
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校园踩踏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学校 五年级
2014.01.05
珍爱生命,预防踩踏
各位五年级的家长、孩子:
您好!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元旦假期期间,正当举国上下沉浸在欢度佳节的浓厚节日氛围之时,上海和哈尔滨两地先后出现踩踏、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四十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两次事故中就这样陨落了,给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与痛苦。而遇难者当中,大多数是年约20岁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据《法制晚报》记者公开报道统计发现,2000年以来,中国至少发生了15起踩踏事故,至少有140人在事故中丧生,310人受伤。在踩踏失去生命的人们中,多为小孩、学生、女性等在对抗中相对弱势的群体。踩踏事故时有发生,其惨状触目惊心,已然成为我们身边新的安全隐患。踩踏事故不仅在学校内发生,其实在空间有限、而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院、酒吧、狭窄的街道、楼梯等,遇有突发情况,都比较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对此国内外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如麦加朝觐2004年2月踩踏事件造成500人死伤;2006年1月又死亡362人;2004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灯会的踩踏事件造成3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同时在校园内也经常发生踩踏事故,如2005年10月25日晚上8点,四川省巴中市某小学拥挤踩踏事故中,8名学生死亡、17名学生受伤。2014年9月26日下午,昆明市某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 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这样的事故一旦发生,往往是大规模的、恶性的,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五年级从日常的路队常规管理抓起,认真制度落实各类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并在近期积极开展预防踩踏事故的宣传教育与演练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救自护能力。
为了更好地巩固教育成果,五年级老师特意收集整理了关于踩踏自救的学习资料,请您共同参与活动,与您的孩子(或爸爸妈妈)一同学习预防踩踏事故自救自护知识,共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如何自救
(资料来源:新华网 上海频道 2015-01-01)
(编辑、整理:景山远洋 五年级组老师)
2014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外滩发生了惨痛的踩踏事故,截至2015年1月2日上午11点,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重伤13人(个别伤员仍然危重)的惨剧。踩踏事故悲剧的发生,有复杂的管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也与我们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自救措施和急救能力密切相关。为此,我们综合了一些关于踩踏事故的安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发生踩踏事故的情形
1. 人多是发生踩踏事故的基本原因,故事常发生于学校、车站、机场、广场、球场等人员聚集地方;发生的时间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聚会等等。
2. 当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或只是蹲下来系鞋带),后面人群未留意,没有止步,发生踩踏。
3. 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4. 人群情绪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发生踩踏。
5. 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 发生踩踏事故的预防和自救方法
1. 不在楼梯或狭窄通道嬉戏打闹;人多的时候
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
2. 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
走在人流的边缘。
3. 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的方向走来时,应立
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4. 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否则,很容易被人流推倒。
5. 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再迅速离开现场。
6. 若不幸被人群挤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如图一)。
7. 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8. 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9. 在人群骚动时,注意脚下,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10. 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及时分流拥挤人流,组织有序疏散。
● 对他人的急救
1. 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 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 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实施CPR (心脏复苏术)。
● 关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建议
1.
安全教育永不停止,要结合时事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本次上海外滩事故后,及
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2. 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跟孩子讲解踩踏事件可能发生的因素,让孩子从小形成危险意识,自觉远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踩踏发生的几率。
3. 教育孩子要熟悉所赴区域内所有的安全出口。
4. 发生踩踏事故后,孩子大多会产生恐惧,没有安全感;少部分会产生自责和内疚。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在孩子身边,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5. 倾听及理解孩子的感受,包括意识形态、情绪和行为等;让孩子确认自己目前安全,增加安全感。
6. 教孩子勇敢面对,告诉孩子人生有很多事不可知,更不可控;鼓励孩子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宠物陪伴。
7. 避免对孩子过多的干扰,包括采访探视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心理专家的参与下,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结语:踩踏事件,重在预防
世界各国均发生过严重的踩踏事故。最悲惨的踩踏事故发生在1990年的麦加,1426名朝觐者被踩死或窒息而死。当有人跌倒的时候,周围看到的人们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如果知情人能迅速反应,有组织地维持现场秩序并告知他人,可能就不会造成严重的踩踏事故。
但人们绝大多数对于灾难的防患意识非常薄弱,而警觉性差的人一旦遇险,第一反应是大脑空白,什么都不会做,甚至由于惊慌做出更危险的举动。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中,能顺利逃生的人除幸运外,很多都具有高于常人的危机意识。
所以,安全教育和急救技能,请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珍爱生命,预防踩踏”。
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校园踩踏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学校 五年级
201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