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观察能力培养

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伍召兵 电话:[1**********]

重庆市黔江区金洞乡中心小学校

摘 要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观察力 培养

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即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一)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第35页,这幅图把10个方块分成二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摆出10个正方体分成两堆,这时我们就可以边观察,边摆,边讨论。10的分与合有几组情况,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把10的几种分法摆出来(如图:略),让学生观察,这样做,还可以从上到下数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18页,比大小,我们可以把比较的四个数,竖着排列,数位对齐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两位数小于三位数。而两位数之间要先

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二)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等数量间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试一试中第一题图,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

又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8页例1的小鸡直观图,可清楚地看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2×4=8 8÷2=4 8÷4=2

在“倍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如2只羊和6只兔子,在比较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兔子的只数中有3个2只,接着让学生摆学具,摆出3个2只,在观察中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倍的概念。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观察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

1.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例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第32页,看图统计,用实物图来表示一个数,它是从左到右:◇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

2.竖着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2的乘法口决,从上往下,借助直观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决的规律。在其他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也要加强有序观察的训练,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从中心向周围扩展。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43页加减混合。它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4辆汽车,先开出1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4-1+2,这样就比较形象,让学生观察,再列式计算。

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观察的方法,就低年级而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 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 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编出以下三道题。

A .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 .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 .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二)二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决后(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 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 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 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培养对比,设问,寻根究底的习惯

观察对比能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但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时能逐步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例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第39页有余数的除法和没余数的除法,要引导学生作对比。

1. 小英有20颗珠子,第5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

20÷5=4(串) 答:可以穿4 串。

2. 小英有20颗珠子,每6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还剩多少颗?

20÷6=3(串) „„„2(颗) 答:可以穿3串,还剩2颗。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条件、问题、得数、答案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还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题有这样的不同?当学生发现它们产生区别的关键原因,是因为20÷5没余数,而20÷6有余数时,就会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上去,从而掌握了问题的实质。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三要素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伍召兵 电话:[1**********]

重庆市黔江区金洞乡中心小学校

摘 要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观察力 培养

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即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一)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第35页,这幅图把10个方块分成二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摆出10个正方体分成两堆,这时我们就可以边观察,边摆,边讨论。10的分与合有几组情况,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把10的几种分法摆出来(如图:略),让学生观察,这样做,还可以从上到下数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18页,比大小,我们可以把比较的四个数,竖着排列,数位对齐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两位数小于三位数。而两位数之间要先

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二)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等数量间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试一试中第一题图,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

又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8页例1的小鸡直观图,可清楚地看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2×4=8 8÷2=4 8÷4=2

在“倍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如2只羊和6只兔子,在比较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兔子的只数中有3个2只,接着让学生摆学具,摆出3个2只,在观察中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倍的概念。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观察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

1.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例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第32页,看图统计,用实物图来表示一个数,它是从左到右:◇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

2.竖着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2的乘法口决,从上往下,借助直观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决的规律。在其他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也要加强有序观察的训练,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从中心向周围扩展。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43页加减混合。它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4辆汽车,先开出1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4-1+2,这样就比较形象,让学生观察,再列式计算。

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观察的方法,就低年级而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 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 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编出以下三道题。

A .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 .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 .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二)二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决后(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 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 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 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培养对比,设问,寻根究底的习惯

观察对比能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但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时能逐步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例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第39页有余数的除法和没余数的除法,要引导学生作对比。

1. 小英有20颗珠子,第5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

20÷5=4(串) 答:可以穿4 串。

2. 小英有20颗珠子,每6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还剩多少颗?

20÷6=3(串) „„„2(颗) 答:可以穿3串,还剩2颗。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条件、问题、得数、答案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还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题有这样的不同?当学生发现它们产生区别的关键原因,是因为20÷5没余数,而20÷6有余数时,就会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上去,从而掌握了问题的实质。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三要素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相关内容

  • 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作者:彭亮 孙威虎 来源:<教师·下>2014年第09期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观察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及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基于此,中学数学教学必须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列为 ...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1数一数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2比多少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quo ...

  •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 蒋定琼 摘要:如何锻炼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从解题方法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主题词:培养 学生 数学 观察能力 数学观察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获 ...

  • 一年级数学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 一年级数学德育渗透计划 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 ...

  • 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 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03级数学(1)班 xxx 743000 [摘要] 在数学发展史上, 许多数学家都十分重视直觉思维的作用. "逻辑用于证明,直觉用于发明." 伟大的数学家彭加勒的这一名言对于数学创造活动中直觉思维的作用论述是十分精辟的.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 ...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 ...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 ...

  • 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册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
  • [一年级上册] 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 ...

  •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 生活和数学相互依存 巨兴马桥小学:马芳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数学教师只有坚持"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数学理念,才能注重"数学现实"原则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