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创新教案及点评

执教: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刘祖平

点评:重庆市渝北区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 余国源

一、点击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7段。

一、激趣导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犹如一江春水,势不可挡。于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专门著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二、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 或B 或C 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从论证手法的角度看,属于因果论证。《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就反复使用了这种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

问题1:我们先看课文的1——7段。作者在几段里面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几种做法。快速阅读,把作者提到的几种做法一一找出来。

明确:A 、闭关主义 B、送去主义 C、听凭送来 D、“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问题2:那么,作者选择的是哪一种做法呢?

明确:作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问题3:那么作者是如何排除(否定)其它做法的呢?(1)“闭关主义”是怎么做的?(2)“闭关主义”是否行得通呢?为什么?

明确:(1)闭关主义的做法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也就是彼此不交流。(2)闭关主义”行不通。因为“给枪炮打破了大门” 也就是用武力逼迫,“又碰了一串钉子”。于是排除(否定)了“闭关主义”的做法。

问题4:“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其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有依据。“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其论证方法是例证法(举例论证)。

问题5: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6: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加点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准确、生动和奚落。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活人”指的是谁?是不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因此,加点的文字带着什么意味?

明确:“活人”指的是梅兰芳博士;不是一种进步,因为本质上还是“送去主义”;因此加点的文字是反语。

(3)“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究竟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为什么?因此“丰富”和“大度”两个词带有什么意味?

明确:不是。因为作者在举例的时候——句子(1)语带奚落,而且 “送去主义”会使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因此,“丰富”和“大度”这两个词带有讽刺意味。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摩登”的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作者“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是因为“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么说显得语言幽默。

问题7:“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哪个成语?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作者用“残羹冷炙”这一成语给这些东西做了定位,正因为如此,“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慌”。于是对文化交流上的 “送来”主义给予了否定(排除)。

问题8: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请大家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多媒体展示如下——)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单纯送去,或听凭送来,或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单纯送去,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拿来主义)

问题9: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整体上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即为什么要“拿来”。整体上使用的是因果论证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课文8——10段。

二、合作、探究

问题1:课文1——7段论述的是为什么要“拿来”。8——9段论证“怎样“拿来”。文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确:“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遗产。

问题2:对待“大宅子”的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

问题3:说说前三种方法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前三种方法的意思分别是: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

问题4:拿来主义究竟又是如何“占有,挑选”的呢?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做了形象的阐述。如果用平实的语言,可以怎么表述?

明确:有益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灯”“烟枪”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问题5: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归纳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接受。这种态度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外国文化,也适用于外国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等领域;同样适用于对本国文化遗产的继承,以及对他人经验的借鉴等等各个方面。

问题6:模仿1——7段对论证思路的归纳方法,归纳8——9段的论证思路。(多媒体展示如下——)

明确:或逃避主义,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继承

逃避主义是孱头

虚无主义是昏蛋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所以,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接受

问题7:以小见大,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8——9段一个突出的特点。完成下面的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运用人们熟悉的比喻,阐明下面的道理。

坚持对外开放,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但同时,我们又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防止腐朽落后的东西乘虚而入,对我们造成危害。

参考答案:好比一间屋子,把窗子关起来,甚至完全堵上,彻底封死,自然可以防止苍蝇、蚊子等有害之物的侵入,但同时也挡住了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还有悦耳的鸟语和沁人心脾的花香。那么怎么办呢?无视危害的存在,大开窗子自然是不行的。我们的意见是,安装一层过滤的纱窗,把有益于身心的健康东西放进来,同时又挡住了威胁我们的一切有害之物。

问题8:最后一段是结论。齐读第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拿来主义”者首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明确:“首先要这人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

2、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明确:从正面说:“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从反面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简单点说,“拿来”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创造新的文化。

【点评】 排除法,巧理思路;小练习,一箭双雕

(一)排除法,实际上是形式逻辑中的选言证明,即通过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间接证明论题的方法。这种证明的步骤是:将论证的论题作为有关问题全部可能成立的几种假定之一,即作为选言推理前提的一个选言肢,然后找出依据,否定除论题以外的其它选言肢,从而确定论题的真实性。这样分析《拿来主义》的论证思路,应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是一种创

新。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在教学中换了个学生熟悉的说法,从而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容易;而善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无疑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课堂小练习,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让学生深入体会并初步学会使用形象化的说理方法,二是深入领会“拿来主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作者yeah.net

执教:重庆市渝北中学校 刘祖平

点评:重庆市渝北区教科所副所长、研究员 余国源

一、点击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7段。

一、激趣导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犹如一江春水,势不可挡。于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专门著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二、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 或B 或C 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从论证手法的角度看,属于因果论证。《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就反复使用了这种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

问题1:我们先看课文的1——7段。作者在几段里面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几种做法。快速阅读,把作者提到的几种做法一一找出来。

明确:A 、闭关主义 B、送去主义 C、听凭送来 D、“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问题2:那么,作者选择的是哪一种做法呢?

明确:作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问题3:那么作者是如何排除(否定)其它做法的呢?(1)“闭关主义”是怎么做的?(2)“闭关主义”是否行得通呢?为什么?

明确:(1)闭关主义的做法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也就是彼此不交流。(2)闭关主义”行不通。因为“给枪炮打破了大门” 也就是用武力逼迫,“又碰了一串钉子”。于是排除(否定)了“闭关主义”的做法。

问题4:“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其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有依据。“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其论证方法是例证法(举例论证)。

问题5: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问题6: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加点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明确:准确、生动和奚落。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活人”指的是谁?是不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因此,加点的文字带着什么意味?

明确:“活人”指的是梅兰芳博士;不是一种进步,因为本质上还是“送去主义”;因此加点的文字是反语。

(3)“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究竟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为什么?因此“丰富”和“大度”两个词带有什么意味?

明确:不是。因为作者在举例的时候——句子(1)语带奚落,而且 “送去主义”会使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因此,“丰富”和“大度”这两个词带有讽刺意味。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摩登”的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作者“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是因为“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么说显得语言幽默。

问题7:“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哪个成语?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作者用“残羹冷炙”这一成语给这些东西做了定位,正因为如此,“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慌”。于是对文化交流上的 “送来”主义给予了否定(排除)。

问题8: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请大家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多媒体展示如下——)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单纯送去,或听凭送来,或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单纯送去,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所以,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拿来主义)

问题9: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整体上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即为什么要“拿来”。整体上使用的是因果论证法。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课文8——10段。

二、合作、探究

问题1:课文1——7段论述的是为什么要“拿来”。8——9段论证“怎样“拿来”。文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确:“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遗产。

问题2:对待“大宅子”的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

问题3:说说前三种方法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前三种方法的意思分别是: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

问题4:拿来主义究竟又是如何“占有,挑选”的呢?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做了形象的阐述。如果用平实的语言,可以怎么表述?

明确:有益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灯”“烟枪”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问题5: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归纳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接受。这种态度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外国文化,也适用于外国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等领域;同样适用于对本国文化遗产的继承,以及对他人经验的借鉴等等各个方面。

问题6:模仿1——7段对论证思路的归纳方法,归纳8——9段的论证思路。(多媒体展示如下——)

明确:或逃避主义,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继承

逃避主义是孱头

虚无主义是昏蛋

投降主义更是废物

所以,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接受

问题7:以小见大,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8——9段一个突出的特点。完成下面的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运用人们熟悉的比喻,阐明下面的道理。

坚持对外开放,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但同时,我们又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防止腐朽落后的东西乘虚而入,对我们造成危害。

参考答案:好比一间屋子,把窗子关起来,甚至完全堵上,彻底封死,自然可以防止苍蝇、蚊子等有害之物的侵入,但同时也挡住了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还有悦耳的鸟语和沁人心脾的花香。那么怎么办呢?无视危害的存在,大开窗子自然是不行的。我们的意见是,安装一层过滤的纱窗,把有益于身心的健康东西放进来,同时又挡住了威胁我们的一切有害之物。

问题8:最后一段是结论。齐读第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拿来主义”者首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明确:“首先要这人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

2、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明确:从正面说:“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从反面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简单点说,“拿来”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创造新的文化。

【点评】 排除法,巧理思路;小练习,一箭双雕

(一)排除法,实际上是形式逻辑中的选言证明,即通过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间接证明论题的方法。这种证明的步骤是:将论证的论题作为有关问题全部可能成立的几种假定之一,即作为选言推理前提的一个选言肢,然后找出依据,否定除论题以外的其它选言肢,从而确定论题的真实性。这样分析《拿来主义》的论证思路,应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是一种创

新。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在教学中换了个学生熟悉的说法,从而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容易;而善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无疑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

(二)课堂小练习,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让学生深入体会并初步学会使用形象化的说理方法,二是深入领会“拿来主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作者yeah.net


相关内容

  •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案
  •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案 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中学 陈秀英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四单元第一节第二 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内外因的相互关系原理,本框题属于方法论部分. 本框题内容是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重 ...

  • 2017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教案.doc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动)看立方体图形:观 察它们的表面:引出平面图形(由立体到平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展示1元硬币:你们能观察出它的表面形状吗猜想学校旗台的表面形状--交流--画图? 分小组观察1角硬币的表面有什么图形--画图画出图形:展示教具:帆船,观察--画图:观察教室里出现得最多 ...

  • [警察与赞美诗]教案
  • 设计思想 以<警察与赞美诗>为教学的载体,激"活"学生联想思维,让学生设身体验,迸发创造性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 2. 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3 ...

  • 小学二年级体育课教案上学期(2010年10月)
  • 小学二年级体育课教案上学期(2010年10月) 第 1课时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目标:学会在陌生的场地和陌生的伙伴进行体育活动和游戏 学习内容:集队.游戏 学习步骤: 一. 调动情绪,愉快游戏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跟我做",激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2.组织学生 ...

  • 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案
  • 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 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设计理念 教材要贴近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要联系实际生活,最终要使学生会用教材理论去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哲学的魅力. ...

  • 高中体育教案全集
  • 魅力青春,运动无极限 授课班级:高一(5)(6)班女生 人数:47人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贯彻"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体现合理的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方面保障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适度的锻炼 ...

  • 一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
  • 一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课题:第一课.母鸡爱小鸡 教学内容: 1,排成四路纵队 2,母鸡爱小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80-90%学生明白纵队是怎么排的,以及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大的同学要爱护小的同学,互相爱护.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跑的基本技术. 情感目标:培养运动感情,勇敢果 ...

  • 七律长征(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七律·长征>教案八上语文教案   [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2.能力目标: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3.情感目标:引导学 ...

  • 教师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自我总结
  • 营山县明德小学教师,颜怀强 ,男,生于1965年9月,现年42岁。1984年3月在明德小学参加教育工作。1996年12月毕业于四川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xx年4月获省语委会普通话测试取得二级乙等合格证,xx年12月被营山县职改办批准为小学一级语文教师。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上不断进取,工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