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 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 初步学会欣赏小小说.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点拨法 比较、联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2002年高考作文陕西有个考生写了一首诗歌在网上炒得很火.

高考作文明确规定不允许写诗歌,可他呢?明确规定不少于1000字,可她只写了209个字,然而这首诗却被评为满分,她也因此改变了中国高考的历史——把高考作文不能写诗歌送进了坟墓她的诗题目是《打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我认为,在有人眼里,打开窗帘她的内心不仅阳光灿烂,而且还能把阳光播撒到别人的心灵而在有人眼里,却永远只能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下面我们通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一起去见证人性的光辉与暗淡

二 作者简介

三 听课文朗读

1.读准字音

俯瞰( )一泓( )水禽( ) 斑斓( )咳嗽( )洗漱( )卡住( ) 模型 ( )手肘( ) 扣人心弦( )

争奇斗妍( ) 气喘吁吁( )

2 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四、整体感知,深入剖析:

1.本篇小说的人物是谁?环境如何?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2.两位病人当时的处境如何?关系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明确:关系融洽开端

2.那么,窗外的世界到底是如何的?文章里是怎么描述的?

参考:“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这些商店的右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3.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番景象吗?

参考: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等等

4.这些我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参考:是靠窗户边上的病人讲述的

5.远窗者听了近窗者娓娓动听的叙述是怎样一种感受?

参考:“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6.为什么那一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啊?

参考:生命太美好了,生命是沉浸在苦水中的甜蜜,是漂浮在泪水里的安详,是溅出浪花的微笑生命是宝贵的,又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世界多留下美好的记忆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任何人都强烈渴望自己的生命能长久、平安窗边的病人所描述的景色是那么的有生命力、有生气,对于一个渴望生命、渴望活着的人而言,简直是太诱人了

7.诱人的景象,赋予他动人的渴望;动人的渴望,又令他萌生了可怕的想法什么想法?

参考:“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这是小说中惯用的哪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8.一开始,他还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也竭力不再这么想但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就反而越强烈,“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参考:由对事发展到对人. 对窗边病人的妒忌,引发了他内心的私欲或自私心理发展

9、他的这种私欲有没有影响到他的行为呢?下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参考:他见死不救,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一天晚上,他的同伴突然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为什么作者将同伴的死亡过程写得如此仔细呢?

参考:衬托

10.你怎么知道他是见死不救,文章里能不能找出最能体现这点的句子或词语?

参考:同伴半夜醒来,呼吸急促,两手摸索着救命时用的电铃按钮“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置曾为他带来”享受”的同伴的性命于不顾,嫉妒心恶性发作,私欲膨胀,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11.身边的生命消逝了,不靠窗的病人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当他如愿以偿地靠在窗边时,小说的结局竟是如此地出人意料

参考:“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结尾

五、思考评价、深化主题:

1.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为什么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参考: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风景冷漠的心中是不会有春天的,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关闭着的,就象堵着一堵墙,所以他无法看到那美丽的图景,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2.为什么死去的病友要编出如此谎言呢?借此,我们来评价一下这两位病人吧!

参考:第一个病人他渴望生命,对生活有着满腔的热情,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同时,在他的心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第二位病人也热爱生命,他也有善良的本性,但是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嫉妒的阴影蒙蔽了他善良的人性本色,自私扭曲了他对生命的诠释在同伴面前,他显得是多么渺小不堪

3.分析人物形象

靠窗的病人:关爱他人,心灵高尚 胸怀坦荡 乐观向上 心地善良; 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强,见死不救,冷酷自私 冷酷无情 卑劣可耻

4.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作者通过心理、动作的描写,将两位病人作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读者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心灵一美一丑,一善一恶,在对比中“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表现更为突出

六.拓展延伸

1.请你为本文写一个结局

2.与本文比较哪个更好?

这句话是躺着的病人阴暗追求的必然结局,也是他丑恶令魂的具体物化,含蓄地显示出卑劣丑恶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真亦美的境界.清晰地高诉读者,美丽迷人的公园景色是近窗病人心灵的投影,并不存在与窗外.作者不动声色赞美与批判,凝聚于凝练`冷峻的结尾中,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手法:急停,留白,出人意料,情理之中

作用:讽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反衬了无私的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

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七.挖掘主题

本文题目是“窗”,谁能谈一下对“窗”的理解?

内容: “窗”喻指心灵之窗

结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来展开

八. 各抒己见

1.假如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位病人,不靠窗的病人会做些什么呢?

———他可能会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新来的病人听,并且告诉他那个自私的人就是他自己以此来赎罪、忏悔

———他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会呆呆地看窗外光秃秃的墙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占这个床位而加害他

———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因此越来越重在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此来告诫人们不可因一时糊涂而遗憾终生

———他会像靠窗的病人一样也每天给新来的病又讲“窗外的美景”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拥有了什么收获?

—— 在生活中做人不可自私自利,不可做损人利

己的事情

—— 在生活中不应有嫉妒之心和贪婪之 心

—— 给自己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学会用积极、

乐观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自己,更爱他人

九、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我们衷心希望远窗者能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病人,建议每位同学写一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他,希望他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能够很好的生活下去.

&822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8226;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宋)

&8226; 为自己的幸福活着的人,低劣;为别人的幸福活着的人,渺小;为大多数人的幸福着的人,高尚

列夫托尔斯泰(俄)

&8226;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果戈理(俄)

&8226;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忧他人之

《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梳理小说情节,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结尾;

2. 分析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3. 联系生活谈体会,感悟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引导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解读人物,体会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的美与丑;

2. 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 初步学会欣赏小小说.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点拨法 比较、联想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2002年高考作文陕西有个考生写了一首诗歌在网上炒得很火.

高考作文明确规定不允许写诗歌,可他呢?明确规定不少于1000字,可她只写了209个字,然而这首诗却被评为满分,她也因此改变了中国高考的历史——把高考作文不能写诗歌送进了坟墓她的诗题目是《打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我认为,在有人眼里,打开窗帘她的内心不仅阳光灿烂,而且还能把阳光播撒到别人的心灵而在有人眼里,却永远只能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正如北岛的一句名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下面我们通过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小说《窗》一起去见证人性的光辉与暗淡

二 作者简介

三 听课文朗读

1.读准字音

俯瞰( )一泓( )水禽( ) 斑斓( )咳嗽( )洗漱( )卡住( ) 模型 ( )手肘( ) 扣人心弦( )

争奇斗妍( ) 气喘吁吁( )

2 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四、整体感知,深入剖析:

1.本篇小说的人物是谁?环境如何?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2.两位病人当时的处境如何?关系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明确:关系融洽开端

2.那么,窗外的世界到底是如何的?文章里是怎么描述的?

参考:“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这些商店的右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3.我们可以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番景象吗?

参考: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等等

4.这些我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参考:是靠窗户边上的病人讲述的

5.远窗者听了近窗者娓娓动听的叙述是怎样一种感受?

参考:“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6.为什么那一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啊?

参考:生命太美好了,生命是沉浸在苦水中的甜蜜,是漂浮在泪水里的安详,是溅出浪花的微笑生命是宝贵的,又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世界多留下美好的记忆当生命受到威胁时,任何人都强烈渴望自己的生命能长久、平安窗边的病人所描述的景色是那么的有生命力、有生气,对于一个渴望生命、渴望活着的人而言,简直是太诱人了

7.诱人的景象,赋予他动人的渴望;动人的渴望,又令他萌生了可怕的想法什么想法?

参考:“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这是小说中惯用的哪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8.一开始,他还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也竭力不再这么想但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就反而越强烈,“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参考:由对事发展到对人. 对窗边病人的妒忌,引发了他内心的私欲或自私心理发展

9、他的这种私欲有没有影响到他的行为呢?下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参考:他见死不救,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一天晚上,他的同伴突然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为什么作者将同伴的死亡过程写得如此仔细呢?

参考:衬托

10.你怎么知道他是见死不救,文章里能不能找出最能体现这点的句子或词语?

参考:同伴半夜醒来,呼吸急促,两手摸索着救命时用的电铃按钮“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置曾为他带来”享受”的同伴的性命于不顾,嫉妒心恶性发作,私欲膨胀,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11.身边的生命消逝了,不靠窗的病人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当他如愿以偿地靠在窗边时,小说的结局竟是如此地出人意料

参考:“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结尾

五、思考评价、深化主题:

1.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为什么结局是如此的出人意料?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参考: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风景冷漠的心中是不会有春天的,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关闭着的,就象堵着一堵墙,所以他无法看到那美丽的图景,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2.为什么死去的病友要编出如此谎言呢?借此,我们来评价一下这两位病人吧!

参考:第一个病人他渴望生命,对生活有着满腔的热情,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同时,在他的心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第二位病人也热爱生命,他也有善良的本性,但是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嫉妒的阴影蒙蔽了他善良的人性本色,自私扭曲了他对生命的诠释在同伴面前,他显得是多么渺小不堪

3.分析人物形象

靠窗的病人:关爱他人,心灵高尚 胸怀坦荡 乐观向上 心地善良; 不靠窗的病人:嫉妒心强,见死不救,冷酷自私 冷酷无情 卑劣可耻

4.作者通过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作者通过心理、动作的描写,将两位病人作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读者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心灵一美一丑,一善一恶,在对比中“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表现更为突出

六.拓展延伸

1.请你为本文写一个结局

2.与本文比较哪个更好?

这句话是躺着的病人阴暗追求的必然结局,也是他丑恶令魂的具体物化,含蓄地显示出卑劣丑恶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真亦美的境界.清晰地高诉读者,美丽迷人的公园景色是近窗病人心灵的投影,并不存在与窗外.作者不动声色赞美与批判,凝聚于凝练`冷峻的结尾中,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手法:急停,留白,出人意料,情理之中

作用:讽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反衬了无私的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

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七.挖掘主题

本文题目是“窗”,谁能谈一下对“窗”的理解?

内容: “窗”喻指心灵之窗

结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来展开

八. 各抒己见

1.假如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位病人,不靠窗的病人会做些什么呢?

———他可能会把自己的经历讲给新来的病人听,并且告诉他那个自私的人就是他自己以此来赎罪、忏悔

———他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会呆呆地看窗外光秃秃的墙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害怕新来的病人会像他一样为了占这个床位而加害他

———他一直自责、内疚,病情因此越来越重在临死之前把这件事告诉了新来的病人,以此来告诫人们不可因一时糊涂而遗憾终生

———他会像靠窗的病人一样也每天给新来的病又讲“窗外的美景”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拥有了什么收获?

—— 在生活中做人不可自私自利,不可做损人利

己的事情

—— 在生活中不应有嫉妒之心和贪婪之 心

—— 给自己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学会用积极、

乐观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爱自己,更爱他人

九、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我们衷心希望远窗者能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病人,建议每位同学写一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他,希望他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能够很好的生活下去.

&822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8226;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宋)

&8226; 为自己的幸福活着的人,低劣;为别人的幸福活着的人,渺小;为大多数人的幸福着的人,高尚

列夫托尔斯泰(俄)

&8226;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果戈理(俄)

&8226;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忧他人之


相关内容

  • 全国艺术设计类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和科研院所
  • 招生单位 院系所代码 院系所名称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4 设计艺术学 00 00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1 艺术学 清华大学 080 ...

  • 全国设计院名录
  • 全国的设计院名录即设计院大全 来源: 王红娜的日志 中央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中国民航机场 ...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模板
  • 学 号:06204134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姓 名 姓 名 职称 姓 名 职 ...

  •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   www.hainnu.edu.cn/licb 学习论坛 返回主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李 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当前的教学设计将向三个方 ...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 ...

  • 教学设计的发展
  • 教学设计的发展 [摘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对教学设计发展轨迹的回溯和总结,可 ...

  • 德国教育法相关的资料
  • 域外 教育发展研究2009.4 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笮杜惠洁 摘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德国教学设计理论诸流派共同构建出一整套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有:明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性原则.恰切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与德国教育教学理论确性原则. 逻辑衔接完整,还为一线教师的 ...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 ...

  •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 附件二: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招 生 院 校及 专 业 省统考科目 科类计划数分数线 [0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方向)[02]影视动画(学制2年)[02]装饰艺术设计[03]广告设计与制作 [01]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方向)[02]人物形象设计(学制2年) [02]装饰艺 ...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课题研究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环节,习题教学直接影响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习题教学设计仍存在着与当今物理教育改革潮流不和谐的因素:习题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