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代表"的科学精神

作者:南俊英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01期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纲领,充盈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江泽民今年6月5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对此作了明确回答。他提出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就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体现了这种求真、务实、创新三位一体的精神。

  一、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创新,“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和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注:《光明日报》2000年6月22日。)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什么叫创新?发展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思想、内容和结构都非常严谨的科学,其基本特征就是发展,就是创新。

  在两个世纪更迭交替、“三步走”的战略第二、三步目标转换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和创新。

  (一)对党建目标的创新。党建目标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关系到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大问题。党建目标有鲜明的时代性,时代不同,党所面临的任务不同,目标的内涵和要求也不同。在革命战争年代,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夺取政权,所以目标是把党建成一个能够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反动政权的战斗队。夺取政权以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要求把党建成一个能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小平提出要把党建成一个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党的十五大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作了如下描述:“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明确地回答了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完全巩固,怎样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问题。因而“三个代表”思想,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和十五大的建党目标,而且在解决实现目标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实现目标的方向和途径问题上,也就是目标的内涵上有所创新。创新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以往的目标着重于政治性、阶级性的思维定式,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目光,将这一目标扩展到经济文化方面,侧重于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对党性原则表现形式的创新。党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不同阶级的政党有不同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是阶级性与先进性的高度统一。党性原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时期,强调的是党的阶级性,或者说是革命性、纯洁性、战斗性、组织性、纪律性,以至于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就成为党性的最重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消灭以后,先进性则成为党性的突出表现。以往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时,人们注意的是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起来、按照先进的组织制度建立的等条件,而忽略了或没有说清楚党的先进性究竟应该表现在什么地方。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从社会发展规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作用,从共产党的进步本质的角度,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说明了只有正确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开辟道路,只有正确把握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先进文化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共产党的先进性进行界定,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坚持和创新。

  (三)对实现途径的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忠实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这一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本质表现。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把握和引导先进文化健康发展的前进方向,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途径。因此,“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把党建设好的途径。“三个代表”的论述不仅实现了维护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途径的创新,也体现了如何把党建设好的途径创新。

  二、科学精神的灵魂是实事求是,“三个代表”思想是基于国内外局势,针对党所面临的考验而作出的科学论断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创新一般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立足于本国实际,及执政党建设实际的原则;二是立足于国际环境及时代特点的实际的原则;三是立足于不丢老祖宗,开创新境界的原则。也就是说,实事求是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科学精神的灵魂。“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其思想基础就是实事求是,它是从国际阶级斗争的实际、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针对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考验,作出的科学论断。

  第一,国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阶级斗争力量的对比处于敌强我弱态势。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大起大落。20世纪前半叶,科学社会主义因在占世界人口1/3的国度里变为现实而创造了辉煌,在20世纪最后10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下子又跌入低谷。作为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承受着来自国际社会的资产阶级的巨大压力。中国能否承受住压力,经受住挑战和考验,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否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在于中国共产党按照什么目标和要求,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思路搞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国内改革和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改革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生产关系的革命,革命是利益再分配的手段。我国的改革是从“做大蛋糕”开始的,普遍受益是改革初期的基本特征,也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因。前期改革的受益者主要是农民,中期改革的受益者除农民继续受益外,工人、干部、知识分子也普遍沐浴到了改革的雨露。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受益程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利益群体多元化的倾向。从受益程度上看,可分为:(1)特殊受益群体,包括私营企业主,企业最高管理者,一部分领导干部,金融、房地产老总和经纪人,文艺体育明星以及涉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普通受益群体,包括广大工人、农民、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基础。(3)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工人、亏损企业工人、一部分农民及其他相关人员。(4)利益绝对受损群体,即那些生活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的群体。后两个群体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他们中间怀旧情绪、希望放慢改革的速度的倾向在增长,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倾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失落感、被抛弃感、自卑感的增长,农民负担的日益加重,已经对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而对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问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通过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的文化,通过方针政策的杠杆作用,使他们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他们不断得到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利益,从而使他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从而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为之奋斗,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存在诸多困惑。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嫁接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和贡献。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不是以经济创造市场,而是以权力创造市场,这种转变方法对于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的中国来说是必要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市场经济基本确立之后,权力应该退出而未退出,反而形成了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利益集团;在于权力创造市场的过程中,如何制约这种权力使其正确行使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地解决。于是出现了公共权利私有现象,权钱交易现象,这是腐败问题产生并呈现群体化、严重化的症结,也是领导脱离群众,干群矛盾、党群矛盾加深的关键所在。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但同时,也要在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进行新探索,形成新认识,为实践提出新的理论指导,开辟党建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三个代表”的思想就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作出的理论创新。

  三、科学精神的最基本要求是务实,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各项工作

  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要落实好‘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坚持和发扬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光明日报》2000年6月22日。)。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深化改革,健全法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从农村拉开序幕,然后推进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逐步推进到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但也不能不承认仍存在着一些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改革的最大成果是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体系仍不成熟,还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垄断性、封闭性和分割性问题;经济管理体制仍保留着某些人治、权治的痕迹,尚未走上法制化轨道。特别是政治管理体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更是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对于搞惯了计划经济的我们来说,无论在思想观念、工作思想和方法上,还是在规则、机制上,都有一个从不熟悉到逐渐熟悉,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人和事很广泛,很深刻,触及到许多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人的利益,情况复杂,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所以邓小平从一开始就主张要审慎从事。另一方面,生产力是在不断发展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呈现动态性。改革了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后,又与调整后的生产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要求进一步地调整,否则便会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农业生产徘徊不前,某些改革后盈利的企业又陷入亏损的困境,不能说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新的不适应无关。因此解决问题的出路仍然是改革,是依法深化改革。

  第二,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没有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就不可能有先进生产力的新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质量和数量的竞争。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注:《光明日报》2000年6月16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要继续贯彻执行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又要注意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既要注意使用现有人才,包括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建立新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机制,增加对科技的财政支持力度等,又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重视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此,必须认真克服目前教育领域出现的“教育市场化”“教育贵族化”倾向,保持教育的“平民”特色,力争使每一个具备受教育资格的人不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这不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第三,注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与世界上其他先进文化的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顾名思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中国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科学性、继承性、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要保持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积极的、健康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外来文化纷至沓来的条件下,既要以积极的科学的态度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持文化的民族特性,走自己独特的继承、创新、发展的文化建设道路。

  第四,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要求的同时,要特别关心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变革中遇到暂时困难的那部分群众的利益。改革是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格局的大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总的趋势是各方面的受益更加合理。但由于各利益群体的具体处境、具体利益不同,因而同步受益是不现实的,有的甚至暂时作出牺牲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如果利益受损过大,时间过长,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这部分人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对这部分人的利益应当给以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当然在于大力发展经济,但远水毕竟解不了近渴,当务之急是拓宽就业渠道,建立一整套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社会利益再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帮助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好。

  第五,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认真履行“三个代表”的职责。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自身的建设状况。当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首先,必须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毛泽东的方法是运动治理,邓小平主张依靠制度和教育。这些办法在一定的时期曾收到过一定的效果,但不适合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又提出了“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的新思路,要求我们在加强教育和管理的同时,还要依法治党。教育不是万能的,制度靠人去执行,只有做到教育、管理和法治的结合,才能把党风廉政问题解决好。其次,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必须符合干部“四化”的要求。我们党制定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是一个科学的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是德才兼备原则在新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培养和选拔干部必须以革命化为前提。什么叫革命化?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就是革命化。很难相信一个人不学习、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能够当好“三个代表”。

作者介绍:南俊英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郑州 450002)

作者:南俊英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01期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纲领,充盈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江泽民今年6月5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对此作了明确回答。他提出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就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体现了这种求真、务实、创新三位一体的精神。

  一、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创新,“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和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注:《光明日报》2000年6月22日。)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什么叫创新?发展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思想、内容和结构都非常严谨的科学,其基本特征就是发展,就是创新。

  在两个世纪更迭交替、“三步走”的战略第二、三步目标转换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和创新。

  (一)对党建目标的创新。党建目标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关系到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大问题。党建目标有鲜明的时代性,时代不同,党所面临的任务不同,目标的内涵和要求也不同。在革命战争年代,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是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夺取政权,所以目标是把党建成一个能够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反动政权的战斗队。夺取政权以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要求把党建成一个能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小平提出要把党建成一个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党的十五大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目标作了如下描述:“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明确地回答了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完全巩固,怎样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问题。因而“三个代表”思想,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和十五大的建党目标,而且在解决实现目标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实现目标的方向和途径问题上,也就是目标的内涵上有所创新。创新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以往的目标着重于政治性、阶级性的思维定式,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目光,将这一目标扩展到经济文化方面,侧重于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对党性原则表现形式的创新。党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不同阶级的政党有不同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是阶级性与先进性的高度统一。党性原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时期,强调的是党的阶级性,或者说是革命性、纯洁性、战斗性、组织性、纪律性,以至于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就成为党性的最重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消灭以后,先进性则成为党性的突出表现。以往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时,人们注意的是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起来、按照先进的组织制度建立的等条件,而忽略了或没有说清楚党的先进性究竟应该表现在什么地方。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从社会发展规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作用,从共产党的进步本质的角度,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说明了只有正确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开辟道路,只有正确把握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先进文化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共产党的先进性进行界定,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坚持和创新。

  (三)对实现途径的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忠实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这一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本质表现。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把握和引导先进文化健康发展的前进方向,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途径。因此,“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把党建设好的途径。“三个代表”的论述不仅实现了维护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途径的创新,也体现了如何把党建设好的途径创新。

  二、科学精神的灵魂是实事求是,“三个代表”思想是基于国内外局势,针对党所面临的考验而作出的科学论断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创新一般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立足于本国实际,及执政党建设实际的原则;二是立足于国际环境及时代特点的实际的原则;三是立足于不丢老祖宗,开创新境界的原则。也就是说,实事求是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科学精神的灵魂。“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其思想基础就是实事求是,它是从国际阶级斗争的实际、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针对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考验,作出的科学论断。

  第一,国际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阶级斗争力量的对比处于敌强我弱态势。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大起大落。20世纪前半叶,科学社会主义因在占世界人口1/3的国度里变为现实而创造了辉煌,在20世纪最后10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下子又跌入低谷。作为主要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承受着来自国际社会的资产阶级的巨大压力。中国能否承受住压力,经受住挑战和考验,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否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在于中国共产党按照什么目标和要求,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思路搞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国内改革和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改革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生产关系的革命,革命是利益再分配的手段。我国的改革是从“做大蛋糕”开始的,普遍受益是改革初期的基本特征,也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因。前期改革的受益者主要是农民,中期改革的受益者除农民继续受益外,工人、干部、知识分子也普遍沐浴到了改革的雨露。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受益程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利益群体多元化的倾向。从受益程度上看,可分为:(1)特殊受益群体,包括私营企业主,企业最高管理者,一部分领导干部,金融、房地产老总和经纪人,文艺体育明星以及涉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普通受益群体,包括广大工人、农民、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基础。(3)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工人、亏损企业工人、一部分农民及其他相关人员。(4)利益绝对受损群体,即那些生活在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的群体。后两个群体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他们中间怀旧情绪、希望放慢改革的速度的倾向在增长,甚至出现了一些反社会倾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失落感、被抛弃感、自卑感的增长,农民负担的日益加重,已经对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而对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问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通过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的文化,通过方针政策的杠杆作用,使他们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使他们不断得到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利益,从而使他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从而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为之奋斗,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存在诸多困惑。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嫁接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和贡献。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不是以经济创造市场,而是以权力创造市场,这种转变方法对于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的中国来说是必要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市场经济基本确立之后,权力应该退出而未退出,反而形成了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利益集团;在于权力创造市场的过程中,如何制约这种权力使其正确行使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地解决。于是出现了公共权利私有现象,权钱交易现象,这是腐败问题产生并呈现群体化、严重化的症结,也是领导脱离群众,干群矛盾、党群矛盾加深的关键所在。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但同时,也要在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进行新探索,形成新认识,为实践提出新的理论指导,开辟党建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三个代表”的思想就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作出的理论创新。

  三、科学精神的最基本要求是务实,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各项工作

  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要落实好‘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坚持和发扬毛泽东同志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光明日报》2000年6月22日。)。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深化改革,健全法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从农村拉开序幕,然后推进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入手,逐步推进到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但也不能不承认仍存在着一些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改革的最大成果是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体系仍不成熟,还存在着一定的单一性、垄断性、封闭性和分割性问题;经济管理体制仍保留着某些人治、权治的痕迹,尚未走上法制化轨道。特别是政治管理体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更是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对于搞惯了计划经济的我们来说,无论在思想观念、工作思想和方法上,还是在规则、机制上,都有一个从不熟悉到逐渐熟悉,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人和事很广泛,很深刻,触及到许多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人的利益,情况复杂,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所以邓小平从一开始就主张要审慎从事。另一方面,生产力是在不断发展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呈现动态性。改革了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后,又与调整后的生产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要求进一步地调整,否则便会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农业生产徘徊不前,某些改革后盈利的企业又陷入亏损的困境,不能说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新的不适应无关。因此解决问题的出路仍然是改革,是依法深化改革。

  第二,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没有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就不可能有先进生产力的新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质量和数量的竞争。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注:《光明日报》2000年6月16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要继续贯彻执行邓小平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又要注意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既要注意使用现有人才,包括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建立新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机制,增加对科技的财政支持力度等,又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重视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此,必须认真克服目前教育领域出现的“教育市场化”“教育贵族化”倾向,保持教育的“平民”特色,力争使每一个具备受教育资格的人不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这不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第三,注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与世界上其他先进文化的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顾名思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中国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科学性、继承性、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要保持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积极的、健康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外来文化纷至沓来的条件下,既要以积极的科学的态度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持文化的民族特性,走自己独特的继承、创新、发展的文化建设道路。

  第四,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要求的同时,要特别关心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变革中遇到暂时困难的那部分群众的利益。改革是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格局的大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总的趋势是各方面的受益更加合理。但由于各利益群体的具体处境、具体利益不同,因而同步受益是不现实的,有的甚至暂时作出牺牲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如果利益受损过大,时间过长,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这部分人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对这部分人的利益应当给以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当然在于大力发展经济,但远水毕竟解不了近渴,当务之急是拓宽就业渠道,建立一整套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社会利益再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帮助他们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好。

  第五,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认真履行“三个代表”的职责。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自身的建设状况。当前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首先,必须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毛泽东的方法是运动治理,邓小平主张依靠制度和教育。这些办法在一定的时期曾收到过一定的效果,但不适合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又提出了“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须双管齐下”的新思路,要求我们在加强教育和管理的同时,还要依法治党。教育不是万能的,制度靠人去执行,只有做到教育、管理和法治的结合,才能把党风廉政问题解决好。其次,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必须符合干部“四化”的要求。我们党制定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是一个科学的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是德才兼备原则在新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培养和选拔干部必须以革命化为前提。什么叫革命化?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就是革命化。很难相信一个人不学习、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能够当好“三个代表”。

作者介绍:南俊英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郑州 450002)


相关内容

  • 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实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 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实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首先,分析"一脉相承"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这个"脉"表现在活的灵魂上,就是"实事求是"之脉.辩证唯物主 ...

  • 学案45时代精神的精华
  • 学案45 时代精神的精华 本课考点: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查重点:哲学与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关注热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等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贯 ...

  •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
  •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 ...

  • 马原简答题
  • 一.认识来源于实践. 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认识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实践,一种是传承,前者比如说测量水的沸点,后者如学生从书上学知识.但传承的认识也来自于别人的实践.实践和承传是源和流的关系.认识的最终来源是实践.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认识是否正确,只有放在实践中才知道.水的沸点究竟是不 ...

  • 党组织理论学习计划
  • 2011年上新屋村党组织理论学习计划 2011年是全面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年.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和领导创新的能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我村内涵发展,结合实际, ...

  • 交通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交通系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致力深入解放思想.发挥交通三个作用.促进交通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按照市委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部署及市领导的要求,这次活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交通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三个示范 ...

  • 十八大大会精神学习体会范文
  • 十八大大会精神学习体会范文 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 ...

  • 学习十7大心得体会(个人通用)
  •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 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 十七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 党的十七大是全国各族人民期盼的一次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 ...

  • 支部书记街道述职报告
  • 在xxxx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我带领全体党员及两委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认真学习全面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两委成员,切实转变观念,投身于社区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努力创建和谐平安 ...

  • 街道支部书记述职报告范文
  • 在xxxx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我带领全体党员及两委成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认真学习全面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两委成员,切实转变观念,投身于社区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努力创建和谐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