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有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

我与《古文观止》这套书,极是有缘。幼时,我如旁的女童一般,入睡前惯爱拉着父亲讲故事,结果父亲总给我讲些两国打仗的故事,听得我精神头十足,连梦里都是铁马金戈、风云变幻。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拿的这本“故事书”便是《古文观止》了。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散文总集,兼收些韵文、骈文,内容丰富多彩。其选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时岁绵延,却无长篇之凝滞,也无宏论之繁冗。适中的古文篇幅,不易使初读者生出“怯生”的情绪,而后细细读来,便觉其纵横交美,脉络明晰。所谓“纵”,是因其以时代为纵线,似道宗皇帝的瘦金书,笔法犀利、铁画银钩,描摹出数朝更迭间文风演易的清晰轮廓;读之如同涉于古代散文的流川,放舟逐浪,渊源可寻,无须费力便能体悟就中相承之妙。所谓“横”,则是指其以作者、文体、内容为横线,如恽南田的没骨花卉,淡墨蕴雅、灵动闲逸,晕染出两千年来散文发展的绮姿绰态。《烛之武退秦师》中有善用辞令而赢得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外交官,《苏秦以连横说秦》中有唇枪舌剑而捭阖乾坤的纵横家,《武帝求茂才异等诏》中有求贤若渴的君王,《论贵粟疏》中有强志成务的官吏,《过秦论》中有心怀家国的士子,《兰亭集序》中有畅叙幽情的雅客,梦中的桃花源、醺然的醉翁亭、水光接天的古赤壁、万象森列的阅江楼纷迭而至,还有滕王阁中的书生意气、小石潭边的黯然自伤、岳阳楼上的忧国忧民、凌虚台畔的惕然移觉„„一切都在这个世界中呈现,丹墨迤逦处,仅一书之微,便可观国学之著,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此书佳作甚多,国文辞章卷帙浩繁,通俗而不媚俗,既能做到蒙童读来不觉高,学士读来不觉低,还可反复阅览,日诵日新。书名中的“观止”二字,指的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多少带着些编书人的自矜自得,然又能无比贴切,确有《吴子使札来聘》中吴公子季札观赏舞乐时由衷赞叹、溢于言表的心境。

中国历任领导人风姿各异,却有一宗共性:腹有诗书、博学近思。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答记者问时常能引经据典,脱口而出,自是积淀尤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更见国学经典之不可遗弃。

时至今日,我已从昔日稚童变成了一名公务员,书中几卷,仍是床头案角的常客,闲暇时信手翻阅,浅尝辄止,每有新得,受益无穷,其个中蕴意,竟不足为外人道。始知这不朽奇书中蕴含的不仅是经验之成、学识之博,辞章之美,更是先贤风采、大国风度,这林林总总的鲜活人物、形形色色的美景深情都将常隽于我心间。

读古文观止有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

我与《古文观止》这套书,极是有缘。幼时,我如旁的女童一般,入睡前惯爱拉着父亲讲故事,结果父亲总给我讲些两国打仗的故事,听得我精神头十足,连梦里都是铁马金戈、风云变幻。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拿的这本“故事书”便是《古文观止》了。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散文总集,兼收些韵文、骈文,内容丰富多彩。其选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时岁绵延,却无长篇之凝滞,也无宏论之繁冗。适中的古文篇幅,不易使初读者生出“怯生”的情绪,而后细细读来,便觉其纵横交美,脉络明晰。所谓“纵”,是因其以时代为纵线,似道宗皇帝的瘦金书,笔法犀利、铁画银钩,描摹出数朝更迭间文风演易的清晰轮廓;读之如同涉于古代散文的流川,放舟逐浪,渊源可寻,无须费力便能体悟就中相承之妙。所谓“横”,则是指其以作者、文体、内容为横线,如恽南田的没骨花卉,淡墨蕴雅、灵动闲逸,晕染出两千年来散文发展的绮姿绰态。《烛之武退秦师》中有善用辞令而赢得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外交官,《苏秦以连横说秦》中有唇枪舌剑而捭阖乾坤的纵横家,《武帝求茂才异等诏》中有求贤若渴的君王,《论贵粟疏》中有强志成务的官吏,《过秦论》中有心怀家国的士子,《兰亭集序》中有畅叙幽情的雅客,梦中的桃花源、醺然的醉翁亭、水光接天的古赤壁、万象森列的阅江楼纷迭而至,还有滕王阁中的书生意气、小石潭边的黯然自伤、岳阳楼上的忧国忧民、凌虚台畔的惕然移觉„„一切都在这个世界中呈现,丹墨迤逦处,仅一书之微,便可观国学之著,实在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此书佳作甚多,国文辞章卷帙浩繁,通俗而不媚俗,既能做到蒙童读来不觉高,学士读来不觉低,还可反复阅览,日诵日新。书名中的“观止”二字,指的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多少带着些编书人的自矜自得,然又能无比贴切,确有《吴子使札来聘》中吴公子季札观赏舞乐时由衷赞叹、溢于言表的心境。

中国历任领导人风姿各异,却有一宗共性:腹有诗书、博学近思。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答记者问时常能引经据典,脱口而出,自是积淀尤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更见国学经典之不可遗弃。

时至今日,我已从昔日稚童变成了一名公务员,书中几卷,仍是床头案角的常客,闲暇时信手翻阅,浅尝辄止,每有新得,受益无穷,其个中蕴意,竟不足为外人道。始知这不朽奇书中蕴含的不仅是经验之成、学识之博,辞章之美,更是先贤风采、大国风度,这林林总总的鲜活人物、形形色色的美景深情都将常隽于我心间。


相关内容

  • _左传_以乱易整_不武_辨释
  • 2003年4月第24卷第2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ofJiangxi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s)Apr.2003Vol.24No.2 <左传>"以乱易整,不武"辨释 刘敬林 (庆阳师专中文系,甘肃西峰7 ...

  • 怎样写好文章? 背诵[古文观止]吧
  •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10-09-03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教师职称评审现场,一位清瘦的年轻教师把<醉翁亭记>的前半部分朗诵一遍后,围绕"乐&q ...

  • 普及的"经典"--简说[古文观止]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 简介l 要籍 普及的" 经典" - - 简 古文 > 说< 观止 ◎ 王英志 < 古文观止 自 熙三十四 1 5刊 来, >康 年( 9) 行以 已三百 6 余年, 它似一条长 流 汩 水, 汩流淌, 蜿蜒曲 ...

  • 至其谁为偶丽居宗,葩华是撷--[国文百八课]与[古文观止]教材比较
  • 至其谁为偶丽居宗,葩华是撷 --<国文百八课>与<古文观止>教材比较 从<文选>开端以来,民国<国文百八课>与清代<古文观止>都是我国历史上以选文方式进行编排的影响深远的语文教材,二者在选文的指导思想上有一些共同点表现在都力求选入文质兼美的 ...

  • 学而时习,博古通今--[古文观止]读后感
  • 学而时习,博古通今 --<古文观止>学习心得 <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编选评注,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 ...

  • 关于古文观止的读书演讲稿
  • 关于古文观止的读书演讲稿 关于读书,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顾炎武也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我也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 ...

  • 古文观止51-57翻译
  • 51.秋声赋 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我惊惧地听着,说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惊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在衔枚疾进,听不 ...

  • 引用 古文观止原文注释翻译全集
  • 扈家庄 有这样一个后生,性情乖觉,不愿披露名姓,但祖籍四川巴中,诞生于猪年,属十二相之尾,相推则为金命.巴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接壤交错地面,地处秦巴山系,此地人有南北特点,秀中有骨,雄中存韵.这后生五官还好,身长却一米七一,以当今女子选婿标准,只能是半残废角色.他好文但不安分,貌似憨厚,志向远大, ...

  •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书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收藏的,这本书也是在半年前进入我的视线范围,现在闲下来,开始看书.虽然没有教过语文,但由于与语文还要打交道,所以要学习关于语文的知识.这本书无疑是非常好的一本书.于老师,我现场听过他的课,印象非常难忘,有声有色的写作文,其作文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几乎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