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美国霸权的起源

重思美国霸权的起源*

文章写于1989年,作者批评当时的国际关系学者过于关注美国霸权的衰落,而很少关注美国霸权占支配地位的早期时代。

传统观点认为,二战后美国利用它无与伦比的权力组织建立了一个非共产主义的国际体系,制定并推行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关规则。美国按照自己的选择,创造了一个符合美国设计的战后秩序。作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战后早期美国霸权的由来及特征,问题主要包括:二战后美国如何使用霸权构建战后世界秩序?他们所选择构建的战后秩序多大程度上是成功的?在早期战争年代美国设想得到什么而实际又获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诸如像美国这样的霸权国家何时开始实施霸权的?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必须重新思考美国霸权的本质。战后初期的秩序既没有达到美国的期待,又超过了美国的期待。在理念设想方面,美国并没有实现其预期目标;但在直接介入战后欧洲体系方面,美国介入的程度超过了其预期。当然战后美国是作为一个霸权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构建战后秩序,但这一秩序并不是美国的自主选择。与传统的霸权理论相比,美国更少使用强制性力量;即使使用强制性力量,美国也很少能取得设想的成功。

作者总结了三个基本观点:首先,美国致力于建立战后自由多边秩序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失败了。不要求美国在欧洲有直接的政治和军事存在,且由于东西方争霸升级以及低估了在欧洲重建政治与经济上的问题;其次,尽管美国希望减少对欧洲的直接介入,每向前一步都是寻求直接参与程度最小化,然而欧洲国家基于安全和资源考虑,也寻求吸引和影响美国更多力量的投入到欧洲。简言之,美国在欧洲的霸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邀请的帝国(an empire by invitation)”;再*约翰 伊肯伯里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教授

次,欧洲国家寻求促进美国卷入欧洲,他们重新修订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推行的自由、多边主义设想。欧洲国家成功地将美国设计的自由多边主义秩序改造为福利国家自由主义(即嵌入自由主义)。美国试图使用霸权去构建一套自我革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制度,使自己远离欧洲,但是失败了。美国被拉入了更加直接的角色,欧洲成功地重新定义了一套制度。

文章追溯了美国政策的演变,因为它揭示了霸权机制和它的局限性。美国政策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自由多边主义的世界理念(1941-1947);两极世界和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1947-1950);以及随后美国政治和安全直接和持续在欧洲的存在。

一、自由多边主义的世界理念(1941-1947)

自由多边主义原则:建立多边贸易和金融关系,而不是双边或其他安排;商业关系在市场中由私人参与者去执行;国家参与制定国内、国际贸易和金融关系的制度框架,参与国际谈判自由化和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变化的调整。

在战争结束时,美国占据了压倒性的强大地位。这种差异和能力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而且体现在美国资源支配能力上。早在1900年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的市场份额是英国和德国的两倍。随着战事发展,欧洲工业基础被破坏,美国份额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地位就像十九世纪英国经济实力的映射。英国在1870年,最强时拥有全球32%的工业生产能力、美国在1948年占全球份额的48%。英国和美国的权力范围在各自的时代是相似的,但是在物质资源的优势方面,美国略胜一筹。战后初期美国使用其资源来帮助塑造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一系列立法和制度建设均由美国诉诸于引诱和胁迫影响,由美国资源能力所支撑。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国动用石油储备弥补全球短期下跌引发了一系列危机和中东的禁运。

美国战时大部分努力确保自由多边体系是面向英国。英国经济规划者们普遍赞同美国的自由多边主义设想;但政府、政治团体和个人以外却是存在分歧。左边一派认为自由市场意味着存在失业和社会不公,担心英国工业与美国工业竞争;右边一派认为自由多边主义对帝国特惠制体系和大英帝国“遗迹”是一个威胁。

美国和英国之间在就战后经济秩序的原则和机制最深远的讨论是1944年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在涉及到货币谈判问题上,英国和美国关于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的责任分配调整和流动性的分歧相当大。通过相互妥协,他们创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而观念上的差异仍在英国和美国之间。 1945年两国之间关于商业政策出台了,英国不愿支持美国提议的类似在货币领域的一视同仁的贸易和削减多边关税政策。租借安排和贷款被用于战争后立即用于对英国的商业政策产生影响。考虑到1945-1946年的英国贷款,美国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利用其经济优势地位改变了英国商业和货币制度。

在1944-1947年期间,美国试图建立一个框架,将国际经济关系和重建多边贸易作为其核心,但这个目标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现,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战争本身使得政治和经济出现断层。此外,在匆忙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中,有关政府在促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社会福利的角色被掩盖。再次,美国与苏联敌对出现的新问题。

美国官员试想不再重复一战的错误(缺乏准备,美国参加国际联盟的失败,关注经济问题的不足),但他们的计划必须修正。然而早期回归政治和经济均衡的假设是毫无根据的。在政治方面,战后走向两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在经济方面,欧洲遭受了严重的美元短缺,从美国进口商品是出口的七倍。

打破经济民族主义

优点:自我调节的秩序,成本低,不需要美国在欧洲的直接政治和军

事存在。

二、两极世界及建设统一欧洲的努力(1947-1950)

美国实行自由、多边提案变得困难,美国政策开始转向努力提振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创建实际上的第三股力量。

欧洲复兴计划:也称为“马歇尔计划”,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经济一体化欧洲,这项政策的转变不是通过美国军事和政治直接和持续性的存在的方法将其变成一个势力范围。相反,其目标是将欧洲变成一个独立的军事中心和经济力量,即第三股力量。此政策主要基于实际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杜鲁门政府时期,一些官员认为该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加强欧洲民主国家对共产主义的颠覆、体现了重建法德关系的实用性、促进欧洲扩大生产和经济的稳定。此外,还有从一些国内政治考量去支持建设统一的欧洲。

欧洲复兴计划将欧洲的经济和政治重建臵于安全框架之下,欧洲最初表现得非常热情。时任英国外务大臣厄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从BBC广播中听到了马歇尔的演讲后,立即与法国取得了联系商讨此事。1948年6月5日,同欧洲官员之间的谈判达成早期收获,设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美国利用其经济力量,主要以美元的形式的援助促进欧洲统一,同时试图保持谈判促使签署货币和贸易自由化协议。然而在建设第三势力过程中,美国政策的核心目标在1947年至1950年间低于其希望。

正是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虚弱,使得美国无法将它的权力资源转化为讨价还价的资产。相反,欧洲能够设定相关条件,将美国拉入与欧洲的经济和安全关系。

战后大量商务谈判中,美国是无法或不愿追求一致的自由政策。最雄心勃勃的贸易自由化体现在针对国际贸易组织的提议上,但被美国会阻止。美国无法说服欧洲采取强硬的东西方贸易的策略。此外,

美国无法推动欧洲各国政府朝向全面经济一体化,尽管其继续努力实施巨大的马歇尔援助计划。

三、美国在欧洲直接的军事和安全存在

尽管美国不愿意,也不能直接使用的强制力量鼓励欧洲统一,欧洲担心的不是美国不投入力量,而是担心不可持续。随着东西方矛盾增加,英国等国家对第三股力量建设感到沮丧,欧洲积极拉拢美国力量的延伸,以北约为幌子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在1947年和随后多年内,美国投入大量重建欧洲保持所需的军事和经济力量。

英国希望与美国维持的特殊关系,同时又担心会被与欧洲国家联盟的削弱。英国官员们更关心的是防止美国返回孤立主义好过傲慢的美国霸权在欧洲存在。

法国对于美国的欧洲政策表现得更加热心,希望寻求美国投入更多资源服务于自己和鼓励建立大西洋安全关系,他们认为欧洲一体化有利于促使法国主导西欧联盟政府。

德国也支持美国领导北约。虽然德国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如英国或法国,但同样参与区域一体化和北约,服务政治和经济重建的目标。

建立了一种更为传统的霸权形式—“美国治下的和平”,美国对欧洲做出正式的安全承诺。这样,欧洲可以将其资源投入其他方面,比如,建设福利国家,并成功地拉拢美国对欧洲做出安全承诺。

总结

战后美国的霸权是无与伦比的,但也不是绝对的。美国无法全面推广它的战后秩序设计(1、自由多边主义。2、欧洲统一计划);反而更多地以霸权角色卷入欧洲事务,这并不是它所预期或希望的。通过了解美国战后经历的二元性,我们才能够理解美国霸权的实质、范

围和局限性。

第一次构建多边主义的失败和为促进欧洲一体化政策的失败很能说明战后美国霸权国家的特征。直接使用美国力量迫使欧洲接受自由多边设计(例如英国贷款事件)是非常失败,甚至用不太直接的方法进行欧洲区域合作的修订计划也显得不足。

美国对战后秩序的政策变化顺序通常被理解为顺应东西方冲突的调整。它的兴起来自苏联的威胁,以至于迫使不得不将战后以经济中心设计的重心转向以安全中心设计。然而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明白。首先,此种解释掩盖了美国政策的失败和美国行使霸权国家的有限能力掌控。美国前两个阶段政策执行失败显示了其局限性以及欧洲人处在弱势地位也能抵抗美国行动的惊人能力。其次,对二战后美国政策实施方式更有决定性的是也许是英国的彻底崩溃,而不是苏联的崛起。

重思美国霸权的起源*

文章写于1989年,作者批评当时的国际关系学者过于关注美国霸权的衰落,而很少关注美国霸权占支配地位的早期时代。

传统观点认为,二战后美国利用它无与伦比的权力组织建立了一个非共产主义的国际体系,制定并推行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关规则。美国按照自己的选择,创造了一个符合美国设计的战后秩序。作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战后早期美国霸权的由来及特征,问题主要包括:二战后美国如何使用霸权构建战后世界秩序?他们所选择构建的战后秩序多大程度上是成功的?在早期战争年代美国设想得到什么而实际又获得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诸如像美国这样的霸权国家何时开始实施霸权的?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必须重新思考美国霸权的本质。战后初期的秩序既没有达到美国的期待,又超过了美国的期待。在理念设想方面,美国并没有实现其预期目标;但在直接介入战后欧洲体系方面,美国介入的程度超过了其预期。当然战后美国是作为一个霸权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构建战后秩序,但这一秩序并不是美国的自主选择。与传统的霸权理论相比,美国更少使用强制性力量;即使使用强制性力量,美国也很少能取得设想的成功。

作者总结了三个基本观点:首先,美国致力于建立战后自由多边秩序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失败了。不要求美国在欧洲有直接的政治和军事存在,且由于东西方争霸升级以及低估了在欧洲重建政治与经济上的问题;其次,尽管美国希望减少对欧洲的直接介入,每向前一步都是寻求直接参与程度最小化,然而欧洲国家基于安全和资源考虑,也寻求吸引和影响美国更多力量的投入到欧洲。简言之,美国在欧洲的霸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邀请的帝国(an empire by invitation)”;再*约翰 伊肯伯里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教授

次,欧洲国家寻求促进美国卷入欧洲,他们重新修订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推行的自由、多边主义设想。欧洲国家成功地将美国设计的自由多边主义秩序改造为福利国家自由主义(即嵌入自由主义)。美国试图使用霸权去构建一套自我革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制度,使自己远离欧洲,但是失败了。美国被拉入了更加直接的角色,欧洲成功地重新定义了一套制度。

文章追溯了美国政策的演变,因为它揭示了霸权机制和它的局限性。美国政策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自由多边主义的世界理念(1941-1947);两极世界和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1947-1950);以及随后美国政治和安全直接和持续在欧洲的存在。

一、自由多边主义的世界理念(1941-1947)

自由多边主义原则:建立多边贸易和金融关系,而不是双边或其他安排;商业关系在市场中由私人参与者去执行;国家参与制定国内、国际贸易和金融关系的制度框架,参与国际谈判自由化和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变化的调整。

在战争结束时,美国占据了压倒性的强大地位。这种差异和能力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而且体现在美国资源支配能力上。早在1900年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的市场份额是英国和德国的两倍。随着战事发展,欧洲工业基础被破坏,美国份额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地位就像十九世纪英国经济实力的映射。英国在1870年,最强时拥有全球32%的工业生产能力、美国在1948年占全球份额的48%。英国和美国的权力范围在各自的时代是相似的,但是在物质资源的优势方面,美国略胜一筹。战后初期美国使用其资源来帮助塑造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一系列立法和制度建设均由美国诉诸于引诱和胁迫影响,由美国资源能力所支撑。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国动用石油储备弥补全球短期下跌引发了一系列危机和中东的禁运。

美国战时大部分努力确保自由多边体系是面向英国。英国经济规划者们普遍赞同美国的自由多边主义设想;但政府、政治团体和个人以外却是存在分歧。左边一派认为自由市场意味着存在失业和社会不公,担心英国工业与美国工业竞争;右边一派认为自由多边主义对帝国特惠制体系和大英帝国“遗迹”是一个威胁。

美国和英国之间在就战后经济秩序的原则和机制最深远的讨论是1944年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在涉及到货币谈判问题上,英国和美国关于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的责任分配调整和流动性的分歧相当大。通过相互妥协,他们创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而观念上的差异仍在英国和美国之间。 1945年两国之间关于商业政策出台了,英国不愿支持美国提议的类似在货币领域的一视同仁的贸易和削减多边关税政策。租借安排和贷款被用于战争后立即用于对英国的商业政策产生影响。考虑到1945-1946年的英国贷款,美国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利用其经济优势地位改变了英国商业和货币制度。

在1944-1947年期间,美国试图建立一个框架,将国际经济关系和重建多边贸易作为其核心,但这个目标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现,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战争本身使得政治和经济出现断层。此外,在匆忙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中,有关政府在促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社会福利的角色被掩盖。再次,美国与苏联敌对出现的新问题。

美国官员试想不再重复一战的错误(缺乏准备,美国参加国际联盟的失败,关注经济问题的不足),但他们的计划必须修正。然而早期回归政治和经济均衡的假设是毫无根据的。在政治方面,战后走向两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在经济方面,欧洲遭受了严重的美元短缺,从美国进口商品是出口的七倍。

打破经济民族主义

优点:自我调节的秩序,成本低,不需要美国在欧洲的直接政治和军

事存在。

二、两极世界及建设统一欧洲的努力(1947-1950)

美国实行自由、多边提案变得困难,美国政策开始转向努力提振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创建实际上的第三股力量。

欧洲复兴计划:也称为“马歇尔计划”,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经济一体化欧洲,这项政策的转变不是通过美国军事和政治直接和持续性的存在的方法将其变成一个势力范围。相反,其目标是将欧洲变成一个独立的军事中心和经济力量,即第三股力量。此政策主要基于实际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杜鲁门政府时期,一些官员认为该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加强欧洲民主国家对共产主义的颠覆、体现了重建法德关系的实用性、促进欧洲扩大生产和经济的稳定。此外,还有从一些国内政治考量去支持建设统一的欧洲。

欧洲复兴计划将欧洲的经济和政治重建臵于安全框架之下,欧洲最初表现得非常热情。时任英国外务大臣厄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从BBC广播中听到了马歇尔的演讲后,立即与法国取得了联系商讨此事。1948年6月5日,同欧洲官员之间的谈判达成早期收获,设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美国利用其经济力量,主要以美元的形式的援助促进欧洲统一,同时试图保持谈判促使签署货币和贸易自由化协议。然而在建设第三势力过程中,美国政策的核心目标在1947年至1950年间低于其希望。

正是欧洲经济和社会的虚弱,使得美国无法将它的权力资源转化为讨价还价的资产。相反,欧洲能够设定相关条件,将美国拉入与欧洲的经济和安全关系。

战后大量商务谈判中,美国是无法或不愿追求一致的自由政策。最雄心勃勃的贸易自由化体现在针对国际贸易组织的提议上,但被美国会阻止。美国无法说服欧洲采取强硬的东西方贸易的策略。此外,

美国无法推动欧洲各国政府朝向全面经济一体化,尽管其继续努力实施巨大的马歇尔援助计划。

三、美国在欧洲直接的军事和安全存在

尽管美国不愿意,也不能直接使用的强制力量鼓励欧洲统一,欧洲担心的不是美国不投入力量,而是担心不可持续。随着东西方矛盾增加,英国等国家对第三股力量建设感到沮丧,欧洲积极拉拢美国力量的延伸,以北约为幌子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在1947年和随后多年内,美国投入大量重建欧洲保持所需的军事和经济力量。

英国希望与美国维持的特殊关系,同时又担心会被与欧洲国家联盟的削弱。英国官员们更关心的是防止美国返回孤立主义好过傲慢的美国霸权在欧洲存在。

法国对于美国的欧洲政策表现得更加热心,希望寻求美国投入更多资源服务于自己和鼓励建立大西洋安全关系,他们认为欧洲一体化有利于促使法国主导西欧联盟政府。

德国也支持美国领导北约。虽然德国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如英国或法国,但同样参与区域一体化和北约,服务政治和经济重建的目标。

建立了一种更为传统的霸权形式—“美国治下的和平”,美国对欧洲做出正式的安全承诺。这样,欧洲可以将其资源投入其他方面,比如,建设福利国家,并成功地拉拢美国对欧洲做出安全承诺。

总结

战后美国的霸权是无与伦比的,但也不是绝对的。美国无法全面推广它的战后秩序设计(1、自由多边主义。2、欧洲统一计划);反而更多地以霸权角色卷入欧洲事务,这并不是它所预期或希望的。通过了解美国战后经历的二元性,我们才能够理解美国霸权的实质、范

围和局限性。

第一次构建多边主义的失败和为促进欧洲一体化政策的失败很能说明战后美国霸权国家的特征。直接使用美国力量迫使欧洲接受自由多边设计(例如英国贷款事件)是非常失败,甚至用不太直接的方法进行欧洲区域合作的修订计划也显得不足。

美国对战后秩序的政策变化顺序通常被理解为顺应东西方冲突的调整。它的兴起来自苏联的威胁,以至于迫使不得不将战后以经济中心设计的重心转向以安全中心设计。然而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明白。首先,此种解释掩盖了美国政策的失败和美国行使霸权国家的有限能力掌控。美国前两个阶段政策执行失败显示了其局限性以及欧洲人处在弱势地位也能抵抗美国行动的惊人能力。其次,对二战后美国政策实施方式更有决定性的是也许是英国的彻底崩溃,而不是苏联的崛起。


相关内容

  • 浅谈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力
  • 浅谈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力 在当代,美国文化已占据了全球文化输出的高地,文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并已经取得了全世界的霸权地位.那么这种霸主地位是通过何种方式取得的呢?这不仅仅是由于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也不仅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充分扩张,更是由于美国文化自身的独特意义.由于注重自我审视并且文化发 ...

  • 英国发展史
  • 高考考前冲刺热点复习:英国史 [通史知识梳理] 一.14-16世纪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从西班牙.葡萄牙等获得了原始资本. 2.与西班牙争霸:1588年打败无敌舰队 二.17-18世纪中期--率先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1.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确立:&l ...

  • 国际关系史
  • <国际关系史专题> 第一讲绪论 一.(一)作为课程的国际关系史是一部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关系史. (二)国际关系是否存在其它的可选体系?兼及世界体系. 二.(一)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史 (二)国际关系史:范畴及断限 (三)国际关系史:外交与外交家 (四)课程结构安排 (一)作为课程 ...

  • 单极体系下的联盟理论与实践_初步的理论分析
  • p汪伟民 张爱华 单极体系下的联盟理论与实践 )))初步的理论分析 [内容提要] 本文在指出现实主义联盟理论当代解释力不足的基础上,着重借鉴泰德#霍普的概念及兰德尔#施韦勒的分析体系,尝试提出一种新的联盟理论,即/威权式联盟0理论.这一理论事实上并非一种一般意义上的联盟理论,而是针对冷战后建立于美国 ...

  • 战后国际关系史
  • 战后国际关系史 思考题 1. 何谓"冷战",试述冷战的缘起. 2. 简述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及其出台背景. 3. 英国在冷战爆发中的作用. 4. 杜鲁门主义和门罗主义的区别. 5. 试对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分析. 6. 试析北约组织的形成及意义. 7. 试析社会主义阵 ...

  •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
  •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 徐蓝 牛大勇 载<中国历史学30年(1978-2008)> 论著选载157 一 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1980-1991)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美正式建交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学者能够从海外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料 ...

  •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

  • 九上历史知识要点
  •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美国独立战争 1. 爆发的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4月 2.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777年 3. 颁布的法律文献: ⑴<独 ...

  • 传播学推荐书目
  • 陈力丹鼎力推荐传播学权威参考书目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等,华夏出版社,2000年 <人类传播理论>(第7版),[美]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