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程序中司法救助制度现状考察

民事执行程序中司法救助制度现状考察

[摘 要]执行程序中的司法救助制度,是人民法院探索解决执行难,化解社会矛盾的一项有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执行案件当事人之间、涉执行特困群体与人民法院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由于该项制度缺乏程序运行上的有效规范,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以下,笔者将结合执行救助工作的实践情况,就执行救助程序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事执行;司法救助;规范

一、执行救助制度的内涵

(一)定义

笔者认为,可以将执行救助制度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上的执行救助制度,包含了法律明文规定的法律援助、国家赔偿、相关诉讼费用的减缓免、执行救助救济等制度。狭义上的执行救助制度,则特指执行救助救济制度,即在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对某些案件中因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其进行经济补助的制度。本文将着重针对后者进行阐述。

(二)本质

从本质上讲,执行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辅助部分,是国家维护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现实表现。

(三)对象

执行救助制度的对象应当是民事执行程序中,因案件不能执行到位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特定情况下可以延展至申请执行人的近亲属。

(四)目的

执行救助制度的设立目的,是旨在人民法院的职能范围之内,微调社会资源,保障与执行程序相关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从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执行救助制度设立的内在原因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7月出台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是制度层面对执行救助制度的第一次规定。但是该规定涉及的救助方式,仅限于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实行相关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制度。而在实践中,单纯依靠“缓、减、免”的方式显然不足以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在此情况下,各地开始自发地探索保障相关人员,尤其是申请执行人基本生存权利的救助制度。

(一)执行救助制度是执行工作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

民事执行程序是一个依靠国家强制力量将扭曲的财产关系恢复正常的过程,而不是创造财富的过程。因此,在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执行工作势必无法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是客观规律所致,无论东西方司法界均无法避免。为了缓解这一“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给案件申请执行人造成的生活困难,执行救助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

(二)执行救助制度是法治国家彰显“人文关怀”的必然要求

2005年,中共中央政法委下发《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要求“探索解决特困群体案件执行的救助方法……当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时,按照一定程序给予申请执行人适当救助,解决其生活困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民事执行程序中司法救助制度现状考察

[摘 要]执行程序中的司法救助制度,是人民法院探索解决执行难,化解社会矛盾的一项有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执行案件当事人之间、涉执行特困群体与人民法院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由于该项制度缺乏程序运行上的有效规范,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以下,笔者将结合执行救助工作的实践情况,就执行救助程序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事执行;司法救助;规范

一、执行救助制度的内涵

(一)定义

笔者认为,可以将执行救助制度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上的执行救助制度,包含了法律明文规定的法律援助、国家赔偿、相关诉讼费用的减缓免、执行救助救济等制度。狭义上的执行救助制度,则特指执行救助救济制度,即在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对某些案件中因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其进行经济补助的制度。本文将着重针对后者进行阐述。

(二)本质

从本质上讲,执行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辅助部分,是国家维护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现实表现。

(三)对象

执行救助制度的对象应当是民事执行程序中,因案件不能执行到位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特定情况下可以延展至申请执行人的近亲属。

(四)目的

执行救助制度的设立目的,是旨在人民法院的职能范围之内,微调社会资源,保障与执行程序相关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从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二、执行救助制度设立的内在原因

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7月出台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是制度层面对执行救助制度的第一次规定。但是该规定涉及的救助方式,仅限于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实行相关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制度。而在实践中,单纯依靠“缓、减、免”的方式显然不足以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在此情况下,各地开始自发地探索保障相关人员,尤其是申请执行人基本生存权利的救助制度。

(一)执行救助制度是执行工作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

民事执行程序是一个依靠国家强制力量将扭曲的财产关系恢复正常的过程,而不是创造财富的过程。因此,在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执行工作势必无法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这是客观规律所致,无论东西方司法界均无法避免。为了缓解这一“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矛盾给案件申请执行人造成的生活困难,执行救助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

(二)执行救助制度是法治国家彰显“人文关怀”的必然要求

2005年,中共中央政法委下发《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要求“探索解决特困群体案件执行的救助方法……当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时,按照一定程序给予申请执行人适当救助,解决其生活困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内容

  • 关于刑事受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探究
  • 摘要在刑事司法中,受害人和犯罪人相伴而生,在过去的司法理念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对犯罪人的究责,却忽视了对受害人的保护.建立刑事受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就是要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对特定的受害人给予救助性的补偿.这不仅是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更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要求.所以,无论是从应然的角度,还是实然的 ...

  •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将出台
  •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将出台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指国家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没有得到充分赔偿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补偿的制度.党的十七大把关注民生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石的高度,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对刑事被害人给予抚慰和救助,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 ...

  • 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 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材料之-- 开远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05年1月1-日在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 开远市人民法院院长 王惠仁 各位委员: 现在,我就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以来的法院工作情况以及2005年工作意见向大会报告,请予协商。 2004年主要工作情况 2004年,我院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 ...

  • 浅谈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保护-论文
  • 浅谈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保护 摘要:刑事制度的建立,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更多的是关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而对于某个刑事案件中的直接受害者即被害人却常常被忽略.随着国家法制化的发展,世界人权保障和社会民主文明发展的趋势,被害人的地位同样需要利用法律进行有效地保护.如何保障被害人的诉讼 ...

  • 新和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法院工作报告
  • 新和县十五届人大 第二次会议文件之七 新和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2年1月 日在新和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新和县人民法院院长 艾力"沙依提 各位代表: 我代表新和县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 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0一一年的主要工作 2011年以 ...

  • 2013年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及明年工作安排
  • (一)充分发挥打击和保护功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共审结刑事案件453件,判决罪犯680人。突出打击重点,审结抢劫、故意伤害、xx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84件104人;审结抢夺、盗窃等侵犯财产类犯罪案件100件132人;审结贪 ...

  •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18卷第3期2010年6月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 Vol. 18No. 3Jun. 2010 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规制 郑在义 (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法律上的见义勇为一般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 ...

  • 司法救助制度构建研究
  • 制 乎金 ▲ ◆ 法 制 园地 司 法救助制度构建研究 韩 震 摘 要 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 已经要求由形式平等走上实质平等, 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 了实现这一目的, 为 就必须建 立相应 的制度对弱势群体 予以保障.构建 司法救助制度来平衡诉讼权的行使就成为 需,从而在程序上实现 当事人诉讼 权 ...

  • 美国民事保护令制度考察报告[陈敏]
  • 陈敏:关于美国民事保护令制度 发布时间:2010-09-21 10:16:21 美国民事保护令制度考察报告 应美国驻华使馆邀请,2009年8月29日至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法研所组团对美国民事保护令制度进行了专题考察,考察团共6人*,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俞宏武担任团长.此次考察旨在了解美国建立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