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方名新解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的一首名方,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方剂学中所录温胆汤选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言本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成,千金方之温胆汤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用至四两。
本方首载于南北朝医家姚僧垣的《集验方》,可惜此书现已失传。但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及王焘的《外台秘要》皆完整的转载了此方。《备急千金要方》云:“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药用: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二两),炙甘草一两半(与《外台秘要》所载此方完全相同),此方温养胆气,和胃除烦,故名温胆汤。此后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载有一温胆汤,方为:“陈皮三两,半夏二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一两,竹茹二两,枳实二两,共为粗末,每服四大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一个,煎服。”并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两方方名虽同,但方药却异。后世医家皆习惯用陈氏所载之方,并加减运用,变生诸方,且皆更其方名,如《世效得医方》的十味温胆汤,《证治准绳》的涤痰汤等。
对温胆汤方名的异议,也只是针对陈氏的温胆汤。关于此方方名中之“温”为何意,历来医家众说纷纭,难以形成定论。陈修园《时方歌括》中云:“温之者,实凉之也。”《成方便读》言:“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义耳。”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载罗谦甫曰:“命为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历代医家虽观点颇多,但大多认为“温”其实为“温和”之意。
笔者认为,将“温”解释为“温和”有失偏颇,没有体现出《内经》治疗大法“热者寒之”之组方配伍本意,况方中半夏、陈皮皆辛燥之品,竹茹、枳实寒凉之性也不能令人“温和”。“温胆汤”之“温”字,非“温和”之意,应为“温暖”之意,解释有二。其一,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腑,喜柔和,以温为常候,属木,得春令而具有生发之气,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这是四时的正常规律,春之“暖”就是“温暖”的意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言:“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胆应春候,故应为温暖之意。其二,中医治疗大法就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热性病用凉性的药物来治疗,以偏纠偏,使其机体不热不凉,介于热与凉之间,以顺其喜好,适其本性。温度由低到高排列是寒、凉、温、热,凉与热之间就是温。方名中的“温”字就是指通过药物治疗之后使胆腑达到的一种正常的温暖的状态,故此方名之曰“温胆汤”。并且许多名方皆是按用药之后患者机体达到的正常的生理状态或是正常的生理外在表现而命名的,如逍遥散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使其达到逍遥快活,无拘无束的状态;交泰丸用肉桂,黄连使其机体心肾相交,如同天地交泰,温胆汤就是用寒凉的药物治疗痰热,凉药对体内热邪作用后达到胆腑所需要的温暖的状态,综上所述,温
胆汤“温”字之意,实为“温暖”之意。
温胆汤方名新解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的一首名方,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方剂学中所录温胆汤选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言本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成,千金方之温胆汤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用至四两。
本方首载于南北朝医家姚僧垣的《集验方》,可惜此书现已失传。但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及王焘的《外台秘要》皆完整的转载了此方。《备急千金要方》云:“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药用: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二两),炙甘草一两半(与《外台秘要》所载此方完全相同),此方温养胆气,和胃除烦,故名温胆汤。此后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载有一温胆汤,方为:“陈皮三两,半夏二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一两,竹茹二两,枳实二两,共为粗末,每服四大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一个,煎服。”并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两方方名虽同,但方药却异。后世医家皆习惯用陈氏所载之方,并加减运用,变生诸方,且皆更其方名,如《世效得医方》的十味温胆汤,《证治准绳》的涤痰汤等。
对温胆汤方名的异议,也只是针对陈氏的温胆汤。关于此方方名中之“温”为何意,历来医家众说纷纭,难以形成定论。陈修园《时方歌括》中云:“温之者,实凉之也。”《成方便读》言:“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其得春气温和之义耳。”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载罗谦甫曰:“命为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历代医家虽观点颇多,但大多认为“温”其实为“温和”之意。
笔者认为,将“温”解释为“温和”有失偏颇,没有体现出《内经》治疗大法“热者寒之”之组方配伍本意,况方中半夏、陈皮皆辛燥之品,竹茹、枳实寒凉之性也不能令人“温和”。“温胆汤”之“温”字,非“温和”之意,应为“温暖”之意,解释有二。其一,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腑,喜柔和,以温为常候,属木,得春令而具有生发之气,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这是四时的正常规律,春之“暖”就是“温暖”的意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言:“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胆应春候,故应为温暖之意。其二,中医治疗大法就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热性病用凉性的药物来治疗,以偏纠偏,使其机体不热不凉,介于热与凉之间,以顺其喜好,适其本性。温度由低到高排列是寒、凉、温、热,凉与热之间就是温。方名中的“温”字就是指通过药物治疗之后使胆腑达到的一种正常的温暖的状态,故此方名之曰“温胆汤”。并且许多名方皆是按用药之后患者机体达到的正常的生理状态或是正常的生理外在表现而命名的,如逍遥散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使其达到逍遥快活,无拘无束的状态;交泰丸用肉桂,黄连使其机体心肾相交,如同天地交泰,温胆汤就是用寒凉的药物治疗痰热,凉药对体内热邪作用后达到胆腑所需要的温暖的状态,综上所述,温
胆汤“温”字之意,实为“温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