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4稿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版块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意蕴深远,以寓问于答的形式,描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不遇的情景,从清新的画面和平淡自然的言语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

3.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是诗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结合书下注释等方式理解诗

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想象力,体会诗人情感变化,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寓问于答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MP3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

一、 导入(3')

1.同学们,经过了2年的语文学习,你一定认识了不少诗人吧,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位诗人么?

2.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新的诗人给大家认识,在星河灿烂、流光溢彩的唐诗天空中,他既没有李白的豪情壮志,也没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更没有王维的恬淡闲适,他就像一颗绚丽的流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出课件2)他是谁呢?他---就是贾岛。(板书:贾岛(唐))

3.同学们,你们了解贾岛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贾岛的一些资

料,请看大屏幕。(课件2,师介绍)

4.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板书:寻隐者不遇)

二、识字(10')

1.同学们,诗题中的这个字(遇)你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2.“遇”字去掉偏旁就变成了这个字(出课件3,禺),你知道它的

读音么?(课件3,出读音)生读几遍。

3.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上的笔顺动画,记住“禺”字的笔顺!

4.师板书范写“禺”,生认真看,“禺”上窄下宽,第七笔为竖,与

第八笔的提不要连成一笔,要求学生看清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动笔写在练习本上。“禺”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可以组词:(y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的地方),∽强(古代传说中的神)。十∽(古代区域:十华里的地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yù)∽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ǒu)古同偶,偶像。

5.师板书范写“遇”,“遇” 我们都知道“禺”字加“辶”组成“遇”,

“遇”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先里后外,组词。你还知道禺可以加哪些偏旁组成新字?(生拓展,出课件4,师补充。)

三、解题(3')

1.请同学们齐读诗题。通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2.诗题中的“寻”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给它组个词么?(寻找、寻访)

寻就是找,找起来不容易就用寻。诗人要寻找什么呢?(隐者)在你的印象中,隐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隐居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下注释)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最后,寻隐者的结果怎样?(生:不遇)不遇的意思就是---没有遇到。连起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3.关于诗题,你还有哪些疑问么?

4.通过诗题,我们知道诗人去寻访隐者却没有遇到。那么诗人为什么

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古诗。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四、初读古诗(4')

1.范读(出课件5,超链接:flash动画)。

2.生自由读2遍(超链接:MP3背景音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指名读。

4.齐读。

五、理解诗意(10')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同学们请看第一句(出课件6),小

组读。想一想,“松下问童子”是谁在问,在哪问儿,童子是谁?(童子指儿童,在这里指隐者的徒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古时候交通不便,没有自行车、没有摩托车、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轮船、没有飞机,诗人千里迢迢前来拜访,如果此刻你是贾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急切、满怀希望) 你能满怀希望地读读这句诗么?

2.诗人满怀希望而来,遇到隐者了么?我们来看第二句,齐读“言师采药去”。这句话是谁说的?言的意思是?(说)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师傅采药去了。得知隐者去山中采药了,此时诗人会怎样想?(感到失望、失落、伤心。)带着这种失望、失落、伤心的心情,再读读第二句。

3.童子看到贾岛这样失望,于是又说了什么呢?看第三句,齐读“只在此山中”。此”的意思是:这。只是多音字,在本诗中读zhǐ,你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么?zhī,如:一只鸡,两只手。就在这座山中,应该能找到。贾岛听了童子的话,现在情绪如何?(高兴,由失望到希望。)带着这种心情读读第三句。

4.可是到底能不能找到隐者呢?我们一起来看第四句,齐读“云深不知处。”要在山中找到隐者容易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云深)怎样理解“云深”呢?看图片、视频(出课件7)是啊,在远离尘嚣的高山,隐者与青松白云为伴,以采药悟道为生,不辟终南捷径,不图利禄功名,岂是凡夫俗子想见就得以见到的?此刻,如果你是贾岛,你的心情如何?(一丝遗憾)带着你的理解,再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

5.高山劲松,青翠繁茂,隐者像云一样喜欢自由,只能仰慕着、崇拜着,却见不着、找不到。下面我们一起将这首诗再读一遍,请同学们读的时候注意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齐读古诗。

【写法指导】

1.通过刚才的朗读和理解,老师发现这首诗有一个特点,诗中描写的是贾岛和童子两个人的对话,应该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可是,诗句中却只有答没有问,大家看一下这四句诗,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出课件11)

2.诗人用答语将问题都包含其中,像这样的写法叫“寓问于答”。

六、背诵(2')

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这首诗一定有了更深的印象和了解。你能不能试着把它背一背呢?(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机动[七、表演(5')

边背边在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表演出来吗?(师生合作演)]

八、拓展(2')

(宋)魏野《寻隐者不遇》,(唐)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唐)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等等。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既然“不遇”是一件遗憾的事,可是为什么古人还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天下的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不遇却会获得一种意外的收获,比如我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庆六一花样体育运动会,虽然有的同学没有取得名次,但是他收获了参与的

快乐,所以,遇不到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呢!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禺(禺谷)

遇(相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版块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意蕴深远,以寓问于答的形式,描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不遇的情景,从清新的画面和平淡自然的言语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

3.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是诗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结合书下注释等方式理解诗

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想象力,体会诗人情感变化,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寓问于答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MP3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

一、 导入(3')

1.同学们,经过了2年的语文学习,你一定认识了不少诗人吧,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位诗人么?

2.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新的诗人给大家认识,在星河灿烂、流光溢彩的唐诗天空中,他既没有李白的豪情壮志,也没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更没有王维的恬淡闲适,他就像一颗绚丽的流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出课件2)他是谁呢?他---就是贾岛。(板书:贾岛(唐))

3.同学们,你们了解贾岛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关于贾岛的一些资

料,请看大屏幕。(课件2,师介绍)

4.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板书:寻隐者不遇)

二、识字(10')

1.同学们,诗题中的这个字(遇)你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2.“遇”字去掉偏旁就变成了这个字(出课件3,禺),你知道它的

读音么?(课件3,出读音)生读几遍。

3.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上的笔顺动画,记住“禺”字的笔顺!

4.师板书范写“禺”,生认真看,“禺”上窄下宽,第七笔为竖,与

第八笔的提不要连成一笔,要求学生看清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动笔写在练习本上。“禺”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可以组词:(yú)∽谷(古代传说中日落的地方),∽强(古代传说中的神)。十∽(古代区域:十华里的地方),∽∽(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yù)∽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猴)。(ǒu)古同偶,偶像。

5.师板书范写“遇”,“遇” 我们都知道“禺”字加“辶”组成“遇”,

“遇”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先里后外,组词。你还知道禺可以加哪些偏旁组成新字?(生拓展,出课件4,师补充。)

三、解题(3')

1.请同学们齐读诗题。通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2.诗题中的“寻”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给它组个词么?(寻找、寻访)

寻就是找,找起来不容易就用寻。诗人要寻找什么呢?(隐者)在你的印象中,隐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隐居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下注释)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最后,寻隐者的结果怎样?(生:不遇)不遇的意思就是---没有遇到。连起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3.关于诗题,你还有哪些疑问么?

4.通过诗题,我们知道诗人去寻访隐者却没有遇到。那么诗人为什么

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古诗。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四、初读古诗(4')

1.范读(出课件5,超链接:flash动画)。

2.生自由读2遍(超链接:MP3背景音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指名读。

4.齐读。

五、理解诗意(10')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同学们请看第一句(出课件6),小

组读。想一想,“松下问童子”是谁在问,在哪问儿,童子是谁?(童子指儿童,在这里指隐者的徒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古时候交通不便,没有自行车、没有摩托车、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轮船、没有飞机,诗人千里迢迢前来拜访,如果此刻你是贾岛,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急切、满怀希望) 你能满怀希望地读读这句诗么?

2.诗人满怀希望而来,遇到隐者了么?我们来看第二句,齐读“言师采药去”。这句话是谁说的?言的意思是?(说)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师傅采药去了。得知隐者去山中采药了,此时诗人会怎样想?(感到失望、失落、伤心。)带着这种失望、失落、伤心的心情,再读读第二句。

3.童子看到贾岛这样失望,于是又说了什么呢?看第三句,齐读“只在此山中”。此”的意思是:这。只是多音字,在本诗中读zhǐ,你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么?zhī,如:一只鸡,两只手。就在这座山中,应该能找到。贾岛听了童子的话,现在情绪如何?(高兴,由失望到希望。)带着这种心情读读第三句。

4.可是到底能不能找到隐者呢?我们一起来看第四句,齐读“云深不知处。”要在山中找到隐者容易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云深)怎样理解“云深”呢?看图片、视频(出课件7)是啊,在远离尘嚣的高山,隐者与青松白云为伴,以采药悟道为生,不辟终南捷径,不图利禄功名,岂是凡夫俗子想见就得以见到的?此刻,如果你是贾岛,你的心情如何?(一丝遗憾)带着你的理解,再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

5.高山劲松,青翠繁茂,隐者像云一样喜欢自由,只能仰慕着、崇拜着,却见不着、找不到。下面我们一起将这首诗再读一遍,请同学们读的时候注意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齐读古诗。

【写法指导】

1.通过刚才的朗读和理解,老师发现这首诗有一个特点,诗中描写的是贾岛和童子两个人的对话,应该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可是,诗句中却只有答没有问,大家看一下这四句诗,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出课件11)

2.诗人用答语将问题都包含其中,像这样的写法叫“寓问于答”。

六、背诵(2')

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这首诗一定有了更深的印象和了解。你能不能试着把它背一背呢?(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机动[七、表演(5')

边背边在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表演出来吗?(师生合作演)]

八、拓展(2')

(宋)魏野《寻隐者不遇》,(唐)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唐)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等等。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既然“不遇”是一件遗憾的事,可是为什么古人还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天下的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不遇却会获得一种意外的收获,比如我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庆六一花样体育运动会,虽然有的同学没有取得名次,但是他收获了参与的

快乐,所以,遇不到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呢!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禺(禺谷)

遇(相遇)


相关内容

  •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 一.概述 <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

  •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3
  • 厉庄镇小学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年 级 研讨内容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 4 个生字. 一 学科 语文 周次 研讨人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 ...

  • 寻隐者不遇教案
  • 寻隐者不遇, 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教学难点;体会这首诗采用问答形式来写的和从诗题整体感知课文.三,教具;多媒体教学,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我们这个学期已学了几首古诗/2,指名叫 ...

  •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 <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作者:宋慧菊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12期 摘 要:对<寻隐者不遇>进行了三点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形式:生活 我在<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中,努力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走进生活,感同身受 学生的思维是以感性经验为 ...

  • 寻隐着不遇
  •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 ...

  • 寻隐者不遇
  • <寻隐者不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

  • 对唐诗_寻隐者不遇_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
  • 第25卷 第5期 2002年9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Vol.25 No.5 Sept.2002 对唐诗5寻隐者不遇6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 黄国文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从文献看,运用系统 ...

  • 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 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 小学一年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案
  • 古诗文教学进度表 春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有能力的同学能读出诗中的感情. 2.通过表演.猜测.讨论.绘画等形式,从整体上了解诗的大意. 3.在活动和对话中,体会诗的情趣,初步产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引入激趣 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