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园

走进广西药用植物园

□ 周 颖 本报记者

亚洲第一药园:广西药用植物园

学生在游览写生 周颖/摄

药用植物园仙人掌 周颖/摄

“中医中药中国行”至南宁,我们走进了广西药用植物园。这里满目青翠,藤萝缠绕,药园飘香,流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卉争奇斗艳,亭台、水榭、游廊点缀其中,曲径通幽处,别有一番情趣;小路边种植的各种药用植物与李时珍的雕像遥相呼应,处处显示出“药用”的特色。人们在这里,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认识身边常用的药用植物,享受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品尝独特的药膳美味……

创建于1959年的广西药用植物园有50年的药用植物栽培历史,占地3000余亩,已建成1450亩的旅游科普园和种质保存园,引种栽培药用植物4500多种,保存药用植物蜡叶标本12000份、药材和浸泡标本2000多份、药用植物图片10000多份。该园以历史久、规模大、品种多,被誉为“亚洲第一药园”。

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广西独特的地理形态,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药园划分为广西特产区、药物疗效区、荫生植物区、木本药物区、草本药物区、藤本药物区、珍稀濒危药物区、民族药物区和药用动物区等11个展区,集南药、北药、本区特产药物和国内外药物于一园。药用植物有灌木、乔木、藤木、草木等,药用动物园还饲养黑叶猴、恒河猴、梅花鹿和飞虎等一些珍贵药用动物。

人们徜徉在草本药物区鹅卵石路上,欣赏不同的药用植物美景,回味镶嵌于路中的名人诗句,领悟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十二街人春雪遍,马蹄今去人谁家。”看到这首唐代张籍的《款冬花》诗,不禁想起一个有关张籍的故事。

有一次,张籍不幸外感风寒,连续数日咳嗽不绝。因无钱医治,病情日渐加重。他忽然记起有一位僧人说过一种叫款冬花的中药,治疗久咳特别有效。于是,他让家人采来款冬花,煎服几次后,病情大减,咳嗽也止。这首诗既反映了他对那次亲身经历的回忆,更表达了诗人对中药款冬花的由衷赞美。

路边有一种叶长圆形并有皱纹,开淡紫色花的草本植物,陪同一起参观的广西药用植物园主任缪剑华告诉我们,这是地黄,可以补血、强心。他指着路中一首诗念道:“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原饷内热者,一洗胸中尘。”原来,这是宋代苏轼的《小圃地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郑板桥的《题竹石画》诗既描绘了青翠挺秀、抗风傲霜的竹子,又表明自己坚定不动摇,傲然挺立于现实社会的品格。告诉人们不管经受多少打击,承受多少压力和多少磨难,要坚忍不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道理。

还有宋代王安石的《木芙蓉》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滴胭脂色未未浓。正似美人初睡着,强抬清镜照妆慵。”南宋陈与义的《曼佗罗花》诗:“我圃殊不俗,翠蕤敷玉房。秋风不敢吹,谓是天下香。”清代袁枚的《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些诗文佳句或介绍药物的特点品性,或说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深刻内涵,或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奋发向上,不一种种,令人深思。

游乐休闲与普及知识相结合

药用植物园既是游乐休闲的好地方,也是增长见识的好去处。一对从医院退休的老夫妇专程来此旅游。说这里的药用植物形成了巨大的“药林浴场”,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可以维护和调整人体的生物电场平衡,增强免疫力。同时,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药用植物分泌的杀菌物质,能镇静神经、降低血压,解除疲劳,调节心理平衡,对防治各种疾病大有裨益。听了他们一席话,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这里每年都吸引着众多青少年参观学习。他们在游览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巨大贡献,学到了丰富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在园中,散在四处的男女青年是南宁一所美术学校的学生。他们有的观赏,有的写生,有的拍照,执著、专心的举动,不禁使人心生钦佩。

爬慢坡,穿花丛,越小溪,我们来到“百病主治验方长廊”。这里筛选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古方、中国著名中药验方和常用验方、日本汉药药方、韩国东药验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植物药和广西少数民族本草验方等,按照人体各系统发生疾病进行分区,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等。展出验方200多个,药用植物300余种,有一药多用的,有一药一用的,有的长在房前屋后,田间地角,俯首可拾;有的从深山老林、高山峡谷采回;个别品种是从国外引种栽培,在此安家落户的。园内林木苍翠,藤蔓纵横,加上棚架点缀其间,小桥流水更添雅趣,被人们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

在广西特产区,罗汉果、绞股蓝等特有的药用植物令人惊喜,广西少数民族本草验方也吸引人们驻足观看。药园内还有高尔夫球场、烧烤场、特色药膳、中草药浴足、特产直销部、停车场等,是集科普、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相结合

坐落在距南宁市区8公里的药用植物园,还是集科研、教学和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地,担负着中药材优质选育、标准化种植、中药资源保护的科研和药材产业发展任务。

近年来,药用植物园成立了广西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广西标准化协会中药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使药园从标准的“跟跑者”变为“领跑者”,提升了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建立了广西药用植物种子质量检验站,药园从此有了执法监督职能,在药用植物种子选育、质量检验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贷款近500万美元,建立了南方药物研究检测中心,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姚新生、刘昌效签订共建国家级实验室协议,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向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壮药资源保护与选育重点研究室”,以提高药园的研发实力。

为了增添发展后劲,他们特别注重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相结合。以5位工程院院士为院士顾问团,聘请26位中外知名中医药专家为客座教授,形成了药用植物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如以马小军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85项,已完成42项,出版专著6部,建立15项核心技术,发布14项中药材地方标准,培育22个中药新品种,获得9项自治区科技成果和4项国家发明专利,开创了药用植物园建园以来的科研先河。

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成立了5大公司,积极开展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如培育的罗汉果“永青1号”,是广西第一个通过新品种审定的药用植物品种,可使每亩增收3000多元,已在产区推广种植500亩。此外,还有多个青蒿新品系。他们采用成果+基地+企业、股份制等推广模式,先后在靖西、桂北、八步等建立了广豆根、罗汉果、千斤拔等规范化种植基地4万多亩,中药材良种繁育5000多亩,为当地产业发展增收达上亿元。

同时,该药园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国际平台,广泛与世界各国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组织举办了中英中药可持续利用研讨会、英国植物多样性考察团学术交流会、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分别与英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达成开发植物园、天然色素开发、人才交流等合作协议,初步架构起药园走向世界的桥梁。

亚洲最大南宁药用植物园

沪上最大药用植物园上午开园(组图)

2006-06-23 15:16 来源:新民晚报 新民网 作者:徐婉青  进入论坛 共 0 条评论

今天上午,上海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百草园”在地处张江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内开园,拉开了该校庆祝建校50周年活动的序幕。这个“百草园”可比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要精彩得多,“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珍贵的毛曼陀罗和百年首乌都一一亮相。整个园区完全建成后总占地面积将达到400亩,融景观、科普和教学为一体,并对公众免费开放。

根据植物的药用功效,百草园分成苔藓蕨类植物园、裸子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玫瑰月季园、芍药牡丹园、藤本植物园、草本植物园7大园区,种植了以中草药为主的各类植物300余种。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普部主任钱海介绍,为了能给稀有品种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这些植物都由专业人员精心养护,还为它们配有掺和了山泥与营养土的特殊肥料。今天同时开园的还有象征德医双馨的“杏林苑”,占地约2000平方米,栽种杏树320余株。

百草园特设约8600平方米的集中展示区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包含下沉式广场、多媒体教室、暖房等。整个展示区被设计成“八卦”阵形,与同样位于中医药大学内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阴阳鱼”造型相呼应。除了本身的生态和观赏作用,“百草园”将为中医药大学的师生提供教学支撑,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今后,有兴趣的市民可来这里分辨中草药原植物的形态。

(新民网编辑:)

走进广西药用植物园

□ 周 颖 本报记者

亚洲第一药园:广西药用植物园

学生在游览写生 周颖/摄

药用植物园仙人掌 周颖/摄

“中医中药中国行”至南宁,我们走进了广西药用植物园。这里满目青翠,藤萝缠绕,药园飘香,流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卉争奇斗艳,亭台、水榭、游廊点缀其中,曲径通幽处,别有一番情趣;小路边种植的各种药用植物与李时珍的雕像遥相呼应,处处显示出“药用”的特色。人们在这里,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认识身边常用的药用植物,享受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品尝独特的药膳美味……

创建于1959年的广西药用植物园有50年的药用植物栽培历史,占地3000余亩,已建成1450亩的旅游科普园和种质保存园,引种栽培药用植物4500多种,保存药用植物蜡叶标本12000份、药材和浸泡标本2000多份、药用植物图片10000多份。该园以历史久、规模大、品种多,被誉为“亚洲第一药园”。

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广西独特的地理形态,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药园划分为广西特产区、药物疗效区、荫生植物区、木本药物区、草本药物区、藤本药物区、珍稀濒危药物区、民族药物区和药用动物区等11个展区,集南药、北药、本区特产药物和国内外药物于一园。药用植物有灌木、乔木、藤木、草木等,药用动物园还饲养黑叶猴、恒河猴、梅花鹿和飞虎等一些珍贵药用动物。

人们徜徉在草本药物区鹅卵石路上,欣赏不同的药用植物美景,回味镶嵌于路中的名人诗句,领悟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

“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十二街人春雪遍,马蹄今去人谁家。”看到这首唐代张籍的《款冬花》诗,不禁想起一个有关张籍的故事。

有一次,张籍不幸外感风寒,连续数日咳嗽不绝。因无钱医治,病情日渐加重。他忽然记起有一位僧人说过一种叫款冬花的中药,治疗久咳特别有效。于是,他让家人采来款冬花,煎服几次后,病情大减,咳嗽也止。这首诗既反映了他对那次亲身经历的回忆,更表达了诗人对中药款冬花的由衷赞美。

路边有一种叶长圆形并有皱纹,开淡紫色花的草本植物,陪同一起参观的广西药用植物园主任缪剑华告诉我们,这是地黄,可以补血、强心。他指着路中一首诗念道:“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原饷内热者,一洗胸中尘。”原来,这是宋代苏轼的《小圃地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郑板桥的《题竹石画》诗既描绘了青翠挺秀、抗风傲霜的竹子,又表明自己坚定不动摇,傲然挺立于现实社会的品格。告诉人们不管经受多少打击,承受多少压力和多少磨难,要坚忍不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道理。

还有宋代王安石的《木芙蓉》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滴胭脂色未未浓。正似美人初睡着,强抬清镜照妆慵。”南宋陈与义的《曼佗罗花》诗:“我圃殊不俗,翠蕤敷玉房。秋风不敢吹,谓是天下香。”清代袁枚的《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些诗文佳句或介绍药物的特点品性,或说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深刻内涵,或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奋发向上,不一种种,令人深思。

游乐休闲与普及知识相结合

药用植物园既是游乐休闲的好地方,也是增长见识的好去处。一对从医院退休的老夫妇专程来此旅游。说这里的药用植物形成了巨大的“药林浴场”,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可以维护和调整人体的生物电场平衡,增强免疫力。同时,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药用植物分泌的杀菌物质,能镇静神经、降低血压,解除疲劳,调节心理平衡,对防治各种疾病大有裨益。听了他们一席话,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这里每年都吸引着众多青少年参观学习。他们在游览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巨大贡献,学到了丰富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在园中,散在四处的男女青年是南宁一所美术学校的学生。他们有的观赏,有的写生,有的拍照,执著、专心的举动,不禁使人心生钦佩。

爬慢坡,穿花丛,越小溪,我们来到“百病主治验方长廊”。这里筛选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古方、中国著名中药验方和常用验方、日本汉药药方、韩国东药验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植物药和广西少数民族本草验方等,按照人体各系统发生疾病进行分区,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等。展出验方200多个,药用植物300余种,有一药多用的,有一药一用的,有的长在房前屋后,田间地角,俯首可拾;有的从深山老林、高山峡谷采回;个别品种是从国外引种栽培,在此安家落户的。园内林木苍翠,藤蔓纵横,加上棚架点缀其间,小桥流水更添雅趣,被人们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

在广西特产区,罗汉果、绞股蓝等特有的药用植物令人惊喜,广西少数民族本草验方也吸引人们驻足观看。药园内还有高尔夫球场、烧烤场、特色药膳、中草药浴足、特产直销部、停车场等,是集科普、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相结合

坐落在距南宁市区8公里的药用植物园,还是集科研、教学和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地,担负着中药材优质选育、标准化种植、中药资源保护的科研和药材产业发展任务。

近年来,药用植物园成立了广西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广西标准化协会中药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使药园从标准的“跟跑者”变为“领跑者”,提升了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建立了广西药用植物种子质量检验站,药园从此有了执法监督职能,在药用植物种子选育、质量检验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贷款近500万美元,建立了南方药物研究检测中心,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姚新生、刘昌效签订共建国家级实验室协议,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向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壮药资源保护与选育重点研究室”,以提高药园的研发实力。

为了增添发展后劲,他们特别注重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相结合。以5位工程院院士为院士顾问团,聘请26位中外知名中医药专家为客座教授,形成了药用植物高层次研发人才队伍。如以马小军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85项,已完成42项,出版专著6部,建立15项核心技术,发布14项中药材地方标准,培育22个中药新品种,获得9项自治区科技成果和4项国家发明专利,开创了药用植物园建园以来的科研先河。

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成立了5大公司,积极开展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如培育的罗汉果“永青1号”,是广西第一个通过新品种审定的药用植物品种,可使每亩增收3000多元,已在产区推广种植500亩。此外,还有多个青蒿新品系。他们采用成果+基地+企业、股份制等推广模式,先后在靖西、桂北、八步等建立了广豆根、罗汉果、千斤拔等规范化种植基地4万多亩,中药材良种繁育5000多亩,为当地产业发展增收达上亿元。

同时,该药园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国际平台,广泛与世界各国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组织举办了中英中药可持续利用研讨会、英国植物多样性考察团学术交流会、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分别与英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达成开发植物园、天然色素开发、人才交流等合作协议,初步架构起药园走向世界的桥梁。

亚洲最大南宁药用植物园

沪上最大药用植物园上午开园(组图)

2006-06-23 15:16 来源:新民晚报 新民网 作者:徐婉青  进入论坛 共 0 条评论

今天上午,上海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园“百草园”在地处张江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内开园,拉开了该校庆祝建校50周年活动的序幕。这个“百草园”可比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要精彩得多,“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珍贵的毛曼陀罗和百年首乌都一一亮相。整个园区完全建成后总占地面积将达到400亩,融景观、科普和教学为一体,并对公众免费开放。

根据植物的药用功效,百草园分成苔藓蕨类植物园、裸子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玫瑰月季园、芍药牡丹园、藤本植物园、草本植物园7大园区,种植了以中草药为主的各类植物300余种。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普部主任钱海介绍,为了能给稀有品种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这些植物都由专业人员精心养护,还为它们配有掺和了山泥与营养土的特殊肥料。今天同时开园的还有象征德医双馨的“杏林苑”,占地约2000平方米,栽种杏树320余株。

百草园特设约8600平方米的集中展示区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包含下沉式广场、多媒体教室、暖房等。整个展示区被设计成“八卦”阵形,与同样位于中医药大学内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阴阳鱼”造型相呼应。除了本身的生态和观赏作用,“百草园”将为中医药大学的师生提供教学支撑,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今后,有兴趣的市民可来这里分辨中草药原植物的形态。

(新民网编辑:)


相关内容

  • 药用植物桑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药用植物桑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药用植物桑树项目投资环境分析,药用植物桑树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药用植物桑树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药用植物桑树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药用植物桑树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药用植物桑树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药用植物桑树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药用植物桑树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 ...

  • 影响要用植物产量品质的因素
  • 影响药用植物产量品质的因素 中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由于目前有限的野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以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成为必然趋势,人们利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影响药用植物产量品质的基因和环境机制进行了研究. 一.遗传因素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按其固有的遗传信息所编排的程序进行,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 ...

  • 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0133414 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药学 开课部门:药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为<生药学>的先修课程.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 ...

  •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 浅谈对药 用植物的 认识 [1**********]2 韦依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作用 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药 ...

  • 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
  • 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 班级:高二(2)班 课题组长;江月娇 指导老师:文丽 成员:朱凤琴·宋杭·陈泉辉·胡志清·胡健 一, 植物的药用 1, 我国主要10个科的药用植物:菊科:菊花.红花.旋覆花.款冬花.紫菀.漏芦.天名精.佩兰.牛蒡子,苍耳子.蒲公英和鳢肠(墨旱莲)等2豆科: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 ...

  •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
  •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1月 第35卷 第1期 ・综述与进展・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概况 湖南农业大学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410128) 董静洲1 易自力3 蒋建雄 近些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药用植物资源过度开发,已有相当一部分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濒临枯竭.为寻求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路, ...

  • 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要点分析_邓惠静
  • 作物栽培 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邓惠静 (辽宁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本溪117022) 摘要:在药用植物中,以根和根茎入药的植物占很大比例,通过对影响该类药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生理调控诸因素的分析,探求该类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对提高该类植物产量和质量以及野生变家种,提 ...

  • 我对药用植物的几点认识
  • 我对药用植物的几点认识 药用植物?不知道你看到这四个字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先来说说我脑海里浮现的东西.第一,什么叫药用植物:第二,药用植物的功效到底有多强大:第三,价值几何,或者说贵不贵,有多贵. 那什么叫药用植物呢? 百度百科上这样说: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 ...

  • 人工诱变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 第37卷第7期2006年7月 药材和药用植物原料需要,黄檗的社会需求量却在迅速增加.大力促进黄檗的人工栽培,既能缓解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破坏压力,又可提高药用植物原料的供给能力和效率.References: [1] ZhouZ,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