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届九年级5月中考押题卷语文试卷

2017年中考语文押题卷试题【北京卷】

命题人:回龙观西校区 肖俊香教师

一、 基础·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本来寒食节与.

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寒食也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禁(j īn )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B .禁(j īn )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

C .禁(j ìn )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

D .禁(j ìn )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2)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⑥④②⑤③①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②⑤①④⑥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2分)

欧阳询与颜真卿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们与赵孟頫、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的楷书笔力劲健,点画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字形呈长方形态势,字距、行距都较大,

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颜真卿的楷书结构阔大端正,笔画横细竖粗,竖画弯如满月,捺画丰满厚重,有耿直刚强的君子之风,笔力浑厚开阔,气势庄严雄劲。

下面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欧阳询楷书的一项是:

甲 乙 丙 丁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固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 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

4. 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x ù)为岳阳楼撰写了一副102字的长联,上联是 “一楼何奇? , ,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 ”,下联是“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zhū, 水积聚) 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 ”。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范希文两字关情 ②杜少陵五言绝唱

③使我怆然涕下 ④问谁领会得来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6. 默写(5分)

①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④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7. 近水沙滩,鸳鸯休憩;向阳绿树,黄莺争鸣;湛蓝天空,春燕衔泥。这些无不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倘若你面对此情景,会想到哪句古诗?简要说说此种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这句古诗。(3分)

诗句:

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8–10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B.徐公来,孰视之 孰: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D.闻寡人之耳者 闻:

9.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苟全性命于乱世 ..

B.谓其妻曰 专其利三世矣 ..

C.上书谏寡人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

D.齐国之美丽者也 客之美我者 ..

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分)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1.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4.25)

《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乾·文言》也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结合以上说法,分析“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1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3)题。(6分)

(1)连环画讲的是关羽 的故事。在鲁肃和关羽的交谈中,鲁肃一步步地追问,而关羽侃侃而谈,轻描淡写地化解了鲁肃的责问,也讲清楚了不归还荆州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关羽的 特点。(2分)

(2)根据前后连环画的内容,补全第6幅中鲁肃的话。(2分)

答:

(3)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战略要地,曹操、刘备、孙权对荆州都是势在必得。他们围绕荆州发动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如 。荆州因此闻名遐迩,随之产生了很多与荆州有关的成语、歇后语等,如 。(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第13-15题。(共12分)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

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3.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 分)

14.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5.“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4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6-18 题。(共10 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文献就已提出“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后来的《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黄道平面轨道图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 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不绝。

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时间文化”。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于2016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它的影响力,增强对它的保护力度,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文化部等单位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政府将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6.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图中所示八个节气点的命名依据。(2 分) 答:

17.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判断【链接材料】中描写的景象属于哪个节气,并陈述三条理由。(4 分)

【链接材料】

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节日坊市卖稠饧②、麦糕、乳酪、乳饼之类。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谓之“摔脚”。其旗旌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

(选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注:①[遮映]掩盖,遮蔽。②[稠饧(chóu xíng)]一种厚的饴糖。 答:

18. 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将“二十四节气”申遗(4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9-21题。(8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

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

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

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9.本文②③段,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

而通读《资本论》《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这一中心论点。(3分)

20.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3分)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

题目一:学校“文学长廊”需要定期更换“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请你从下面备选

的作家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家简介、作品内容与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段文字,作为本期“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

备选作家:陶渊明、李清照、苏轼、鲁迅、莎士比亚、雨果

题目二:“城市共享”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近来,有一种“共享自行车”悄然出现在北京街头。这些“共享自行车”因为借还方便,价格公道,有益环保,受到市民的欢迎。但有些人却把“共享自行车”停进自家小区,破坏车锁,甚至拆卸零件。请你写一封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文明使用“共享自行车”。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 200 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目一:请以“不可怕”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o 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溃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 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先拟定题目再作文。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600-800字。 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7年中考语文押题卷答案【北京卷】

命题人:回龙观西校区 肖俊香教师

初 三 语文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 (1)C (2)A 2. D

3. (1)把“搭建”改为“提供”

(2)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4. D 5. C 6.

①大漠孤烟直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 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向阳的树上春莺争鸣,湛蓝的空中春燕衔泥。这与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描写的自然意境相似,所以联想到这句古诗。(共4分。诗句2分,缘由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答案:

8. 修:长,这里指身高 孰:同“熟”,仔细 私:偏爱

闻:使动用法, 使„„听到 9.A

10. (1)译文: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2)译文: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三、名著阅读(10分)

11.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人类追求义理因为知趣相同而相聚,万物也因本质不同而分别群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音色相同的乐器会相互响应,脾性相同的人物会相互吸引。而“德”本身有强烈的感召教化作用,有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所以说,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处。

12.(1)(2分)单刀赴会 机智(评分说明:每空1分,意近即可)

(2)(3分)有件事要对君侯讲,过去刘皇叔借荆州,要我在吴侯面前担保,约定取西川

后归还。现西川已得,但荆州还不归还,不要不讲信用!”(评分说明:内容1分、表达1分,意近即可)

(3)(2分)答案示例:赤壁之战 大意失荆州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13.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例子,答案中需要有两点,一是对奶奶的看法,二是对奶奶的感情

【答案示例】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九岁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尊重,保护奶奶。

14. 解析】本题需要从两个思路入手,“儿媳”和“母亲”需要分点答题,回答“儿媳”时,需要紧扣“我”为婆婆做的一系列事情,回答“母亲”时,需要紧扣教育女儿这方面

【答案示例】作为儿媳——1. 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教育女儿可以看出。2. 理解,孝顺婆婆,宽容识大体,从理解婆婆做的一系列“不正常行为”却依然关爱婆婆可以看出。

作为母亲——1. 爱女儿,从心疼女儿的行为可以看出。2. 教子有方,循循善诱,从教育女儿尊重婆婆可以看出。3. 爱家庭,从缓和女儿和婆婆的关系中可以看出。

15. 【解析】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成长经历”这几个关键词,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中“女儿”的经历,千万不能脱离文章空谈,先结合文章内容,再结合到自身实际答题才更完整。

【答案示例】启示:第一,“女儿”小时候不能理解和尊重生病的老人,而是仅仅看到了虚荣的一面,经过妈妈的教育长大后终于懂得了尊重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像讨厌,到尊重,保护奶奶这样的成长过程。第二,我们都要珍惜像“母亲”这样一直宽容教导我们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接收别人指出的不足,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第三,“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第四,母亲爱的教育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财富。第五,有时候,爱和包容是成长最好的良药。

(二)

16. 答案要点:①由图中可以看出,它们在黄道上的天文位置均等,把一年分为八个相等的部分,能分明的标示出四季。②【材料一】中也明确提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

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评分标准:共2 分。每个要点1 分。

17. 答案示例:清明(节)。【材料二】中提到在清明节会有扫墓、踏青和插花戴柳的习俗。【链接材料】里“芳树”“杨柳杂花”“梨花”“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描绘了春天郊游踏青的场景;“皆出城上坟”印证了扫墓的习俗。

评分标准:共4 分。判断1 分,结合【材料二】1 分,结合【链接材料】2 分。

18. 答案要点:①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②历史悠久。③对现代人有积极意义。④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增强保护力度。 评分标准:共4 分。每个要点1 分。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广阔的原野像集市(一般热闹),(人们)经常在开满花的树下,或者在花园里,排列着杯盘,互相劝酒。都城中的歌者舞者们,园子中、亭子中到处都有,将近傍晚才回去。……(很多人的)轿子用杨柳和杂花在顶上作装饰,从四面垂下来遮蔽着轿子。从这时起的三天里,(人们)都会出城上坟,只有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注:即清明节当天)最为热闹。节日的市场上会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的食品。慢慢地走进都城城门,(会看见)斜阳照在皇宫前的柳树上;喝醉了回到自己的小院,(能看到)皎洁的月光洒在梨花上。京城的军队和守卫人员,各自组成自己的(比赛)队伍,骑着马奏着音乐从城里出来,号称“摔脚”赛。他们的旌旗鲜明,军容雄壮,装备好,战斗力强,又是另外的一道景象啊。

(三)19. “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共3分。前一空2分,后一空1分。意思对即可)

20.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共2分。作用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1.(3分)示例:

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 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 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共3分。每点1分。语言1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共50分) 22. (10分)

评分标准:共10分。以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内容7分(符合题意2分,中心明确2分,条理清楚2分,结构完整1分),语言3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23. (40分) (1

(2)说明

①不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1分。 ②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③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1分。

2017年中考语文押题卷试题【北京卷】

命题人:回龙观西校区 肖俊香教师

一、 基础·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本来寒食节与.

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寒食也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禁(j īn )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B .禁(j īn )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

C .禁(j ìn )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撇”

D .禁(j ìn ) “仿”字的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2)根据语意,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⑥④②⑤③①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②⑤①④⑥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2分)

欧阳询与颜真卿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们与赵孟頫、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欧阳询的楷书笔力劲健,点画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字形呈长方形态势,字距、行距都较大,

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颜真卿的楷书结构阔大端正,笔画横细竖粗,竖画弯如满月,捺画丰满厚重,有耿直刚强的君子之风,笔力浑厚开阔,气势庄严雄劲。

下面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欧阳询楷书的一项是:

甲 乙 丙 丁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固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 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

4. 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x ù)为岳阳楼撰写了一副102字的长联,上联是 “一楼何奇? , ,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 ”,下联是“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zhū, 水积聚) 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 ”。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范希文两字关情 ②杜少陵五言绝唱

③使我怆然涕下 ④问谁领会得来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6. 默写(5分)

①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④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7. 近水沙滩,鸳鸯休憩;向阳绿树,黄莺争鸣;湛蓝天空,春燕衔泥。这些无不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倘若你面对此情景,会想到哪句古诗?简要说说此种情景为什么会让你联想到这句古诗。(3分)

诗句:

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8–10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B.徐公来,孰视之 孰:

C.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D.闻寡人之耳者 闻:

9.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苟全性命于乱世 ..

B.谓其妻曰 专其利三世矣 ..

C.上书谏寡人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

D.齐国之美丽者也 客之美我者 ..

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分)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1.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4.25)

《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乾·文言》也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结合以上说法,分析“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1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3)题。(6分)

(1)连环画讲的是关羽 的故事。在鲁肃和关羽的交谈中,鲁肃一步步地追问,而关羽侃侃而谈,轻描淡写地化解了鲁肃的责问,也讲清楚了不归还荆州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关羽的 特点。(2分)

(2)根据前后连环画的内容,补全第6幅中鲁肃的话。(2分)

答:

(3)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战略要地,曹操、刘备、孙权对荆州都是势在必得。他们围绕荆州发动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如 。荆州因此闻名遐迩,随之产生了很多与荆州有关的成语、歇后语等,如 。(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第13-15题。(共12分)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做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 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

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3. “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 分)

14. 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5.“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4分)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6-18 题。(共10 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文献就已提出“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后来的《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黄道平面轨道图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 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不绝。

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时间文化”。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于2016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它的影响力,增强对它的保护力度,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文化部等单位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政府将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6.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图中所示八个节气点的命名依据。(2 分) 答:

17.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判断【链接材料】中描写的景象属于哪个节气,并陈述三条理由。(4 分)

【链接材料】

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节日坊市卖稠饧②、麦糕、乳酪、乳饼之类。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谓之“摔脚”。其旗旌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

(选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注:①[遮映]掩盖,遮蔽。②[稠饧(chóu xíng)]一种厚的饴糖。 答:

18. 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将“二十四节气”申遗(4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9-21题。(8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

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

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

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9.本文②③段,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

而通读《资本论》《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这一中心论点。(3分)

20.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2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3分)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

题目一:学校“文学长廊”需要定期更换“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请你从下面备选

的作家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家简介、作品内容与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段文字,作为本期“经典悦读”栏目的内容。

备选作家:陶渊明、李清照、苏轼、鲁迅、莎士比亚、雨果

题目二:“城市共享”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近来,有一种“共享自行车”悄然出现在北京街头。这些“共享自行车”因为借还方便,价格公道,有益环保,受到市民的欢迎。但有些人却把“共享自行车”停进自家小区,破坏车锁,甚至拆卸零件。请你写一封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文明使用“共享自行车”。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 200 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3.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目一:请以“不可怕”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画家费尽心力创作了一幅画,在即将完成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o 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溃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 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先拟定题目再作文。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600-800字。 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7年中考语文押题卷答案【北京卷】

命题人:回龙观西校区 肖俊香教师

初 三 语文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 (1)C (2)A 2. D

3. (1)把“搭建”改为“提供”

(2)把“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4. D 5. C 6.

①大漠孤烟直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 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向阳的树上春莺争鸣,湛蓝的空中春燕衔泥。这与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描写的自然意境相似,所以联想到这句古诗。(共4分。诗句2分,缘由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答案:

8. 修:长,这里指身高 孰:同“熟”,仔细 私:偏爱

闻:使动用法, 使„„听到 9.A

10. (1)译文: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2)译文: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三、名著阅读(10分)

11.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意思是人类追求义理因为知趣相同而相聚,万物也因本质不同而分别群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音色相同的乐器会相互响应,脾性相同的人物会相互吸引。而“德”本身有强烈的感召教化作用,有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所以说,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处。

12.(1)(2分)单刀赴会 机智(评分说明:每空1分,意近即可)

(2)(3分)有件事要对君侯讲,过去刘皇叔借荆州,要我在吴侯面前担保,约定取西川

后归还。现西川已得,但荆州还不归还,不要不讲信用!”(评分说明:内容1分、表达1分,意近即可)

(3)(2分)答案示例:赤壁之战 大意失荆州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13.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例子,答案中需要有两点,一是对奶奶的看法,二是对奶奶的感情

【答案示例】五岁时——觉得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九岁时——不许别人欺负奶奶,尊重,保护奶奶。

14. 解析】本题需要从两个思路入手,“儿媳”和“母亲”需要分点答题,回答“儿媳”时,需要紧扣“我”为婆婆做的一系列事情,回答“母亲”时,需要紧扣教育女儿这方面

【答案示例】作为儿媳——1. 心地善良,关爱关心婆婆,从“我”为了婆婆的事情教育女儿可以看出。2. 理解,孝顺婆婆,宽容识大体,从理解婆婆做的一系列“不正常行为”却依然关爱婆婆可以看出。

作为母亲——1. 爱女儿,从心疼女儿的行为可以看出。2. 教子有方,循循善诱,从教育女儿尊重婆婆可以看出。3. 爱家庭,从缓和女儿和婆婆的关系中可以看出。

15. 【解析】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成长经历”这几个关键词,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中“女儿”的经历,千万不能脱离文章空谈,先结合文章内容,再结合到自身实际答题才更完整。

【答案示例】启示:第一,“女儿”小时候不能理解和尊重生病的老人,而是仅仅看到了虚荣的一面,经过妈妈的教育长大后终于懂得了尊重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像讨厌,到尊重,保护奶奶这样的成长过程。第二,我们都要珍惜像“母亲”这样一直宽容教导我们的人,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接收别人指出的不足,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第三,“女儿”的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人总是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天,我们应该尊重老人。第四,母亲爱的教育是我们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财富。第五,有时候,爱和包容是成长最好的良药。

(二)

16. 答案要点:①由图中可以看出,它们在黄道上的天文位置均等,把一年分为八个相等的部分,能分明的标示出四季。②【材料一】中也明确提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

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评分标准:共2 分。每个要点1 分。

17. 答案示例:清明(节)。【材料二】中提到在清明节会有扫墓、踏青和插花戴柳的习俗。【链接材料】里“芳树”“杨柳杂花”“梨花”“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描绘了春天郊游踏青的场景;“皆出城上坟”印证了扫墓的习俗。

评分标准:共4 分。判断1 分,结合【材料二】1 分,结合【链接材料】2 分。

18. 答案要点:①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②历史悠久。③对现代人有积极意义。④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增强保护力度。 评分标准:共4 分。每个要点1 分。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广阔的原野像集市(一般热闹),(人们)经常在开满花的树下,或者在花园里,排列着杯盘,互相劝酒。都城中的歌者舞者们,园子中、亭子中到处都有,将近傍晚才回去。……(很多人的)轿子用杨柳和杂花在顶上作装饰,从四面垂下来遮蔽着轿子。从这时起的三天里,(人们)都会出城上坟,只有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注:即清明节当天)最为热闹。节日的市场上会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的食品。慢慢地走进都城城门,(会看见)斜阳照在皇宫前的柳树上;喝醉了回到自己的小院,(能看到)皎洁的月光洒在梨花上。京城的军队和守卫人员,各自组成自己的(比赛)队伍,骑着马奏着音乐从城里出来,号称“摔脚”赛。他们的旌旗鲜明,军容雄壮,装备好,战斗力强,又是另外的一道景象啊。

(三)19. “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共3分。前一空2分,后一空1分。意思对即可)

20.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共2分。作用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1.(3分)示例:

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 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 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共3分。每点1分。语言1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共50分) 22. (10分)

评分标准:共10分。以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内容7分(符合题意2分,中心明确2分,条理清楚2分,结构完整1分),语言3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23. (40分) (1

(2)说明

①不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1分。 ②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③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1分。


相关内容

  •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 - - - - - - ------ - - 密--- - ---- - -----封--------------线-------------- 201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 ...

  • 2017重庆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7重庆语文中考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四学段7至9 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范围,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 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交融.整合,全面考 ...

  •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阅卷心得
  •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阅卷心得 今年我省的语文试卷,仍是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与2016年相比,稳中求变,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核心素养,弘扬传统文化,联系现实生活. 试卷分三部分内容:基础部分21分,包含诗词填空.汉语拼音.句子排序.判断正误和诗词理 ...

  • 2017安徽中考考纲解读(语文)
  • 安徽省2017年中考考纲新鲜出炉,对考纲进行研究解读,既能够对中考命题内容与要求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将考点知识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以便学生和老师更好地应对中考,也能够使学生和老师更好地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编写依据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颁 ...

  • 高考改革后英语应该怎么复习 | 高考改革精英家教网
  • 高考改革后英语应该怎么复习 发布时间:2016-11-19 研讨会上,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廖美珍教授,"表音密码"中.美两国专利技术发明人.能动英语首席设计师李如云博士,长期从事高考研究的华师大教育硕士校外导师龚源来先生,原国家外国专家 ...

  • 2017年杭州中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卷 1
  • 2017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写上姓名.班级和考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纸,试题卷自己保管. 试题卷 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7届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时间: 100分钟 卷面分值: 100分 一.基础知识能力考查(本大题共5题,共10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 .贪婪(l ǎn ) 伫立(ch ù) 感慨(k ǎi ) 落英缤纷(b ī ...

  • 2015中考语文基础口语交际练测试题
  • 2015中考语文基础口语交际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 1.(河南省长垣县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口语交际. 星期天,我(小明)和同学小华上街买书,在书店门口遇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故摔倒,伤情较严重.围观行人因担心被讹诈不敢上前救助.小华见状马上冲上前 ...

  • 测评网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练习题
  • 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穷人)同步练习题 9.穷人 1.辨字组词 莓( ) 虑( ) 魁( ) 填( ) 搁( ) 霉( ) 虚( ) 槐( ) 镇( ) 隔( ) 2.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宁可--也-- 与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