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摘要

商君书

更法第一

臣闻之:“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人。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孝公曰:“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乐之,贤者丧焉。”…于是遂出垦草令。

垦令第二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官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

禄厚而税多,食口者众,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百县之治一形,则徙迁者不饰,代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

令送粮无得取僦,无得反庸。车牛舆重,役必当名。然则往速徕疾,则业不败农。 农战第三

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

善为国者,官法明,故不任知虑;

今上论材能知慧而任之,则知慧之人希主好恶,使官制物以适主心。是以官无常,国乱而不壹,辩说之人而无法也。…国好力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好辩者以易攻,以易攻者必危。故圣人能君者,非能尽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也。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赏而民致死。

去强第四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主贵多变,国贵少变。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害者六:曰岁、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者有朴,必削。…常官治省,迁官治大。治大,国小;治小,国大。… 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生虱害,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害,必强。

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强。…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能生不能杀,曰自攻之国;能杀不能生,曰攻敌之国,必强。

十里断者,国弱;五里断者,国强。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

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

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府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国无怨民曰强国。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

说民第五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任举,奸之鼠也。…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

用善,则民亲其亲;用奸,则民亲其制。合而复者,善也;别而规者,奸也。…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故治之于其治,则治;治之于其乱,则乱。民之情也治,其事也乱。…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国强;富者贫,三官无虱。国久强而无虱者,必王。

国治:断家王,断官强,断君弱。…故王者刑赏断于民心,器用断于家。…治,则家断;乱,

则君断。治国者贵下断,故以十里断者弱,以五里断者强。家断则有余,故曰:日治者王。官断则不足,故曰:夜治者强。君断则乱,故曰:宿治者削。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算地第六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故曰:名利之所凑,则民道之。

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处于战,则民致死。

故民愚,则知可以胜之;世知,则力可以胜之。臣愚,则易力而难巧;世巧,则易知而难力。故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汤、武致强而征诸侯,服其力也。今世巧而民淫,方晓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以随世禁。

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国之所以求民者少,而民之所以避求者多。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

夫刑者,所以禁邪也;而赏者,所以助禁也。…故其国刑不可恶,而爵禄不足务也,此亡国之兆也。…显荣之门不一,则君子事势以成名。小人不避其禁,故刑烦。君子不设其令,在罚舛。刑烦而罚舛者,国多奸。则富者不能守其财,而贫者不能事其业,田荒而国贫。…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君子下其位,则羞功;小人冀其利,则伐奸。

开塞第七

以知王天下者并刑,以力征诸侯者退德。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武王逆取而贵顺,争天下而上让。其取之以力,持之以义。

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

…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

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壹言第八

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抟力,能杀力。制度察则民力抟,抟而不化则不行,行而无富则生乱。…

故抟力一壹务也,杀力以攻敌也。

夫民之不治者,君道卑也;法之不明者,君长乱也。

错法第九

苟有道,里地足容身,士民可致也;苟容市井,财货可聚也。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故明主者,用非其有,使非其民。明主之所贵,唯爵其实而容显之。…夫民力尽而爵随之;功立而赏随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则兵无敌矣。

人君有爵行而兵弱者,有禄行而国贫者,有法立而治乱者,此三者,国之患也。故人君者先便辟请谒,而后功力,则爵行而兵弱矣。民不死犯难,而利禄可致也,则禄行而国贫矣。法无度数,而事日烦,则法立而治乱矣。

战法第十

故恃其众者,谓之葺;恃其饰者,谓之巧;恃誉目者,谓之诈。此三者恃一,因其兵可擒也。 兵守第十二

守有城之邑,不知以死人之力与客生力战,其城拔。…皆曰:“围城之患,患无不尽死。”

慎使三军无相过。壮男过壮女之军,则男贵女,而奸民有纵谋,而国亡;喜与其恐有蚤闻,勇民不战。壮男壮女过老弱之军,则老使壮悲,弱使强怜;悲怜在心则使勇民更虑,而怯民不战。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靳令第十三

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治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十里断者强,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赏战,求过不求善。故法立而不靳,则显民变诛计。

国以功授官予爵,则治省言寡,此谓以治去治,以言去言。国以六虱授官予爵,则治烦言生,此谓以治致治,以言致言。…有饥寒死亡,不为利禄之故战,此亡国之俗也。

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 修权第十四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故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赏,则下不用;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则民傲死。…不失疏远,不违亲近。

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公私分民,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

徕民第十五

今晋有民,而秦爱其复,此爱非其有以失其有也,岂异东郭敞之爱非其有以亡其徒乎? 赏刑第十七

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明赏之尤至于无赏也,明刑之尤至于无刑也,明教之尤至于无教也。

汤、武既破桀、纣,海内无事,天下大定。筑五库,藏五兵,偃武事,行文教。倒载干戈,搢笏,作为乐以申其德。当此时也,赏禄不行,而民整齐。故曰:明赏之尤至于无赏也。

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同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三军之士,止之无斩足,行之如流水。…故曰,明刑之尤至于无刑也。

所谓壹教者,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请谒,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辟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坚者被,锐者挫。…夫故当壮者务于战,老弱者务于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此臣所谓壹教也。民之欲富贵也,共阖棺而后止。而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臣所谓明教之尤至于无教也。

圣人非能通,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举要以致万物,故寡教而多功。…圣人以功授官予爵,故贤者不忧。圣人不宥过,不赦刑,故奸无起。圣人治国也,审壹而已矣。

画策第十八

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本不坚,则民如飞鸟禽兽,其孰能制之?民本,法也。

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势不能为奸,虽跖可信也;势得为奸,虽伯夷可疑也。

亡国之俗,贱爵轻禄。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富,无官而长,此之谓奸民。所谓“治主无忠臣,慈父无孝子”,欲无善言,皆以法相司也,命相正也。

所谓明者,无所不见,则群臣不敢为奸,百姓不敢为非。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所谓明者,使众不得不为。…所谓强者,使勇力不得不为己用。其志足,天下益之;不足,天下说之。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者,得天下。

圣人知必然之理,必为之时势。故为必治之政,战必勇之民,行必听之令。…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

弱民第二十

明主之使其臣也,用必加于功,赏必尽其劳。…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外内第二十二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法?其赏少而威薄,淫道不塞之谓也。奚谓淫道?为辩知者贵,游宦者任,文学私名显之谓也。…赏使之忘死,而威使之苦生,而淫道又塞,以此遇敌,是以百石之弩射瓢叶也,何不陷之有哉?

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

君臣第二十三

…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

民之于利也,若水之于下也,四旁不择也。民徒可以得利而为之者,上与之也。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民去农战而为之。

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禁使第二十四

凡知道者,势、数也。故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恃其其信而恃其数。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得势之至,不参官而洁,陈数而物当。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故恃丞、监而治者,仅存之治也。通数者则不然也。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故先王贵势。

夫物至,则目不得不见;言薄,则耳不得不闻。故物至则变,言至则论。故治国之制,民不得避罪,如目不能以所见遁心。…吏虽众,事同体一也。夫事同体一者,相监不可。其夫利异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为保也。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慎法第二十五

世之所谓贤者,善正也。所以为善正也,党也。听其言也,则以为能;问其党,以为然。故贵之不待其有功;诛之不待其有罪也。此其势正使污吏有资而成其奸险,小人有资而施其巧诈。初假吏民奸诈之本,而求端悫其末,禹不能以使十人之众,庸主安能御一国之民?...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于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

夫以法相治,以数相举。誉者不能相益,訾者不能相损。民见相誉无益,习相爱不相阿;见訾言无损,习相憎不相害也。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

使民之所苦者无耕,危者无战。二者,孝子难以为其亲,忠臣难以为其君。今欲驱其众民,与之孝子忠臣之所难,臣以为,非劫以刑而驱以赏莫可。

定分第二十六

吏民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遇民不修法,则问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民即以法官之言正告之吏。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如此,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辩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

为治而去法令,犹欲无饥而去食也,欲无寒而去衣也,欲东而西行也,其不几亦明矣。…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骛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贪盗不取。…人主为法于上,下民议之于下,是法令不定,以下为上也。此所谓名分之不定也。…名分定,则大诈贞信,巨盗愿悫,而各自治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故势治者不可乱,势乱者不可治。…故圣王治治,不治乱。

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故明主因治而终治之,故天下大治也。

商君书

更法第一

臣闻之:“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人。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孝公曰:“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乐之,贤者丧焉。”…于是遂出垦草令。

垦令第二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官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

禄厚而税多,食口者众,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百县之治一形,则徙迁者不饰,代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

令送粮无得取僦,无得反庸。车牛舆重,役必当名。然则往速徕疾,则业不败农。 农战第三

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

善为国者,官法明,故不任知虑;

今上论材能知慧而任之,则知慧之人希主好恶,使官制物以适主心。是以官无常,国乱而不壹,辩说之人而无法也。…国好力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好辩者以易攻,以易攻者必危。故圣人能君者,非能尽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也。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赏而民致死。

去强第四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主贵多变,国贵少变。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害者六:曰岁、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六者有朴,必削。…常官治省,迁官治大。治大,国小;治小,国大。… 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生虱害,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害,必强。

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强。…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者王。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能生不能杀,曰自攻之国;能杀不能生,曰攻敌之国,必强。

十里断者,国弱;五里断者,国强。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

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惠。惠生于力。

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府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国无怨民曰强国。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

说民第五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任举,奸之鼠也。…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

用善,则民亲其亲;用奸,则民亲其制。合而复者,善也;别而规者,奸也。…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故治之于其治,则治;治之于其乱,则乱。民之情也治,其事也乱。…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贫者富,国强;富者贫,三官无虱。国久强而无虱者,必王。

国治:断家王,断官强,断君弱。…故王者刑赏断于民心,器用断于家。…治,则家断;乱,

则君断。治国者贵下断,故以十里断者弱,以五里断者强。家断则有余,故曰:日治者王。官断则不足,故曰:夜治者强。君断则乱,故曰:宿治者削。故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算地第六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民之求利,失礼之法;求名,失性之常。…故曰:名利之所凑,则民道之。

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处于战,则民致死。

故民愚,则知可以胜之;世知,则力可以胜之。臣愚,则易力而难巧;世巧,则易知而难力。故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汤、武致强而征诸侯,服其力也。今世巧而民淫,方晓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以随世禁。

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国之所以求民者少,而民之所以避求者多。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

夫刑者,所以禁邪也;而赏者,所以助禁也。…故其国刑不可恶,而爵禄不足务也,此亡国之兆也。…显荣之门不一,则君子事势以成名。小人不避其禁,故刑烦。君子不设其令,在罚舛。刑烦而罚舛者,国多奸。则富者不能守其财,而贫者不能事其业,田荒而国贫。…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君子下其位,则羞功;小人冀其利,则伐奸。

开塞第七

以知王天下者并刑,以力征诸侯者退德。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武王逆取而贵顺,争天下而上让。其取之以力,持之以义。

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

…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

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壹言第八

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抟力,能杀力。制度察则民力抟,抟而不化则不行,行而无富则生乱。…

故抟力一壹务也,杀力以攻敌也。

夫民之不治者,君道卑也;法之不明者,君长乱也。

错法第九

苟有道,里地足容身,士民可致也;苟容市井,财货可聚也。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故明主者,用非其有,使非其民。明主之所贵,唯爵其实而容显之。…夫民力尽而爵随之;功立而赏随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则兵无敌矣。

人君有爵行而兵弱者,有禄行而国贫者,有法立而治乱者,此三者,国之患也。故人君者先便辟请谒,而后功力,则爵行而兵弱矣。民不死犯难,而利禄可致也,则禄行而国贫矣。法无度数,而事日烦,则法立而治乱矣。

战法第十

故恃其众者,谓之葺;恃其饰者,谓之巧;恃誉目者,谓之诈。此三者恃一,因其兵可擒也。 兵守第十二

守有城之邑,不知以死人之力与客生力战,其城拔。…皆曰:“围城之患,患无不尽死。”

慎使三军无相过。壮男过壮女之军,则男贵女,而奸民有纵谋,而国亡;喜与其恐有蚤闻,勇民不战。壮男壮女过老弱之军,则老使壮悲,弱使强怜;悲怜在心则使勇民更虑,而怯民不战。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靳令第十三

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治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十里断者强,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赏战,求过不求善。故法立而不靳,则显民变诛计。

国以功授官予爵,则治省言寡,此谓以治去治,以言去言。国以六虱授官予爵,则治烦言生,此谓以治致治,以言致言。…有饥寒死亡,不为利禄之故战,此亡国之俗也。

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 修权第十四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故上多惠言而不克其赏,则下不用;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则民傲死。…不失疏远,不违亲近。

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公私分民,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

徕民第十五

今晋有民,而秦爱其复,此爱非其有以失其有也,岂异东郭敞之爱非其有以亡其徒乎? 赏刑第十七

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明赏之尤至于无赏也,明刑之尤至于无刑也,明教之尤至于无教也。

汤、武既破桀、纣,海内无事,天下大定。筑五库,藏五兵,偃武事,行文教。倒载干戈,搢笏,作为乐以申其德。当此时也,赏禄不行,而民整齐。故曰:明赏之尤至于无赏也。

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同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三军之士,止之无斩足,行之如流水。…故曰,明刑之尤至于无刑也。

所谓壹教者,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请谒,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辟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坚者被,锐者挫。…夫故当壮者务于战,老弱者务于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此臣所谓壹教也。民之欲富贵也,共阖棺而后止。而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此臣所谓明教之尤至于无教也。

圣人非能通,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举要以致万物,故寡教而多功。…圣人以功授官予爵,故贤者不忧。圣人不宥过,不赦刑,故奸无起。圣人治国也,审壹而已矣。

画策第十八

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本不坚,则民如飞鸟禽兽,其孰能制之?民本,法也。

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势不能为奸,虽跖可信也;势得为奸,虽伯夷可疑也。

亡国之俗,贱爵轻禄。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富,无官而长,此之谓奸民。所谓“治主无忠臣,慈父无孝子”,欲无善言,皆以法相司也,命相正也。

所谓明者,无所不见,则群臣不敢为奸,百姓不敢为非。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所谓明者,使众不得不为。…所谓强者,使勇力不得不为己用。其志足,天下益之;不足,天下说之。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者,得天下。

圣人知必然之理,必为之时势。故为必治之政,战必勇之民,行必听之令。…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

弱民第二十

明主之使其臣也,用必加于功,赏必尽其劳。…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外内第二十二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法?其赏少而威薄,淫道不塞之谓也。奚谓淫道?为辩知者贵,游宦者任,文学私名显之谓也。…赏使之忘死,而威使之苦生,而淫道又塞,以此遇敌,是以百石之弩射瓢叶也,何不陷之有哉?

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

君臣第二十三

…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可不慎也。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

民之于利也,若水之于下也,四旁不择也。民徒可以得利而为之者,上与之也。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垂衣裳而谈说者得,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尊向三者,无功而皆可以得,民去农战而为之。

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禁使第二十四

凡知道者,势、数也。故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恃其其信而恃其数。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绳之数也。故托其势者,虽远必至;守其数者,虽深必得。…得势之至,不参官而洁,陈数而物当。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丞、监亦欲为利,则何以相禁?故恃丞、监而治者,仅存之治也。通数者则不然也。别其势,难其道。故曰: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故先王贵势。

夫物至,则目不得不见;言薄,则耳不得不闻。故物至则变,言至则论。故治国之制,民不得避罪,如目不能以所见遁心。…吏虽众,事同体一也。夫事同体一者,相监不可。其夫利异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为保也。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慎法第二十五

世之所谓贤者,善正也。所以为善正也,党也。听其言也,则以为能;问其党,以为然。故贵之不待其有功;诛之不待其有罪也。此其势正使污吏有资而成其奸险,小人有资而施其巧诈。初假吏民奸诈之本,而求端悫其末,禹不能以使十人之众,庸主安能御一国之民?...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于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

夫以法相治,以数相举。誉者不能相益,訾者不能相损。民见相誉无益,习相爱不相阿;见訾言无损,习相憎不相害也。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

使民之所苦者无耕,危者无战。二者,孝子难以为其亲,忠臣难以为其君。今欲驱其众民,与之孝子忠臣之所难,臣以为,非劫以刑而驱以赏莫可。

定分第二十六

吏民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遇民不修法,则问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民即以法官之言正告之吏。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如此,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辩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

为治而去法令,犹欲无饥而去食也,欲无寒而去衣也,欲东而西行也,其不几亦明矣。…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骛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贪盗不取。…人主为法于上,下民议之于下,是法令不定,以下为上也。此所谓名分之不定也。…名分定,则大诈贞信,巨盗愿悫,而各自治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故势治者不可乱,势乱者不可治。…故圣王治治,不治乱。

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贤者而后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贤。…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故明主因治而终治之,故天下大治也。


相关内容

  • 养生就是养阳气:新京城四大名医武国忠养生精髓七讲
  • 基本资料 养生就是养阳气:新京城四大名医武国忠养生精髓七讲 作者: 武国忠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29.8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现代人对健康养生日益重视,"阳气"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元素,古语说"阳 ...

  • 中学生阅读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生阅读  >> 首页                  为了方便阅读,请点击此处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隐形的翅膀 04-05 [初中作文]别样舞剧 03-07 [初中作文]雨的诉说 02-23 [初中作文]种子的对话 02-23 [初中作文]幸福 ...

  • 书摘:创新的最高层次
  • 书摘:创新的最高层次 作者:加里·哈默.比尔•布林 创新来自多个层次:营运创新.产品创新.战略创新,当然还有管理创新.而管理创新无疑是最高层次的创新. 创新来自多个层次:营运创新.产品创新.战略创新,当然还有管理创新.每个层次对企业的成功有能做出贡献,但是,我们排列一下这些层次的创新,就会发现,越高 ...

  • 今日最新书摘排行榜:中国最神秘人物
  • 今日最新书摘排行榜 1.解密:林彪之死的种种疑团与真相(图) 2.病与绝望:江青上吊自杀的前尘后世 3.物极必反:文革中毛泽东提倡的都做不到 4.解密:慈禧太后最牛的一顿饭值多少钱 5.中国最神秘人物:戴笠之死并非因为坠机 6.文革往事:张治中写万言信帮彭德怀讲话 7.画像吓坏陈叔宝:隋文帝长得到底 ...

  • [开发你内在的领导力] 作者约翰·麦克斯韦尔 精彩书摘
  • <开发你内在的领导力> 作者约翰·麦克斯韦尔 精彩书摘 一,定义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 1观点:再内向的人一生中至少影响1000人 认清你领导力的潜能 二 五个境界 1职位 被授予的官职和地位 2认可 关心帮助他人,让哀叹们心甘情愿的和你在一起 3产出 你有能力去帮助他实现他想要的结果 4授 ...

  •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书摘
  •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书摘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28日   05 版) 千门之美 门是建筑的出入口,除了少数像纪念碑之类的建筑之外,凡是具有实用空间的建筑,无论是普通的住宅.寺庙,还是规模巨大的皇宫.皇陵,无论是单幢房屋还是成组建筑,它们都应该有自己的门. 中国古代建筑 ...

  •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 ...

  • 续商君列传
  • <续商君列传>课文赏析 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 ...

  • [让管理回归简单]升级版书摘
  • <让管理回归简单>(升级版)书摘 警惕股权激励的误区 当你想给一个人股权激励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两个问题:这是我将来能把公司托付给他的人吗?如果公司经营不好了,他会坚持下来帮助公司渡过难关吗?如果有一个不是,你都不应该用股权的方式去激励. 多年以来,股权激励一直是成长型企业的热门话题.我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