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素质教育之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教育考察报告

乘素质教育之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教育考察报告

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按规定,教育考察是其中一项内容,所以,在湖北教育学院70周年大庆的当日(11月2日)7点半钟我们一行30人在班主任陶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湖北宜昌的旅程。经过4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后,在中午抵达宜昌,1点半钟即往宜昌一中参观。我们受到宜昌一中领导的欢迎。该校语文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教研情况,第一课上课铃响后,我们进入课堂,听了一位女教师一节《病梅馆记》的语文课。课后,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电教设备,活动场所以及校园内的各个角落。之后,又用半个多小时时间,听陶校长介绍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离开宜昌一中后,我们抵达码头,乘“环宇1号”游船逆流而上,直指奉节。3日10时登白帝城,游览三国时期刘备托孤的白帝城,到1点返回游船,在归途上欣赏三峡风光,晚11点抵宜昌过夜。4日早乘车登坛子岭,参观三峡工地,参观完毕后,第三次回到宜昌市区,吃中餐后,坐车返回武汉。应该说,整个考察活动,安排经较仓促,考察内容也并不是很多,但就所看到、所听到的而言,我们觉得有些收获的,特别是作为本次活动重点的宜昌一中,给大家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宜昌一中,是湖北省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省级重点中学,创办于1910年,是川东鄂西地区最早的官办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170人。校园面积90亩,分成规范的学习、运动、生活三大区,环境优美,建筑面4万平方米。近五年来,扎扎实实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首先,该校学生人文素质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全国20多家媒体上发表文章近百篇,2001年参加上海《语文学习》杂志主办的全国中学生“蔡同德”杯作文大赛,19人获奖,竟占全国获奖总数的六分之一,引起极大反响。其次,科技发明创新冠于湖北,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校发明创新近2000项,获全国发明创新大赛奖7项,省团体冠军2项,单项奖40多项,已有40多作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第三,体育竞赛和学科奥赛冠于宜昌,达到省先进水平,学校单独组建篮球队与足球队代表宜昌参加全省中学生球类运动会,校田径队参加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团体名次总是排在前几名;学科奥赛,去年全国一等奖9名。第四,高考升学率超常规地攀升,今年达到90%以上,一类重点达到50%以上,升入清华、北大、复旦等12所著名学府达到120人。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绩呢?下面试从几个方面介绍该校的具体做法。
一、确定发展目标,推进跨越式发展进程
社会在迅猛发展,学校该如何发展呢?作为学校领导,要有一种前瞻意识,使命感。宜昌一中领导班子,就有这么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们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指导学校的工作,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断开创新局面。1997年4月,有感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赋予教育的使命,召开了在学校发展史上深具意义的第四届第一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宜昌一中五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奋斗目标,确定了“五年打基础,实现省内一流,十年腾飞实现全国一流”的发展蓝图。次年又召开了四届三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宜昌一中五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奋斗目标三年实施方案》,又提出了创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素质教育模范学校”子目标。在大部分发展指标提前实现的情况下,又于2001年召开了五届三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宜昌一中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在目标的感召下,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奋斗,加快了发展步伐。五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成倍增加,投资4千多万元,搬迁校内民房31栋,扩大校园面积6千多平方米,扩建校舍近3万平方米,装备教学设施达到400多万元,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为重心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一流的硬件建设加上一流的质量,使一中成为全市中学生向往的地方。
二、素质教育与教育素质一齐抓
实施素质教育,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保证素质的长期实施而非昙花一现,才能培养富有活力的开拓型人才。学校突破师资培养的旧框框,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教科研的途径提高师资水平及其社会地位。几年来,开展“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青少年巨大潜能开发”等十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的,集体攻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学校生均三年在校学习时间比在市同级可比学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时计)。生均三年作业量少600个小时,但高考升学率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其他学科竞赛、体育、科技发明等方面的指标更是遥遥领先。另一方面,教育的素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年来,已有3位教师在全国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20多位教师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劳技课教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青少年电子技师特级导师罗凡华出版的第19部著作《点明发明—青少年发明创造方法与实例分析》,被列为全国中小学发明创造课推荐教材。
三、扎扎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抓学生“自治”是宜昌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97年开始,学校废除从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让学生充分享受班级和学校常规管理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做起了学校的主人。第二步,抓课程结构的调整,建立素质教育基本框架。1999年学校召开第四届第四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宜昌一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系统地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用“三三三制课程结构”规范素质教育的健康开展。第一个“三”是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课等三张课表指挥常规教学,以55%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教学,用45%的时间用于学校开发的42门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第二个“三”是每年举行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展现和交流素质教育成果的舞台。第三个“三”是举办三大报刊《宜昌市一中报》、《一中教研》、《前茅》作品素质教育的论坛和基地。这一课程结构,彻底结束了应试教育第一课堂一统天下,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局面,形成主体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做学习的主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四、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全员聘任制
要实现一流的发展目标,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实现一流的管理,必须首先从体制和机制上着手改革。首先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实行校长责任制,在原来只有“三处一室”管理框架基础上,以不增人为原则,增加了三个年级组和体卫艺处,迅速实现了学校全方位管理的规范与高效。其次,从机制上进行调整。五年中共制订各项规章100多项,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实施97年和99年制订的《宜昌市一中聘任制方案》、《宜昌市一中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方案》、《宜昌市一中校内津贴调整方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从中层干部到一般教职工都竞争上岗,迅速实现了“干部可上可下,人员可进可出,职称可高可低,收入可多可少”的竞争局面,机制的调整在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发展活力的同时,还实现了管理“自动化”的高层次目标。

乘素质教育之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教育考察报告

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按规定,教育考察是其中一项内容,所以,在湖北教育学院70周年大庆的当日(11月2日)7点半钟我们一行30人在班主任陶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湖北宜昌的旅程。经过4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后,在中午抵达宜昌,1点半钟即往宜昌一中参观。我们受到宜昌一中领导的欢迎。该校语文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教研情况,第一课上课铃响后,我们进入课堂,听了一位女教师一节《病梅馆记》的语文课。课后,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电教设备,活动场所以及校园内的各个角落。之后,又用半个多小时时间,听陶校长介绍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离开宜昌一中后,我们抵达码头,乘“环宇1号”游船逆流而上,直指奉节。3日10时登白帝城,游览三国时期刘备托孤的白帝城,到1点返回游船,在归途上欣赏三峡风光,晚11点抵宜昌过夜。4日早乘车登坛子岭,参观三峡工地,参观完毕后,第三次回到宜昌市区,吃中餐后,坐车返回武汉。应该说,整个考察活动,安排经较仓促,考察内容也并不是很多,但就所看到、所听到的而言,我们觉得有些收获的,特别是作为本次活动重点的宜昌一中,给大家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宜昌一中,是湖北省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省级重点中学,创办于1910年,是川东鄂西地区最早的官办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在职教职工170人。校园面积90亩,分成规范的学习、运动、生活三大区,环境优美,建筑面4万平方米。近五年来,扎扎实实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首先,该校学生人文素质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全国20多家媒体上发表文章近百篇,2001年参加上海《语文学习》杂志主办的全国中学生“蔡同德”杯作文大赛,19人获奖,竟占全国获奖总数的六分之一,引起极大反响。其次,科技发明创新冠于湖北,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校发明创新近2000项,获全国发明创新大赛奖7项,省团体冠军2项,单项奖40多项,已有40多作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第三,体育竞赛和学科奥赛冠于宜昌,达到省先进水平,学校单独组建篮球队与足球队代表宜昌参加全省中学生球类运动会,校田径队参加省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团体名次总是排在前几名;学科奥赛,去年全国一等奖9名。第四,高考升学率超常规地攀升,今年达到90%以上,一类重点达到50%以上,升入清华、北大、复旦等12所著名学府达到120人。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绩呢?下面试从几个方面介绍该校的具体做法。
一、确定发展目标,推进跨越式发展进程
社会在迅猛发展,学校该如何发展呢?作为学校领导,要有一种前瞻意识,使命感。宜昌一中领导班子,就有这么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们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指导学校的工作,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不断开创新局面。1997年4月,有感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赋予教育的使命,召开了在学校发展史上深具意义的第四届第一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宜昌一中五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奋斗目标,确定了“五年打基础,实现省内一流,十年腾飞实现全国一流”的发展蓝图。次年又召开了四届三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宜昌一中五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奋斗目标三年实施方案》,又提出了创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素质教育模范学校”子目标。在大部分发展指标提前实现的情况下,又于2001年召开了五届三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宜昌一中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在目标的感召下,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奋斗,加快了发展步伐。五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成倍增加,投资4千多万元,搬迁校内民房31栋,扩大校园面积6千多平方米,扩建校舍近3万平方米,装备教学设施达到400多万元,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为重心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一流的硬件建设加上一流的质量,使一中成为全市中学生向往的地方。
二、素质教育与教育素质一齐抓
实施素质教育,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保证素质的长期实施而非昙花一现,才能培养富有活力的开拓型人才。学校突破师资培养的旧框框,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教科研的途径提高师资水平及其社会地位。几年来,开展“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青少年巨大潜能开发”等十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的,集体攻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学校生均三年在校学习时间比在市同级可比学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时计)。生均三年作业量少600个小时,但高考升学率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其他学科竞赛、体育、科技发明等方面的指标更是遥遥领先。另一方面,教育的素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年来,已有3位教师在全国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20多位教师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劳技课教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青少年电子技师特级导师罗凡华出版的第19部著作《点明发明—青少年发明创造方法与实例分析》,被列为全国中小学发明创造课推荐教材。
三、扎扎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抓学生“自治”是宜昌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97年开始,学校废除从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让学生充分享受班级和学校常规管理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做起了学校的主人。第二步,抓课程结构的调整,建立素质教育基本框架。1999年学校召开第四届第四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宜昌一中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系统地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用“三三三制课程结构”规范素质教育的健康开展。第一个“三”是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课等三张课表指挥常规教学,以55%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教学,用45%的时间用于学校开发的42门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第二个“三”是每年举行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展现和交流素质教育成果的舞台。第三个“三”是举办三大报刊《宜昌市一中报》、《一中教研》、《前茅》作品素质教育的论坛和基地。这一课程结构,彻底结束了应试教育第一课堂一统天下,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局面,形成主体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做学习的主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四、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全员聘任制
要实现一流的发展目标,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实现一流的管理,必须首先从体制和机制上着手改革。首先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实行校长责任制,在原来只有“三处一室”管理框架基础上,以不增人为原则,增加了三个年级组和体卫艺处,迅速实现了学校全方位管理的规范与高效。其次,从机制上进行调整。五年中共制订各项规章100多项,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实施97年和99年制订的《宜昌市一中聘任制方案》、《宜昌市一中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方案》、《宜昌市一中校内津贴调整方案》,实行全员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从中层干部到一般教职工都竞争上岗,迅速实现了“干部可上可下,人员可进可出,职称可高可低,收入可多可少”的竞争局面,机制的调整在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发展活力的同时,还实现了管理“自动化”的高层次目标。


相关内容

  • 赴浙江考察报告
  • 隆阳区招商局赴浙江考察学习报告' 考察组 (2011年10月25日) 为全面深入开展"桥头堡建设,隆阳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开阔思路,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水平.10月15日至11 月21日,我局组织考察团,在副局长段克丽的带领 ...

  • 党政干部学习调研考察报告
  • 党政干部学习调研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进而确定我旗20*年工作思路及谋划探索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重点举措,20*年1月6日-12日,旗委.政府组织四大班子及各部门.苏木镇领导干部举行读书会,利用7天时间,赴呼包鄂地 ...

  • 赴费县.滕州市学习考察报告
  • 赴费县.滕州市学习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临沂市的费县.枣庄市的滕州市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强力赶超,6月27日至28日,县委副书记***率领我县党政代表团一行30余人,先后赴费县.滕州市两地进行了参观学习.考察团先后参观了费县的探沂加工区.城东加工区.新时 ...

  • 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 赴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报告 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考察组 2005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许兴丹校长.黄曼丽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6人前往全国外国语名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期间,受到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热情接待,肖明华校长.李俊副校长为我们作了专题介绍,教务处主任 ...

  • 2013年外出考察学习总结报告
  • 2013年7月外出考察学习报告 2013年七月,我校全体教职工代表前往山东.河南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学习.由于准备和计划充分,整个考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全行教师深感此行增长了见识,增进了两校彼此的了解,也增强了搞好教学的信心和热爱生活的愿望. 一.明确目的.计划周密 老师们非常重视和 ...

  • 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 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报告 学习是伴随教师终身的大事,为学习先进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阜康市厦门实验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学校领导领导体贴下属,于2011年6月下旬组织学校中层正职10人,赴东三县六所小学参观考察.现将此次外出学习考察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总体印象 最吸引我的是它们的校 ...

  • 学习考察调研报告5
  • 中共兴隆县委 关于赴市内部分县区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市委: 为更好的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改进工作,结合谋划2012年工作,2011年12月13日至15日,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县四个班子有关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和重点县直部门.部分驻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共60多人,赴滦平.隆化.双滦.双桥.宽 ...

  •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思想解放活动个人总结
  •   人大机关开展“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思想解放以来,我按照区委思想解放活动安排意见和人大机关思想解放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学习阶段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十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学习了市委考察团赴山东三市考察报告、市委书记李文科在市委考察团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材料,书写了心得 ...

  • 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2011年工作要点
  • 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以做好市县乡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