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台一中 高二文综组 赵伟吉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第1课。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

高一学生经过政治卷的学习,已经懂得了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课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生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能够梳理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从中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学生通过解读史料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够理解并分析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封建政权下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和影响,认识到古代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历史,但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接下来说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以下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和点拨升华。

导入新课: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农夫”二字,让同学们说说能联想到什么意思,然后我强调农夫有很多意思,比如“农夫三泉”“乐队农夫”这里讲的“农夫”是指“务农的人”,他们散播种子,种植食物,发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等,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那么古代的农夫又经历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于是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假设有一个从原始社会生活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农夫,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生活,也经历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然后我会给出同学们一张表,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和水利灌溉等方面归纳各个时期的不同表现。(即是梳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并在适当的时候扮演这个农夫的角色。在讲第一子目时,我会示范表演如何扮演农夫的角色,巧妙的用第三人称引入神农氏的传说,进而引出原始农业的起源,用讲述法描述我作为原始农业时期一个农夫的刀耕火种的生活,然后以后的商周时期、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都由学生自己来讲解。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多样化一点。在梳理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会穿插讲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能认识到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城中,我会采用讲述法、讲解法、图片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要积极主动,在情境中把课本知识还原到真实的历史生活中。以此来突出重点。

对于本节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我首先会播放电视剧《天仙配》剪辑视频《夫妻双双把家还》董永和七仙女的经典对唱,将学生经过半节课有点懈怠的情绪迅速激发起来,还可以让学生起来演唱这一段,然后很自然地引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接着我会让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给出材料,分三组完成三个合作探究的题目:小农经济产生在什么时候?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然后由李绅的《悯农诗》引发对封建政权下小农经济的理性思考,即对小农经济做一个全面的评价。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以及合作学习,培养论从史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事物。

练习巩固:精选5—6道图文并茂、有难易层次的选择题,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点拨升华:师生共同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即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在此基础上提炼关键词“发达”。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台一中 高二文综组 赵伟吉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第1课。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

高一学生经过政治卷的学习,已经懂得了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课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生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能够梳理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从中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学生通过解读史料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够理解并分析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封建政权下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和影响,认识到古代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历史,但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接下来说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以下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和点拨升华。

导入新课: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农夫”二字,让同学们说说能联想到什么意思,然后我强调农夫有很多意思,比如“农夫三泉”“乐队农夫”这里讲的“农夫”是指“务农的人”,他们散播种子,种植食物,发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等,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那么古代的农夫又经历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于是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假设有一个从原始社会生活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农夫,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生活,也经历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然后我会给出同学们一张表,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和水利灌溉等方面归纳各个时期的不同表现。(即是梳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并在适当的时候扮演这个农夫的角色。在讲第一子目时,我会示范表演如何扮演农夫的角色,巧妙的用第三人称引入神农氏的传说,进而引出原始农业的起源,用讲述法描述我作为原始农业时期一个农夫的刀耕火种的生活,然后以后的商周时期、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都由学生自己来讲解。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多样化一点。在梳理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会穿插讲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能认识到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城中,我会采用讲述法、讲解法、图片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要积极主动,在情境中把课本知识还原到真实的历史生活中。以此来突出重点。

对于本节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我首先会播放电视剧《天仙配》剪辑视频《夫妻双双把家还》董永和七仙女的经典对唱,将学生经过半节课有点懈怠的情绪迅速激发起来,还可以让学生起来演唱这一段,然后很自然地引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接着我会让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给出材料,分三组完成三个合作探究的题目:小农经济产生在什么时候?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然后由李绅的《悯农诗》引发对封建政权下小农经济的理性思考,即对小农经济做一个全面的评价。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以及合作学习,培养论从史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事物。

练习巩固:精选5—6道图文并茂、有难易层次的选择题,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点拨升华:师生共同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即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在此基础上提炼关键词“发达”。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内容

  • 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第1课.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 ...

  •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主题解析和内容分析 文章发布人:李长福 文章发布时间:2010-8-22 10:26:55 分类:必修2 作者:李长福 文载<中学历史报>2008年第3期 一.主题解析 1.专题设置依据 今天的中国是由昨天发展而来,要了解当今中国的国情,就必须了解 ...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堂真题演练] 1.(2013·江苏)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 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

  • 历史必修一学案
  • 班级: 组别: 姓名: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编写:黄佳 审核:高一历史组 日期:2013-02-20 青春寄语:高中一年级是我们人生新的起点,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当然也更值得我们用最昂扬的青春激情去迎接.去塑造. [学习目标](A 级)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 ...

  • 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H1-发达的古代农业 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 (2014·长沙雅礼中学高考模拟卷) 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 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 通,然后国 ...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的发展 •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 国家政策 商人(交易主体) 交通 • 市场(交易场所) 货币(媒介) • 商品(内容) 古代商业发展状况 •隋唐时期为何商业能得到发展? •原因: •经济: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交通:京杭大运河开凿,对外交通发达 •政治:国家统一.交流频繁 ...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 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2007年6月人文社会科学专辑 经济学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刘亚荷 [摘 要] 经济重心的南移始 ...

  • 高二历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复习学案
  • 高二历史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小农经济复习学案 一. 主干梳理 (一)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1)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 的国家. (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并将其逐渐推广 ...

  • "中国红"背后的文化意义浅析
  • "中国红"背后的文化意义浅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红"色彩的发端起源,以及中国古代传统对红色崇拜的由来,简要探究红色背后文化意义的探究,使我们更理性的发掘红色,以及中国红色为主导的色彩文化的内涵,更透彻的了解颜色本质而得以在设计中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中国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