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成果与特点

  编者按女性研究的历史尽管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女性研究还未将其触角伸到学术界的所有领域中,然而在某些领域她们已是成绩斐然,以女性视角开展的学术研究,因其独特的观察,往往可以使这些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这远非一些早期女性学术活动者所能想象的。刘霓在本文中总结了女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们了解女性研究全貌很有帮助。

  

  摘 要:女性主义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她们以批判传统学科中的性别歧视作为突破口,进而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对传统学科主题范围的扩大与重建作出了贡献,而它的发展和它独特的认知方式也构成了对学术界中一些旧有权威及其影响的挑战。明确的目的与责任、改变旧的知识生产模式、坚持真理多元论和包容尽可能多的变量是女性主义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特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学术成就

  

  一、向传统学科中性别歧视宣战

  是女性主义学术形成的突破口

  

  对业已确立的学术实践进行挑战,这一行动看似简单然而意义重大。当女性主义学者认识到她们所在学科的局限时,她们相信从妇女的利益出发,她们应共同工作来改正她们学科结构中的某些遗漏,然而当更多的来自不同学科的妇女进行讨论之后,她们发现这并不是某个单一学科的问题,因此,对现存知识领域中学术理论与学术实践中性别歧视和偏见的批判就成为女性主义在学术界确立自身地位的突破口。

  以政治科学为例,一般认为,妇女既不是社会的主要活动者,甚至也不是政治话语的主体,她们从未被视为有关政治论题的适宜的评论者,她们不足以作出政治判断,她们从事政治活动的远见也是有限的。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政治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有关政治参与的经典研究《平民文化》中有一段对妇女的描述就典型地代表了这样一种观点:“女性与男性之不同……仅在于她们在政治生活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诸方面更经常地表现为冷漠、狭隘、保守和敏感。”

  类似的偏见和学术中的性别歧视在几乎所有学科中都有所表现,而女性主义学者也无一不是从对这些偏见与歧视的批判而开始她们自己的知识生产的。例如在社会学中,妇女做为主要研究对象而被遗漏或未予表现,对男性及其相关主题的偏重,社会学的类别、模式和方法都是以男性经验作为标准,而妇女的经验则被忽视和曲解。人类学中,女性主义学者则尝试在所有四个重要的分支中(体制、考古、语言和社会文化)纠正男性偏见,如早期的研究成果指出,正是作为采集者的妇女在当时的社会中提供了日常食物,因而是她们,而不是作为狩猎者的男性,成为人类进化的主要推动者。在心理学中,女性主义的挑战涵盖了学科的所有方面,女性学者认为心理学的忽视妇女,和将男性行为视作为人类行为的样本,这种偏向的结果是“歪曲事实和遗漏问题”,这一结果反过来又促成了那些与妇女有关的伪科学数据的长期存在,更糟糕

  的是那些真正有问题的妇女则被鼓励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比如针对妇女的暴力被部分地解释为女性受虐狂所致。在文学领域,鉴于文学本身与价值准则、传统文化、社会语言和审美情趣等社会精神生活范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女性主义文学批判也就构成了女性主义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女性主义学者对这种学科内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批判不仅标志着妇女运动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文化批判阶段,而且为女性主义的知识生产和女性主义学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女性主义学术作为一支建设性的力量

  推动了传统学科知识的发展

  

  在学术界,女性主义并不仅仅依靠批判而生存,她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推动力量,女性主义批判的身后总是伴随着女性主义学术的成长和对学科主题范围的扩大与重建。

  社会学家L.斯坦利在论述过去20年女性主义对社会学发展的影响时就指出:在英国,是A.奥克利最先将家务(housework)作为工作(work)进行详尽研究的,她的研究受到了H.加夫罗恩的早期研究的影响,正是她们形成了最初的女性主义学术重建工作。女性主义对英国主流社会学界构成最大影响的当属这样两点:第一,“性别分工”这个问题的突出和广泛的研究,使人们普遍地在较高程度上认识到权力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男女之间关系的条件的存在;第二是从性别的角度探讨工作和休闲问题,另外还包括家庭之中权力的影响和对男性暴力之存在与盛行的认识。因此,女性主义者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学三个分支学科的课题领域,这三个分支是家庭社会学、工作社会学和对男性暴力的研究。

  和社会学略有不同,女性主义在心理学中的活动同样影响了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然而这些新的方向与重点的提出是在摒弃或重新审视旧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旧的理论通过女性主义的辩证法被重新进行了阐释。这方面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重新解释和再应用的尝试。最初,女性主义的复兴似乎在女性主义心理学家中创造了一个共识,即心理分析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对妇女的精神健康是有害的。在70年代中期,一些女性主义者试图在心理分析和女性主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证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一种重要的说明力量,可用来解释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的发展。H.B.刘易斯曾指出:“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女性主义的主题一直是内在的。”此后,英国学者J.塞耶斯将刘易斯的观察更推进了一步,她主张心理分析对于女性主义之社会变革的主张是一块必要的基石。还有的心理学家将心理分析作为其发展自己某种观点的出发点。然而女性主义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判仍然是强烈的。例如,H.勒曼就论证说,在任何复兴心理分析的尝试中,妇女都不能得到好处,因为它有着“基本原理上的缺陷”。在她看来,这一理论不仅忽视和贬低妇女,它还无视妇女生活经历的独特性。

  经济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男性始终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想表明经济理论是由男性创造的十分容易。M.布劳格在1985年至1986年写过两本书,各列举了凯恩斯之前和凯恩斯之后的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而在这200位经济学家中,只有三位是妇女。在女性主义进入经济学后,她们对经济学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在平等付酬,劳动的性别分工,发展项目中的妇女问题,偏重市场的思想体系对公共政策和妇女儿童的影响以及对妇女所从事人类生命本身的再生产的认识等方面都有许多专门的著述和文章。

  

  三、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特点与未来发展

  

  女性主义学者们发现,传统学科对妇女和妇女经验的无视与其说是这些学科的疏忽和失误,还不如说是传统的知识生产过程本身存在问题。知识就如同一种产品,总是有其制造者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凭空产生的知识,而那些对制造知识负有责任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种种远离客观和公正的学科知识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男性群体的产品,他们的主观性、偏好、优先权和权利基础深入影响到知识生产的全部过程。面对这种情况以及学科主流对任何企图改变知识生产方式的尝试的抵制,妇女们不得不发展一种在整体上和在特定学科中改变知识构筑方式的战略,依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和能否被接受的可能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技巧来研究与解决问题。随着女性学者从新的角度、运用不同于以前的方法、依据女性主义理论对学科原有问题进行阐释与分析,得出与此前不同的结论,并由此形成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女性主义的知识体系也随之逐渐形成,以致今天我们可以谈论女性主义经济学、女性主义哲学、女性主义心理学、以及女性主义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神学等等。女性主义学术知识的成果蔚为壮观,这里无力对所有这些学科门类中的女性主义学术给予描述和分析,然而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却有着共同的目的和框架特征,其弱点与缺陷似乎也有着某种共同性,这里不妨对此略作分析:

  (一)女性主义学术具有明确的目的与责任

  首先,女性主义学术实践的中心原则是确保其服务于妇女的利益。西方国家的妇女研究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学术武器”这样一个有着明确政治色彩的标签,妇女研究中知识构成的思想体系与大学中知识构成的指导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学院式的模式宣布对知识的追求是出于知识自身的缘故,而妇女研究的思想体系则是利益的宣言,妇女研究的目的是使妇女成为有关她们自身生活的权威,依据她们作为妇女的准则构筑她们自己的妇女知识,并通过知识生产而赋予她们权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不像传统的思想体系不承认对其生产的知识负有责任,女性研究坚持负有责任的思想体系,其学术实践的中心原则是,凡以其名义生产与改造的知识必须经受严密的考察,必须服务于妇女的利益并为发展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作出贡献。女性研究的知识之所以具有责任意识,一部分动力来自于学术、社区和社团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的妇女和社团的妇女之间有一种伙伴关系,有时学术妇女也是社团中的积极活动者,社团的活动也推动了妇女研究的发展,有时还成为其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女性研究的学术建筑在学术与社区、学术与运动的交流上,它公开声明的观点与学院中通行的价值准则相悖。在校园中,女性主义者一直在与对她们活动的抵触进行斗争,并始终为妇女研究的计划寻找稳定的有资助的和安全的场所,她们试图为妇女知识的构成找到位置以便使改变课程、建立联盟和分享资源的工作能够不受妨碍地进行,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利于妇女的社会运动和社团活动的支持。女性研究的责任感还表现在作为教师和学者的个人所付出的无酬的劳动,这些额外工作始终是女性研究学者生活的一部分,她们为女性研究筑下一块块基石,并保持和加强着这一领域的工作。这种责任感还表现在其学术成就方面,她们通过推翻旧的知识体系中的成见、偏执和歧视,为社会公正地看待妇女和不断提高妇女的地位而工作,这一倾向在法律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女性主义法律学者和法律工作者为改变法津中的性别歧视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这些斗争导致了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诸如强奸、家庭法、同工同酬等方面出现了有利于妇女的改进,例如,加拿大、美国、新西兰都接受或部分地接受女性主义的建议,对有关强奸的法律进行改革,将婚姻内的强奸也视为犯罪,家庭法中对于妇女在家庭内无酬劳动对家庭财富的贡献给予了肯定。

  (二)改变知识形成模式是女性主义在学术界的使命之一

  在评价女性研究对知识生产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时,很明显的一点是由于女性主义压力所致的知识构成方式的变化。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能力“构筑”知识,然而在传统上只有少数人有权决定哪些知识将归属于文化,而哪些不算。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特权集团,在西方社会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主宰者,比如在科学革命之前,只有教会的神父才有权决定哪些是真理,什么是谬误。随着“科学教义”和其特殊的世界观在与旧的信仰体系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一些新的“神父”――科学家出现了,他们将真理与谬误进行区分,科学所倡导的世界观有着很强的说服力,以致人们逐渐相信它是唯一正确的观点,科学家制订了“科学方法论”的标准,宣称只有一个真理,一如教会曾宣称手中的真理是来自神的旨意,科学家们宣布科学的真理是由客观现实和充分论证所揭示的。科学的方法形成于一种线性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像所有的教义一样,科学的教义也暴露出它的疏漏和不足,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事物与现象是线性的、因果模式所不能解释的,例如,在过去10年中,生态学与环境研究就对科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生态学家断定,我们要试图解释的这个世界要比简单的因果模式所断定的更为复杂、具有更多的关联性。在这种新的信任体系与旧的信任体系的冲突中,在从客观性和一个真理到一个负载更多的价值标准和更多元的世界观的转变中,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从一个真理到多个真理,既是对科学体系的改造,也是女性主义自身学术发展的写照妇女曾经整体地被从有关人类的知识中排除掉,与这种严重的偏见相对峙,女性主义者坚持认为仅以客观性的名义形成的论断并不就是最好的,毕竟,正是科学产生了这样一种论断,即妇女不具有智力方面的能力,如果进行教育,她的大脑将会胀裂而子宫将会退化。女性学者认为,一个更好的更综合的模式在知识生产中亦是必要的。而过去20年学术界中多元真理的出现也部分是由于女性主义进行干预的结果。女性主义坚持不止有一个真理,不止有一种历史,不止有一种法律解释和不止有一种社会学的说明,这些主张冲击的正是科学教义的中心。

  从初次进军学术论坛,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便坚持包容妇女的经验,坚持结合传统体系中不曾记录过的观点和价值标准,这对于学术传统是坚定的批判性挑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立场,在女性研究中单一解释的概念自然而然地遭到摒弃,这一研究脱离由客观性揭示的单一的固定的真理,宣称知识制造者的价值标准是知识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妇女研究内部,对于从不同经验中引伸出的多样的、富于变化的解释是予以支持的。而最频繁使用的方法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等,以多样性和相互关联为前提条件,女性主义学术有助于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即给予多样性和共性恰当的评价。不仅是趋向于多样性,趋向于有诸多确定的真理的可能性,女性主义学术还倡导形成一种更具流动性的认识状态。因此即便是有众多的真理,也仍被视为昙花一现,仍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就是为什么设想女性主义是一种可以到达的境界是不适宜的原因所在,因为女性主义不是单纯固定的概念,它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的宪章。没有单一的女性主义的纲领或女性主义的政策,而是众多的学者与活动者都包含在运动、计划和研究的全球的多样性之中。

  (四)女性主义学术研究包容尽可能多的变量

  处于女性主义知识构成中心地位的是一个多层次的和变动中的模式。这一模式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获得好处,并在学科中打上自己的印记。女性主义学术提倡这样一种见解,即人类经验是多向度的。某个人可能是一个特定统治群体中的一员(白人、受过教育、身体健康),而同时又是一个受支配、被剥削的群体中的一员(女性)。因此主要的工作不是确定和排列一系列的等级制的压迫,在各类经验之间建立界限和试图消除与控制变量,而是转向追溯众多经验来源之间的交叉并标示其循环,这一运动超越了传统的分界,它强调持续的交流,同时对学科有着更深远的含义,即学科间的、跨学科的或多学科的方法将是受欢迎的。女性主义学术技巧的一部分是包容所有的变量,它不仅试图包括所有的矛盾,甚至试图将研究者的变量也引入研究中,发展这样一个知识构筑形式可能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和更困难的实践,它要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中对意义进行探寻,而不是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样一种目标的确定是与女性主义的思想体系相一致的。

  (五)仍然面对的困难

  虽然女性研究可能对新的认知方式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学术界中的等级制度并未得到彻底改变,它的主体仍然由WHIMM组成,即白种的(white)、异性爱的(heterosexual)、内部的(inside)、中产阶级的(middle-class)男性(men),他们有权宣布什么是正确的和有价值的,在这一合法化的政治学中,已经处于圈内的人蔑视外人或他人的研究成就是相对容易的,业已确立的知识生产模式要比最近形成的女性主义模式有着更高的权威和合法性,男性仍然把持着知识权威的垄断权,“像男人一样思考”仍是一句溢美之词,而“像女人一样思考”则是难以接受的侮辱。双重标准在合法化的政治学中起作用并渗透到学术团体中去,它阻止了女性主义学者与那些男性认定与学术目的不相宜的群体、项目和机构建立联系,然而学术界中的妇女保持这种联盟对于她们超越自身经验的局限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的中立地位尽管受到了一些女性研究的知识的威胁,但是它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力量与影响,而只要它继续占据统治地位,这种思想体系就要驱使制度将妇女置于不受欢迎的地位。显而易见,那些从事男子心理、社会和政治活动研究的男士总是被标榜为学者,而那些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妇女的心理、社会和政治活动的女性则被称为政治鼓动者或是半疯,这种对妇女生活经验和研究的种种歧视和怀疑妨碍了女性研究对学术界的理论与实践产生影响。此外,过去几十年间女性主义理论始终缺乏完整性也为学术界的妇女采取统一的战略造成困难,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对这种不连续和不完整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如何,这种情况对于女性主义学术工作者结成共同的联盟,在学术界中壮大自己的声势与实力,并对知识生产产生根本性影响构成一种瓦解的力量。总之,女性主义研究在学术界发展的路上仍然有许多困难,而一些女性研究的重点正在于克服这些困难,或是迂回于这些障碍,同时它还要顶住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压力,这需要时间、耐力、良好的道德观与才干。

  

  【参考文献】

  [1] Cheris Kramarae and Dale Spender:TheKnowledge Explosion――Generations of Feminist Scholarship.Harvester Whe-

  atsheaf,1993.

  [2] Siv S.Gustafsson:feminist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n Discussion Paper by Tinbergen Insti-tute,University of Amsterdam,Nov.1993.

  [3]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M].北京:三联书店,1995.

  

   (摘自《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编者按女性研究的历史尽管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女性研究还未将其触角伸到学术界的所有领域中,然而在某些领域她们已是成绩斐然,以女性视角开展的学术研究,因其独特的观察,往往可以使这些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这远非一些早期女性学术活动者所能想象的。刘霓在本文中总结了女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们了解女性研究全貌很有帮助。

  

  摘 要:女性主义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她们以批判传统学科中的性别歧视作为突破口,进而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对传统学科主题范围的扩大与重建作出了贡献,而它的发展和它独特的认知方式也构成了对学术界中一些旧有权威及其影响的挑战。明确的目的与责任、改变旧的知识生产模式、坚持真理多元论和包容尽可能多的变量是女性主义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特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学术成就

  

  一、向传统学科中性别歧视宣战

  是女性主义学术形成的突破口

  

  对业已确立的学术实践进行挑战,这一行动看似简单然而意义重大。当女性主义学者认识到她们所在学科的局限时,她们相信从妇女的利益出发,她们应共同工作来改正她们学科结构中的某些遗漏,然而当更多的来自不同学科的妇女进行讨论之后,她们发现这并不是某个单一学科的问题,因此,对现存知识领域中学术理论与学术实践中性别歧视和偏见的批判就成为女性主义在学术界确立自身地位的突破口。

  以政治科学为例,一般认为,妇女既不是社会的主要活动者,甚至也不是政治话语的主体,她们从未被视为有关政治论题的适宜的评论者,她们不足以作出政治判断,她们从事政治活动的远见也是有限的。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政治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有关政治参与的经典研究《平民文化》中有一段对妇女的描述就典型地代表了这样一种观点:“女性与男性之不同……仅在于她们在政治生活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诸方面更经常地表现为冷漠、狭隘、保守和敏感。”

  类似的偏见和学术中的性别歧视在几乎所有学科中都有所表现,而女性主义学者也无一不是从对这些偏见与歧视的批判而开始她们自己的知识生产的。例如在社会学中,妇女做为主要研究对象而被遗漏或未予表现,对男性及其相关主题的偏重,社会学的类别、模式和方法都是以男性经验作为标准,而妇女的经验则被忽视和曲解。人类学中,女性主义学者则尝试在所有四个重要的分支中(体制、考古、语言和社会文化)纠正男性偏见,如早期的研究成果指出,正是作为采集者的妇女在当时的社会中提供了日常食物,因而是她们,而不是作为狩猎者的男性,成为人类进化的主要推动者。在心理学中,女性主义的挑战涵盖了学科的所有方面,女性学者认为心理学的忽视妇女,和将男性行为视作为人类行为的样本,这种偏向的结果是“歪曲事实和遗漏问题”,这一结果反过来又促成了那些与妇女有关的伪科学数据的长期存在,更糟糕

  的是那些真正有问题的妇女则被鼓励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比如针对妇女的暴力被部分地解释为女性受虐狂所致。在文学领域,鉴于文学本身与价值准则、传统文化、社会语言和审美情趣等社会精神生活范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女性主义文学批判也就构成了女性主义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女性主义学者对这种学科内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批判不仅标志着妇女运动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文化批判阶段,而且为女性主义的知识生产和女性主义学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女性主义学术作为一支建设性的力量

  推动了传统学科知识的发展

  

  在学术界,女性主义并不仅仅依靠批判而生存,她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推动力量,女性主义批判的身后总是伴随着女性主义学术的成长和对学科主题范围的扩大与重建。

  社会学家L.斯坦利在论述过去20年女性主义对社会学发展的影响时就指出:在英国,是A.奥克利最先将家务(housework)作为工作(work)进行详尽研究的,她的研究受到了H.加夫罗恩的早期研究的影响,正是她们形成了最初的女性主义学术重建工作。女性主义对英国主流社会学界构成最大影响的当属这样两点:第一,“性别分工”这个问题的突出和广泛的研究,使人们普遍地在较高程度上认识到权力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男女之间关系的条件的存在;第二是从性别的角度探讨工作和休闲问题,另外还包括家庭之中权力的影响和对男性暴力之存在与盛行的认识。因此,女性主义者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学三个分支学科的课题领域,这三个分支是家庭社会学、工作社会学和对男性暴力的研究。

  和社会学略有不同,女性主义在心理学中的活动同样影响了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然而这些新的方向与重点的提出是在摒弃或重新审视旧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旧的理论通过女性主义的辩证法被重新进行了阐释。这方面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重新解释和再应用的尝试。最初,女性主义的复兴似乎在女性主义心理学家中创造了一个共识,即心理分析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对妇女的精神健康是有害的。在70年代中期,一些女性主义者试图在心理分析和女性主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证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一种重要的说明力量,可用来解释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与女性的发展。H.B.刘易斯曾指出:“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女性主义的主题一直是内在的。”此后,英国学者J.塞耶斯将刘易斯的观察更推进了一步,她主张心理分析对于女性主义之社会变革的主张是一块必要的基石。还有的心理学家将心理分析作为其发展自己某种观点的出发点。然而女性主义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判仍然是强烈的。例如,H.勒曼就论证说,在任何复兴心理分析的尝试中,妇女都不能得到好处,因为它有着“基本原理上的缺陷”。在她看来,这一理论不仅忽视和贬低妇女,它还无视妇女生活经历的独特性。

  经济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男性始终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想表明经济理论是由男性创造的十分容易。M.布劳格在1985年至1986年写过两本书,各列举了凯恩斯之前和凯恩斯之后的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而在这200位经济学家中,只有三位是妇女。在女性主义进入经济学后,她们对经济学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在平等付酬,劳动的性别分工,发展项目中的妇女问题,偏重市场的思想体系对公共政策和妇女儿童的影响以及对妇女所从事人类生命本身的再生产的认识等方面都有许多专门的著述和文章。

  

  三、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特点与未来发展

  

  女性主义学者们发现,传统学科对妇女和妇女经验的无视与其说是这些学科的疏忽和失误,还不如说是传统的知识生产过程本身存在问题。知识就如同一种产品,总是有其制造者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凭空产生的知识,而那些对制造知识负有责任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种种远离客观和公正的学科知识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男性群体的产品,他们的主观性、偏好、优先权和权利基础深入影响到知识生产的全部过程。面对这种情况以及学科主流对任何企图改变知识生产方式的尝试的抵制,妇女们不得不发展一种在整体上和在特定学科中改变知识构筑方式的战略,依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和能否被接受的可能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技巧来研究与解决问题。随着女性学者从新的角度、运用不同于以前的方法、依据女性主义理论对学科原有问题进行阐释与分析,得出与此前不同的结论,并由此形成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女性主义的知识体系也随之逐渐形成,以致今天我们可以谈论女性主义经济学、女性主义哲学、女性主义心理学、以及女性主义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神学等等。女性主义学术知识的成果蔚为壮观,这里无力对所有这些学科门类中的女性主义学术给予描述和分析,然而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却有着共同的目的和框架特征,其弱点与缺陷似乎也有着某种共同性,这里不妨对此略作分析:

  (一)女性主义学术具有明确的目的与责任

  首先,女性主义学术实践的中心原则是确保其服务于妇女的利益。西方国家的妇女研究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学术武器”这样一个有着明确政治色彩的标签,妇女研究中知识构成的思想体系与大学中知识构成的指导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学院式的模式宣布对知识的追求是出于知识自身的缘故,而妇女研究的思想体系则是利益的宣言,妇女研究的目的是使妇女成为有关她们自身生活的权威,依据她们作为妇女的准则构筑她们自己的妇女知识,并通过知识生产而赋予她们权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不像传统的思想体系不承认对其生产的知识负有责任,女性研究坚持负有责任的思想体系,其学术实践的中心原则是,凡以其名义生产与改造的知识必须经受严密的考察,必须服务于妇女的利益并为发展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作出贡献。女性研究的知识之所以具有责任意识,一部分动力来自于学术、社区和社团之间的关系,在学术界的妇女和社团的妇女之间有一种伙伴关系,有时学术妇女也是社团中的积极活动者,社团的活动也推动了妇女研究的发展,有时还成为其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女性研究的学术建筑在学术与社区、学术与运动的交流上,它公开声明的观点与学院中通行的价值准则相悖。在校园中,女性主义者一直在与对她们活动的抵触进行斗争,并始终为妇女研究的计划寻找稳定的有资助的和安全的场所,她们试图为妇女知识的构成找到位置以便使改变课程、建立联盟和分享资源的工作能够不受妨碍地进行,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利于妇女的社会运动和社团活动的支持。女性研究的责任感还表现在作为教师和学者的个人所付出的无酬的劳动,这些额外工作始终是女性研究学者生活的一部分,她们为女性研究筑下一块块基石,并保持和加强着这一领域的工作。这种责任感还表现在其学术成就方面,她们通过推翻旧的知识体系中的成见、偏执和歧视,为社会公正地看待妇女和不断提高妇女的地位而工作,这一倾向在法律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女性主义法律学者和法律工作者为改变法津中的性别歧视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这些斗争导致了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诸如强奸、家庭法、同工同酬等方面出现了有利于妇女的改进,例如,加拿大、美国、新西兰都接受或部分地接受女性主义的建议,对有关强奸的法律进行改革,将婚姻内的强奸也视为犯罪,家庭法中对于妇女在家庭内无酬劳动对家庭财富的贡献给予了肯定。

  (二)改变知识形成模式是女性主义在学术界的使命之一

  在评价女性研究对知识生产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时,很明显的一点是由于女性主义压力所致的知识构成方式的变化。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能力“构筑”知识,然而在传统上只有少数人有权决定哪些知识将归属于文化,而哪些不算。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特权集团,在西方社会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主宰者,比如在科学革命之前,只有教会的神父才有权决定哪些是真理,什么是谬误。随着“科学教义”和其特殊的世界观在与旧的信仰体系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一些新的“神父”――科学家出现了,他们将真理与谬误进行区分,科学所倡导的世界观有着很强的说服力,以致人们逐渐相信它是唯一正确的观点,科学家制订了“科学方法论”的标准,宣称只有一个真理,一如教会曾宣称手中的真理是来自神的旨意,科学家们宣布科学的真理是由客观现实和充分论证所揭示的。科学的方法形成于一种线性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像所有的教义一样,科学的教义也暴露出它的疏漏和不足,世界上仍然有许多事物与现象是线性的、因果模式所不能解释的,例如,在过去10年中,生态学与环境研究就对科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生态学家断定,我们要试图解释的这个世界要比简单的因果模式所断定的更为复杂、具有更多的关联性。在这种新的信任体系与旧的信任体系的冲突中,在从客观性和一个真理到一个负载更多的价值标准和更多元的世界观的转变中,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从一个真理到多个真理,既是对科学体系的改造,也是女性主义自身学术发展的写照妇女曾经整体地被从有关人类的知识中排除掉,与这种严重的偏见相对峙,女性主义者坚持认为仅以客观性的名义形成的论断并不就是最好的,毕竟,正是科学产生了这样一种论断,即妇女不具有智力方面的能力,如果进行教育,她的大脑将会胀裂而子宫将会退化。女性学者认为,一个更好的更综合的模式在知识生产中亦是必要的。而过去20年学术界中多元真理的出现也部分是由于女性主义进行干预的结果。女性主义坚持不止有一个真理,不止有一种历史,不止有一种法律解释和不止有一种社会学的说明,这些主张冲击的正是科学教义的中心。

  从初次进军学术论坛,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便坚持包容妇女的经验,坚持结合传统体系中不曾记录过的观点和价值标准,这对于学术传统是坚定的批判性挑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立场,在女性研究中单一解释的概念自然而然地遭到摒弃,这一研究脱离由客观性揭示的单一的固定的真理,宣称知识制造者的价值标准是知识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妇女研究内部,对于从不同经验中引伸出的多样的、富于变化的解释是予以支持的。而最频繁使用的方法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等,以多样性和相互关联为前提条件,女性主义学术有助于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即给予多样性和共性恰当的评价。不仅是趋向于多样性,趋向于有诸多确定的真理的可能性,女性主义学术还倡导形成一种更具流动性的认识状态。因此即便是有众多的真理,也仍被视为昙花一现,仍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就是为什么设想女性主义是一种可以到达的境界是不适宜的原因所在,因为女性主义不是单纯固定的概念,它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的宪章。没有单一的女性主义的纲领或女性主义的政策,而是众多的学者与活动者都包含在运动、计划和研究的全球的多样性之中。

  (四)女性主义学术研究包容尽可能多的变量

  处于女性主义知识构成中心地位的是一个多层次的和变动中的模式。这一模式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获得好处,并在学科中打上自己的印记。女性主义学术提倡这样一种见解,即人类经验是多向度的。某个人可能是一个特定统治群体中的一员(白人、受过教育、身体健康),而同时又是一个受支配、被剥削的群体中的一员(女性)。因此主要的工作不是确定和排列一系列的等级制的压迫,在各类经验之间建立界限和试图消除与控制变量,而是转向追溯众多经验来源之间的交叉并标示其循环,这一运动超越了传统的分界,它强调持续的交流,同时对学科有着更深远的含义,即学科间的、跨学科的或多学科的方法将是受欢迎的。女性主义学术技巧的一部分是包容所有的变量,它不仅试图包括所有的矛盾,甚至试图将研究者的变量也引入研究中,发展这样一个知识构筑形式可能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和更困难的实践,它要在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中对意义进行探寻,而不是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样一种目标的确定是与女性主义的思想体系相一致的。

  (五)仍然面对的困难

  虽然女性研究可能对新的认知方式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学术界中的等级制度并未得到彻底改变,它的主体仍然由WHIMM组成,即白种的(white)、异性爱的(heterosexual)、内部的(inside)、中产阶级的(middle-class)男性(men),他们有权宣布什么是正确的和有价值的,在这一合法化的政治学中,已经处于圈内的人蔑视外人或他人的研究成就是相对容易的,业已确立的知识生产模式要比最近形成的女性主义模式有着更高的权威和合法性,男性仍然把持着知识权威的垄断权,“像男人一样思考”仍是一句溢美之词,而“像女人一样思考”则是难以接受的侮辱。双重标准在合法化的政治学中起作用并渗透到学术团体中去,它阻止了女性主义学者与那些男性认定与学术目的不相宜的群体、项目和机构建立联系,然而学术界中的妇女保持这种联盟对于她们超越自身经验的局限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的中立地位尽管受到了一些女性研究的知识的威胁,但是它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力量与影响,而只要它继续占据统治地位,这种思想体系就要驱使制度将妇女置于不受欢迎的地位。显而易见,那些从事男子心理、社会和政治活动研究的男士总是被标榜为学者,而那些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妇女的心理、社会和政治活动的女性则被称为政治鼓动者或是半疯,这种对妇女生活经验和研究的种种歧视和怀疑妨碍了女性研究对学术界的理论与实践产生影响。此外,过去几十年间女性主义理论始终缺乏完整性也为学术界的妇女采取统一的战略造成困难,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对这种不连续和不完整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如何,这种情况对于女性主义学术工作者结成共同的联盟,在学术界中壮大自己的声势与实力,并对知识生产产生根本性影响构成一种瓦解的力量。总之,女性主义研究在学术界发展的路上仍然有许多困难,而一些女性研究的重点正在于克服这些困难,或是迂回于这些障碍,同时它还要顶住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压力,这需要时间、耐力、良好的道德观与才干。

  

  【参考文献】

  [1] Cheris Kramarae and Dale Spender:TheKnowledge Explosion――Generations of Feminist Scholarship.Harvester Whe-

  atsheaf,1993.

  [2] Siv S.Gustafsson:feminist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n Discussion Paper by Tinbergen Insti-tute,University of Amsterdam,Nov.1993.

  [3]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M].北京:三联书店,1995.

  

   (摘自《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相关内容

  • 教育部大众化课题通知
  • 教社科司函[2010] 号 关于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今年继续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 ...

  •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怎么办
  •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也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 ...

  • 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 研究综述 高娟1方菲2 (1.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2.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要]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为黄金时期.弱化时期和兴起时期三个阶段.二战后日 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理论及实 ...

  •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文献建构
  • 作者:张雷声邓春芝龙晓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年07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5-0055-008 文献作为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载体,是一个学科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文献建构则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马 ...

  • "逆全球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10
  • 日前,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逆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隆重召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邓纯东.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宏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复旦 ...

  • 第三册虎门硝烟
  •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的特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 ...

  • 2015版最新毛概课程教学大纲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 ...

  • 2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研究
  • 2013年11月河南社会科学 NOV..2013第2l卷第11期 HENAN 30CIALSCIENCES V01.21 No.1l 2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研究 孔朝霞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摘要:最近20多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问题的 ...

  • 恽代英思想的鲜明特点--读[恽代英思想研究]
  • 恽代英思想的鲜明特点 --读<恽代英思想研究> 申富强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23日   11 版) 恽代英(1895-1931),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和政治活动家.理论家.著名的青年运动领袖.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