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创新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理解

(一)“教师即研究者”的内涵

史密斯(Cochran Smith)将教师做研究定义为:“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教师所做的研究直接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相关,是为了实践、通过实践和在实践中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与学校和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人、事、物和观念等,研究结果能解决教师所面对的一些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做研究表现为教师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并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探讨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的教育经验等。教育研究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实践的活动。其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教育情境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实践。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

教师进行研究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有:第一,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从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得到第一手材料,总结出自己的理论经验,再应用于实践,这样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沉重的文件(如考卷、作业、作文、周记)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据采取的变革尝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这些优势是专家学者所不具备的,教师应当增强信念,

很好地发挥优势。

(三)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素养

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应具备以下素养:第一,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识。这种意识是发自内心的对教育教学改进的一种需要的心向,是潜在的捕捉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第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第三,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不断突破定型思维方式,使熟悉的变得际、陌生,使习惯的变得新奇,使原来被忽略的变得清晰,一切习以为常的事被重新审视。第四,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五,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教育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靠外力推动还不够,还要有执著、求真、创新的精神。

(四)“教师即研究者”理念产生的必然性

1.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因来看,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原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将有部分下放给教师,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主体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使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2.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很难解释我们目前教育领域中发生的一切,指导我们的教育活动。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如果教师不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本身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于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更

有创见。教师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呼唤传统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感的建构者,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作为当代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创造性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为培养新型的合格的人才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

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的工作,其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师必须基于他对教学实践的判断和深思做出决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慎的、理智的安排。通过研究不仅能增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扩展教师对新思想新方法的运用,引发他们对教育教学信念的追求,而且更能增进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和了解,更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的融为一体

现代课程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不是一项事先规范教师执行的规定或计划,也不是一套教材或教材包含的纲要和内容,而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教学实际说明;教学也不是转化课程内容以达成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课程中的教育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注释才能转化为实际,教师只有通过基于研究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课程。从我国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教师必须将新课程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与知识本质付诸实际行动,才能使课程变为实际。

3.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

教师的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也应当是教育研究的主体。同时,教师的教育研究必然要求教师关注新动向,了解新趋势,掌握新思想,探索新的方法,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内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又通过教师的实践探索,落实到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裨益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教育科学的发展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在这样的“假定”中展开的,即教师的教育一劳永逸,学生永远需要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性也就被限定在学生的发展和变化上,而忽视了教师的发展。实际上,在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教师真正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智性、有悟性的教育实践主体。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教师才能不断找到专业发展的新的基石。教师发展有两种形式,即“拉磨式”循环和“螺旋式”上升。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5.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人实践知识,直接影响到对教育教学、师生关系、课程实施的理解,影响到对教育教学活动意义与方式的重新建构。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及专业化程度,要凭借教师的实践知识加以保障。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关于课堂情况和课堂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它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互动性特点,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它具有这样五个特点:(1)它依存于有限的情境的经验性知识,比起理论知识来说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都是一种真实的知识、功能灵活的知识;(2)它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并记录的;(3)它是以实践性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知识;(4)它是以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的;(5)它是一种拥有个人性格的“个体性知识”。由此可见,教师的教育研究是教师个人通过不断反思积累实践知识的过程。

二、师范生相应的职业准备

基于对“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理解,尤其对照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应具备的素养,我觉得师范生为执教时成为研究者可做下列准备:

1、基本功训练

一是教师的“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一般基本功;二是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三是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四是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能力的基本功。至此,新教师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

2、学科教法的学习

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性工作,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

3、学习科研方法 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积极参加课题申报等活动小组,把学得的理论应用到课题申报等科研工作上,为将来做研究型教师做初步的体验,以及经验的积累。

4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改变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以知识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倾向,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选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重构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终身教育要求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师教育其重要目的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把新知识、新技术引进课程,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最后,还是把握好在校学习时间,练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教育界动态发展,在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指导下树立创新,科研意识,为成为教师,研究型教师做好准备。

教师即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创新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理解

(一)“教师即研究者”的内涵

史密斯(Cochran Smith)将教师做研究定义为:“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教师所做的研究直接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相关,是为了实践、通过实践和在实践中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与学校和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人、事、物和观念等,研究结果能解决教师所面对的一些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做研究表现为教师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并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探讨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的教育经验等。教育研究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实践的活动。其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教育情境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实践。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

教师进行研究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有:第一,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从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得到第一手材料,总结出自己的理论经验,再应用于实践,这样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沉重的文件(如考卷、作业、作文、周记)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据采取的变革尝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这些优势是专家学者所不具备的,教师应当增强信念,

很好地发挥优势。

(三)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素养

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应具备以下素养:第一,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识。这种意识是发自内心的对教育教学改进的一种需要的心向,是潜在的捕捉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第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第三,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不断突破定型思维方式,使熟悉的变得际、陌生,使习惯的变得新奇,使原来被忽略的变得清晰,一切习以为常的事被重新审视。第四,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五,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教育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靠外力推动还不够,还要有执著、求真、创新的精神。

(四)“教师即研究者”理念产生的必然性

1.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因来看,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原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将有部分下放给教师,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主体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使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2.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很难解释我们目前教育领域中发生的一切,指导我们的教育活动。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如果教师不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本身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于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更

有创见。教师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呼唤传统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感的建构者,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作为当代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创造性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为培养新型的合格的人才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

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的工作,其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师必须基于他对教学实践的判断和深思做出决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慎的、理智的安排。通过研究不仅能增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扩展教师对新思想新方法的运用,引发他们对教育教学信念的追求,而且更能增进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和了解,更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的融为一体

现代课程与教学观认为,课程不是一项事先规范教师执行的规定或计划,也不是一套教材或教材包含的纲要和内容,而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教学实际说明;教学也不是转化课程内容以达成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课程中的教育观念只有通过教师的注释才能转化为实际,教师只有通过基于研究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课程。从我国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教师必须将新课程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与知识本质付诸实际行动,才能使课程变为实际。

3.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

教师的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也应当是教育研究的主体。同时,教师的教育研究必然要求教师关注新动向,了解新趋势,掌握新思想,探索新的方法,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内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又通过教师的实践探索,落实到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裨益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教育科学的发展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在这样的“假定”中展开的,即教师的教育一劳永逸,学生永远需要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性也就被限定在学生的发展和变化上,而忽视了教师的发展。实际上,在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教师真正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智性、有悟性的教育实践主体。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教师才能不断找到专业发展的新的基石。教师发展有两种形式,即“拉磨式”循环和“螺旋式”上升。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5.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人实践知识,直接影响到对教育教学、师生关系、课程实施的理解,影响到对教育教学活动意义与方式的重新建构。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以及专业化程度,要凭借教师的实践知识加以保障。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关于课堂情况和课堂上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它集中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互动性特点,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它具有这样五个特点:(1)它依存于有限的情境的经验性知识,比起理论知识来说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都是一种真实的知识、功能灵活的知识;(2)它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并记录的;(3)它是以实践性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知识;(4)它是以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的;(5)它是一种拥有个人性格的“个体性知识”。由此可见,教师的教育研究是教师个人通过不断反思积累实践知识的过程。

二、师范生相应的职业准备

基于对“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理解,尤其对照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应具备的素养,我觉得师范生为执教时成为研究者可做下列准备:

1、基本功训练

一是教师的“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一般基本功;二是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三是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四是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能力的基本功。至此,新教师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

2、学科教法的学习

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性工作,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

3、学习科研方法 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积极参加课题申报等活动小组,把学得的理论应用到课题申报等科研工作上,为将来做研究型教师做初步的体验,以及经验的积累。

4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改变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以知识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倾向,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选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重构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对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尤其如此.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终身教育要求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师教育其重要目的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把新知识、新技术引进课程,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最后,还是把握好在校学习时间,练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教育界动态发展,在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指导下树立创新,科研意识,为成为教师,研究型教师做好准备。


相关内容

  • "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
  • [摘要] 一所普通公立初中学校引入课例研究活动后,七位初中教师的研究课经历表明:教师对课例研究存在不理解.片面理解和误解:教师虽然完整地经历了课例研究所倡导的研究环节,但是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存在问题.如下策略有助于教师提高课例研究的质量:对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培训:研究课的选课应从教师群体面临的共性问 ...

  • 谈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定位问题
  • 一.教师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研究 首先,从教师研究问题的来源看,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于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需要.教育活动作为人的活动,是人作为主体创造性展开的.在教育活动中,尽管可以分析出最简单的几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但这些要素并不是那种简单的物质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 ...

  • 草根式课题研究步骤
  • 草根式教研 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实效性欠佳.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了真正尊重教师的优势,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自我发展, ...

  • 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研究
  • 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对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事实研究.价值研究和工程研究.笔者首先做出了实然分析,指出了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应然选择--小课题研究:最后,论述了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流程.管理及 ...

  •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
  • 篇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 ln0384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结 题 报 告 申请人姓名 朱占强 申请人所在单位名称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结题报告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课题组 负责人:何永 ...

  • 研究报告的书写
  •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 浙江教育学院 卢真金 一.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的意义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三.写作要求 四.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 五.文章的类型和投稿的策略 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3.进行学术交 ...

  • 论化学教师的行动研究
  • 论化学教师的行动研究 摘要: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有助于增强其研究信心.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进行行动研究 ...

  • 初中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初探
  • 初中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初探 1.学习的开展,并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 2.对教师进行 研究性学习课题 知识的介绍 计划聘请科学教育的学科专家介绍开展 研究性学习 的知识体系及教学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设计是从学生出发,按照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编排和组织内容,设计研究主题或专题,涵盖了生 ...

  • 韩雅雯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开题报告
  •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 加副标题以某小学为例 学生姓名:韩雅雯 指导教师:张学仁 二级学院:教育学院 专 业:教育学 年 级:2012级 学 号:[1**********] 完成日期:2015年8月30日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