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的恶化

地球环境的恶化

地球是一个绚丽灿烂的世界,它赋予人类丰富的资源、阳光、空气、水、矿物、 土壤和生物,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 地球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全世界 8.5亿人生活在缺水的干旱地区,12亿人生活在微粒超标的城市中,20亿人不能正常得到基本卫生服务与基本药物供应,每年有5000万人死亡„„。1988年11月15日,英国《每日电讯》公布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多 数人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确,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 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杀人的烟雾

洁净的空气对生命来说,比任何东西都宝贵,但是,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仅已被人们识别的大气污染物就有100多种,它们对人类产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已发生过许多起毒害人的事件。

1948年10月27日早晨,浓浓的烟雾覆盖着美国多诺拉工业小镇,而且烟雾越来越稠厚,几乎是凝结成一块,地面正处于死风状态。午后,情况仍没有好转,视线仅仅能看到街的对面,除了烟囱之外,所有工厂都消失了。人们在烟雾之中匆匆忙忙地工作着,虽然有人开始呕吐,但空气中的刺激性怪味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病倒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感到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当然有的人症状是综合的。几天之内,全镇居民共有5910人发病,占全镇居民人数的43%, 其中,轻患者占居民总数的15.5%,中度患者占16.8%,重患者是10.4%,还有 17人在痛苦中死去了。

有怪味的烟雾从27日一直持续到30日,一场大雨才使空气逐渐恢复清新。事后得知,这是由于空气中SO2浓度过高而造成的。

1952年12月 5日,英国首都伦敦上空突然浓雾笼罩,天昏地暗,经久不散,就像一个巨大的盖子罩在了城市上空,农村和工厂的许多烟囱排出的浓烟积聚在低空,使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最高时每立方米烟尘浓度竟达到4.5毫克,SO2也达3.8毫克。

在伦敦准备展出的一群获奖的牛,首先对烟雾毒害有了反应。它们伸长舌头,呼吸困难,有一头当即死亡,12头因病重只好送到屠宰场,另有 160头牛需要治疗。与 此同时,过路的行人也闻到了一股股强烈刺鼻的气味,成千上万的市民感到胸闷气急、 喉痛咳嗽、呕吐不止,其他疾病也随之不断出现。4天内,伦敦有近 4000人死亡,患有呼吸器官疾病者是平时的4倍,患心脏病者是平时的3倍,紧接着,英国全境出现大雾,气温逆转,甚至在之后的2个月内,还有 8000多人因各种疾病死亡。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发生后,英国社会大哗,政府迫于形势,对受害情况组织调查,但没有查清原因,只得出含糊的结论:造成死亡的刺激物可能是煤的燃烧产物。由于“情况不明”,自然也就没有采取多少措施,结果,在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在伦敦又连续发生 3次类似的事件。

1970年7月18日,日本东京上空由于汽车废气及工厂排出的SO2浓度过高,出现了死人的事件。那天,许多在校学生感到眼痛、喉痛、胸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有 的人甚至四肢痉挛、昏倒不起,不得不入医院抢救。同时,在东京的三鹰市立三中、 川口市立中学等各处,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学校的学生们

十分紧张,他们知道这一定是空气的问题,所以,他们到教室外面活动都要带上防毒口罩。

测量的结果表明,当天中午市内的烟雾浓度为平时的10倍,硫酸烟雾达到每立方米20微克,飘尘为每方米400~500微克„„,所有数据都超过了原有环境标准的几倍 或几十倍。一时,受害者无法统计。

7月23日,类似的情况再次在日本发生,患病受害者在239人以上。同一天,德岛县有945人患病。

杀人烟雾的出现,是工业废气在空气中浓度过高的结果。大量煤的燃烧,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烟尘,而且还产生了大量的 CO2、SO2、NO及其他氮的氧化物。1吨煤中含 有5~50公斤的硫,这些硫在燃烧时将变成2倍于硫重的 SO2进入大气。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每年排放SO2的数量约为1.51亿吨,每年排放NO2的数量为5000万吨,在 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间,SO2的人为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长5%,10年总共增长了40%~ 50%。

这些氧化物的增加,遇到人体中的水分则生成相应的酸——硫酸、硝酸、碳酸, 人又如何能受得了?

“贫水症”与“败水症”

水,关系人类的命运,关系人类能不能美好自由地生活,但是,本世纪以来,生 活和工农业用水不断增加。在过去50年内,全球淡水用量增加了近4倍,达到每年4.23 万亿立方米。多项预测表明,在本世纪末,全球将开始出现用水危机:非洲大部、中 东部分地区、中国华北和西北、印度、墨西哥以及美国西部都将出现水荒。

地球水源越来越紧张,已出现“贫水症”。

但是,数量不多的清水,也正在遭受着各种污染:农药、化肥、重金属等等。种 种情况表明,地球上的水质越来越差,可以说,地球也身患着“败水症”。

50年代,瑞典气象学家首先发现在北欧地区,以至北半球广大地区的雨水经常是酸性的,它的酸度与西红柿汁差不多,有的甚至像醋那样酸,人们形象地管它叫“酸雨”。

酸雨简直可以说是“来自天空中的死神”,它的含酸量一般超过了正常含量的几十倍,pH值可达到 4.2。它酸化土壤、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危害生物资源,杀死大批鱼群,当然对人也有危害。由于有些地方缺乏碳酸盐母质,降落地表的酸雨在迳流过程中得不到地表物的中和。致使湖水的酸度增加很快,又由于酸雨对地表元素的 溶蚀作用较大,使湖水中的铁、锰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增加,湖泊的化学类型发生了变 化。湖水的酸化严重危害了湖泊的生态,使成千上万个湖泊的鱼类大量死亡。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的危害,其中4000多个已完全成为无鱼湖。

在北美,情况也不容乐观。实际上,美国和加拿大已有成千上万个湖泊变成“死水一潭”。1975年,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北美东部地区联合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那里有将近 50%的湖泊已根本没有鱼了,不但鱼类和大型水生物绝迹,甚至找不到 浮游生物和水草、藻类,而在1930年时,那里只有4%的湖泊没有鱼,其原因就是酸雨 使这些湖泊变成了水的“沙漠”。

1981年1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科罗里达河下游突然发现了大量的死鱼,5英里,50 英里,一直扩散到200英里的河面上。后来统计表明,当地所有的 27种鱼类全部死亡,连重达84磅的蓝猫鱼也无法幸免。

目前,世界上已相继出现了 3个大酸雨区,除了北欧酸雨区、北美酸雨区之外,中国南方酸雨区也已形成,“败水症”将更加严重。

小的生命正遭受着生存的威胁,那么,人类呢 ?在日本水俣所发生的一切给予了很肯定回答。

水俣是日本九州南部的一个小镇,西面就是鱼产丰富的不知海和水俣湾,因此, 这个小镇的渔业原来很是兴旺,但是,自从1925年开始,在此地建成了一个又一个化工厂后,奇怪的事情接连发生了。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人们发现有一些家猫不知为何走路时左摇右 晃、步态不稳,有的还抽筋麻痹,最后竟自己跳入水中溺死。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只当作是世上一件奇闻,没有研究此事。对这种猫,当地人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 自杀猫”。

1953年,在水俣镇又发现了一个生怪病的人,他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儿沉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最后,他身体弯弓着、口中高声嚷叫着死去了,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怪病。

1956年4月,一个6岁的女孩因同样的症状被家人送入了医院,医生初步诊断,认为是脑系科疾病,也没引起重视。5月,又有4名同样的病人入院就医。医院开始有点警觉,他们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还有50多个这样的病人。

问题严重了,这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学院一些医生的注意,他们与市医师会和医 院组成水俣怪病对策委员会,开展广泛的调查,在调查中证实这不是传染病,随后,他们把“自杀猫”和人病死的诸种怪现象联系起来分析,找到了吃当地鱼中毒这个共 同受害的根源。

吃水俣产的鱼会中毒的消息传开了,人们谈鱼色变,谁也不敢再买他们的鱼,于是,附近成千上万的渔民失业了,他们忍无可忍,联合起来,召开了不知海沿岸渔民 总奋起大会,4000多人联名向当地化工厂提出抗议。

1958年春,化工厂为平民愤,答应停止向水俣湾排放带有污染物的废水,但同时 却偷偷地将毒水引向水俣川的北部。几个月后,这个新的污染区又出现了18个中毒的 病人。1959年 2月,日本食物中毒委员会经调查研究后认为,水俣病与重金属中毒有 关,尤其是汞的可疑性最大。后经熊本大学调查,从病死者尸体、鱼体和工厂排污管道出口附近都发现了有毒的甲基汞,排水口近处污泥含汞的浓度高达 2000ppm以上, 至此,才揭开了这个水俣“地方病”的秘密。

但是,厂方拒不承认,对调查百般阻挠的同时,花重金收买了知情人,因此,日本政府没有认真处理这一事件,使水俣病在日本各地蔓延开来。

1963年,日本西海岸的阿贺野川流域的下游,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由于水俣事件没有报导宣传,也就没有警惕这件事。第二年8月,当地猫的90% 都自杀了,随之而来的是,有死猫的居民也相继出现水俣病症状。在短时间内,水俣 病患者增加到45人,并有 5人死亡。这样,日本政府才进行了干涉,但为时已晚。据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日本水俣湾与阿贺野川两个地区共有汞中毒患者 283人,其中60人死亡。

海洋在叹息

大海汪洋,百川归流,富饶的海洋是地球生命的发源地,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荣兴 旺的巨大支柱。现代科学技术已证明,地球表面近三分之二被海水覆盖,海洋不仅是 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发源地,而且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本世纪 人类对海洋的破坏是巨大的,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废物、污水、毒品,随 着江河奔泻、海岸倾弃、舰船往来,源源不断地推入了海洋。资源丰富的海底成了核 废料的垃圾场,大量珍贵的鱼类和海洋植物正面临着绝迹的威胁„„

城市中生活污水,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废水,以及农业污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和铁、锰等金属元素,它们随着江河奔泻入海。据统计,美国沿海城市,每年仅通过粪便排入海洋中的磷就有近9万吨,全世界每年施氮肥约2000万吨, 约有1300多万吨被河流带入海洋,在营养物料十分丰富的条件下,一种红色的海洋浮 游生物过度繁殖,形成“赤潮”,其结果是减少水中的溶解氧,使鱼虾大量死亡。尽管海洋本身有着巨大的自然净化能力,但它今天已经显得疲惫,向人类叹说着它已力不胜任。

1992年,联合国有关海洋污染问题的多国专家小组,对当今世界海洋环境作了较为全面、准确的分析,其结论是发人深思的。专家们认为,公海海域污染十分严重,沿岸地区,特别是靠近江河出海口、工业中心附近的地区,海洋污染情况也是日趋恶化。当前,海洋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对工业总废料、废水的处理仍不够彻底, 而大海又是这些污染物的天然倾倒场,结果,人类必将自食其恶果。

人类已经开始自食恶果了,里海和咸海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

里海和咸海是地球上两个特殊的水域,它们同世界大多数内海和湖泊有着不同之处:水流的方向只有一个,只流进,不流出。它们位于干燥地区,蒸发率特别高,流 进来的水很快就会蒸发掉,所以,它们虽无出口,也不必担心会涨水。

里海位于原苏联境内,是苏联最大的咸水湖。在1933年之前,它的面积是相当稳定的,约为40万平方公里,但从1933年以来却显著地缩小了:1965年时为37.2万平方公里,其原因是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

在原先,每年流进里海的水中,河水占了80%,而伏尔加河又占河水水量的80%。 从30年代初开始,苏联政府就宣布沿伏尔加河修建13个大水坝,以供发电和灌溉。19 37年,苏联开始把莫斯科与伏尔加河和里海联结起来;1933年 6月已把伏尔加河、白 海和波罗的海沟通;1952年完成了伏尔加河—顿河的运河工程,但结果,水量损失巨 大,有些从地下流失了,但主要是蒸发了,再加上大量的河水引入灌溉运河,流进海 里的水量大大减少。

里海的水位不断下降,面积日渐缩小。从1929年到1970年,里海水位下降了2.57 米,海面则退缩更快,里海水位每下降 1米,它南部的水面面积减少0.5%,而北部则 要减少17%。

咸海也是如此,从1960年至1967年,水位下降了1.76米,每年下降约24厘米,其 后,继续按此速度下降。1966年咸海的面积比1960年缩小了10%。

水位的下降,引起了海水的污染加重、捕鱼量大减、疾病增加、港口消失和耕地 减少。目前,里海的渔业已经崩溃,鲈鱼和狗鱼的捕获量30年来下降了 96%,但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下降幅度最大的当属鲟鱼的鱼子产量。里海出

产的鱼子酱曾占世界总产量的 90%,享誉全世界,而如今,由于鱼的回游路线阻塞,人的过量捕捉和污染日益加重,从伏尔加河回游到里海产卵的鲟鱼已大大减少。在70年代,捕到生长期达60年、体重达900磅的鲟鱼并不罕见,如今,90%的鲟鱼在完全成熟和开始繁殖之前就被捕杀。在里海以南的伊良赛菲德河流域,鲟鱼的商业捕获量从1961年的6700吨已下降到1993年的不足半吨,可以说,它们是垂死的海域。

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 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除了这种污水污染以外,石油对海洋的污染也日益突出。

造成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是油船事故。据估计,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 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其中以油轮遇难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 目前,世界上 60%的石油是经海上运输的,由于油轮的触礁、碰撞、搁浅或失火,致 使其运载的石油全部或一部流入海洋。这样的事情已发生了多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 损失。

1978年 3月,“阿莫柯·卡迪斯”号油轮在法国布勒塔尼沿海触礁,溢出23万吨 原油。虽然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补救工作,将其中一半儿的原油作了回收或处理,但其余一半儿却蒸发、散失或沉入海底,造成15公里范围内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并在深达60米的范围内,形成了油水混合物的固定油层。直到 3年后,海岸附近才恢复原状,10年才使整个海港或海湾恢复原状。

油田原油泄露也是海洋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 巴拉海湾的海底油田,由于油喷压力过大,使地层龟裂,发生了严重的井喷事故,几 天之内,从海底涌出了 1万多吨原油,并引起了蔓延几百里的海面大火。油田被迫封 闭后,每天仍有2吨原油喷出,致使附近海面覆盖一层1~2厘米厚的油层。

1979年 6月3日~1980年3月20日间,发生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溢油事件。墨西哥湾的一口油井喷出泥浆之后,又喷出了石油和天然气,速度越来越快。石油和天然气雾接触到正在运转的泥浆电动机后,顷刻发生强烈的爆炸,引起了一场熊熊大火,钻塔倒塌,使下面整个钻井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一周之内所损失的石油,比1976年12 月在马萨诸塞州海岸外的“阿尔戈商人”号溢油事件所损失的 2.9万吨还要多。这样 大的井喷事故虽不多见,但在正常的海底石油开发中,尤其是一些老的油井,石油的泄露乃是常事。由于海底油田的开发和井喷事故,全世界每年涌入海洋的石油在 100 万吨以上。

石油污染不但丧失了宝贵的石油,对海洋生物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石油污染后 的海区,要经过5~7年的时间才能使生物重新繁殖;一升石油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万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如此大量的石油进入海洋,造成海水严重缺氧,使海洋生物很快窒息而死亡。

1981年初,由于英国北海油田钻井和一艘希腊油船漏油,造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数十万只海鸟死亡,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海鸟一旦接触到漂浮海面的油膜,羽毛 便沾上油污而游不动、飞不起,海鸟的羽毛将因此而丧失隔热和浮力的功能,海鸟变 得怕冷以致冻死,或者当它们用嘴整理羽毛时,又会因吞食油污而严重刺激消化道,造成厌食以至最后饿死。侵入海鸟体内的石油化合物还能引起肺炎或造成神经失常。

海岸到处是海鸟的尸体,一些海鸟奄奄待毙,进行着垂死挣扎。沿海居民目睹海鸟沾上油污后身处绝境的痛苦,纷纷拿起火枪或气枪把海鸟击毙,免得这些可怜的生命惨遭冻饿的折磨。

失色的生机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它通过无数树木的光合作用吸收 CO2,同时提供人类必不可少的氧气。一般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每公顷森林可吸收1吨CO2,放出 730公斤的氧气。森林的林冠和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层还能截流雨水,使雨水渗入地下,一亩林地比一亩无林地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森林还可以调节气候,树木的强大根系把大量的地下水吸上来,通过枝叶的蒸腾作用,蒸发到空中,变成雨水。一公顷森林,夏季一天可以从地下提出 70~100吨水化为大气中的水蒸气,所以林区上空的湿度,一般要比无林区高 20%左右,因而林区的降雨量也较高。但是,人类为了取得燃料,至今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劈木做柴,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每年至少要砍掉1100 万公顷的森林,而目前世界上为供应木柴燃料的造林速度仅有 200万公顷。地球上的 森林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大片森林地被剃光了头,土地裸露,肥土流失,气候恶劣,干旱频频,并正在促使沙漠的扩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字,从1950年至1985年,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儿,森林生态危机正在世界各地蔓延。目前,全世界森林每年减少量1800~2000万公顷。发展中国家森林破坏十分严重,大部分热带国家的森林都在日益枯竭和退化, 美洲、亚洲、非洲三大洲热带地区的森林面积在以大约平均每年0.62%的速度减少。

由于森林被破坏,每年有大量的肥沃的土壤流失,大约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土地正在失去表层上的一层肥土。哥伦比亚每年损失土壤 4亿吨,埃塞俄比亚每年损失土壤 10亿吨,印度每年损失土壤60亿吨,中国每年损失土壤50亿吨,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最为严重,泥沙大量倾入黄河,使黄河的含沙量居世界所有河流之首,每立方米 河水中含沙量达37公斤以上,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平均每年达到16亿吨,其中有四分 之一淤积在下游400公里长的河床上,使黄河的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形成了“悬河”,非洲44%的土地和南非43%的土地经常受到干旱的灾害,南美47%的土壤和东南亚59%的 土壤资源缺乏肥力,并受到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

由于滥伐森林、盲目垦荒、过度放牧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和长期气候干旱等原因, 全球大约有29%的陆地发生沙漠化,其中 6%属于严重沙漠化地区。亚洲、非洲和南美 洲最为严重,全世界每年有 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土地变成沙漠,平均每分钟有10 公顷土地变为沙漠,沙漠正逐渐以每年500万至700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着,无情地侵吞着农田和牧场。在近半个世纪里,非洲撒哈拉沙漠向南扩大了65万平方公里,现在世 界上有64个国家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沙漠已占地球全部陆地面积的七分之一。

中国是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沙漠化的土地达66.7万公顷,居于世界首位。

新疆是中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沙漠面积达42.1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三分之一。近30年来,沙漠化面积扩大了 8万多平方公里,全疆85个县、市中,有53个县、市受到了沙漠化的危害,塔里木河下游19 58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占该地区面积的12%,而到1978年沙漠化扩大到52%。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沙漠、沙地和戈壁0.395亿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33.5%,伊克昭盟在50年代初期沙化面积为101万公顷,仅1957年到1973年16年间就增加了249万 公顷,达到350万公顷,平均每年递增15.6万公顷。全盟的流动沙丘从1957年的164.5 万公顷增加到1977年的276.6万公顷,平均每年有5.6万公顷土地变成流动沙丘。

沙漠化的加剧,不是自然运动的结果,而是人类违反大自然规律的活动引起的, 生态学家霍渥鲁指出:

“正是人创造了沙漠,气候仅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良田变荒漠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之一。 联合国专家估计,全世界 35%以上的土地现正处在沙漠形成的直接威胁之下。每年有 2100万公顷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的状态,每年损失的农牧业产量价值达260亿美元。

地球在发烧

1988年,热浪从地球的各个角落袭来,欧洲、非洲、北美、南美、中亚„„,地 球在发烧!

在中国,南京、武汉、重庆、南昌连接不断地传出不祥信号,南京83人死于高温, 南昌死亡 600人„„。吉林在“三九”严冬季节,冰雪消融,天气奇暖。千百年来受地中海“款待”的开罗,也一反常态,被40度的高温骚扰而烦躁不安„„。无论从东 到西,还是从南到北,炽热的气候俨然像一个杀红了眼的“暴君”,从天空俯冲而下。 CO2 在大气圈里能够起到气温和雨量的调节作用,但它的含量逐年增加,从1880 年到1970年,空气中的CO2从280ppm增加到330ppm,气温从1880年至 1945年增了 0.4 度,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多达50多亿吨,SO2、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 也在急剧增加,其中燃烧产生的CO2大约有 40%~50%滞留在大气中,其余的一半儿被海洋吸收,从而严重地污染了环境,构成了促进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球释放 CO2所造成的变暖趋势,将会导致北极、南极的冰雪部分融化,从 而使海平面上升。1940 年以来,已有1万多立方公里的极地冰川融化了,它使全球的 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15厘米,上升的速度是前50年里测得的3倍。

除了CO2以外,臭氧、含氯氟烃等其他痕量气体,对地球表面的增温效应比CO2的 增温效应还大1.5~3倍。

由于几十年来氟里昂的大量使用,致使大气层中的臭氧损失极大。科学家们发现, 在南极上空已形成了一个“臭氧层空洞”,1986年其面积大到可以容纳美国大陆,约 1000万平方公里,深到可以装下珠穆朗玛峰。1994年 9月,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 历史上最大的臭氧洞,面积约为2400万平方公里。即使全世界将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化 学物质的使用数量从目前的水平减少90%,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至少还要持续100年。

继南极地区之后,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也出现了一个大空洞。前联邦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的人员,1988年乘破冰船“极星号”对北极地区进行了考察,他 们发现,在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也有一个大洞,其面积只有南极地区的五分之一。

号称“白色大陆”的南极洲,终年被大陆冰川所覆盖,冰川面积约为1372万平方公里,冰层平均厚度为1880米,最厚处达4000米以上,总水量为

257936000亿立方米,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意味着太阳光线将直接照射在南极,这将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如果有朝一日南极大陆的冰川全都化成了水,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要上升80米 以上,地球上大片陆地都将成为泽国。1995年,科学家们吃惊地发现,南极冰川出现了一条大裂缝,这是南极气温上升的标志。

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事实,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一个环境挑战,其后果足以威胁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居住下去。

人类的觉醒

地球是人类居住、活动的主要场所,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在广阔无垠的太阳系中,其他星球不是酷热炎炎,就是冷若冰霜,生命无法生存,只有地球才有生命需 要的空气和水。但是,各种严重的污染,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环境都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和祸害,人们在痛苦中开始反思。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性人类环境会 议,113 个国家参加了会议,与会各国代表共同通过了一个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 划”,其中包括 109项具体建议,并通过了庄严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提 出了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人类环境宣言”产生了全球性 的影响,使整个地球上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信仰、宗教和阶层的人们,在对环境问 题的认识上,取得了趋向一致的看法:“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大自然”。同年12 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审议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决定于1973年1 月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以环境规划署为中心,设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 会、环境基金会。

1980年3月,3个国际性组织联合发布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各国之间开展了 环境保护协作,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与环境科学的研究工作。

1982年 5月10日至18日,在内罗毕召开了人类环境特别会议,与会各国审议了10 年来执行“宣言”和“行动计划”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展望了未来全球环境的前 景,并通过了《内罗毕宣言》,在充分肯定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基础上, 针对世界环境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各国应该共同遵循的新的原则。

人类也开始认识到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1985年,20多个国家在维也纳签署了《 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1987年 9月14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主持如开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大会,会议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氯氟烃使用量 的条约。根据这项条约,发达国家在本世纪末将氯氟烃的使用量减少 50%,发展中国 家可以有10年的宽限期。这项公约得到了多数国家的拥护,已有近百个国家签署了这项条约。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威胁臭氧的有害物的排放量。美国提出“短期冻结”制造使臭氧下降的化学物品,比利时、葡萄牙等国都已经彻底禁止 生产氯氟烃类化合物。

1988年 2月15日,在赫尔辛基,波罗的海环境保护委员会签署了《波罗的海地区 海上环境宣言》。

1989年初,世界银行总裁巴伯·科南勃宣布:该银行将成立一个高级部门来负责 资源保护和发展项目的环境问题,致力于在已经有了经济形象的同时,树立环境形象。

1989年 1月10日,北欧环境部长举行会议,讨论并批准了新的北欧国家环境计划 和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行动计划,要求到1995年时,每个国家向海洋排入的污染物比 1985年减少50%。

1990年,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欧洲联盟成员国和 4家多边银行签署了内罗毕宣言, 该宣言确定了波罗的海地区 132个污染点。为了消除这些污染点,制订了一项历时20 年、耗资256亿美元的共同全面治理环境行动计划。该计划支持对废水处理进行投资, 对纸浆厂和造纸厂进行改造,对其他污染源加以治理。

当今世界上,地球环境问题已经冲破小的地域限制,跨越国界,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正在走向联合,共同向环境恶化宣战。

地球环境的恶化

地球是一个绚丽灿烂的世界,它赋予人类丰富的资源、阳光、空气、水、矿物、 土壤和生物,也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 地球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全世界 8.5亿人生活在缺水的干旱地区,12亿人生活在微粒超标的城市中,20亿人不能正常得到基本卫生服务与基本药物供应,每年有5000万人死亡„„。1988年11月15日,英国《每日电讯》公布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多 数人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确,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 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杀人的烟雾

洁净的空气对生命来说,比任何东西都宝贵,但是,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仅已被人们识别的大气污染物就有100多种,它们对人类产生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已发生过许多起毒害人的事件。

1948年10月27日早晨,浓浓的烟雾覆盖着美国多诺拉工业小镇,而且烟雾越来越稠厚,几乎是凝结成一块,地面正处于死风状态。午后,情况仍没有好转,视线仅仅能看到街的对面,除了烟囱之外,所有工厂都消失了。人们在烟雾之中匆匆忙忙地工作着,虽然有人开始呕吐,但空气中的刺激性怪味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病倒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感到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当然有的人症状是综合的。几天之内,全镇居民共有5910人发病,占全镇居民人数的43%, 其中,轻患者占居民总数的15.5%,中度患者占16.8%,重患者是10.4%,还有 17人在痛苦中死去了。

有怪味的烟雾从27日一直持续到30日,一场大雨才使空气逐渐恢复清新。事后得知,这是由于空气中SO2浓度过高而造成的。

1952年12月 5日,英国首都伦敦上空突然浓雾笼罩,天昏地暗,经久不散,就像一个巨大的盖子罩在了城市上空,农村和工厂的许多烟囱排出的浓烟积聚在低空,使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最高时每立方米烟尘浓度竟达到4.5毫克,SO2也达3.8毫克。

在伦敦准备展出的一群获奖的牛,首先对烟雾毒害有了反应。它们伸长舌头,呼吸困难,有一头当即死亡,12头因病重只好送到屠宰场,另有 160头牛需要治疗。与 此同时,过路的行人也闻到了一股股强烈刺鼻的气味,成千上万的市民感到胸闷气急、 喉痛咳嗽、呕吐不止,其他疾病也随之不断出现。4天内,伦敦有近 4000人死亡,患有呼吸器官疾病者是平时的4倍,患心脏病者是平时的3倍,紧接着,英国全境出现大雾,气温逆转,甚至在之后的2个月内,还有 8000多人因各种疾病死亡。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发生后,英国社会大哗,政府迫于形势,对受害情况组织调查,但没有查清原因,只得出含糊的结论:造成死亡的刺激物可能是煤的燃烧产物。由于“情况不明”,自然也就没有采取多少措施,结果,在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在伦敦又连续发生 3次类似的事件。

1970年7月18日,日本东京上空由于汽车废气及工厂排出的SO2浓度过高,出现了死人的事件。那天,许多在校学生感到眼痛、喉痛、胸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有 的人甚至四肢痉挛、昏倒不起,不得不入医院抢救。同时,在东京的三鹰市立三中、 川口市立中学等各处,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学校的学生们

十分紧张,他们知道这一定是空气的问题,所以,他们到教室外面活动都要带上防毒口罩。

测量的结果表明,当天中午市内的烟雾浓度为平时的10倍,硫酸烟雾达到每立方米20微克,飘尘为每方米400~500微克„„,所有数据都超过了原有环境标准的几倍 或几十倍。一时,受害者无法统计。

7月23日,类似的情况再次在日本发生,患病受害者在239人以上。同一天,德岛县有945人患病。

杀人烟雾的出现,是工业废气在空气中浓度过高的结果。大量煤的燃烧,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烟尘,而且还产生了大量的 CO2、SO2、NO及其他氮的氧化物。1吨煤中含 有5~50公斤的硫,这些硫在燃烧时将变成2倍于硫重的 SO2进入大气。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每年排放SO2的数量约为1.51亿吨,每年排放NO2的数量为5000万吨,在 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间,SO2的人为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长5%,10年总共增长了40%~ 50%。

这些氧化物的增加,遇到人体中的水分则生成相应的酸——硫酸、硝酸、碳酸, 人又如何能受得了?

“贫水症”与“败水症”

水,关系人类的命运,关系人类能不能美好自由地生活,但是,本世纪以来,生 活和工农业用水不断增加。在过去50年内,全球淡水用量增加了近4倍,达到每年4.23 万亿立方米。多项预测表明,在本世纪末,全球将开始出现用水危机:非洲大部、中 东部分地区、中国华北和西北、印度、墨西哥以及美国西部都将出现水荒。

地球水源越来越紧张,已出现“贫水症”。

但是,数量不多的清水,也正在遭受着各种污染:农药、化肥、重金属等等。种 种情况表明,地球上的水质越来越差,可以说,地球也身患着“败水症”。

50年代,瑞典气象学家首先发现在北欧地区,以至北半球广大地区的雨水经常是酸性的,它的酸度与西红柿汁差不多,有的甚至像醋那样酸,人们形象地管它叫“酸雨”。

酸雨简直可以说是“来自天空中的死神”,它的含酸量一般超过了正常含量的几十倍,pH值可达到 4.2。它酸化土壤、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危害生物资源,杀死大批鱼群,当然对人也有危害。由于有些地方缺乏碳酸盐母质,降落地表的酸雨在迳流过程中得不到地表物的中和。致使湖水的酸度增加很快,又由于酸雨对地表元素的 溶蚀作用较大,使湖水中的铁、锰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增加,湖泊的化学类型发生了变 化。湖水的酸化严重危害了湖泊的生态,使成千上万个湖泊的鱼类大量死亡。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的危害,其中4000多个已完全成为无鱼湖。

在北美,情况也不容乐观。实际上,美国和加拿大已有成千上万个湖泊变成“死水一潭”。1975年,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北美东部地区联合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那里有将近 50%的湖泊已根本没有鱼了,不但鱼类和大型水生物绝迹,甚至找不到 浮游生物和水草、藻类,而在1930年时,那里只有4%的湖泊没有鱼,其原因就是酸雨 使这些湖泊变成了水的“沙漠”。

1981年1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科罗里达河下游突然发现了大量的死鱼,5英里,50 英里,一直扩散到200英里的河面上。后来统计表明,当地所有的 27种鱼类全部死亡,连重达84磅的蓝猫鱼也无法幸免。

目前,世界上已相继出现了 3个大酸雨区,除了北欧酸雨区、北美酸雨区之外,中国南方酸雨区也已形成,“败水症”将更加严重。

小的生命正遭受着生存的威胁,那么,人类呢 ?在日本水俣所发生的一切给予了很肯定回答。

水俣是日本九州南部的一个小镇,西面就是鱼产丰富的不知海和水俣湾,因此, 这个小镇的渔业原来很是兴旺,但是,自从1925年开始,在此地建成了一个又一个化工厂后,奇怪的事情接连发生了。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人们发现有一些家猫不知为何走路时左摇右 晃、步态不稳,有的还抽筋麻痹,最后竟自己跳入水中溺死。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只当作是世上一件奇闻,没有研究此事。对这种猫,当地人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 自杀猫”。

1953年,在水俣镇又发现了一个生怪病的人,他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儿沉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最后,他身体弯弓着、口中高声嚷叫着死去了,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怪病。

1956年4月,一个6岁的女孩因同样的症状被家人送入了医院,医生初步诊断,认为是脑系科疾病,也没引起重视。5月,又有4名同样的病人入院就医。医院开始有点警觉,他们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还有50多个这样的病人。

问题严重了,这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学院一些医生的注意,他们与市医师会和医 院组成水俣怪病对策委员会,开展广泛的调查,在调查中证实这不是传染病,随后,他们把“自杀猫”和人病死的诸种怪现象联系起来分析,找到了吃当地鱼中毒这个共 同受害的根源。

吃水俣产的鱼会中毒的消息传开了,人们谈鱼色变,谁也不敢再买他们的鱼,于是,附近成千上万的渔民失业了,他们忍无可忍,联合起来,召开了不知海沿岸渔民 总奋起大会,4000多人联名向当地化工厂提出抗议。

1958年春,化工厂为平民愤,答应停止向水俣湾排放带有污染物的废水,但同时 却偷偷地将毒水引向水俣川的北部。几个月后,这个新的污染区又出现了18个中毒的 病人。1959年 2月,日本食物中毒委员会经调查研究后认为,水俣病与重金属中毒有 关,尤其是汞的可疑性最大。后经熊本大学调查,从病死者尸体、鱼体和工厂排污管道出口附近都发现了有毒的甲基汞,排水口近处污泥含汞的浓度高达 2000ppm以上, 至此,才揭开了这个水俣“地方病”的秘密。

但是,厂方拒不承认,对调查百般阻挠的同时,花重金收买了知情人,因此,日本政府没有认真处理这一事件,使水俣病在日本各地蔓延开来。

1963年,日本西海岸的阿贺野川流域的下游,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由于水俣事件没有报导宣传,也就没有警惕这件事。第二年8月,当地猫的90% 都自杀了,随之而来的是,有死猫的居民也相继出现水俣病症状。在短时间内,水俣 病患者增加到45人,并有 5人死亡。这样,日本政府才进行了干涉,但为时已晚。据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日本水俣湾与阿贺野川两个地区共有汞中毒患者 283人,其中60人死亡。

海洋在叹息

大海汪洋,百川归流,富饶的海洋是地球生命的发源地,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荣兴 旺的巨大支柱。现代科学技术已证明,地球表面近三分之二被海水覆盖,海洋不仅是 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发源地,而且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本世纪 人类对海洋的破坏是巨大的,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废物、污水、毒品,随 着江河奔泻、海岸倾弃、舰船往来,源源不断地推入了海洋。资源丰富的海底成了核 废料的垃圾场,大量珍贵的鱼类和海洋植物正面临着绝迹的威胁„„

城市中生活污水,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废水,以及农业污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和铁、锰等金属元素,它们随着江河奔泻入海。据统计,美国沿海城市,每年仅通过粪便排入海洋中的磷就有近9万吨,全世界每年施氮肥约2000万吨, 约有1300多万吨被河流带入海洋,在营养物料十分丰富的条件下,一种红色的海洋浮 游生物过度繁殖,形成“赤潮”,其结果是减少水中的溶解氧,使鱼虾大量死亡。尽管海洋本身有着巨大的自然净化能力,但它今天已经显得疲惫,向人类叹说着它已力不胜任。

1992年,联合国有关海洋污染问题的多国专家小组,对当今世界海洋环境作了较为全面、准确的分析,其结论是发人深思的。专家们认为,公海海域污染十分严重,沿岸地区,特别是靠近江河出海口、工业中心附近的地区,海洋污染情况也是日趋恶化。当前,海洋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对工业总废料、废水的处理仍不够彻底, 而大海又是这些污染物的天然倾倒场,结果,人类必将自食其恶果。

人类已经开始自食恶果了,里海和咸海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

里海和咸海是地球上两个特殊的水域,它们同世界大多数内海和湖泊有着不同之处:水流的方向只有一个,只流进,不流出。它们位于干燥地区,蒸发率特别高,流 进来的水很快就会蒸发掉,所以,它们虽无出口,也不必担心会涨水。

里海位于原苏联境内,是苏联最大的咸水湖。在1933年之前,它的面积是相当稳定的,约为40万平方公里,但从1933年以来却显著地缩小了:1965年时为37.2万平方公里,其原因是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

在原先,每年流进里海的水中,河水占了80%,而伏尔加河又占河水水量的80%。 从30年代初开始,苏联政府就宣布沿伏尔加河修建13个大水坝,以供发电和灌溉。19 37年,苏联开始把莫斯科与伏尔加河和里海联结起来;1933年 6月已把伏尔加河、白 海和波罗的海沟通;1952年完成了伏尔加河—顿河的运河工程,但结果,水量损失巨 大,有些从地下流失了,但主要是蒸发了,再加上大量的河水引入灌溉运河,流进海 里的水量大大减少。

里海的水位不断下降,面积日渐缩小。从1929年到1970年,里海水位下降了2.57 米,海面则退缩更快,里海水位每下降 1米,它南部的水面面积减少0.5%,而北部则 要减少17%。

咸海也是如此,从1960年至1967年,水位下降了1.76米,每年下降约24厘米,其 后,继续按此速度下降。1966年咸海的面积比1960年缩小了10%。

水位的下降,引起了海水的污染加重、捕鱼量大减、疾病增加、港口消失和耕地 减少。目前,里海的渔业已经崩溃,鲈鱼和狗鱼的捕获量30年来下降了 96%,但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下降幅度最大的当属鲟鱼的鱼子产量。里海出

产的鱼子酱曾占世界总产量的 90%,享誉全世界,而如今,由于鱼的回游路线阻塞,人的过量捕捉和污染日益加重,从伏尔加河回游到里海产卵的鲟鱼已大大减少。在70年代,捕到生长期达60年、体重达900磅的鲟鱼并不罕见,如今,90%的鲟鱼在完全成熟和开始繁殖之前就被捕杀。在里海以南的伊良赛菲德河流域,鲟鱼的商业捕获量从1961年的6700吨已下降到1993年的不足半吨,可以说,它们是垂死的海域。

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 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除了这种污水污染以外,石油对海洋的污染也日益突出。

造成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是油船事故。据估计,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 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其中以油轮遇难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 目前,世界上 60%的石油是经海上运输的,由于油轮的触礁、碰撞、搁浅或失火,致 使其运载的石油全部或一部流入海洋。这样的事情已发生了多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 损失。

1978年 3月,“阿莫柯·卡迪斯”号油轮在法国布勒塔尼沿海触礁,溢出23万吨 原油。虽然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补救工作,将其中一半儿的原油作了回收或处理,但其余一半儿却蒸发、散失或沉入海底,造成15公里范围内大量海洋生物的死亡,并在深达60米的范围内,形成了油水混合物的固定油层。直到 3年后,海岸附近才恢复原状,10年才使整个海港或海湾恢复原状。

油田原油泄露也是海洋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巴 巴拉海湾的海底油田,由于油喷压力过大,使地层龟裂,发生了严重的井喷事故,几 天之内,从海底涌出了 1万多吨原油,并引起了蔓延几百里的海面大火。油田被迫封 闭后,每天仍有2吨原油喷出,致使附近海面覆盖一层1~2厘米厚的油层。

1979年 6月3日~1980年3月20日间,发生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溢油事件。墨西哥湾的一口油井喷出泥浆之后,又喷出了石油和天然气,速度越来越快。石油和天然气雾接触到正在运转的泥浆电动机后,顷刻发生强烈的爆炸,引起了一场熊熊大火,钻塔倒塌,使下面整个钻井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一周之内所损失的石油,比1976年12 月在马萨诸塞州海岸外的“阿尔戈商人”号溢油事件所损失的 2.9万吨还要多。这样 大的井喷事故虽不多见,但在正常的海底石油开发中,尤其是一些老的油井,石油的泄露乃是常事。由于海底油田的开发和井喷事故,全世界每年涌入海洋的石油在 100 万吨以上。

石油污染不但丧失了宝贵的石油,对海洋生物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石油污染后 的海区,要经过5~7年的时间才能使生物重新繁殖;一升石油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万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如此大量的石油进入海洋,造成海水严重缺氧,使海洋生物很快窒息而死亡。

1981年初,由于英国北海油田钻井和一艘希腊油船漏油,造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数十万只海鸟死亡,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海鸟一旦接触到漂浮海面的油膜,羽毛 便沾上油污而游不动、飞不起,海鸟的羽毛将因此而丧失隔热和浮力的功能,海鸟变 得怕冷以致冻死,或者当它们用嘴整理羽毛时,又会因吞食油污而严重刺激消化道,造成厌食以至最后饿死。侵入海鸟体内的石油化合物还能引起肺炎或造成神经失常。

海岸到处是海鸟的尸体,一些海鸟奄奄待毙,进行着垂死挣扎。沿海居民目睹海鸟沾上油污后身处绝境的痛苦,纷纷拿起火枪或气枪把海鸟击毙,免得这些可怜的生命惨遭冻饿的折磨。

失色的生机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它通过无数树木的光合作用吸收 CO2,同时提供人类必不可少的氧气。一般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每公顷森林可吸收1吨CO2,放出 730公斤的氧气。森林的林冠和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层还能截流雨水,使雨水渗入地下,一亩林地比一亩无林地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森林还可以调节气候,树木的强大根系把大量的地下水吸上来,通过枝叶的蒸腾作用,蒸发到空中,变成雨水。一公顷森林,夏季一天可以从地下提出 70~100吨水化为大气中的水蒸气,所以林区上空的湿度,一般要比无林区高 20%左右,因而林区的降雨量也较高。但是,人类为了取得燃料,至今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劈木做柴,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每年至少要砍掉1100 万公顷的森林,而目前世界上为供应木柴燃料的造林速度仅有 200万公顷。地球上的 森林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大片森林地被剃光了头,土地裸露,肥土流失,气候恶劣,干旱频频,并正在促使沙漠的扩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字,从1950年至1985年,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减少了一半儿,森林生态危机正在世界各地蔓延。目前,全世界森林每年减少量1800~2000万公顷。发展中国家森林破坏十分严重,大部分热带国家的森林都在日益枯竭和退化, 美洲、亚洲、非洲三大洲热带地区的森林面积在以大约平均每年0.62%的速度减少。

由于森林被破坏,每年有大量的肥沃的土壤流失,大约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土地正在失去表层上的一层肥土。哥伦比亚每年损失土壤 4亿吨,埃塞俄比亚每年损失土壤 10亿吨,印度每年损失土壤60亿吨,中国每年损失土壤50亿吨,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最为严重,泥沙大量倾入黄河,使黄河的含沙量居世界所有河流之首,每立方米 河水中含沙量达37公斤以上,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平均每年达到16亿吨,其中有四分 之一淤积在下游400公里长的河床上,使黄河的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形成了“悬河”,非洲44%的土地和南非43%的土地经常受到干旱的灾害,南美47%的土壤和东南亚59%的 土壤资源缺乏肥力,并受到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

由于滥伐森林、盲目垦荒、过度放牧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和长期气候干旱等原因, 全球大约有29%的陆地发生沙漠化,其中 6%属于严重沙漠化地区。亚洲、非洲和南美 洲最为严重,全世界每年有 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土地变成沙漠,平均每分钟有10 公顷土地变为沙漠,沙漠正逐渐以每年500万至700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着,无情地侵吞着农田和牧场。在近半个世纪里,非洲撒哈拉沙漠向南扩大了65万平方公里,现在世 界上有64个国家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沙漠已占地球全部陆地面积的七分之一。

中国是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沙漠化的土地达66.7万公顷,居于世界首位。

新疆是中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沙漠面积达42.1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占全国沙漠化土地的三分之一。近30年来,沙漠化面积扩大了 8万多平方公里,全疆85个县、市中,有53个县、市受到了沙漠化的危害,塔里木河下游19 58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占该地区面积的12%,而到1978年沙漠化扩大到52%。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沙漠、沙地和戈壁0.395亿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33.5%,伊克昭盟在50年代初期沙化面积为101万公顷,仅1957年到1973年16年间就增加了249万 公顷,达到350万公顷,平均每年递增15.6万公顷。全盟的流动沙丘从1957年的164.5 万公顷增加到1977年的276.6万公顷,平均每年有5.6万公顷土地变成流动沙丘。

沙漠化的加剧,不是自然运动的结果,而是人类违反大自然规律的活动引起的, 生态学家霍渥鲁指出:

“正是人创造了沙漠,气候仅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良田变荒漠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之一。 联合国专家估计,全世界 35%以上的土地现正处在沙漠形成的直接威胁之下。每年有 2100万公顷农田由于沙漠化而变得完全无用或近于无用的状态,每年损失的农牧业产量价值达260亿美元。

地球在发烧

1988年,热浪从地球的各个角落袭来,欧洲、非洲、北美、南美、中亚„„,地 球在发烧!

在中国,南京、武汉、重庆、南昌连接不断地传出不祥信号,南京83人死于高温, 南昌死亡 600人„„。吉林在“三九”严冬季节,冰雪消融,天气奇暖。千百年来受地中海“款待”的开罗,也一反常态,被40度的高温骚扰而烦躁不安„„。无论从东 到西,还是从南到北,炽热的气候俨然像一个杀红了眼的“暴君”,从天空俯冲而下。 CO2 在大气圈里能够起到气温和雨量的调节作用,但它的含量逐年增加,从1880 年到1970年,空气中的CO2从280ppm增加到330ppm,气温从1880年至 1945年增了 0.4 度,目前,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多达50多亿吨,SO2、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 也在急剧增加,其中燃烧产生的CO2大约有 40%~50%滞留在大气中,其余的一半儿被海洋吸收,从而严重地污染了环境,构成了促进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球释放 CO2所造成的变暖趋势,将会导致北极、南极的冰雪部分融化,从 而使海平面上升。1940 年以来,已有1万多立方公里的极地冰川融化了,它使全球的 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15厘米,上升的速度是前50年里测得的3倍。

除了CO2以外,臭氧、含氯氟烃等其他痕量气体,对地球表面的增温效应比CO2的 增温效应还大1.5~3倍。

由于几十年来氟里昂的大量使用,致使大气层中的臭氧损失极大。科学家们发现, 在南极上空已形成了一个“臭氧层空洞”,1986年其面积大到可以容纳美国大陆,约 1000万平方公里,深到可以装下珠穆朗玛峰。1994年 9月,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 历史上最大的臭氧洞,面积约为2400万平方公里。即使全世界将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化 学物质的使用数量从目前的水平减少90%,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至少还要持续100年。

继南极地区之后,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也出现了一个大空洞。前联邦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的人员,1988年乘破冰船“极星号”对北极地区进行了考察,他 们发现,在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也有一个大洞,其面积只有南极地区的五分之一。

号称“白色大陆”的南极洲,终年被大陆冰川所覆盖,冰川面积约为1372万平方公里,冰层平均厚度为1880米,最厚处达4000米以上,总水量为

257936000亿立方米, “臭氧层空洞”的出现,意味着太阳光线将直接照射在南极,这将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如果有朝一日南极大陆的冰川全都化成了水,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要上升80米 以上,地球上大片陆地都将成为泽国。1995年,科学家们吃惊地发现,南极冰川出现了一条大裂缝,这是南极气温上升的标志。

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事实,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一个环境挑战,其后果足以威胁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居住下去。

人类的觉醒

地球是人类居住、活动的主要场所,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在广阔无垠的太阳系中,其他星球不是酷热炎炎,就是冷若冰霜,生命无法生存,只有地球才有生命需 要的空气和水。但是,各种严重的污染,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环境都带来 了巨大的灾难和祸害,人们在痛苦中开始反思。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性人类环境会 议,113 个国家参加了会议,与会各国代表共同通过了一个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 划”,其中包括 109项具体建议,并通过了庄严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提 出了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人类环境宣言”产生了全球性 的影响,使整个地球上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信仰、宗教和阶层的人们,在对环境问 题的认识上,取得了趋向一致的看法:“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大自然”。同年12 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审议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决定于1973年1 月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以环境规划署为中心,设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 会、环境基金会。

1980年3月,3个国际性组织联合发布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各国之间开展了 环境保护协作,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与环境科学的研究工作。

1982年 5月10日至18日,在内罗毕召开了人类环境特别会议,与会各国审议了10 年来执行“宣言”和“行动计划”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展望了未来全球环境的前 景,并通过了《内罗毕宣言》,在充分肯定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基础上, 针对世界环境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各国应该共同遵循的新的原则。

人类也开始认识到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1985年,20多个国家在维也纳签署了《 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1987年 9月14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主持如开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大会,会议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氯氟烃使用量 的条约。根据这项条约,发达国家在本世纪末将氯氟烃的使用量减少 50%,发展中国 家可以有10年的宽限期。这项公约得到了多数国家的拥护,已有近百个国家签署了这项条约。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威胁臭氧的有害物的排放量。美国提出“短期冻结”制造使臭氧下降的化学物品,比利时、葡萄牙等国都已经彻底禁止 生产氯氟烃类化合物。

1988年 2月15日,在赫尔辛基,波罗的海环境保护委员会签署了《波罗的海地区 海上环境宣言》。

1989年初,世界银行总裁巴伯·科南勃宣布:该银行将成立一个高级部门来负责 资源保护和发展项目的环境问题,致力于在已经有了经济形象的同时,树立环境形象。

1989年 1月10日,北欧环境部长举行会议,讨论并批准了新的北欧国家环境计划 和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行动计划,要求到1995年时,每个国家向海洋排入的污染物比 1985年减少50%。

1990年,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欧洲联盟成员国和 4家多边银行签署了内罗毕宣言, 该宣言确定了波罗的海地区 132个污染点。为了消除这些污染点,制订了一项历时20 年、耗资256亿美元的共同全面治理环境行动计划。该计划支持对废水处理进行投资, 对纸浆厂和造纸厂进行改造,对其他污染源加以治理。

当今世界上,地球环境问题已经冲破小的地域限制,跨越国界,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正在走向联合,共同向环境恶化宣战。


相关内容

  • 28"能吞能吐"的森林
  • "能吞能吐"的森林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 ...

  • 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哺育了我们
  • 第三单元第一课 地球哺育了我们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究地球资源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感受.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之恩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明确声明的延续离不开地球,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 ...

  • 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 摘要:现在的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极端灾害性天气等等,这一切都在警示人类,如果继续下去,地球也许将不能供我们居住和生活.人类该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藏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 ...

  • 绿色社区倡议书
  • 创建"卫生社区"倡议书 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是 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广卫生社区.倡导卫生文明,是一种新的时尚.是社会进步 的体现.为配合社区"创卫生家园,营造健康生活,美化小区环境"的行动,提高小区 ...

  •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任课老师:黄珊珊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懂得更好的保护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地球现状的了解,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一幅保护地球的画. 3. ...

  • 2016世界地球日主题方案
  •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增强孩子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激发孩子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图片或影像,多媒体课件. 2.请家长利用假日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 ...

  • 世界地球日教案
  • <世界地球日>美术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 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 ...

  •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 全球性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水体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土地资源状况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有毒化学品污染和危险废物越界转移等. 形成原因 1.人口压力增长快 2.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 ...

  • 环保作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
  • 环保作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 环保作文(一):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 有了蓝天的衬托,海才那么美丽:有了日月的衬托,天才那么美丽:有了人类的衬托,地球才那么美丽.世间的一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题记 我爱绿色,因为绿色象征着生命与活力,象征着未来,象征着和平.我爱绿色,爱那碧绿青翠的小草,爱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