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的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榆中县高墩营学校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来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平时的作业也比较认真。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字词的自学能力较强,并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三、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 )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出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果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一、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sàn pú nán

( )外 ( )步 胸( ) ( )孩

wâi jì zhā

一( )( )者 面包( )

一、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 )唱歌,( )惹人喜爱。

2.列宁( )说:“多好的灰雀呀,( )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lu19741023

《灰雀》教学设计

榆中县高墩营学校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来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平时的作业也比较认真。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字词的自学能力较强,并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三、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 )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出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果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一、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sàn pú nán

( )外 ( )步 胸( ) ( )孩

wâi jì zhā

一( )( )者 面包( )

一、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 )唱歌,( )惹人喜爱。

2.列宁( )说:“多好的灰雀呀,( )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lu19741023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_10__灰雀__教学设计
  • 10 灰雀 教学设计 福瑞小学:王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理解孩子的诚实和列宁对孩子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 孩子的诚实和列宁对孩子的喜爱.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 ...

  • 集体备课[5.灰雀]
  • < 版本年级 教具准备 5.灰雀 课型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新授课 自主.合作.探究 时间 教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件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维度目标为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朗读,学习水平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学习内容是课文,◆条件是用普通话. 2.能初步 ...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灰雀-人教新课标
  • <灰雀>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灰雀>一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的进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 ...

  • 小学语文[灰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文以小学语文<灰雀>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 ...

  • 灰雀教案及作业设计
  • 灰雀 赵丽霞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会认本课"桦.胸.脯.婉.渣"等5个生字:能规范书写"郊.散.步.胸.脯"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等14个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②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话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 ...

  • 灰雀教学实录
  • <灰雀>教材分析及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 ...

  • 5[灰雀]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说上半句,你们根据课文内容说下半句,明白吗? 生:明白. 师:这段主要写了在公园里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有-- 生:三只灰雀. 师:它们在树上-- 生:欢蹦乱跳的唱歌. 师:非常-- 生:惹人喜爱. 师:从这段,我们知道列宁非常-- 生:爱灰雀 师 ...

  • 三年级语文[灰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 ...

  • [灰雀]教学设计(1)
  • <灰雀>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