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60周年专题征文: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经历过一些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把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最终战胜和彻底抛弃了封建“人治”思想的羁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道路,从而完成了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 (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国家长治久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十三亿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如果社会动荡不安,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丧失。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平同志讲过“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为什么搞法治才能保持国家稳定、社会稳定?因为法律制定后必须公布,这样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有了矛盾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人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去化解,去讨回正义和公道,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相互争执,或者不断找组织、找政府、找领导,永无止息。而且法律一旦制定颁布后,就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有效期,法律所规范和确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自然也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依法治国理念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的习惯于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不同身份的人给予差别待遇。这种思想和做法实际上是封建等级观念的残余。

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将自己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之上。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经历过一些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把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最终战胜和彻底抛弃了封建“人治”思想的羁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道路,从而完成了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 (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国家长治久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十三亿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如果社会动荡不安,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丧失。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平同志讲过“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为什么搞法治才能保持国家稳定、社会稳定?因为法律制定后必须公布,这样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有了矛盾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人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去化解,去讨回正义和公道,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相互争执,或者不断找组织、找政府、找领导,永无止息。而且法律一旦制定颁布后,就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有效期,法律所规范和确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自然也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依法治国理念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的习惯于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不同身份的人给予差别待遇。这种思想和做法实际上是封建等级观念的残余。

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将自己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之上。


相关内容

  •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围绕提高办学水平这根主线,以加强教育内涵建设为重点,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努力发扬科研兴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学期重点工作 1、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探索学校可持续 ...

  • 一学一做活动实施方案
  • 关于开展 "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 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韩岔中学 2017年03月10日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大力推进从严治团,切实增强团员的先进性和光荣感,以良好风貌和积极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按照团中央<关于在全 ...

  • 党委宣传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 第一部分 党委宣传部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宣传部在大学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主动适应学校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

  • 大学宣传部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
  • 第一部分 党委宣传部xx年工作总结 xx年,宣传部在大学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和发展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主动适应学校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 ...

  • 2010年中学团委工作总结
  • 本学年学校团委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围绕学校工作要点,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地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并且依据2010年市教育团委工作要点、工作计划,立足学校实际,本着服从学校管理,利于班主任工作,利于学生成长的原则。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积极探索学校团建工作特点,走出了 ...

  • 中学2013年校团委工作总结
  • 本学年学校团委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围绕学校工作要点,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地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并且依据xx年市教育团委工作要点、工作计划,立足学校实际,本着服从学校管理,利于班主任工作,利于学生成长的原则。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积极探索学校团建工作特点,走出了一条 ...

  • 中学2012年校团委工作总结
  • 本学年学校团委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围绕学校工作要点,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地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并且依据xx年市教育团委工作要点.工作计划,立足学校实际,本着服从学校管理,利于班主任工作,利于学生成长的原则.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积极探索学校团建工作特点,走出了一条

  • 2010年学校党建工作总结
  • 2010年,我校党建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2010年我校党建工作要点及学校工作思路,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个重点,全面完成县教育工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优质教 ...

  • 2010-2011年学年度上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两纲”要求,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及新区成立3年来为契机,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为学校合并搬迁做好思想和素质准备,努力向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安全校园的目标迈进。 二、总体目标 以爱国主义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