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临朐外国语学校 夏鹏

摘要:

互联网是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它有着便捷性、超越时空性以及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它正悄悄地对语文教学产生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整合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教学 整合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及百姓家庭,对当代的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21世纪的教育俨然是网络化教育,语文教学不可避免陷入了网络环境。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和冲击。怎样利用互联网促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已成为大多数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我在这里粗略谈一下这方面的见解。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世界范围的巨大计算机网络——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它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 ” ①组成互联网的计算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二、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

(一)信息多、传播速度快

互联网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可以说互联网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巨大信息和服务资源。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的人们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

(二)超越时空

超越时空就是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在网上聊天、看电影、在网上看远程教育等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无论你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参加,互联网永远不

会关闭。在当今世界,唯一没有国界,没有歧视、没有政治的生活圈属于互联网。全世界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互相传送经验与知识,发表意见和见解。

(三)共享资源

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什么叫资源共享呢?就是让大家去用同一个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当然 , 也有成千上万的人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蜜蜂般地辛勤工作构造出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互联网。并允许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互联网的作用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它正在对社会的文明悄悄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许会象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一样,互联网将会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互联网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利用网络充实课堂内容

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丰富充实课堂内容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课堂内容。我指导学生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重要性,我在网上查到地球与太阳系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造就了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过程中适当插入:在太阳系当中,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行有九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水星离太阳最近, 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 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 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存在生命。只有火星与地球较相似,但科学家确定目前人类不能移居火星。因此,得出只有一个地球适合人类生存。以上内容的适时插入,加深了学生对地球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更乐意保护地球,也曾加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形象性。

(二)互联网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要上好课就得深入备课,要做到深入备课就得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这无疑

会对语文教学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我在编写语文教案时,时常阅读相关材料,备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找了很多资料都不知道林子方和诗人杨万里是什么关系?后来上网查才知道林子方是杨万里的朋友,并且知道这首诗的教学设计和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却一字未写送别,为何?因为荷花太美,没有多大伤感,了解这些内容后,再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感到比较踏实了。

(三)利用网络克服教学中的难点

我让学生做练习册,有位同学问:“八月十五吃粽子的歇后语是什么?”当时我想:八月十五应该吃月饼,不是吃粽子,那答案应当是“不合情理”。对这个答案我不敢十分肯定是正确,于是我让同学们先进行讨论、交流,最后还是不能作出肯定答案,我不得不求助于网络,在网上找到答案: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利用网络很容易就可以解决难题。指导学生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我感到这首诗的教学思路难以展开。我便去网上查找这首古诗的教学设计,阅读了网上的两篇教学设计后,心里豁然开朗了。上这首古诗时,我引导学生观赏荷花之美图片,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反应出西湖夏日之美。把课外内容和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网络辅助课件制作

现代教育采取直观性教学手段,许多课件制作所用的声音、图象等素材有许多取自于网络。因而网络是课件制作的一个重要素材库。我在为《圆明园的毁灭》制作课件时,首先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圆明园的图片。然后把这些图片制成了一段录象,配以文字说明,介绍了圆明园的恢弘与珍贵。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一开始就播放这段录象,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网络制作课件,再处理下载图像,录入声音等问题时,常遇到技术上的困难,这就要求广大老师既要努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又要注意和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的专业人士密切配合。同时,我们也积极建议有条件的学校,配备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课件制作的专业人员,这样就会使一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少走弯路,节省一些时间。

四、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语文教学加以有机整合,可以优化语文教育,当然所谓“整合”决不是勉强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拼合”在一起,而是真正“结合”

在一起,是努力凭借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语文教学原本就应该做却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信息技术将成为课堂分析整合、并能精彩地呈现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象其它课堂一样易于得到。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用以往不可能的方式来学习。”因此,语文教学与网络的整合,就是让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自由的选择网络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与手段,充分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主见能力作用,甚至可以超越老师视野和想象,直接的、生动的、全方位的去接触语文资源,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一)向专家请教深刻认识文学作品

(美) 帕克赫斯特指出: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②。学生们为了开阔视野,必须多阅读文学作品,但由于自身理论修养缺乏,以及开阔的专业视野和深入研究的欠缺等原因,向专家请教就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条快捷途径,而且请教过程本身又是一次高水平的讨论。具体的办法可以找到专家与其直接交谈,或者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与专家直接对话,(专家在远处,学生在教室就可以互相交谈)那可真方便了。

(二)利用互联网对课文展开互动讨论

我们在学习语文课中难勉会遇到难题,利用互联网展开讨论那可是最快捷的方法,讨论的对像可以根据地自己的需要而决定,可以是师生之间进行讨论,可以是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还可以是师生与其他网友展开讨论,利用互联网讨论方式可以采用语音聊天(即网络电话) 进行直接对话,可以采用QQ 聊天室进行讨论,也可以用电子邮箱发送信件,还可以课后建立一网页集中讨论。比如:李XX 同学学习了《林海》这篇课文后,她还是不明白,“温柔”不是指人的性格柔和、平顺吗?可作者却写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她大惑不解,于是找好同学陈XX 讨论,她打开讨论网页,采用语音聊天与陈XX 进行讨论,谁知陈XX 只是领悟却不能言传,最后只好用同样的方法与语文老师共同探讨,老师跟学生说:“这里的‘温柔’指岭的山势平缓,线条柔和,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了大兴安岭的亲切与舒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两位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这样利用互联网很快就解决难题了。让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上传,以便对同学发表的见解进行讨论,使思想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目前我们在互联网上建立面向全校的学生的“吾语吾文”网站,分为:“教与学”、“后知后觉”、“食事物语”“油菜花开”“灵山犊语”几个板块,

这个网站不仅有学习的丰富材料,有发表所思所想所感的展台,更有对问题各抒己见的论坛。这一交流平台的建立让学生有发表的快乐,有交流的触动渴望。

(三)互联网使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首先要读好范文,但仅读好范文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识规律,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在课后横向拓展,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或内容相关,或写法类似的等,可最大限度地拓展与语文相关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录象),如;学生在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后,对宇宙特别感兴趣,都想找相关资料阅读,我在网上找到《神秘的太空》、《宇宙之谜》,太空情景图片等给学生看。这就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趋善避害积极运用“资源导航”为学习服务,才是我们合情合理的选择,语文组与信息科技组共同制作的拓展书库光盘,将互联网的资源合理组合免费提供给学生,内容包含科幻侦探、世界文学、经济管理、电脑教程、音乐影视、时尚生活、漫画幽默、儿童文学、书库作品内容丰富,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有效地实现资源导航。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既可以在拓展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学法,巩固学法,更好地阅读,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教材所规定的内容,而且学生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随之学习兴趣也相应提高,探索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充分体现互联网对阅读教学的作用。

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临朐外国语学校 夏鹏

摘要:

互联网是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它有着便捷性、超越时空性以及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它正悄悄地对语文教学产生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整合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教学 整合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及百姓家庭,对当代的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21世纪的教育俨然是网络化教育,语文教学不可避免陷入了网络环境。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和冲击。怎样利用互联网促进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已成为大多数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我在这里粗略谈一下这方面的见解。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世界范围的巨大计算机网络——全球性计算机网络,它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 ” ①组成互联网的计算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二、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

(一)信息多、传播速度快

互联网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可以说互联网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巨大信息和服务资源。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的人们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

(二)超越时空

超越时空就是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在网上聊天、看电影、在网上看远程教育等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无论你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参加,互联网永远不

会关闭。在当今世界,唯一没有国界,没有歧视、没有政治的生活圈属于互联网。全世界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互相传送经验与知识,发表意见和见解。

(三)共享资源

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什么叫资源共享呢?就是让大家去用同一个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当然 , 也有成千上万的人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蜜蜂般地辛勤工作构造出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互联网。并允许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四)互联网的作用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它正在对社会的文明悄悄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许会象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一样,互联网将会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互联网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利用网络充实课堂内容

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丰富充实课堂内容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课堂内容。我指导学生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重要性,我在网上查到地球与太阳系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造就了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于是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过程中适当插入:在太阳系当中,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行有九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水星离太阳最近, 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 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 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存在生命。只有火星与地球较相似,但科学家确定目前人类不能移居火星。因此,得出只有一个地球适合人类生存。以上内容的适时插入,加深了学生对地球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更乐意保护地球,也曾加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形象性。

(二)互联网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要上好课就得深入备课,要做到深入备课就得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这无疑

会对语文教学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我在编写语文教案时,时常阅读相关材料,备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找了很多资料都不知道林子方和诗人杨万里是什么关系?后来上网查才知道林子方是杨万里的朋友,并且知道这首诗的教学设计和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却一字未写送别,为何?因为荷花太美,没有多大伤感,了解这些内容后,再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感到比较踏实了。

(三)利用网络克服教学中的难点

我让学生做练习册,有位同学问:“八月十五吃粽子的歇后语是什么?”当时我想:八月十五应该吃月饼,不是吃粽子,那答案应当是“不合情理”。对这个答案我不敢十分肯定是正确,于是我让同学们先进行讨论、交流,最后还是不能作出肯定答案,我不得不求助于网络,在网上找到答案: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利用网络很容易就可以解决难题。指导学生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我感到这首诗的教学思路难以展开。我便去网上查找这首古诗的教学设计,阅读了网上的两篇教学设计后,心里豁然开朗了。上这首古诗时,我引导学生观赏荷花之美图片,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反应出西湖夏日之美。把课外内容和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网络辅助课件制作

现代教育采取直观性教学手段,许多课件制作所用的声音、图象等素材有许多取自于网络。因而网络是课件制作的一个重要素材库。我在为《圆明园的毁灭》制作课件时,首先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圆明园的图片。然后把这些图片制成了一段录象,配以文字说明,介绍了圆明园的恢弘与珍贵。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一开始就播放这段录象,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网络制作课件,再处理下载图像,录入声音等问题时,常遇到技术上的困难,这就要求广大老师既要努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又要注意和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的专业人士密切配合。同时,我们也积极建议有条件的学校,配备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课件制作的专业人员,这样就会使一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少走弯路,节省一些时间。

四、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语文教学加以有机整合,可以优化语文教育,当然所谓“整合”决不是勉强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拼合”在一起,而是真正“结合”

在一起,是努力凭借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语文教学原本就应该做却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信息技术将成为课堂分析整合、并能精彩地呈现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象其它课堂一样易于得到。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用以往不可能的方式来学习。”因此,语文教学与网络的整合,就是让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自由的选择网络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与手段,充分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主见能力作用,甚至可以超越老师视野和想象,直接的、生动的、全方位的去接触语文资源,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一)向专家请教深刻认识文学作品

(美) 帕克赫斯特指出: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②。学生们为了开阔视野,必须多阅读文学作品,但由于自身理论修养缺乏,以及开阔的专业视野和深入研究的欠缺等原因,向专家请教就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条快捷途径,而且请教过程本身又是一次高水平的讨论。具体的办法可以找到专家与其直接交谈,或者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与专家直接对话,(专家在远处,学生在教室就可以互相交谈)那可真方便了。

(二)利用互联网对课文展开互动讨论

我们在学习语文课中难勉会遇到难题,利用互联网展开讨论那可是最快捷的方法,讨论的对像可以根据地自己的需要而决定,可以是师生之间进行讨论,可以是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还可以是师生与其他网友展开讨论,利用互联网讨论方式可以采用语音聊天(即网络电话) 进行直接对话,可以采用QQ 聊天室进行讨论,也可以用电子邮箱发送信件,还可以课后建立一网页集中讨论。比如:李XX 同学学习了《林海》这篇课文后,她还是不明白,“温柔”不是指人的性格柔和、平顺吗?可作者却写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她大惑不解,于是找好同学陈XX 讨论,她打开讨论网页,采用语音聊天与陈XX 进行讨论,谁知陈XX 只是领悟却不能言传,最后只好用同样的方法与语文老师共同探讨,老师跟学生说:“这里的‘温柔’指岭的山势平缓,线条柔和,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了大兴安岭的亲切与舒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两位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这样利用互联网很快就解决难题了。让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上传,以便对同学发表的见解进行讨论,使思想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目前我们在互联网上建立面向全校的学生的“吾语吾文”网站,分为:“教与学”、“后知后觉”、“食事物语”“油菜花开”“灵山犊语”几个板块,

这个网站不仅有学习的丰富材料,有发表所思所想所感的展台,更有对问题各抒己见的论坛。这一交流平台的建立让学生有发表的快乐,有交流的触动渴望。

(三)互联网使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首先要读好范文,但仅读好范文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识规律,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在课后横向拓展,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或内容相关,或写法类似的等,可最大限度地拓展与语文相关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录象),如;学生在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后,对宇宙特别感兴趣,都想找相关资料阅读,我在网上找到《神秘的太空》、《宇宙之谜》,太空情景图片等给学生看。这就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趋善避害积极运用“资源导航”为学习服务,才是我们合情合理的选择,语文组与信息科技组共同制作的拓展书库光盘,将互联网的资源合理组合免费提供给学生,内容包含科幻侦探、世界文学、经济管理、电脑教程、音乐影视、时尚生活、漫画幽默、儿童文学、书库作品内容丰富,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有效地实现资源导航。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既可以在拓展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学法,巩固学法,更好地阅读,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教材所规定的内容,而且学生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随之学习兴趣也相应提高,探索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充分体现互联网对阅读教学的作用。


相关内容

  •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十二章)
  • 第十二章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第一节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一.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 对"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狭义的理解有三种:其一,信息技术就是信息处理的技术,因而将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 Computer)技术:其二,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十通信技术.这就是 ...

  •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离不开国际互联网络,英语教育更需要利用国际互联网络.因此,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把英语教育作为载体,通过自己的教学尝试,对利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加强初学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围绕课堂教学.课 ...

  •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 作者:薛海兵 江苏省第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 课题单位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课题主持人 薛海兵 摘 要: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结合起来思考,试图对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

  •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
  •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 ...

  • 高中英语信息化教学论文
  • 浅谈高中英语信息化教学 [摘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且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成为辅助英语教学的工具之后,给我们的"教"与"学"都带来了方便,快捷.生动.活泼的感受.当然,在实践中还需要我们 ...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 现在的学生很多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自发式学习更多的是使用计算机玩游戏和聊天,并不了解计算机到底可以做些什么。为此,我们在计算机与语文教学课程整合方面的探讨核心是:如何把计算机当作日常学习中的一种工具,提高其使用效率,使其发挥作用,使其能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信 ...

  •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昌都地区第三高级中学 兰娜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多媒体. 提高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已成为目前英语课程改革的新视点之一. [关键词] 现代信息 ...

  •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有效整合
  •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有效整合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探究并实践先进的教学理论,多次尝试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全 ...

  • 学习资源的提供方式一般包括(
  • 第11套 选择题 1. 学习资源的提供方式一般包括( D)两种 A提供卡片和提供课件 B提供材料和提供试卷 提供软件和提供信息 D提供内容和提供地址 2.从狭意上来说,信息技术是指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A)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综合技术. A计算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