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简介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7月1日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根据规定,该条约有效期为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会议,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

背景

核时代开始以及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使用核武器以来,各国核能力的发展使其能够将技术和材料转用于核武器。因此,防止此类转用的问题成为关于和平利用核能的讨论的中心议题。从1946年开始,为建立一套让所有国家能够根据适当保障监督措施获得核技术的国际制度做出了初步努力,但是由于主要国家之间的严重政治分歧,此种努力在1949年停止,建立此种国际制度的目标没有实现。这时,美国和前苏联均已试验核武器,并开始建立核武器储备。

1953年12月,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向联合国大会第八届会议提出“原子能和平用途”建议,敦促建立一个旨在传播和平核技术、同时防止其他国家发展武器能力的国际组织。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建议导致于1957年成立原子能机构,该机构承担着促进和管制核技术的双重责任。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援助始于1958年。1961年制定了小型核反应堆临时保障制度,该制度在1964年被新制度取代,该新制度适用于较大型的装置,并在以后年份中扩大到包括其他核设施(INFCIRC/66及其修订本)。各方努力加强原子能机构保障制度的实效并提高其效率,终于导致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于1997年5月批准了示范附加议定书(INFCIRC/540)。

早在1957年,联合国框架内的谈判已涉及核不扩散原则,1960年代初,该原则的势头猛增。到1960年代中期,一项维持核不扩散作为国际行为规范的条约结构已经明晰;到1968年,就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进行同和平利用原子能有关的合作并促进实现核裁军目标的条约达成了最后协议。

1959年和1961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爱尔兰提出的要求有核武器国家不向无核国家提供核武器和“防止核武器更大范围扩散”的议案,这两项议案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雏形。

1960年和1964年,法国和中国先后成功地爆炸了核装置,美苏极为担心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

宗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加入情况

1992年3月9日,美国加入该公约

1992年3月9日(一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该公约。

1992年8月3日,法国加入该公约。

1993年6月21日,德国加入该公约。

1994年8月3日,英国加入该公约。

1995年9月30日,日本加入该公约。

印度、巴基斯坦与以色列三国皆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于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意向,但后又撤回。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意向,于2003年4月10日正式退出。

主要内容

该条约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决定无限期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会议

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根据有关规定,条约有效期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审议会议,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

中国于1991年12月28日决定加入该公约,1992年3月9日递交加入书,同时对中国生效。

1992年1月27日,法国决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8月3日正式把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批准文件递交美、英、俄3个签字国。

1998年12月根据47届联大决议成立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和延长大会筹备委员会。1993年5月─1995年1月共举行了4次会议。筹备委员会为大会准备了临时议程和程序规则草案。根据筹委会的建议,会议期间将成立3个主要委员会,第一委员会将集中讨论条约中有关不扩散核武器、裁军和国际和平与安全(包括安全保障)条款的执行情况;第二委员会的工作是讨论不扩散核武器、保证措施和无核区条款的执行情况;第三委员会将讨论关于条约国家不受歧视地发展、研究、生产及使用和平核能条款的执行情况。

由于德国、意大利、日本和瑞典的反对,条约在1970年生效时,只有25年的期限,25年后是否继续延长,如何延长则要根据多数会员国的意见决定。反对无限期延长的主要是“不结盟”国家和其它一些无核国家,如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墨西哥、尼日利亚、泰国、委内瑞拉等。这些国家认为核国家没有履行条约里的一些重要条款,例如全面禁止核试验,停止生产可制造核武器的裂变材料,对无核国家承担安全保证,允许无核国家获取和平核能技术等。这些国家认为,如果无限期延长,就会使核国家放松核裁军的努力,使事实上的“有核与无核”成为永久不可改变的、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德、意、日、瑞等原先反对永久性条约的4个国家,由于放弃发展核武器后,在获取和平核能技术方面得到保障,已转而支持无限期延长条约。

1995年5月11日,在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和延长大会上,179个缔约国以协商一致方式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大会还通过了两个决议:核不扩散和裁军的原则和目标;加强《条约》审议机制。缔约国同时决定在5年之后举行审议大会,并在1997、1998和1999年举行三次预备会议。但代表们未能就一份关于该条约过去5年所起作用的最后报告达成一致意见。会议主席贾扬塔·达纳帕拉在闭幕词中说:“这次会议没有胜者,没有败者。获胜的是条约本身。”

1997年4月7日,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举行1997年预备会议,会议审议了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领域工作的进展情况。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代表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支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执行包括裁军在内的各项条款。

1999年5月10日,2000年审议大会第三次筹委会会议在联合国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参加了会议并发言指出,国际社会必须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坚决反对和彻底摒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唯有这样,每个国家才会有安全感,才能保证核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取得成功。

2000年4月25日,2000年审议大会在纽约举行。大会的主要议题有:《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普遍性;核不扩散和核裁军以及无核区。

2005年5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来自187个缔约国的代表参加会议。

由于与会各方在核裁军、防扩散和中东无核武器区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大会最终未能就《最后文件》草案达成一致。

2009年5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支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附加议定书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核扩散,1997年5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核准了保障协定附加议定书。这是自1970年通过第一批依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无核武器国家缔结的全面保障协定实施细则以来,对机构保障体系所作的最重要修订。附加议定书的标准文本由序言、18条正文和2个附件组成,内容包括:有关国家提供有关核燃料循环的一切信息,以及视察员进入这些场所的权利;有关一国核场址上的一切建筑物的信息及视察员临时通知进入这些建筑物的权利;改进视察员指派过程的行政安排,发放多次入境签证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利用现代通信手段的权利;国际原子能机构遵守实施的卫生、安全、实物和其他保安方面的规定及尊重个人权利,并采取一切预防措施保护由此得知的商业、技术和工业秘密及其他机密信息等。

中国于1998年12月31日签署了附加议定书。截至2001年11月,签署附加议定书的国家有57个。 联合国总部正在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日本提出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之际,希望全球领导人访问核爆受害地。然而12日出炉的草案并未包含这一提案。日本共同社报道说,是中国要求删除了相关内容。

据《东京新闻》报道,这一要求是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NPT审议大会开幕的演讲中最先提出的。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说,大会8日发布的草案包含日方这一提案,但12日的最新草案中,这一提案被删除。

当地时间11日,中国裁军大使傅聪在联合国总部接受共同社采访时说,不希望这种人道主义问题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政府利用,在大会上强加对二战的曲解。共同社称,傅聪在11日的闭门会议上要求对访问广岛、长崎的内容予以删除。傅聪主张,日本被投原子弹是有原因的,暗示投掷原子弹是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等国家的后果。虽然对遇难者抱以同情,但反对日本政府利用审议大会。该报道评论说,中国对日本试图以强调“受害”姿态来掩盖作为加害国“侵略”的历史心怀警惕。

“你问中方领导人会不会访问广岛和长崎,我想首先问一问,日本领导人什么时候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参观?”在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这样回答记者提问。据《东京新闻》报道,中国的主张得到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2015年5月,联合国总部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日本提出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之际,希望全球领导人访问核爆受害地。然而12日出炉的草案并未包含这一提案。日本共同社报道说,是中国要求删除了相关内容。

据《东京新闻》报道,这一要求是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NPT审议大会开幕的演讲中最先提出的。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说,大会8日发布的草案包含日方这一提案,但12日的最新草案中,这一提案被删除。

当地时间11日,中国裁军大使傅聪在联合国总部接受共同社采访时说,不希望这种人道主义问题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政府利用,在大会上强加对二战的曲解。共同社称,傅聪在11日的闭门会议上要求对访问广岛、长崎的内容予以删除。傅聪主张,日本被投原子弹是有原因的,暗示投掷原子弹是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等国家的后果。虽然对遇难者抱以同情,但反对日本政府利用审议大会。该报道评论说,中国对日本试图以强调“受害”姿态来掩盖作为加害国“侵略”的历史心怀警惕。

“你问中方领导人会不会访问广岛和长崎,我想首先问一问,日本领导人什么时候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参观?”在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这样回答记者提问。据《东京新闻》报道,中国的主张得到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赞同和支持。[2]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内容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概况

1968年7月1日在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开放供签署生效日期:1970年3月5日保存国政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和美利坚合众国 本条约各缔约国(以下称“各缔

约国”),[1]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意义

考虑到一场核战争将使全人类遭受浩劫,因而需要竭尽全力避免发生这种战争的危险并采取措施以保障各国人民的安全,

认为扩散核武器将使发生核战争的危险严重增加,

根据联合国大会要求缔结一项防止更广泛地扩散核武器的协定的各项决议,

承诺进行合作为应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和平核活动的各种保障措施提供便利,

表示支持进行研究、发展和其他努力,以促进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制度范围内应用下述原则,即通过在一定战略地点使用仪器和其他技术有效地保障原料和特殊裂变物质的流动,

确认下述原则:一切缔约国,不论是有核武器国家或无核武器国家,均能为和平目的而获得和平应用核技术的利益,包活有核武器国家由于发展核爆炸装置而可能得到的任何技术副产品,

深信在促进此项原则时,所有缔约国均有权参加尽可能充分的科学情报交换,以促进为和平目的而应用原子能的发展,并且单独地或与其他国家合作,对促进这种发展作出贡献,

宣布它们的意图是尽早实现停止核军备竞赛和着手采取以核裁军为目标的有效措施,

敦促所有国家为达列这个目标而进行合作,

回顾到一九六三年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的各缔约国在该条约序言中所表示的谋求达到永远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并为此目的继续进行谈判的决心,

愿意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以及各国间信任的加强,以利于按照在严格和有效的国际监督下的全面彻底裁军条约停止制造核武器、清除其现有全部储存并从国家武库中取消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回顾到按照联合国宪章,各国在其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或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其他方法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并且.回顾到要尽量减少把世界人力及经济资源用于军备,以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建立与维护,

议定条款如下: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一条

每个有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不直接或间接向任何接受国转让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或对这种武器或爆炸装置的控制权;并不以任何方式协助、鼓励或引导任何无核武器国家制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或对这种武器或爆炸装置的控制权。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条

每个无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不直接或间接从任何让与国接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或对这种武器或爆炸装置的控制权的转让;不制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也不寻求或接受在制造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方面的任何协助。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三条

1.每个无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接受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及该机构的保障制度与该机构谈判缔结的协定中所规定的各项保障措施,其目的专为核查本国根据本条约所承担的义务的履行情况,以防止将核能从和平用途转用于核武器或其池核爆炸装置。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无论是正在任何主要核设施内生产、处理或使用,或在任何这种设施之外,均应遵从本条所要求的保障措施的程序。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应适用于在该国领上之内、在其管辖之下或在其控制之下的任何地方进行的一切和平核活动中的一切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

2.每个缔约国承诺不将(a)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或(b)殊别为处理,使用或生产特殊裂变物质而设计或配备的设备或材料,提供给任何无核武器国家,以用于和平的目的,除非这种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受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的约束。

3.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的实施,应符合本条约第四条,并应避免妨碍各缔约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或和平核活动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包括按照本条的规定和在本条约序言中阐明的保障原则,为和平日的在国际上交换核材料和处理、使用或生产核材料的设备。

4.无核武器的缔约国应单独地或会同其他国家,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订立协定,以适应本条的要求。这类协定的谈判应自本条约最初生效后一百八十天内开始进行。在上述一百八十天期限届满后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的各国,至迟应自交存之日开始进行这类协定的谈判。这类协定的生效应不迟于谈判开始之日起十八个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四条

1.本条约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影响所有缔约国不受歧视地并按照本条约第一条及第二条的规定开展为和平目的而研究、生产和使用核能的不容剥夺的权利。

2.所有缔约国承诺促进并有权参加在最大可能范围内为和平利用核能而交换设备、材料和科学技术情报。有条件参加这种交换的各缔约国还应单独地或会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在进一步发展为和平目的而应用核能方面,特别是在无核武器的各缔约国领土上发展为和平目的应用核能方面,进行合作以作出贡献,对于世界上发展中地区的需要应给予应有的考虑。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五条

每个缔约国承诺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按照本条约,在适当国际观察下并通过适当国际程序,使无核武器的缔约国能在不受歧视的基础上获得对核爆炸的任何和平应用的潜在利益,对这些缔约国在使用爆炸装置方面的收费应尽可能低廉,并免收研究和发展方面的任何费用。无核武器的缔约国得根据一项或几项特别国际协定,通过各无核武器国家具有充分代表权的适当国际机构,获得这种利益。就此问题的谈判应在条约生效后尽速开始进行。具有这种愿望的无核武器的缔约国也可以根据双边协定获得这种利益。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六条

每个缔约国承诺就及早停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就一项在严格和有效国际监督下的全面彻底裁军条约,真诚地进行谈判。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七条

本条约的任何规定均不影响任何国家集团为了保证其各自领土上完全没有核武器而缔结区域性条约的权利。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条

任何缔约国得对本条约提出修正案。提出的任何修正案应提交各保存国政府,由各保存国政府分发给所有缔约国。随后如经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上缔约国请求,各保存国政府应召集会议,邀请所有缔约国参加,以审议这项修正案。

2.本条约的任何修正案须经所有缔约国的多数票通过,多数票中应包括所有有核武器的缔约国以及在分发修正案之日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理事国的所有其他缔约国的票数。该修正案对于每个交存其对该修正案的批准书的缔约国,应于所有缔约国的过半数国家,其中包括所有有核武器国家以及在分发修正案之日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理事国的所有其他缔约国,交存其对修正案的批准书时起生效。此后,该修正案对于任河其他缔约国应在其交存修正案批准书时开始生效。

3.本条约生效后五年,应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缔约国会议,审查本条约的实施情况,以保证本条约序言的宗旨和本条约的各项条款正在得到实现。此后,每隔五年,经超过半数缔约国向各保存国政府提出以上内容的建议,得另行召集为审查本条约实施情况这一相同目的的会议。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九条

1.本条约应开放供所有国家签署。凡未在本条约按照本条第三款的规定生效前在本条约上签字的国家,得随时加入本条约。

2.本条约须经签署国批准。批准书和加入书应交经指定为保存国政府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美利坚合众国三国政府保存。

3.本条约应在指定为条约保存国政府的各国和本条约的其他四十个签署国批准本条约并交存其批准书后生效。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

4.对于在本条约生效后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的国家,本条约应自各该国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之日

起生效。

5.各保存国政府应将每一签字的日期、每份批准书或加入书的交存日期、本条约的生效日期、收到关于召集会议的任何请求的日期以及其他通知事项,迅速告知所有签署国和加入国。

6.本条约应由各保存国政府遵照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二条办理登记。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条

1.每个缔约国如果断定与本条约主题有关的非常事件已危及其国家的最高利益,为行使其国家主权,应有权退出本条约。该国应在退出前三个月将此事通知所有其他缔约国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这项通知应包括关于该国认为已危及其最高利益的非常事件的说明。

2.本条约生效后二十五年应举行一次会议,以决定本条约是否应无限期地继续有效或应延长一段确定的时期。这种决定应由过半数缔约国作出。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一条

本条约的英文、俄文、法文、西班牙文和中文文本具有同等效力;本条约应保存在各保存国政府的档案库内。各保存国政府应将经正式核证的本条约副本分送各签署国和加入国政府。

下列签署人,经正式授权,在本条约上签字,以资证明。

一九六八年七月一日订于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一式三份。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大事记

编辑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苏制订的防止核扩散国际条约草案。

1968年7月1日,英、美、苏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了这项条约。

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

1985年12月12日,朝鲜

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未按NPT条约要求在1年半内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全面保障监督协定)。

1992年1月30日,朝鲜签订全面保障监督协定,4月协定生效,5月4日向IAEA提交了关于其所有核材料及相关设施的初始申报。

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审议和延长该条约大会上,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

1993年3月12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3个月后正式生效。

1993年6月2日至11日,朝鲜与美国举行第1次正式会谈。会后,朝鲜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2003年1月10日朝鲜再次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

常驻联合国代表朴吉渊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已成为美国执行反对政策的工具,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为首个退出此条约的国家。

2011年6月30日至7月1日,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五核国落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成果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

简介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1968年7月1日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根据规定,该条约有效期为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会议,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

背景

核时代开始以及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使用核武器以来,各国核能力的发展使其能够将技术和材料转用于核武器。因此,防止此类转用的问题成为关于和平利用核能的讨论的中心议题。从1946年开始,为建立一套让所有国家能够根据适当保障监督措施获得核技术的国际制度做出了初步努力,但是由于主要国家之间的严重政治分歧,此种努力在1949年停止,建立此种国际制度的目标没有实现。这时,美国和前苏联均已试验核武器,并开始建立核武器储备。

1953年12月,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向联合国大会第八届会议提出“原子能和平用途”建议,敦促建立一个旨在传播和平核技术、同时防止其他国家发展武器能力的国际组织。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建议导致于1957年成立原子能机构,该机构承担着促进和管制核技术的双重责任。原子能机构的技术援助始于1958年。1961年制定了小型核反应堆临时保障制度,该制度在1964年被新制度取代,该新制度适用于较大型的装置,并在以后年份中扩大到包括其他核设施(INFCIRC/66及其修订本)。各方努力加强原子能机构保障制度的实效并提高其效率,终于导致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于1997年5月批准了示范附加议定书(INFCIRC/540)。

早在1957年,联合国框架内的谈判已涉及核不扩散原则,1960年代初,该原则的势头猛增。到1960年代中期,一项维持核不扩散作为国际行为规范的条约结构已经明晰;到1968年,就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进行同和平利用原子能有关的合作并促进实现核裁军目标的条约达成了最后协议。

1959年和1961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爱尔兰提出的要求有核武器国家不向无核国家提供核武器和“防止核武器更大范围扩散”的议案,这两项议案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雏形。

1960年和1964年,法国和中国先后成功地爆炸了核装置,美苏极为担心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

宗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加入情况

1992年3月9日,美国加入该公约

1992年3月9日(一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该公约。

1992年8月3日,法国加入该公约。

1993年6月21日,德国加入该公约。

1994年8月3日,英国加入该公约。

1995年9月30日,日本加入该公约。

印度、巴基斯坦与以色列三国皆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于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意向,但后又撤回。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意向,于2003年4月10日正式退出。

主要内容

该条约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决定无限期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会议

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根据有关规定,条约有效期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审议会议,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

中国于1991年12月28日决定加入该公约,1992年3月9日递交加入书,同时对中国生效。

1992年1月27日,法国决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8月3日正式把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批准文件递交美、英、俄3个签字国。

1998年12月根据47届联大决议成立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和延长大会筹备委员会。1993年5月─1995年1月共举行了4次会议。筹备委员会为大会准备了临时议程和程序规则草案。根据筹委会的建议,会议期间将成立3个主要委员会,第一委员会将集中讨论条约中有关不扩散核武器、裁军和国际和平与安全(包括安全保障)条款的执行情况;第二委员会的工作是讨论不扩散核武器、保证措施和无核区条款的执行情况;第三委员会将讨论关于条约国家不受歧视地发展、研究、生产及使用和平核能条款的执行情况。

由于德国、意大利、日本和瑞典的反对,条约在1970年生效时,只有25年的期限,25年后是否继续延长,如何延长则要根据多数会员国的意见决定。反对无限期延长的主要是“不结盟”国家和其它一些无核国家,如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墨西哥、尼日利亚、泰国、委内瑞拉等。这些国家认为核国家没有履行条约里的一些重要条款,例如全面禁止核试验,停止生产可制造核武器的裂变材料,对无核国家承担安全保证,允许无核国家获取和平核能技术等。这些国家认为,如果无限期延长,就会使核国家放松核裁军的努力,使事实上的“有核与无核”成为永久不可改变的、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德、意、日、瑞等原先反对永久性条约的4个国家,由于放弃发展核武器后,在获取和平核能技术方面得到保障,已转而支持无限期延长条约。

1995年5月11日,在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和延长大会上,179个缔约国以协商一致方式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大会还通过了两个决议:核不扩散和裁军的原则和目标;加强《条约》审议机制。缔约国同时决定在5年之后举行审议大会,并在1997、1998和1999年举行三次预备会议。但代表们未能就一份关于该条约过去5年所起作用的最后报告达成一致意见。会议主席贾扬塔·达纳帕拉在闭幕词中说:“这次会议没有胜者,没有败者。获胜的是条约本身。”

1997年4月7日,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举行1997年预备会议,会议审议了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领域工作的进展情况。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代表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支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执行包括裁军在内的各项条款。

1999年5月10日,2000年审议大会第三次筹委会会议在联合国举行。中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参加了会议并发言指出,国际社会必须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坚决反对和彻底摒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唯有这样,每个国家才会有安全感,才能保证核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取得成功。

2000年4月25日,2000年审议大会在纽约举行。大会的主要议题有:《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普遍性;核不扩散和核裁军以及无核区。

2005年5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来自187个缔约国的代表参加会议。

由于与会各方在核裁军、防扩散和中东无核武器区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大会最终未能就《最后文件》草案达成一致。

2009年5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支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附加议定书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核扩散,1997年5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核准了保障协定附加议定书。这是自1970年通过第一批依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无核武器国家缔结的全面保障协定实施细则以来,对机构保障体系所作的最重要修订。附加议定书的标准文本由序言、18条正文和2个附件组成,内容包括:有关国家提供有关核燃料循环的一切信息,以及视察员进入这些场所的权利;有关一国核场址上的一切建筑物的信息及视察员临时通知进入这些建筑物的权利;改进视察员指派过程的行政安排,发放多次入境签证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利用现代通信手段的权利;国际原子能机构遵守实施的卫生、安全、实物和其他保安方面的规定及尊重个人权利,并采取一切预防措施保护由此得知的商业、技术和工业秘密及其他机密信息等。

中国于1998年12月31日签署了附加议定书。截至2001年11月,签署附加议定书的国家有57个。 联合国总部正在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日本提出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之际,希望全球领导人访问核爆受害地。然而12日出炉的草案并未包含这一提案。日本共同社报道说,是中国要求删除了相关内容。

据《东京新闻》报道,这一要求是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NPT审议大会开幕的演讲中最先提出的。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说,大会8日发布的草案包含日方这一提案,但12日的最新草案中,这一提案被删除。

当地时间11日,中国裁军大使傅聪在联合国总部接受共同社采访时说,不希望这种人道主义问题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政府利用,在大会上强加对二战的曲解。共同社称,傅聪在11日的闭门会议上要求对访问广岛、长崎的内容予以删除。傅聪主张,日本被投原子弹是有原因的,暗示投掷原子弹是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等国家的后果。虽然对遇难者抱以同情,但反对日本政府利用审议大会。该报道评论说,中国对日本试图以强调“受害”姿态来掩盖作为加害国“侵略”的历史心怀警惕。

“你问中方领导人会不会访问广岛和长崎,我想首先问一问,日本领导人什么时候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参观?”在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这样回答记者提问。据《东京新闻》报道,中国的主张得到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2015年5月,联合国总部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日本提出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之际,希望全球领导人访问核爆受害地。然而12日出炉的草案并未包含这一提案。日本共同社报道说,是中国要求删除了相关内容。

据《东京新闻》报道,这一要求是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NPT审议大会开幕的演讲中最先提出的。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说,大会8日发布的草案包含日方这一提案,但12日的最新草案中,这一提案被删除。

当地时间11日,中国裁军大使傅聪在联合国总部接受共同社采访时说,不希望这种人道主义问题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政府利用,在大会上强加对二战的曲解。共同社称,傅聪在11日的闭门会议上要求对访问广岛、长崎的内容予以删除。傅聪主张,日本被投原子弹是有原因的,暗示投掷原子弹是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等国家的后果。虽然对遇难者抱以同情,但反对日本政府利用审议大会。该报道评论说,中国对日本试图以强调“受害”姿态来掩盖作为加害国“侵略”的历史心怀警惕。

“你问中方领导人会不会访问广岛和长崎,我想首先问一问,日本领导人什么时候到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参观?”在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这样回答记者提问。据《东京新闻》报道,中国的主张得到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赞同和支持。[2]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内容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概况

1968年7月1日在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开放供签署生效日期:1970年3月5日保存国政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和美利坚合众国 本条约各缔约国(以下称“各缔

约国”),[1]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意义

考虑到一场核战争将使全人类遭受浩劫,因而需要竭尽全力避免发生这种战争的危险并采取措施以保障各国人民的安全,

认为扩散核武器将使发生核战争的危险严重增加,

根据联合国大会要求缔结一项防止更广泛地扩散核武器的协定的各项决议,

承诺进行合作为应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和平核活动的各种保障措施提供便利,

表示支持进行研究、发展和其他努力,以促进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制度范围内应用下述原则,即通过在一定战略地点使用仪器和其他技术有效地保障原料和特殊裂变物质的流动,

确认下述原则:一切缔约国,不论是有核武器国家或无核武器国家,均能为和平目的而获得和平应用核技术的利益,包活有核武器国家由于发展核爆炸装置而可能得到的任何技术副产品,

深信在促进此项原则时,所有缔约国均有权参加尽可能充分的科学情报交换,以促进为和平目的而应用原子能的发展,并且单独地或与其他国家合作,对促进这种发展作出贡献,

宣布它们的意图是尽早实现停止核军备竞赛和着手采取以核裁军为目标的有效措施,

敦促所有国家为达列这个目标而进行合作,

回顾到一九六三年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的各缔约国在该条约序言中所表示的谋求达到永远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并为此目的继续进行谈判的决心,

愿意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以及各国间信任的加强,以利于按照在严格和有效的国际监督下的全面彻底裁军条约停止制造核武器、清除其现有全部储存并从国家武库中取消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回顾到按照联合国宪章,各国在其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或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其他方法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并且.回顾到要尽量减少把世界人力及经济资源用于军备,以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建立与维护,

议定条款如下: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一条

每个有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不直接或间接向任何接受国转让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或对这种武器或爆炸装置的控制权;并不以任何方式协助、鼓励或引导任何无核武器国家制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或对这种武器或爆炸装置的控制权。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条

每个无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不直接或间接从任何让与国接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或对这种武器或爆炸装置的控制权的转让;不制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也不寻求或接受在制造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方面的任何协助。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三条

1.每个无核武器的缔约国承诺接受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及该机构的保障制度与该机构谈判缔结的协定中所规定的各项保障措施,其目的专为核查本国根据本条约所承担的义务的履行情况,以防止将核能从和平用途转用于核武器或其池核爆炸装置。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无论是正在任何主要核设施内生产、处理或使用,或在任何这种设施之外,均应遵从本条所要求的保障措施的程序。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应适用于在该国领上之内、在其管辖之下或在其控制之下的任何地方进行的一切和平核活动中的一切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

2.每个缔约国承诺不将(a)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或(b)殊别为处理,使用或生产特殊裂变物质而设计或配备的设备或材料,提供给任何无核武器国家,以用于和平的目的,除非这种原料或特殊裂变物质受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的约束。

3.本条所要求的各种保障措施的实施,应符合本条约第四条,并应避免妨碍各缔约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或和平核活动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包括按照本条的规定和在本条约序言中阐明的保障原则,为和平日的在国际上交换核材料和处理、使用或生产核材料的设备。

4.无核武器的缔约国应单独地或会同其他国家,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订立协定,以适应本条的要求。这类协定的谈判应自本条约最初生效后一百八十天内开始进行。在上述一百八十天期限届满后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的各国,至迟应自交存之日开始进行这类协定的谈判。这类协定的生效应不迟于谈判开始之日起十八个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四条

1.本条约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影响所有缔约国不受歧视地并按照本条约第一条及第二条的规定开展为和平目的而研究、生产和使用核能的不容剥夺的权利。

2.所有缔约国承诺促进并有权参加在最大可能范围内为和平利用核能而交换设备、材料和科学技术情报。有条件参加这种交换的各缔约国还应单独地或会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在进一步发展为和平目的而应用核能方面,特别是在无核武器的各缔约国领土上发展为和平目的应用核能方面,进行合作以作出贡献,对于世界上发展中地区的需要应给予应有的考虑。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五条

每个缔约国承诺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按照本条约,在适当国际观察下并通过适当国际程序,使无核武器的缔约国能在不受歧视的基础上获得对核爆炸的任何和平应用的潜在利益,对这些缔约国在使用爆炸装置方面的收费应尽可能低廉,并免收研究和发展方面的任何费用。无核武器的缔约国得根据一项或几项特别国际协定,通过各无核武器国家具有充分代表权的适当国际机构,获得这种利益。就此问题的谈判应在条约生效后尽速开始进行。具有这种愿望的无核武器的缔约国也可以根据双边协定获得这种利益。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六条

每个缔约国承诺就及早停止核军备竞赛和核裁军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就一项在严格和有效国际监督下的全面彻底裁军条约,真诚地进行谈判。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七条

本条约的任何规定均不影响任何国家集团为了保证其各自领土上完全没有核武器而缔结区域性条约的权利。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条

任何缔约国得对本条约提出修正案。提出的任何修正案应提交各保存国政府,由各保存国政府分发给所有缔约国。随后如经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上缔约国请求,各保存国政府应召集会议,邀请所有缔约国参加,以审议这项修正案。

2.本条约的任何修正案须经所有缔约国的多数票通过,多数票中应包括所有有核武器的缔约国以及在分发修正案之日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理事国的所有其他缔约国的票数。该修正案对于每个交存其对该修正案的批准书的缔约国,应于所有缔约国的过半数国家,其中包括所有有核武器国家以及在分发修正案之日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理事国的所有其他缔约国,交存其对修正案的批准书时起生效。此后,该修正案对于任河其他缔约国应在其交存修正案批准书时开始生效。

3.本条约生效后五年,应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缔约国会议,审查本条约的实施情况,以保证本条约序言的宗旨和本条约的各项条款正在得到实现。此后,每隔五年,经超过半数缔约国向各保存国政府提出以上内容的建议,得另行召集为审查本条约实施情况这一相同目的的会议。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九条

1.本条约应开放供所有国家签署。凡未在本条约按照本条第三款的规定生效前在本条约上签字的国家,得随时加入本条约。

2.本条约须经签署国批准。批准书和加入书应交经指定为保存国政府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美利坚合众国三国政府保存。

3.本条约应在指定为条约保存国政府的各国和本条约的其他四十个签署国批准本条约并交存其批准书后生效。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

4.对于在本条约生效后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的国家,本条约应自各该国交存其批准书或加入书之日

起生效。

5.各保存国政府应将每一签字的日期、每份批准书或加入书的交存日期、本条约的生效日期、收到关于召集会议的任何请求的日期以及其他通知事项,迅速告知所有签署国和加入国。

6.本条约应由各保存国政府遵照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二条办理登记。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条

1.每个缔约国如果断定与本条约主题有关的非常事件已危及其国家的最高利益,为行使其国家主权,应有权退出本条约。该国应在退出前三个月将此事通知所有其他缔约国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这项通知应包括关于该国认为已危及其最高利益的非常事件的说明。

2.本条约生效后二十五年应举行一次会议,以决定本条约是否应无限期地继续有效或应延长一段确定的时期。这种决定应由过半数缔约国作出。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一条

本条约的英文、俄文、法文、西班牙文和中文文本具有同等效力;本条约应保存在各保存国政府的档案库内。各保存国政府应将经正式核证的本条约副本分送各签署国和加入国政府。

下列签署人,经正式授权,在本条约上签字,以资证明。

一九六八年七月一日订于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一式三份。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大事记

编辑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苏制订的防止核扩散国际条约草案。

1968年7月1日,英、美、苏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了这项条约。

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

1985年12月12日,朝鲜

加入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未按NPT条约要求在1年半内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全面保障监督协定)。

1992年1月30日,朝鲜签订全面保障监督协定,4月协定生效,5月4日向IAEA提交了关于其所有核材料及相关设施的初始申报。

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审议和延长该条约大会上,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

1993年3月12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3个月后正式生效。

1993年6月2日至11日,朝鲜与美国举行第1次正式会谈。会后,朝鲜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2003年1月10日朝鲜再次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

常驻联合国代表朴吉渊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已成为美国执行反对政策的工具,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为首个退出此条约的国家。

2011年6月30日至7月1日,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五核国落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成果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


相关内容

  • 论当前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形势
  • 论当前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形势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国际军备控制机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参与和普遍遵守,但由于种种原因,军控机制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和执行的复杂性.当前在军备控制领域,一方面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无核武器"的倡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应,另一方面是朝核.伊核问题前景扑朔迷离,核 ...

  • 试析美朝在核危机中的话语权之争
  • 作者:邓集龙 太平洋学报 2011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049(2010)10-0043-07 "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有关话语的权力或权利."话语"就是指"言语","说的话" ...

  • 印度对195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的反应
  • [内容提要]1964-1968年间,在中国核试验成功后,印度国内围绕核政策选择问题展开讨论.1964-1966年,讨论的焦点是印度是否要发展核武器,结论是印度保有发展和平目的核爆炸装置的权利.1964-1967年,印度政府又试探大国向本国提供核保护伞的可能性,但也没有如愿.1967-1968年,印度 ...

  • 美国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政策上的走向
  • 作者:邹云华 国际问题研究 2002年06期 布什政府上任后,对美国的核战略.核态势.军控政策等进行了全面审议.与此同时 ,布什总统宣布要用21世纪的新战略"框架"来取代现有的军备控制和有关核武器的协 议.人们现已看到,美国政府已声明退出<反导条约>,以便为建立新的国 ...

  •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得不偿失
  • 针对某些学者提出美国应退出<中导条约>以慑止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导弹威胁,兰德公司在报告中认为,如果美国退约将激发俄罗斯.欧洲和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复杂反应,可能恶化美俄关系,丧失政治信誉,并将多年的防扩散努力毁于一旦.此外,美国退约后的确可以研制新型中程弹道导弹,但与当前正在发展的" ...

  • 资料:国际核不扩散及核裁军问题
  • [世界主要核大国关于核问题的立场] 世界主要核大国关于核不扩散与核裁军等问题的立场如下: 美国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而且美国国会至今仍未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奥巴马上台后对美国核战略作出调整,其根本方针是重塑美国在核不扩散.军控和裁军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与此同时," ...

  • 伊朗核问题回眸
  • 2002年8月,伊朗反政府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揭露,伊朗正在阿拉克和纳坦兹秘密建造一座重水生产厂和一座核燃料生产厂.在综合分析各方情报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断定,伊朗正在纳坦兹建造一座铀浓缩设施.同年9月,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了这2处核设施的存在.2003年2月初,伊朗总 ...

  • 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中东地区安全
  • 作者:王联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8年06期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61(2008)01-0052-10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有两个理由:一是萨达姆政权支持恐怖主义并与基地组织有联系,二是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尽管战后美国承认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 ...

  • 朝鲜核危机演进时间表
  • 朝鲜核危机演进时间表 20世纪50年代末,朝鲜就已开始了核技术的研究工作. 60年代初,朝鲜建立了"宁边原子能研究所",由前苏联培训了部分核技术人才,并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堆,至此,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朝鲜相继建成了6个核研究中心.2座研究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