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粘附率[4]; 同时增加神经细胞内cAMP 的含量, 提高
Na -K -A TP 酶活性, 进而增加神经内膜血流量, 改善神
+
+
・223・
本文前列腺素E 1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Chopra J S , Hurwitz LJ ,Montgomery DA. The pathogenesis of sural
nerve changes in diabetes mellitus[J].Brain ,1969,92∶391-418. [2]许曼音主编. 糖尿病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47.
[3]Partanen J ,Niskanen L ,Lehtines J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 2tus[J].N Eng J Med ,1995,333∶89-94.
[4]谷月卿. PGE 1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 2合成作用研究[J].白
经营养和轴索运输, 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降低振动阈值, 改善自觉症状[5]; 前列腺素E 1可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 的含量, 发挥强大的扩血管作用, 尤其对阻塞部位的血管作用显著; 通过保护动脉内膜屏障,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影响脂质代谢, 提高动脉内cAMP 水平, 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甲钴胺是一种辅酶型维生素B 12,
其甲基化的官能基可参与身体中生化甲基转移作用, 对神经组织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有报道糖尿病病人的血清及神经钴酰胺正常, 但神经组织中甲钴胺水平下降。弥可保直接转运入神经细胞, 刺激轴索蛋白质合成,
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动物模型显示, 甲钴胺可刺激雪旺细胞卵磷脂合成, 修复损伤的髓鞘, 从而改善糖尿病鼠的神经传导速度。
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11(1) ∶9.
[5]卢爱华. 前列腺素E 1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0,20(3) ∶135-(-25 编辑:潘明志)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的临床应用
段 超, 韦兰仙, 余均知
(广西桂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 目的 评价自行改进的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对120例院外急救, 出诊转运及心脏介入术后接送的心脏病患者, 分别用可视听诊器与自行改进的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进行临床应用对比, 观察心电信号灵敏度(>
10~20mm/mv ) , 心电图心房“P ”波显示率, 抗干扰程度(受呼吸体位变动及胸廓影响) 及连续实时心电监测情况。结果 可视心电
监测听诊器心电信号灵敏度, 心电图“P ”波显示率, 抗干扰率均达到95%以上, 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可视听诊器,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连接电极导联后, 可进行连续实时心电监护。结论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除了明显增强抗干扰能力, 提高心电信号灵敏度外, 还具备进行连续实时心电监测的功能, 起到了便携式微型心电监护仪作用, 既可用于急救监护, 保健医疗, 又可用于缺乏心电监测的飞机, 车船进行转送病人, 指导抢救工作。
【关键词】 可视听诊器;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 心电信号灵敏度; 抗干扰程度; 连续实时心电监测
文章编号:1003-1383(2004) 03-0223-02 中图分类号:R445. 9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听诊器由耳挂胶管和听筒构成, 其主要功能是听患者的心音, 但了解不到患者心率和心电图。近年来国内生产出一种可视听诊器, 在保留传统听诊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电图显示功能, 并可根据心电图计算出心率。但由于该听诊器尚存在心电图显示灵敏度与抗干扰能力不足, 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通过自行改进可视听诊器电极位置及延长电极导联线方法, 提供一种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 并与可视听诊器进行临床对比, 评价自行改进的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内科2003年1月至2004年
5月院外急救、初诊转运及心脏介入术后接送的心脏病患者120例, 其中男88例, 女32例。年龄30~85岁, 平均62±8. 4岁。
2. 仪器 可视听诊器为西安蓝港数网科技公司生产, 产
品符合Q/XL G 003/4-2001标准, 陕药管械生产许可证
(2000) 第2028号。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是在可视听诊器性
能基础上, 通过自行改进胸导联电极位置及延长导联线方法研制而成, 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申请号:032343353。
3. 监测方法 ①可视听诊器:手持可视听诊器机身紧贴 作者简介:段 超(1957-) , 女, 广西桂林市人, 主管护师。
・224・
患者左胸部(开关朝上) , 使三个固定电极全部接触患者心脏部位的皮肤, 检测时, 患者应保持不动。②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在可视听诊器的两个固定电极上分别连接有一条导联线和与导联线一端连接的贴片电极组成的导联装置, 贴片电极与患者的胸部右锁骨下, 心尖部皮肤相贴, 使可视听诊器的固定电极不再直接接触人体, 可进行连续实时心电监测; 如果不需进行心电监测时, 可直接将可视听诊器放在人体上即可进行听诊。③对同一患者分别用可视听诊器与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进行临床应用对比, 观察心电信号灵敏度(>
10~20mm/mv ) 心电图心房“P ”波显示率, 抗干扰程度(受呼
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电图显示功能, 并可根据心电图计算出心率。但由于该听诊器的固定电极间距仅7cm 。故实时显示的心电信号偏小, 尤其是难以显示心房“P ”波, 使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分析、诊断受到了限制; 同时因固定电极与患者胸壁接触时, 常受到呼吸、体位变动影响, 或体瘦、胸廓畸形等接触不良, 使心电信号发生干扰。另外, 由于该听诊器仅凭三个固定电极与患者胸部心脏部位紧密接触才能显示实时心电图, 故不适宜长时间进行连续心电监测。为了弥补可视听诊器的技术不足, 采用自行改进的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 按照心电学原理:各导联距心脏的距离长短不一, 敏感性也不一样, 导联越大, 即正负极之间的距离越大所测得电势差就越大, 其敏感度也越大[1]。我们将可视听诊器的三个固定电极(间距仅7mm ) , 改进为双极贴片电极(间距为右锁骨下或右肩下至心尖部位) , 近似双极胸导联[2], 心电信号灵敏度得到明显提高, , , 同时可, , 吸体位变动及胸廓影响) 及连续实时心电监测情况。
结 果
1.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心电信号灵敏度、心电图“P ”波显示率、抗干扰率均达到95%以上, 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可视听诊器(详见表1) 。
表1 两种听诊器临床应用比较(n =120)
心电信号灵敏度
组 别
(>10~20mm/mv ) “P ”波
显示率%
抗干扰率%
连续心例数
%100. 0240
参考文献
[1]陈清启, 杨庭树, 卢喜列, 等主编. 心电图学[M ].济南:山东科技
例数
可视听诊器可视心电监测χ2
P
%364120
25114
280115
95. 8 120
出版社,2002,71-72.
[2]冯海新. 临床心电图学及图谱详解[M ].北京:人发军医出版社, 2004,90.
(收稿日期:2004-06-05) 编辑:崔群飞)
73.
135. 41
130. 96
2.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连接电极导联线后, 可进行连续实时心电监护,2节7号电池连续工作150小时以上。
讨 论
近年来临床使用的可视听诊器在保留传统听诊器功能
《右江医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在右医附院隆重召开
5月29日《右江医学》, 第八届编委会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隆重召开。《右江医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主任委员、右江民族医学院院长兼附院院长黄瑞雅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来自区内百色、北海、玉林、柳州、钦州、河池等地38个医学情报所、各市县医院院长和专家编委会委员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右医附院常务副院长兼《右江医学》杂志主编赵邦教授主持。会上总结了以往七届《右江医学》杂志办刊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分析研究了今后《右江医学》杂志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大会给与会新编委一一地颁发了聘书。会上还邀请广西科技期刊专家《、右江医学》杂志名誉主编林中昌教授到会讲课。与会编委们还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右江医学》杂志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与意见。
《右江医学》编辑部
小板粘附率[4]; 同时增加神经细胞内cAMP 的含量, 提高
Na -K -A TP 酶活性, 进而增加神经内膜血流量, 改善神
+
+
・223・
本文前列腺素E 1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Chopra J S , Hurwitz LJ ,Montgomery DA. The pathogenesis of sural
nerve changes in diabetes mellitus[J].Brain ,1969,92∶391-418. [2]许曼音主编. 糖尿病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47.
[3]Partanen J ,Niskanen L ,Lehtines J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 2tus[J].N Eng J Med ,1995,333∶89-94.
[4]谷月卿. PGE 1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 2合成作用研究[J].白
经营养和轴索运输, 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降低振动阈值, 改善自觉症状[5]; 前列腺素E 1可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 的含量, 发挥强大的扩血管作用, 尤其对阻塞部位的血管作用显著; 通过保护动脉内膜屏障,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影响脂质代谢, 提高动脉内cAMP 水平, 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甲钴胺是一种辅酶型维生素B 12,
其甲基化的官能基可参与身体中生化甲基转移作用, 对神经组织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有报道糖尿病病人的血清及神经钴酰胺正常, 但神经组织中甲钴胺水平下降。弥可保直接转运入神经细胞, 刺激轴索蛋白质合成,
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动物模型显示, 甲钴胺可刺激雪旺细胞卵磷脂合成, 修复损伤的髓鞘, 从而改善糖尿病鼠的神经传导速度。
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11(1) ∶9.
[5]卢爱华. 前列腺素E 1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0,20(3) ∶135-(-25 编辑:潘明志)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的临床应用
段 超, 韦兰仙, 余均知
(广西桂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 目的 评价自行改进的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对120例院外急救, 出诊转运及心脏介入术后接送的心脏病患者, 分别用可视听诊器与自行改进的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进行临床应用对比, 观察心电信号灵敏度(>
10~20mm/mv ) , 心电图心房“P ”波显示率, 抗干扰程度(受呼吸体位变动及胸廓影响) 及连续实时心电监测情况。结果 可视心电
监测听诊器心电信号灵敏度, 心电图“P ”波显示率, 抗干扰率均达到95%以上, 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可视听诊器,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连接电极导联后, 可进行连续实时心电监护。结论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除了明显增强抗干扰能力, 提高心电信号灵敏度外, 还具备进行连续实时心电监测的功能, 起到了便携式微型心电监护仪作用, 既可用于急救监护, 保健医疗, 又可用于缺乏心电监测的飞机, 车船进行转送病人, 指导抢救工作。
【关键词】 可视听诊器;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 心电信号灵敏度; 抗干扰程度; 连续实时心电监测
文章编号:1003-1383(2004) 03-0223-02 中图分类号:R445. 9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听诊器由耳挂胶管和听筒构成, 其主要功能是听患者的心音, 但了解不到患者心率和心电图。近年来国内生产出一种可视听诊器, 在保留传统听诊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电图显示功能, 并可根据心电图计算出心率。但由于该听诊器尚存在心电图显示灵敏度与抗干扰能力不足, 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通过自行改进可视听诊器电极位置及延长电极导联线方法, 提供一种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 并与可视听诊器进行临床对比, 评价自行改进的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内科2003年1月至2004年
5月院外急救、初诊转运及心脏介入术后接送的心脏病患者120例, 其中男88例, 女32例。年龄30~85岁, 平均62±8. 4岁。
2. 仪器 可视听诊器为西安蓝港数网科技公司生产, 产
品符合Q/XL G 003/4-2001标准, 陕药管械生产许可证
(2000) 第2028号。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是在可视听诊器性
能基础上, 通过自行改进胸导联电极位置及延长导联线方法研制而成, 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申请号:032343353。
3. 监测方法 ①可视听诊器:手持可视听诊器机身紧贴 作者简介:段 超(1957-) , 女, 广西桂林市人, 主管护师。
・224・
患者左胸部(开关朝上) , 使三个固定电极全部接触患者心脏部位的皮肤, 检测时, 患者应保持不动。②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在可视听诊器的两个固定电极上分别连接有一条导联线和与导联线一端连接的贴片电极组成的导联装置, 贴片电极与患者的胸部右锁骨下, 心尖部皮肤相贴, 使可视听诊器的固定电极不再直接接触人体, 可进行连续实时心电监测; 如果不需进行心电监测时, 可直接将可视听诊器放在人体上即可进行听诊。③对同一患者分别用可视听诊器与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进行临床应用对比, 观察心电信号灵敏度(>
10~20mm/mv ) 心电图心房“P ”波显示率, 抗干扰程度(受呼
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电图显示功能, 并可根据心电图计算出心率。但由于该听诊器的固定电极间距仅7cm 。故实时显示的心电信号偏小, 尤其是难以显示心房“P ”波, 使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分析、诊断受到了限制; 同时因固定电极与患者胸壁接触时, 常受到呼吸、体位变动影响, 或体瘦、胸廓畸形等接触不良, 使心电信号发生干扰。另外, 由于该听诊器仅凭三个固定电极与患者胸部心脏部位紧密接触才能显示实时心电图, 故不适宜长时间进行连续心电监测。为了弥补可视听诊器的技术不足, 采用自行改进的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 按照心电学原理:各导联距心脏的距离长短不一, 敏感性也不一样, 导联越大, 即正负极之间的距离越大所测得电势差就越大, 其敏感度也越大[1]。我们将可视听诊器的三个固定电极(间距仅7mm ) , 改进为双极贴片电极(间距为右锁骨下或右肩下至心尖部位) , 近似双极胸导联[2], 心电信号灵敏度得到明显提高, , , 同时可, , 吸体位变动及胸廓影响) 及连续实时心电监测情况。
结 果
1.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心电信号灵敏度、心电图“P ”波显示率、抗干扰率均达到95%以上, 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可视听诊器(详见表1) 。
表1 两种听诊器临床应用比较(n =120)
心电信号灵敏度
组 别
(>10~20mm/mv ) “P ”波
显示率%
抗干扰率%
连续心例数
%100. 0240
参考文献
[1]陈清启, 杨庭树, 卢喜列, 等主编. 心电图学[M ].济南:山东科技
例数
可视听诊器可视心电监测χ2
P
%364120
25114
280115
95. 8 120
出版社,2002,71-72.
[2]冯海新. 临床心电图学及图谱详解[M ].北京:人发军医出版社, 2004,90.
(收稿日期:2004-06-05) 编辑:崔群飞)
73.
135. 41
130. 96
2. 可视心电监测听诊器连接电极导联线后, 可进行连续实时心电监护,2节7号电池连续工作150小时以上。
讨 论
近年来临床使用的可视听诊器在保留传统听诊器功能
《右江医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在右医附院隆重召开
5月29日《右江医学》, 第八届编委会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隆重召开。《右江医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主任委员、右江民族医学院院长兼附院院长黄瑞雅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来自区内百色、北海、玉林、柳州、钦州、河池等地38个医学情报所、各市县医院院长和专家编委会委员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右医附院常务副院长兼《右江医学》杂志主编赵邦教授主持。会上总结了以往七届《右江医学》杂志办刊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分析研究了今后《右江医学》杂志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大会给与会新编委一一地颁发了聘书。会上还邀请广西科技期刊专家《、右江医学》杂志名誉主编林中昌教授到会讲课。与会编委们还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右江医学》杂志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与意见。
《右江医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