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求总量和结构的两种矛盾,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这两种矛盾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女大学生身上。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显得更加困难。这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上,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对于我们这群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同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造成了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供给。而在这一时期,工作岗位并没有同步增加,形成了庞大的失业队伍。在整个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现实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就越发明显。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相对于同层次的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择业时间相对较长,机会相对较少,待遇相对较差。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女大学生就业更多的集中在服务行业和辅助工种,而对技术有一定要求的岗位上,女大学生的比例却相对较低。即使女大学生在身体健康方面、工作能力方面、学历方面都优于男大学生,在求职中也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很多用人单位在招工要求一栏中明确规定 男生优先 。工科方面则更加突出,在发动机技术、平面设计、机械、化工、制造、土建、冶金等领域中,聘用单位基本需要男性,即使女大学生具有同样甚至更优的条件也失去了竞聘的资格。

就会计学专业而言,其毕业学员三分之二都为女生(基于宁夏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但是在社会实际招聘工作中,同一会计岗位招聘单位则更倾向于招聘男性,即使他们取得的有关会计方面的证件与应聘的女大学生相比少之又少。

更多的单位则是因为家庭、生育这些女性在职场乃至人生中都不可避免的过程而拒绝录用女性。甚至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女大学生时公然表示:“你来我们单位可以,但3年内不许结婚,5年内不许生孩子。”(本校女性教师结婚生育都需要提前提交申请就是一鲜活例子)

由于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每年女大学生考研比例高于男生,许多高校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考研也成为女生逃避就业的一种方式,可是就算一路考到博士,仍然对就业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造成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

二、产生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与同层次的男性大学生相比,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拥有更少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要求,更窄的就业范围,更少的薪酬水平及晋升机会,总而言之,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

1、就目前大学生市场供求来看,大学生的供明显大于求,而且其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数都是和企业实际所需求的人才是脱节的,因此在人员选择上就更加谨慎。尤其是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

2、从就业环境来说,根据最近人才市场的人才招聘岗位人数和要求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数和岗位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与此同时,有近三成的职位要求“限男性”或“男性优先”。只有不足一成的岗位要求“女性优先”,通过对现场企业的询问,那些不限男女的单位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招收男性大学生。

3、从女大学生自身原因来说:

(1)在择业心态上,女大学生对将来工作的期望值高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行业前景,相对忽视工作的地点和劳动量。女大学生则更注重工作的舒适度、轻容度和工作环境,更注重工作的薪酬和福利,她们更不愿意去选择一些风险大、流动性大、辛苦的行业,更倾向于稳定的行业和岗位,在对现有工作不满时,更少的女性会选择跳槽,同时女大学生更加趋向规避风险,选择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比男生少了近四成。

(2)就择业的行为模式来说,和男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少会选择直接去就业单位拜访,更多会选择熟人介绍。在遭遇求职失败后,会有更多的女大学生在短期内会表现出消极心态,同时女大学生求职失败的比例比男生多才多21%。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更易退缩焦虑、自卑自闭、不切实际,致使女大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加艰难。

(3)就就业后的发展情况来说,据对近年来企业反馈的就业大学生信息来看,女大学生和男性大学生同时进入企业工作的,由于工作形式和类别的不同,女大学生薪酬往往比男生低,并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差距呈逐步加大之势,同时女大学生晋升的机会也比男生也要小。但女性大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比男性要高,即跳槽的女性比男性要少。

(4)女性的生理特征客观上造成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的增加。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下,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在很多方面与男性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一些需要付出更多体力的工作不如男生适合,而且工作的“生命周期”短于男性,加上生育休假、补助及家庭观念等等原因,客观上造成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的增加。而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少招或者不招女性。

(5)由于择业观和自身素质的原因,女大学生的薪酬期望高于男性。据中国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择业中更看重“工资、福利”,更高的就业期望造成的供需矛盾加大了女生就业的难度。

(6)女大学生择业选择的面较窄,大多数女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多关注的是一些轻松、舒适、压力小的行业,如国家机关、医院、学校、金融机构、传媒业等女性比例较高,因此,更多的竞争抬高了女性进入这些行业的“门槛”。

4、受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传统的性别文化和分工模式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男尊女卑、女人不如男人的性别文化在不断地加深,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潜在的心理文化。同时,在这种文化下滋生出来的传统的分工模式就是“男主外,女主内”,认为女人擅长的工作领域是家庭工作,重心也只能放在家庭上,所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觉得女人在工作上不如男人,外面的职场男性更擅长。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男权主义文化根深蒂固。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能力不信任,认为女大学生能力不如男生强,实际动手能力不如男生强,工作后劲差。即使女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单位,在工作中也常常会在薪酬和晋升时受到与男大学生不同的区别对待。

三、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全社会应增强性别平等意识,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氛围,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社会应为两性平等竞争营造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确立男女平等、就业公平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大宣传力度,逐渐消除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偏见;同时通过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减少消除性别歧视,逐步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权利。

2、国家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女性就业的工作岗位,让女大学生有更多就业机会。可采以通过立法对女性从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从人事制度上对女职工参与量进行政策倾斜,建立生育保障机制,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女性职工的生育费用,降低企

业招用女性职工付出的成本;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减轻女性的家庭家务负担,从政策层面保障女大学生就业。

3、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作为直接与大学生接触的机构要做好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首先,针对女大学生采取讲座、辅导、竞赛等方法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让大学生更早的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针对毕业班讲授就业方法和技巧。其次建立有序、安全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同学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再次建立高校与企业的平台。有序输送毕业班同学到专业相关企实习。最后,鼓励女大学生创业就业。

4、女大学生应转变择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要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要树立新型的、科学的择业观念,将个人愿望与国家需要及就业现实结合起来。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应积极加强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工作后的竞争观念和竞争力。在就业过程中,应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要克服自卑、胆小的不良心理状态;树立自信心、充分认识自身优势;把握机遇、恰当择业。女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负责,自己的事业应该由自己来选择和决定,把自己的人生完全托付给别人是不可能的。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就必须独立地面对自己该面对的挑战,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主动地积极地为就业做好准备。女大学生既不能因为盲目自信而在择业时挑三拣四,更不能因为自卑而不敢面对竞争和考验。女大学生更应该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勇于表现自己的能干和优秀,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感,面对性别歧视时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认真总结求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容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女大学生根据自身优势而选择就业方向

自古男女有别,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心理特点上都有很多不同,在职业生涯中,男性和女性也就分别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显示出,女性从业有诸多优势。

1、女性在智力上并不比男性差。 特别是女性的耐心细致,与生俱来的忍耐、合作和善于倾听等气质,在一些职业岗位上能够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女性若能把握自己的性别优势,找到理想的职业并非难事。

2、女性有交往能力上的优势。女性普遍性情温顺、和蔼,容易与人相处,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的处境和困难,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能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从事商品推销、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的横向联系、签订合同等工作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3、女性有语言能力的优势。据专家研究发现,女性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强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及经验的积累,女性驾驭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将会更加出色。所以,女性更加适合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以及教育、接待洽谈等注重语言能力的工作。

4、女性有思维能力的优势。女性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上普遍具有优势,所以女性在担任工程设计、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往往会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在文学创作、舞台表演方面,女性优秀从业者更是不乏其人。

但就目前状况而言,社会男权主义依然占据社会主导地位,职场的中性化只是一个未来趋势,并不会很快到来,更不是现实。职业女性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向男性学习独立、自信、大度的作风,使职业生涯更完美。

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求总量和结构的两种矛盾,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这两种矛盾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女大学生身上。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显得更加困难。这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上,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对于我们这群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同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造成了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供给。而在这一时期,工作岗位并没有同步增加,形成了庞大的失业队伍。在整个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现实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就越发明显。女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相对于同层次的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择业时间相对较长,机会相对较少,待遇相对较差。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女大学生就业更多的集中在服务行业和辅助工种,而对技术有一定要求的岗位上,女大学生的比例却相对较低。即使女大学生在身体健康方面、工作能力方面、学历方面都优于男大学生,在求职中也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很多用人单位在招工要求一栏中明确规定 男生优先 。工科方面则更加突出,在发动机技术、平面设计、机械、化工、制造、土建、冶金等领域中,聘用单位基本需要男性,即使女大学生具有同样甚至更优的条件也失去了竞聘的资格。

就会计学专业而言,其毕业学员三分之二都为女生(基于宁夏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但是在社会实际招聘工作中,同一会计岗位招聘单位则更倾向于招聘男性,即使他们取得的有关会计方面的证件与应聘的女大学生相比少之又少。

更多的单位则是因为家庭、生育这些女性在职场乃至人生中都不可避免的过程而拒绝录用女性。甚至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女大学生时公然表示:“你来我们单位可以,但3年内不许结婚,5年内不许生孩子。”(本校女性教师结婚生育都需要提前提交申请就是一鲜活例子)

由于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每年女大学生考研比例高于男生,许多高校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考研也成为女生逃避就业的一种方式,可是就算一路考到博士,仍然对就业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造成女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状。

二、产生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与同层次的男性大学生相比,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拥有更少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要求,更窄的就业范围,更少的薪酬水平及晋升机会,总而言之,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

1、就目前大学生市场供求来看,大学生的供明显大于求,而且其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数都是和企业实际所需求的人才是脱节的,因此在人员选择上就更加谨慎。尤其是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

2、从就业环境来说,根据最近人才市场的人才招聘岗位人数和要求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数和岗位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与此同时,有近三成的职位要求“限男性”或“男性优先”。只有不足一成的岗位要求“女性优先”,通过对现场企业的询问,那些不限男女的单位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招收男性大学生。

3、从女大学生自身原因来说:

(1)在择业心态上,女大学生对将来工作的期望值高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行业前景,相对忽视工作的地点和劳动量。女大学生则更注重工作的舒适度、轻容度和工作环境,更注重工作的薪酬和福利,她们更不愿意去选择一些风险大、流动性大、辛苦的行业,更倾向于稳定的行业和岗位,在对现有工作不满时,更少的女性会选择跳槽,同时女大学生更加趋向规避风险,选择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比男生少了近四成。

(2)就择业的行为模式来说,和男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少会选择直接去就业单位拜访,更多会选择熟人介绍。在遭遇求职失败后,会有更多的女大学生在短期内会表现出消极心态,同时女大学生求职失败的比例比男生多才多21%。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差,更易退缩焦虑、自卑自闭、不切实际,致使女大学生的就业变得更加艰难。

(3)就就业后的发展情况来说,据对近年来企业反馈的就业大学生信息来看,女大学生和男性大学生同时进入企业工作的,由于工作形式和类别的不同,女大学生薪酬往往比男生低,并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差距呈逐步加大之势,同时女大学生晋升的机会也比男生也要小。但女性大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比男性要高,即跳槽的女性比男性要少。

(4)女性的生理特征客观上造成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的增加。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下,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在很多方面与男性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一些需要付出更多体力的工作不如男生适合,而且工作的“生命周期”短于男性,加上生育休假、补助及家庭观念等等原因,客观上造成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的增加。而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少招或者不招女性。

(5)由于择业观和自身素质的原因,女大学生的薪酬期望高于男性。据中国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和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在择业中更看重“工资、福利”,更高的就业期望造成的供需矛盾加大了女生就业的难度。

(6)女大学生择业选择的面较窄,大多数女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更多关注的是一些轻松、舒适、压力小的行业,如国家机关、医院、学校、金融机构、传媒业等女性比例较高,因此,更多的竞争抬高了女性进入这些行业的“门槛”。

4、受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传统的性别文化和分工模式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男尊女卑、女人不如男人的性别文化在不断地加深,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潜在的心理文化。同时,在这种文化下滋生出来的传统的分工模式就是“男主外,女主内”,认为女人擅长的工作领域是家庭工作,重心也只能放在家庭上,所以,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觉得女人在工作上不如男人,外面的职场男性更擅长。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男权主义文化根深蒂固。造成一些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能力不信任,认为女大学生能力不如男生强,实际动手能力不如男生强,工作后劲差。即使女大学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单位,在工作中也常常会在薪酬和晋升时受到与男大学生不同的区别对待。

三、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全社会应增强性别平等意识,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氛围,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社会应为两性平等竞争营造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确立男女平等、就业公平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大宣传力度,逐渐消除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偏见;同时通过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减少消除性别歧视,逐步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权利。

2、国家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女性就业的工作岗位,让女大学生有更多就业机会。可采以通过立法对女性从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从人事制度上对女职工参与量进行政策倾斜,建立生育保障机制,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女性职工的生育费用,降低企

业招用女性职工付出的成本;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减轻女性的家庭家务负担,从政策层面保障女大学生就业。

3、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作为直接与大学生接触的机构要做好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首先,针对女大学生采取讲座、辅导、竞赛等方法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让大学生更早的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针对毕业班讲授就业方法和技巧。其次建立有序、安全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同学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再次建立高校与企业的平台。有序输送毕业班同学到专业相关企实习。最后,鼓励女大学生创业就业。

4、女大学生应转变择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要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要树立新型的、科学的择业观念,将个人愿望与国家需要及就业现实结合起来。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应积极加强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工作后的竞争观念和竞争力。在就业过程中,应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机会。要克服自卑、胆小的不良心理状态;树立自信心、充分认识自身优势;把握机遇、恰当择业。女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负责,自己的事业应该由自己来选择和决定,把自己的人生完全托付给别人是不可能的。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就必须独立地面对自己该面对的挑战,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主动地积极地为就业做好准备。女大学生既不能因为盲目自信而在择业时挑三拣四,更不能因为自卑而不敢面对竞争和考验。女大学生更应该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勇于表现自己的能干和优秀,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感,面对性别歧视时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认真总结求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容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女大学生根据自身优势而选择就业方向

自古男女有别,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心理特点上都有很多不同,在职业生涯中,男性和女性也就分别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显示出,女性从业有诸多优势。

1、女性在智力上并不比男性差。 特别是女性的耐心细致,与生俱来的忍耐、合作和善于倾听等气质,在一些职业岗位上能够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女性若能把握自己的性别优势,找到理想的职业并非难事。

2、女性有交往能力上的优势。女性普遍性情温顺、和蔼,容易与人相处,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的处境和困难,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能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从事商品推销、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的横向联系、签订合同等工作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3、女性有语言能力的优势。据专家研究发现,女性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强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及经验的积累,女性驾驭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将会更加出色。所以,女性更加适合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以及教育、接待洽谈等注重语言能力的工作。

4、女性有思维能力的优势。女性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上普遍具有优势,所以女性在担任工程设计、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往往会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在文学创作、舞台表演方面,女性优秀从业者更是不乏其人。

但就目前状况而言,社会男权主义依然占据社会主导地位,职场的中性化只是一个未来趋势,并不会很快到来,更不是现实。职业女性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向男性学习独立、自信、大度的作风,使职业生涯更完美。


相关内容

  •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分析文献综述
  •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分析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各个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的增加.这也就导致了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竞争压力也慢慢增大.与此同时它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局面.本文就搜集众多学者观点及部分文献信息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综述,并 ...

  • 毕业论文就业能力写作提纲
  •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就业能力现状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本科幼儿教师为主,但是学生在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后,面对就业仍然困惑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本研究主要希望通过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切 ...

  •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 第29卷第1期 Vol.29,No.1广西农学报广of西农学报JournalGuangxiAgriculture2014年2月2014年February,2014·农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易文悝 (广西百色农业学校,百色市533000) 摘要: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

  •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2015年12月 目录 目 录„„„„„„„„„„„„„„„„„„„„„„„„„„„„„„„„„„„„1 学校概况 „„„„„„„„„„„„„„„„„„„„„„„„„„„„„„„„„„3 报告说明 „„„„„„ ...

  • 就业状况反馈经验交流材料
  • 制度化 规范化 精细化 建立毕业生就业调研与反馈长效机制 西南大学 人才培养质量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保证,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西南大学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 ...

  •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
  • 避婆晨燃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 高永惠 梁芳美范玲 [摘要]文章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内外表现要素出发,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录用特质问籼<僦业价值认知度问卷>和<(大学生就业能力问籼,以桂林工学院应届毕业生为例展开调查,经过SPSS统计分析得出就业能力的结构模型, ...

  • 农村大学生回生源地就业意愿分析与思考
  • 农村大学生回生源地就业意愿分析与思考农村大学生回生源地就业意愿分析与思考 回生源地就业意愿分析与思考 --以武汉大学生为例--以武汉大学生为例 以武汉大学生为例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马鹏 [摘 要]在当前中国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到农村就业已成为大学生的一条新的出路,而农村大学生回其生源地就业更 ...

  •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编制--以贵州省高校为例
  • 第33卷第3期2012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Vol.33No.3 Mar.2012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编制 ---以贵州省高校为例 刘敏芳 (贵州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550003) 摘要:本研究以贵州 ...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 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上海外国语大学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4年2月 目录 前言 ...................................................................................................... ...

  • 大学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
  • 大学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 实践参加者:... 实践主题: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 时间:2011.2.15 地点:常州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是深刻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