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罗先德

[摘要]《诗经》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章法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精湛的语言艺术上。本文从解读《诗经》作品入手,进一步探究《诗经》的语言艺术规律,以证明《诗经》语言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即“三美”特征。这“三美”特征,充分体现于《诗经》各篇作品之中,成为展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从而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优秀传统。

[关键词]《诗经》;语言;“三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04)03-0038-04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展现了上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并具有崇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无疑是中国文学苑囿中的一枝奇葩。反复解读《诗经》作品,我们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迸发出来的艺术震撼力,而其诗歌语言方面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也构成一束束绚丽的光环,令人眩目陶醉,玩味不已。本文拟对《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进行一些探讨。

1《诗经》语言的音韵美

1.1音节明快、和谐

《诗经》的音节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单音节词发声响亮;二是双声叠韵词韵致和谐;三是重迭词节奏明快,读起来语气流畅、朗朗顺口。我这里着重分析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诗经》中重迭词的运用非常普遍,粗略统计,有750多处运用了重迭词,平均每首诗有两处以上,还未包括在同一首诗中重复使用的。有的一首诗就用了20多处,如《大雅·生民》全诗共72句就有28处重迭词,《小雅·斯干》全诗53句也有15处。有的篇章几乎全是重迭词,如《小雅·皇矣》第八章只有12句诗,竟有10处重迭词。

《诗经》中的重迭词内容广泛,形式变化多端。试析如下:

第一种“ABCC”式,共有300多处,是《诗经》使用最多的重迭词形式。有状貌的,如《周南·葛覃》“维叶萋萋”、“维叶莫莫”,《卫风·氓》“氓之蚩蚩”、“泣涕涟涟”、“淇水汤汤”、“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等;有状声的,重迭的是象声词,如《周南·葛覃》“其鸣喈喈”,《郑风·风雨》“鸡鸣胶胶”,《小雅·鼓钟》“鼓钟将将”、“鼓钟钦钦”等。

第二种“ABAC”式,共有190多处,也是《诗经》使用相当多的重迭词形式。如《秦风·小戎》“载寝载兴”,《卫风·淇奥》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种形式在“雅”诗中用得最多,像《大雅·生民》全诗共72句,就有22句是这种重迭词形式,如“克克祀”、“攸介攸止”、“载生载育”、“不坼不副”、“无灾无害”、“实覃实”、“是任是负”、“或簸或蹂”、“于豆于登”等等。

第三种“AABC”式,共有170多处,也是《诗经》使用比较多的重迭词形式。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唐风·鸨羽》的“肃肃鸨羽”、“悠悠苍天”等。

第四种是“ABAB”式,共有30多处。如《周南·关雎》中的“悠哉悠哉”,《魏风·硕鼠》中的“硕鼠硕鼠”、“乐土乐土”等。

第五种“AABB”式,也是20多处。如《小雅·小》中的“战战兢兢”,《大雅·云汉》中的“兢兢业业”、“赫赫炎炎”等。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雅”诗中,国风和颂诗极少,各有2、3处而已。

第六种“ABCB”式,只有10多处。其中的“B”全为语气词,如《邶风·谷风》中的“方之舟之”、“泳之游之”,《卫风·淇奥》中的“瑟兮兮”、“赫兮兮”等。

其它重迭词形式还有“AAB”式、“ABB”式等,但并不多见,前一种只有7处,后一种只有一处,而以上述六种形式为主,都由四个音节组成,而且其中有两个音节重迭。这样的语言形式,不仅能够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事物的声色状貌,让读者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而且能让读者感到语音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爽朗,音韵跌宕起伏、和谐完美。这是《诗经》音节美的最突出表现。可以说,重迭词形式是《诗经》语言的主要形式。

1.2用韵灵活、协调

《诗经》用韵非常普遍而又灵活、协调。据粗略统计,在305篇诗中,只有《周颂》中的七篇祭祀诗没有用韵,其他则篇篇用韵。用韵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句尾韵。即在句子的末字处押韵。如《周南·关雎》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一、二、四的末一个字押韵。《郑风·清人》第一章也是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邶风·静女》和《魏风·硕鼠》等全诗各章都是末字押韵。

二是句中韵,即句子中间的一个字押韵。如《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胡瞻尔庭有县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句中“檀”、“干”、“”、“餐”押韵。这种用韵形式,韵脚之后往往附带上语气词,也有以动词为韵,再带上代词宾语的,如《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三是在一章中一韵到底的,也有换韵的。如《秦风·蒹葭》第一章便是一韵到底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邶风·静女》第二章便换了一次韵:“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四是逐句押韵。如《魏风·硕鼠》第一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五是通篇都是隔句押韵。如《召南·桃夭》全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有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每章一韵,共用了三种韵。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诗经》的用韵形式非常丰富,都是根据吟唱的需要,纯出天籁,无论哪一种都显得非常灵活、协调。

2《诗经》语言的形式美

《诗经》的语言形式呈现多元化状态,从二言式到八言式,式式具备。最短的是二言式,如《周颂·维清》的“肇”,《小雅·祈父》的“祈父”,《小雅·鱼丽》中的“鲨”、“鲂鳢”、“鲤”等。最长的是八言式,如《王风·黍离》中的“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魏风·伐檀》中的“胡瞻尔庭有县兮”、“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胡瞻尔庭有县鹑兮”等。这是《诗经》语言形式美的重要表现。为了突出表现《诗经》的“四言式”特点,一般把《诗经》分为“四言体”和“杂言体”两种体式,两种体式各有千秋,均能体现出鲜明的美学意义。下面重点分析这两种不同诗体的语言特征。

2.1“四言体”排列整齐,表现出整洁、匀称、平稳的美学意义。

四言体是《诗经》最主要的体式,大部分诗歌都是这种体式。据初步统计,《诗经》中全诗四言到底,没有一句杂言的有150多篇。一般短诗自不必说,即使像《卫风·氓》、《小雅·楚茨》等长诗也全为四言到底,这是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雅”诗大部分是长诗,而以四言体居多。《大雅·桑柔》全诗112句,是《诗经》中最长的诗篇之一,但也只有一句杂言,其他全为四言。这是就整首诗说的,如果就单句而言,其比例便高得惊人。四言体诗歌凸显这样的美学意义:从文面上看,排列整齐、划一,给人以匀称、平稳的厚实感;从音节上看,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振振有词的吟读快感。如《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所创制的四言体,对后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战国时期屈原作的《桔颂》全篇都是四言体;汉代的赋也是四言为主,“四六骈文”更离不开四言体;曹操也写了不少四言诗,如《观沧海》《龟虽寿》《步出夏门行》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篇;现代成语还保持着四言体式;许多通俗读物都用四言体,例如《四字经》、《百家姓》等。由此可见,四言体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2.2杂言体错落有致,带有建筑美学特点。

《诗经》中的杂言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式灵活多变的杂言体,如《小雅·鱼丽》第一章:“鱼丽于,鲨。君子有酒,旨且多。”第二、三章都是这种体式。又如《唐风·无衣》第一章:“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也是这种体式。这种杂言体,语言长短不一,节奏停顿参差不齐,但能让人感到错落有致,灵活乖巧,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另一种是“杂”得颇有一定规律,使人感到杂而不乱,交错有序。从文面上看,呈现宝塔状,与俄国的“楼梯式”很相似,可以把这类诗称为“宝塔式”,它能给人一种建筑美感。如《小雅·祈父》第三章,从第一句到第四句分别为二、三、五言:

“祈父,不聪。

胡转予于血,

有田之尸饔。”

《王风·扬之水》第一章,从第一句到第四句分别为三、四、五、六言;《邶风·式微》第一章,从第一句到第四句分别为二、三、四、五言。这些都是《诗经》中最典型的“宝塔式”。这种诗歌的是音节由少到多,读起来给人一种逐步开阔,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流泻感。

此外还有一种“倒塔式”,如《陈风·株林》第一章,从上到下分别是五、四、三言:

“胡为乎株林,

从夏南。

匪适株林,

从夏南。”

这种诗体的音节是从多到少。如果说,“宝塔式”能给人以“由远到近”的视觉感受,那么“倒塔式”则与此相反,给人以“由近到远”的心理效应。

3《诗经》语言的风格美

3.1通俗自然美

《诗经》绝大部分是群众口头流传的民歌,通俗自然是最主要的风格。许多诗歌,特别是“国风”诸作,语言简炼朴实、通俗易懂。我们说《诗经》的语言通俗自然,是指两方面的情况。

第一是语言本身不枝不蔓,没有任何刻意修饰,而是平平实实的一句话,一句通俗得不能再通俗了的话。如《周南·关雎》、《周南·汉广》、《风·相鼠》、《周南·桃夭》等都是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诗篇。其它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何人斯》中的“我闻其声,不见其身”等,语言也非常通俗。

第二是指《诗经》的许多诗句被历代文人加工延用之后,逐步成为脍炙人口的固定词组,其意义不仅是众所周知、家喻户晓,而且相当稳定。如《大雅·板》的“不可救药”,《召南·草虫》的“忧心忡忡”,《小雅·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卫风·氓》的“信誓旦旦”,《大雅·大明》的“小心翼翼”,《大雅·云汉》的“兢兢业业”,《豳风·鸱》的“风雨飘摇”,《小雅·天保》的“万寿无疆”、“寿比南山”,《小雅·角弓》的“绰绰有余”,《大雅·抑》的“投桃报李”,《王风·采葛》的“一日三秋”,《大雅·民》的“明哲保身”,《郑风·将仲子》的“人言可畏”,《周颂·敬之》的“高高在上”等,不胜枚举。这些固定词组,有的与《诗经》原句一字不差,有的只变动个别字,有的则是几个诗句的紧缩。但不管如何,都是《诗经》语言传承与发展的结果。据《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所录,出自《诗经》的成语就有100多条,可见《诗经》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3.2高贵典雅美

《诗经》有些诗篇或者诗句,用词讲究,描写的对象尊贵,表达的意义深刻、严肃,语言结构缜密,语气流畅,句句掷地有声,显示出一种高贵、雍容、华丽、典雅的风格。这种风格,在“雅”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小雅·天保》有这么一段描写:“如山如阜,如风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首诗是群臣祝福君子健康长寿的诗,主题肃穆、庄重,用词精炼、贴切,用于比喻的事物都是宏大、高贵、恒久的事物,且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读起来令人肃然起敬。诗中一连用了九个“如”字作比喻,显得高贵、典雅,因此后人都喜欢用“天保九如”作为健康长寿的祝语。诗中还包含了“日升月恒”、“寿比南山”等现代成语,今天常用“松柏”比喻健康长寿的传统观念也源于此。《小雅·南山有台》也是一首祝愿宾客纳德长寿的诗,第二章这样写道:“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这里的“桑”、“杨”在古代都是高雅的树种,“万寿无疆”也被延用至今。《小雅·小》最后一章这样写道:“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一章诗也包含了“冯河暴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知其一不知其二”等现代成语和熟语。

3.3恢谐幽默美

从现代审美角度说,恢谐、幽默属于喜剧美。在《诗经》中,许多用于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在今天看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当时却不一定是这样,往往还有另外的文化内涵。比如《周南·螽斯》一诗,本意是“祝愿子孙众多”,但诗中第一章却以漫天纷飞的蝗虫来作比喻:“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全诗三章,后面两章也是这样,内容和形式都无多大差别。在今天看来,“蝗虫”是一种害虫,多了肯定不是好事,但《诗经》却用来比喻“子孙众多”,这是不可思议的。又如《召南·野有死》第一章:“野有死,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野有死》是一首美丽的恋歌,用獐子的死尸来比喻怀春少女,就显得十分滑稽。又如《豳风·狼跋》,本意是赞美公孙宽待人接物的宽厚胸怀,但诗却这样写:“狼跋其胡,载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跋其尾,载其胡。公孙硕肤,德言不瑕。”诗中先写狼前进时踩着下巴上吊下来的垂肉,后退却又踏着自己的大尾巴,说明狼肥得连走路都难;接着描写公孙非常肥胖,肥胖得像这只狼一样行走困难。用肥胖来形容他的体胖心宽,又用体胖心宽来显示他宽以待人的美德。这里有比有兴,比其他诗中的比兴多了一个弯,切入点是“肥胖”、“走路困难”,这是从视觉到感觉之间的暗转。还有《齐风·敝笱》用破烂的鱼篓来比喻荒淫无耻的文姜,用鱼儿进出鱼篓之多来比喻跟随文姜的仆从多。诸如此类,用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进行比喻,确实显得非常滑稽、恢谐。

幽默也是《诗经》的突出风格。我们先来看看《小雅·大东》的两章诗:“彼织女……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大意是:虽说是“织女”,却无论如何都织不出布来,那“牵牛”也拖不了大车厢。这里用了双关语手法,暗换概念,形成幽默。诗的另一段这样写:“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箕”和“斗”既是星宿名,又是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前面说的是星宿,后面又说它没起到常用工具的作用。也是利用双关语意,暗中转换概念,使语言显得滑稽幽默。

这样的语言风格非常突出,特别是运用比兴的地方俯拾皆见。如:《风·伐柯》以“伐柯伐柯,非斧不克”来比喻“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如果要娶妻子没有媒人是不行的);《曹风·蜉蝣》以“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之美丽来比喻“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我的心好伤感啊,我的归宿在何处)之感伤;《陈风·东门之池》以“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来比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善良的姬家姑娘,可以同她一起歌唱);《陈风·衡门》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来比喻“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要娶妻子,一定要娶齐地的姜氏)。

“风雨”、“雨雪”等景物,一般都是用来衬托伤感的心情,但也有例外,如《郑风·风雨》便用来衬托一个女子见到亲人时无限喜悦的情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在《邶风·北风》中又被用来衬托真挚的爱情:“北风其凉,雨雪其。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从今天看来,喜鹊、鹌鹑都是喜庆、吉祥、可爱之物,但在《诗经》里却被作为揭露“恶人”的起兴物,如《风·鹑之奔奔》第一章:“鹑之奔奔,鹊之疆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以上,笔者结合学习心得,探讨了《诗经》语言音韵美、形式美、风格美的“三美”特征,试图从一个角度来认识《诗经》精湛的语言艺术。确实,《诗经》在章法结构、遣词造句、节奏韵律诸方面,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形式基础,体现了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醇厚的审美趣味,而继承和发扬其语言艺术传统,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2]袁愈、唐莫尧.诗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罗先德,男,广西钦州人,1952年生,文学学士。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钦州市分校讲师。

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罗先德

[摘要]《诗经》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章法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精湛的语言艺术上。本文从解读《诗经》作品入手,进一步探究《诗经》的语言艺术规律,以证明《诗经》语言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即“三美”特征。这“三美”特征,充分体现于《诗经》各篇作品之中,成为展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从而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优秀传统。

[关键词]《诗经》;语言;“三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04)03-0038-04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展现了上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并具有崇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无疑是中国文学苑囿中的一枝奇葩。反复解读《诗经》作品,我们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迸发出来的艺术震撼力,而其诗歌语言方面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也构成一束束绚丽的光环,令人眩目陶醉,玩味不已。本文拟对《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进行一些探讨。

1《诗经》语言的音韵美

1.1音节明快、和谐

《诗经》的音节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单音节词发声响亮;二是双声叠韵词韵致和谐;三是重迭词节奏明快,读起来语气流畅、朗朗顺口。我这里着重分析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诗经》中重迭词的运用非常普遍,粗略统计,有750多处运用了重迭词,平均每首诗有两处以上,还未包括在同一首诗中重复使用的。有的一首诗就用了20多处,如《大雅·生民》全诗共72句就有28处重迭词,《小雅·斯干》全诗53句也有15处。有的篇章几乎全是重迭词,如《小雅·皇矣》第八章只有12句诗,竟有10处重迭词。

《诗经》中的重迭词内容广泛,形式变化多端。试析如下:

第一种“ABCC”式,共有300多处,是《诗经》使用最多的重迭词形式。有状貌的,如《周南·葛覃》“维叶萋萋”、“维叶莫莫”,《卫风·氓》“氓之蚩蚩”、“泣涕涟涟”、“淇水汤汤”、“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等;有状声的,重迭的是象声词,如《周南·葛覃》“其鸣喈喈”,《郑风·风雨》“鸡鸣胶胶”,《小雅·鼓钟》“鼓钟将将”、“鼓钟钦钦”等。

第二种“ABAC”式,共有190多处,也是《诗经》使用相当多的重迭词形式。如《秦风·小戎》“载寝载兴”,《卫风·淇奥》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种形式在“雅”诗中用得最多,像《大雅·生民》全诗共72句,就有22句是这种重迭词形式,如“克克祀”、“攸介攸止”、“载生载育”、“不坼不副”、“无灾无害”、“实覃实”、“是任是负”、“或簸或蹂”、“于豆于登”等等。

第三种“AABC”式,共有170多处,也是《诗经》使用比较多的重迭词形式。如《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唐风·鸨羽》的“肃肃鸨羽”、“悠悠苍天”等。

第四种是“ABAB”式,共有30多处。如《周南·关雎》中的“悠哉悠哉”,《魏风·硕鼠》中的“硕鼠硕鼠”、“乐土乐土”等。

第五种“AABB”式,也是20多处。如《小雅·小》中的“战战兢兢”,《大雅·云汉》中的“兢兢业业”、“赫赫炎炎”等。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雅”诗中,国风和颂诗极少,各有2、3处而已。

第六种“ABCB”式,只有10多处。其中的“B”全为语气词,如《邶风·谷风》中的“方之舟之”、“泳之游之”,《卫风·淇奥》中的“瑟兮兮”、“赫兮兮”等。

其它重迭词形式还有“AAB”式、“ABB”式等,但并不多见,前一种只有7处,后一种只有一处,而以上述六种形式为主,都由四个音节组成,而且其中有两个音节重迭。这样的语言形式,不仅能够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事物的声色状貌,让读者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而且能让读者感到语音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爽朗,音韵跌宕起伏、和谐完美。这是《诗经》音节美的最突出表现。可以说,重迭词形式是《诗经》语言的主要形式。

1.2用韵灵活、协调

《诗经》用韵非常普遍而又灵活、协调。据粗略统计,在305篇诗中,只有《周颂》中的七篇祭祀诗没有用韵,其他则篇篇用韵。用韵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句尾韵。即在句子的末字处押韵。如《周南·关雎》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一、二、四的末一个字押韵。《郑风·清人》第一章也是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邶风·静女》和《魏风·硕鼠》等全诗各章都是末字押韵。

二是句中韵,即句子中间的一个字押韵。如《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胡瞻尔庭有县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句中“檀”、“干”、“”、“餐”押韵。这种用韵形式,韵脚之后往往附带上语气词,也有以动词为韵,再带上代词宾语的,如《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三是在一章中一韵到底的,也有换韵的。如《秦风·蒹葭》第一章便是一韵到底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邶风·静女》第二章便换了一次韵:“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四是逐句押韵。如《魏风·硕鼠》第一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五是通篇都是隔句押韵。如《召南·桃夭》全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有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每章一韵,共用了三种韵。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到,《诗经》的用韵形式非常丰富,都是根据吟唱的需要,纯出天籁,无论哪一种都显得非常灵活、协调。

2《诗经》语言的形式美

《诗经》的语言形式呈现多元化状态,从二言式到八言式,式式具备。最短的是二言式,如《周颂·维清》的“肇”,《小雅·祈父》的“祈父”,《小雅·鱼丽》中的“鲨”、“鲂鳢”、“鲤”等。最长的是八言式,如《王风·黍离》中的“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魏风·伐檀》中的“胡瞻尔庭有县兮”、“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胡瞻尔庭有县鹑兮”等。这是《诗经》语言形式美的重要表现。为了突出表现《诗经》的“四言式”特点,一般把《诗经》分为“四言体”和“杂言体”两种体式,两种体式各有千秋,均能体现出鲜明的美学意义。下面重点分析这两种不同诗体的语言特征。

2.1“四言体”排列整齐,表现出整洁、匀称、平稳的美学意义。

四言体是《诗经》最主要的体式,大部分诗歌都是这种体式。据初步统计,《诗经》中全诗四言到底,没有一句杂言的有150多篇。一般短诗自不必说,即使像《卫风·氓》、《小雅·楚茨》等长诗也全为四言到底,这是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雅”诗大部分是长诗,而以四言体居多。《大雅·桑柔》全诗112句,是《诗经》中最长的诗篇之一,但也只有一句杂言,其他全为四言。这是就整首诗说的,如果就单句而言,其比例便高得惊人。四言体诗歌凸显这样的美学意义:从文面上看,排列整齐、划一,给人以匀称、平稳的厚实感;从音节上看,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振振有词的吟读快感。如《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所创制的四言体,对后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战国时期屈原作的《桔颂》全篇都是四言体;汉代的赋也是四言为主,“四六骈文”更离不开四言体;曹操也写了不少四言诗,如《观沧海》《龟虽寿》《步出夏门行》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篇;现代成语还保持着四言体式;许多通俗读物都用四言体,例如《四字经》、《百家姓》等。由此可见,四言体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2.2杂言体错落有致,带有建筑美学特点。

《诗经》中的杂言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式灵活多变的杂言体,如《小雅·鱼丽》第一章:“鱼丽于,鲨。君子有酒,旨且多。”第二、三章都是这种体式。又如《唐风·无衣》第一章:“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也是这种体式。这种杂言体,语言长短不一,节奏停顿参差不齐,但能让人感到错落有致,灵活乖巧,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另一种是“杂”得颇有一定规律,使人感到杂而不乱,交错有序。从文面上看,呈现宝塔状,与俄国的“楼梯式”很相似,可以把这类诗称为“宝塔式”,它能给人一种建筑美感。如《小雅·祈父》第三章,从第一句到第四句分别为二、三、五言:

“祈父,不聪。

胡转予于血,

有田之尸饔。”

《王风·扬之水》第一章,从第一句到第四句分别为三、四、五、六言;《邶风·式微》第一章,从第一句到第四句分别为二、三、四、五言。这些都是《诗经》中最典型的“宝塔式”。这种诗歌的是音节由少到多,读起来给人一种逐步开阔,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流泻感。

此外还有一种“倒塔式”,如《陈风·株林》第一章,从上到下分别是五、四、三言:

“胡为乎株林,

从夏南。

匪适株林,

从夏南。”

这种诗体的音节是从多到少。如果说,“宝塔式”能给人以“由远到近”的视觉感受,那么“倒塔式”则与此相反,给人以“由近到远”的心理效应。

3《诗经》语言的风格美

3.1通俗自然美

《诗经》绝大部分是群众口头流传的民歌,通俗自然是最主要的风格。许多诗歌,特别是“国风”诸作,语言简炼朴实、通俗易懂。我们说《诗经》的语言通俗自然,是指两方面的情况。

第一是语言本身不枝不蔓,没有任何刻意修饰,而是平平实实的一句话,一句通俗得不能再通俗了的话。如《周南·关雎》、《周南·汉广》、《风·相鼠》、《周南·桃夭》等都是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诗篇。其它如《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何人斯》中的“我闻其声,不见其身”等,语言也非常通俗。

第二是指《诗经》的许多诗句被历代文人加工延用之后,逐步成为脍炙人口的固定词组,其意义不仅是众所周知、家喻户晓,而且相当稳定。如《大雅·板》的“不可救药”,《召南·草虫》的“忧心忡忡”,《小雅·小》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卫风·氓》的“信誓旦旦”,《大雅·大明》的“小心翼翼”,《大雅·云汉》的“兢兢业业”,《豳风·鸱》的“风雨飘摇”,《小雅·天保》的“万寿无疆”、“寿比南山”,《小雅·角弓》的“绰绰有余”,《大雅·抑》的“投桃报李”,《王风·采葛》的“一日三秋”,《大雅·民》的“明哲保身”,《郑风·将仲子》的“人言可畏”,《周颂·敬之》的“高高在上”等,不胜枚举。这些固定词组,有的与《诗经》原句一字不差,有的只变动个别字,有的则是几个诗句的紧缩。但不管如何,都是《诗经》语言传承与发展的结果。据《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所录,出自《诗经》的成语就有100多条,可见《诗经》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3.2高贵典雅美

《诗经》有些诗篇或者诗句,用词讲究,描写的对象尊贵,表达的意义深刻、严肃,语言结构缜密,语气流畅,句句掷地有声,显示出一种高贵、雍容、华丽、典雅的风格。这种风格,在“雅”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小雅·天保》有这么一段描写:“如山如阜,如风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首诗是群臣祝福君子健康长寿的诗,主题肃穆、庄重,用词精炼、贴切,用于比喻的事物都是宏大、高贵、恒久的事物,且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读起来令人肃然起敬。诗中一连用了九个“如”字作比喻,显得高贵、典雅,因此后人都喜欢用“天保九如”作为健康长寿的祝语。诗中还包含了“日升月恒”、“寿比南山”等现代成语,今天常用“松柏”比喻健康长寿的传统观念也源于此。《小雅·南山有台》也是一首祝愿宾客纳德长寿的诗,第二章这样写道:“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这里的“桑”、“杨”在古代都是高雅的树种,“万寿无疆”也被延用至今。《小雅·小》最后一章这样写道:“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一章诗也包含了“冯河暴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知其一不知其二”等现代成语和熟语。

3.3恢谐幽默美

从现代审美角度说,恢谐、幽默属于喜剧美。在《诗经》中,许多用于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在今天看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当时却不一定是这样,往往还有另外的文化内涵。比如《周南·螽斯》一诗,本意是“祝愿子孙众多”,但诗中第一章却以漫天纷飞的蝗虫来作比喻:“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全诗三章,后面两章也是这样,内容和形式都无多大差别。在今天看来,“蝗虫”是一种害虫,多了肯定不是好事,但《诗经》却用来比喻“子孙众多”,这是不可思议的。又如《召南·野有死》第一章:“野有死,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野有死》是一首美丽的恋歌,用獐子的死尸来比喻怀春少女,就显得十分滑稽。又如《豳风·狼跋》,本意是赞美公孙宽待人接物的宽厚胸怀,但诗却这样写:“狼跋其胡,载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跋其尾,载其胡。公孙硕肤,德言不瑕。”诗中先写狼前进时踩着下巴上吊下来的垂肉,后退却又踏着自己的大尾巴,说明狼肥得连走路都难;接着描写公孙非常肥胖,肥胖得像这只狼一样行走困难。用肥胖来形容他的体胖心宽,又用体胖心宽来显示他宽以待人的美德。这里有比有兴,比其他诗中的比兴多了一个弯,切入点是“肥胖”、“走路困难”,这是从视觉到感觉之间的暗转。还有《齐风·敝笱》用破烂的鱼篓来比喻荒淫无耻的文姜,用鱼儿进出鱼篓之多来比喻跟随文姜的仆从多。诸如此类,用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进行比喻,确实显得非常滑稽、恢谐。

幽默也是《诗经》的突出风格。我们先来看看《小雅·大东》的两章诗:“彼织女……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大意是:虽说是“织女”,却无论如何都织不出布来,那“牵牛”也拖不了大车厢。这里用了双关语手法,暗换概念,形成幽默。诗的另一段这样写:“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箕”和“斗”既是星宿名,又是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前面说的是星宿,后面又说它没起到常用工具的作用。也是利用双关语意,暗中转换概念,使语言显得滑稽幽默。

这样的语言风格非常突出,特别是运用比兴的地方俯拾皆见。如:《风·伐柯》以“伐柯伐柯,非斧不克”来比喻“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如果要娶妻子没有媒人是不行的);《曹风·蜉蝣》以“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之美丽来比喻“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我的心好伤感啊,我的归宿在何处)之感伤;《陈风·东门之池》以“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来比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善良的姬家姑娘,可以同她一起歌唱);《陈风·衡门》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来比喻“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要娶妻子,一定要娶齐地的姜氏)。

“风雨”、“雨雪”等景物,一般都是用来衬托伤感的心情,但也有例外,如《郑风·风雨》便用来衬托一个女子见到亲人时无限喜悦的情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在《邶风·北风》中又被用来衬托真挚的爱情:“北风其凉,雨雪其。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从今天看来,喜鹊、鹌鹑都是喜庆、吉祥、可爱之物,但在《诗经》里却被作为揭露“恶人”的起兴物,如《风·鹑之奔奔》第一章:“鹑之奔奔,鹊之疆疆。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以上,笔者结合学习心得,探讨了《诗经》语言音韵美、形式美、风格美的“三美”特征,试图从一个角度来认识《诗经》精湛的语言艺术。确实,《诗经》在章法结构、遣词造句、节奏韵律诸方面,奠定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形式基础,体现了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醇厚的审美趣味,而继承和发扬其语言艺术传统,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2]袁愈、唐莫尧.诗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罗先德,男,广西钦州人,1952年生,文学学士。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钦州市分校讲师。


相关内容

  • [再别康桥]教案
  • <再别康桥>教案 一.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以别离后对康桥往昔的追忆为内容的诗歌.诗歌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主线,是实践闻一多"三美"理论的典范之作.对比<雨巷>,二者在结构的安排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十分相似.全诗七小节,首尾两小节都在反复的叠 ...

  • [诗经]微型课教学设计
  • <诗经·蒹葭>教学设计 旧城中学张文景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 ...

  • 形式主义诗学与许渊冲英译唐诗中的节奏与声韵�お�
  • 摘 要: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等手段已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节奏和韵律则反映为 "形美" 和 "音美",作为前提和手段为实现"意美"服务.因此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意美.音美.形美是一体的,形 ...

  • 边城 Word 文档 (1)
  • <边城>备课稿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2.概括小说主要情节,分析翠翠.爷爷.傩送及天保的形象,探讨"三美"的建构. 3.探讨小说主题,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方式:感受真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2.感受人性美.人情美. ...

  • 中国学派的古典诗词翻译理论许渊冲
  • 2005年第11期 总第200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LanguagesandTheirTeaching 2005,№11Serial№200 中国学派的古典诗词翻译理论 许渊冲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摘 要:,应该是写得最好,又安排得最好的文字.但是在翻译时,这时译者就要选用译 ...

  • 大学语文试题库
  • 大学语文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作品大致始于( )初年,止于( )中期,时间长达五百年之久. 2.先秦诸子散文中最早的集子是( ),采用的是( )体. 3."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见于( )的( )中. 4.屈原 ...

  • 高一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 教学目标 1. 品读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3. 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当.巧妙和形象. 说明: 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要真切感受到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的伟岸青年主席形 ...

  • 论跨文化交际下古诗词英译_三美_表现_孙飞
  • DOI :CNKI:33-1166/TN.20130607.1013.111 网络出版时间:2013-06-07 10:1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3.1166.TN.20130607.1013.201304.136_111.html ◎艺术 ...

  • 论闻一多的诗
  • 西南 论文题 大学网络教育学毕 业 论 文 <论闻一多的诗> 学 生 罗小玉 学 号 [1**********]22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 次 专升本 通讯地址 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354211 指导教师 蓝露怡 院目: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