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

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

司法黑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

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

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

“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

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拓展提高: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

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第13段,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

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

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

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

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

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

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

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

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三

2、预习下一课

◆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朗读部分章节,并复习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微笑”,研读“智者”形象。

3、通过阅读,体会语言的浪漫主义特色,以及演说语言的

震撼力和感召力。

(1)、朗读部分章节,咬准字音,读出感情。

(2)、体会“微笑”的内涵,理解“智者”所代表的精神。

(3)、感受雨果语言的魅力,认识伏尔泰的成就。

一、复习课文,分析“智者”的形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朗读部分章节,如节1、节

8等。

2、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

的?

3、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

笑”的。

4、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1、能够有激情地朗读部分章节,咬准字音,控制语速,掌

握感情的力度。

2、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3、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

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4、回答: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

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二、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感受雨果语言的魅力,认识伏尔泰的成就。

一、复习课文,分析“智者”的形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朗读部分章节,如节1、节

8等。

2、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

的?

3、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

笑”的。

4、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1、能够有激情地朗读部分章节,咬准字音,控制语速,掌

握感情的力度。

2、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3、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

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4、回答: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

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二、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

学生思考其原因。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

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3、讲解: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为

了帮助学生理解,一定要组织学生讨论。)

(1)、结合节13,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仔细阅读课文,讨论并交流意见,能够体会到: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

律的职责。

(3)、想象18世纪的历史现实,尽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雨果对于伏尔泰的论说和评价。遇到无法理解的要点时,要

向教师提问,或者和同学交流。

三、总结全文,体会语言特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演说词的最后,一般都会发出号召,达到感情的最高

点。选择学生感情充沛地朗诵最后一段。

2、提问:雨果由对伏尔泰的赞扬,进而又写了什么?

3、雨果写这些哲学先驱的目的何在?

4、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演说的特点,体会雨果充满激情、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

明确:

1、结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节14,能够

读出作者的激情。

2、作者由伏尔泰联想到一批哲学伟人:卢梭、狄德罗、孟

德斯鸠等先驱哲学家们。

3、回答: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们能够继

承前人的精神,向现实宣战。

4、充分讨论,积极发言。可以结合自己所阅读过雨果的作品来谈。本课总结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板书设计问题

探究与拓展活动在学习之前,要布置学生了解伏尔泰的生平,选读伏尔泰的斗争故事,建议学生阅读《伏尔泰传》。引导学生围绕“斗士”、“笔”、“微笑”等形象,比照鲁迅的形象,理解“精神

领袖”带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震撼。

【本课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

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在学习之前,要布置学生了解伏尔泰的生平,选读伏尔泰的斗争故事,建议学生阅读《伏尔泰传》。引导学生围绕“斗士”、“笔”、“微笑”等形象,比照鲁迅的形象,理解“精神领袖”带给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震撼。

【练习设计】

一、随堂练习设计

1、给加粗字注音:

陨落( ) 灵柩( ) 凌驾( ) 睿智

( )

答案与提示:yǔn jiù líng ruì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弥留 恼羞成怒 兼而有之 黎民百姓 恪尽职守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 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⑵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⑶ 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答案与提示:

⑴ 暗喻;⑵ 排比;⑶ 借喻。

二、个性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最美好的形式。

⑵ 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

⑶ 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

而起。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

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

司法黑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

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

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

“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

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拓展提高: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

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第13段,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

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

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

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

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

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和嘲笑,是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

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

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

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三

2、预习下一课

◆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朗读部分章节,并复习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微笑”,研读“智者”形象。

3、通过阅读,体会语言的浪漫主义特色,以及演说语言的

震撼力和感召力。

(1)、朗读部分章节,咬准字音,读出感情。

(2)、体会“微笑”的内涵,理解“智者”所代表的精神。

(3)、感受雨果语言的魅力,认识伏尔泰的成就。

一、复习课文,分析“智者”的形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朗读部分章节,如节1、节

8等。

2、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

的?

3、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

笑”的。

4、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1、能够有激情地朗读部分章节,咬准字音,控制语速,掌

握感情的力度。

2、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3、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

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4、回答: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

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二、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感受雨果语言的魅力,认识伏尔泰的成就。

一、复习课文,分析“智者”的形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朗读部分章节,如节1、节

8等。

2、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

的?

3、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

笑”的。

4、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1、能够有激情地朗读部分章节,咬准字音,控制语速,掌

握感情的力度。

2、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3、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

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4、回答: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

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二、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

学生思考其原因。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

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3、讲解: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为

了帮助学生理解,一定要组织学生讨论。)

(1)、结合节13,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仔细阅读课文,讨论并交流意见,能够体会到: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

律的职责。

(3)、想象18世纪的历史现实,尽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雨果对于伏尔泰的论说和评价。遇到无法理解的要点时,要

向教师提问,或者和同学交流。

三、总结全文,体会语言特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演说词的最后,一般都会发出号召,达到感情的最高

点。选择学生感情充沛地朗诵最后一段。

2、提问:雨果由对伏尔泰的赞扬,进而又写了什么?

3、雨果写这些哲学先驱的目的何在?

4、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演说的特点,体会雨果充满激情、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

明确:

1、结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节14,能够

读出作者的激情。

2、作者由伏尔泰联想到一批哲学伟人:卢梭、狄德罗、孟

德斯鸠等先驱哲学家们。

3、回答: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们能够继

承前人的精神,向现实宣战。

4、充分讨论,积极发言。可以结合自己所阅读过雨果的作品来谈。本课总结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板书设计问题

探究与拓展活动在学习之前,要布置学生了解伏尔泰的生平,选读伏尔泰的斗争故事,建议学生阅读《伏尔泰传》。引导学生围绕“斗士”、“笔”、“微笑”等形象,比照鲁迅的形象,理解“精神

领袖”带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震撼。

【本课小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

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在学习之前,要布置学生了解伏尔泰的生平,选读伏尔泰的斗争故事,建议学生阅读《伏尔泰传》。引导学生围绕“斗士”、“笔”、“微笑”等形象,比照鲁迅的形象,理解“精神领袖”带给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震撼。

【练习设计】

一、随堂练习设计

1、给加粗字注音:

陨落( ) 灵柩( ) 凌驾( ) 睿智

( )

答案与提示:yǔn jiù líng ruì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弥留 恼羞成怒 兼而有之 黎民百姓 恪尽职守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 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⑵ 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⑶ 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答案与提示:

⑴ 暗喻;⑵ 排比;⑶ 借喻。

二、个性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最美好的形式。

⑵ 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

⑶ 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

而起。


相关内容

  • 小学"做中学"实验项目推进方案
  • 一、项目背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科学教育的现实状态和发展需求,“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是在了解国际科学教育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吸收和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旨在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 ...

  • 小学科学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 科学学科 一.成绩总体情况分析 (一).三至六年级科学平均分统计 以上是各年级平均分分布情况,为了便于比较的客观.公正.合理现将各年级情况分析如下: 从图表图形看来,三年级平均分 81.85 分,四年级86.25 分,五年级88.04分:六年级91.37分,平均分六年级最高,四年级平均分最低,相差 ...

  • 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 2011学年九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㈠第1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2节.......................................................... 2 九年级上科学随堂练习㈡第1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3-4节............ ...

  • 小学科学三下全册电子教案(教科版)
  • 科目:科学 年级:三年级下 备课组长:孙晓宇 科目:科学 年级:三年级下 备课组长:孙晓宇 11 12 科目:科学 年级:三年级下 备课组长:孙晓宇 13 14 科目:科学 年级:三年级下 备课组长:孙晓宇 15 16 科目:科学 年级:五年级下 备课组长:孙晓宇 17 18 19 科目:科学 年级 ...

  •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 华 仅就有文字记载部分而言,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间,科学教育在整个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分量.科学课程开设的形式.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与教法的选择都经历过无数次重大的改革与变动,而且至今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为了 ...

  •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广博的材料学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材料学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熟练掌握英语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科技管理的综 ...

  • 任课教师和排课建议
  • 4.建议参考下列情况确定不同类型学校的科学实验专职教师人数: (1)三.四.五.六年级(以下简称各年级)平均只有1-2个班级的学校.原则上设一个专职教师担任科学课教学(不多于8节课).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资料管理等工作.还有多余班级的课时可安排一位教师兼任. (2)各年级平均3-4个班级的学校.原则 ...

  • 三年级科学教学经验文章
  • 三年级科学教学经验文章 三年级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 ...

  •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通知单
  • 实 验 通 知 单 学科 六年级科学 实验课题 水滴里的生物:制作小水塘 演示或分组 演示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上 下)午第 节课 实验班学生 分组授课级 六(1) 数 20 数 5 教师 *** 仪器.材料或药品名称 规格 单位 领出 归还数量 数量塑料瓶 份 1 1 树叶 份 1 1 泥水 份 ...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作者:原来是你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