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探讨(1)

90

制冷与空调

2006年第3期

关于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探讨

郑萍+

康侍民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400045)

【摘要】

文章从水源热泵技术原理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泵应用的基本情况和中国目前水源热泵开发应用的前景,最后指出了推广应用水源热泵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水源热泵技术;环保;节能

ADiscussionAbouttheApplicationof

ZhengPing

fSchoolofUrban

WaterSource

HeatPumpTechnology

KangShimin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

400045)

[Abstract]This

situationsabout

textbeginwiththeprinciple

andcharactersofWaterSourceHeatPumptechnology,introducesthebasic

our

applicationofWaterSourceHeatPumpintheworldandtheforegroundofitin

popularizingtheWaterSourceHeatPump.

China.Finally,Ipomt

out

some

questionswemustpayattentionin

[Keywords]Water

Source

HeatPumptechnology;EnvironmentProtecting;Energyefficiency

引言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

可是天然气和石油等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从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看,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寻找可以再生的能源,而水源热泵机组就是比较理想的一种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设备。

危机。据资料估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探明煤炭、石

油、天然气、油页石等石化资源的总量,大约只够

人类使用几百年。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可持续利用的清洁环保能源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全人类的当务之急。在各国努力研发的新能源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均被放在突出位置。

‘在中国传统的空调系统概念中,由于国家的经

2水源热泵技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水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或者是利用人工再生水源

(工业废水、地热尾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水源热泵技术利用热泵机组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将水体和地层蓄能分别在冬、夏季作为供暖的热源和空调的冷源,即在

冬季,把水体和地层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

济发展状况和政策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北方一般以燃煤锅炉解决冬季取暖问题,在南方以水冷机组解决夏季制冷问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制冷机组的方式开始多样化,此时,出现了溴化锂机组、风冷机组,机组的容量也从原有的大中型机组过渡为

大中小型机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对于取暖

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水体和地层中去。同一系统可实现三大功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和提供日常生活热水。通常水源热泵机组消耗l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3"5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水源热泵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低位能量采集系统,提升系统和高位能量释放系统也就是热(冷)源换热系统、水源热泵机组和末端系统三部分,末端部分的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学术角度来

方式也开始有新的尝试和探讨,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结构都正在转变,从原有的煤、石油取暖过渡到以天然

气及电等清洁能源。北京作为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

市之一,其治理大气污染的政策中就包括能源结构的

调整,从以煤为主改为以天然气和电力等替代能源。但是,替代能源虽然可以部分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

’郑萍,女,1981年11月,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2006年第3期

制冷与空调

91

说,当利用的对象都是水体和地层(含水地层)蓄

能,而且都是以水作为热泵机组的冷热源供给载体

冬季

时,都可以将之归类为水源热泵系统。

其工作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夏季

压缩机

图l供热工况与锅炉(电、燃料)和空气源热泵的供热系统相比,水源热泵具有明显的优势。锅炉供热只能将

90~98%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转化为热量,供用户使用,因此地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

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由于水源热泵的热源温度全年较为稳

定,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因此,近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北美如美国、加拿大及中、北欧如瑞士、瑞典等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水源热泵市场也日趋活跃,可以预计,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效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

3水源热泵的特点

由于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

空调机组的冷热源,所以其具有以下优点:

1)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

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

其中可以利用的水体,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和湖泊以

及海洋等。地表土壤和水体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太阳

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地下的水体是通过土壤间接的接受太阳的辐射能量),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地相对均衡。这使得利用存储于其中得近乎无限得太阳能或地能成为可能,所以

万 

方数据图2制冷I况

说,水源热泵是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

2)节能效果突出

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12~

22℃,水体温度比环境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高,能效比也提高,而夏季水体为18~35℃,水体温度比环境温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机组效率提高。据美国环保署EPA估计,设计安装良好

的水源热泵,平均来说可以节约用户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费用。

3)运行稳定可靠

水体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运动,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水体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

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不

存在空气源热泵的冬季除霜等难点问题。而且其自

动控制程度高,使用寿命可达到15年以上。

4)环保效果显著

系统运行过程中,无燃烧,无渗漏,无任何固态、液态或气态污染物排放,也不排放造成温室效

应的二氧化碳(CO:)等,是“绿色”供暖(冷)

的环境系统工程。水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

相当于减少70%以上。如果结合其它的节能措施,

节能减排会更明显。虽然也采用制冷剂,但比常规空调装置减少25%的充灌量,属自含式系统,即

该装置能在工厂车间内事先整装密封好,因此,制

冷剂泄漏几率大为降低。

5)

“三联供”提高生活品质

92

制冷与空调

2006年第3期

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还可以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两套装置或系统。特别是对于同时有供热和供冷

要求的建筑物,水源热泵有着明显的优点,不仅节省了大量能源,而且用一套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供冷

和供热的要求,减少设备的初投资。水源热泵可应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等建筑,小型的水源热泵更适合于别墅住宅的供暖、空调。

国内外水源热泵的发展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国外,关于水源热泵的研究分属于两种热泵

系统:一种为地源热泵,一种为海水热泵,其中地源热泵真正意义地商业应用也只有近十几年地历史,但发展相当迅速。据1999年的统计,家用的供热装置中,地源热泵所占比例瑞士为96%,奥地利为38%,丹麦为27%。同时,中、北欧海水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也比较多。

中国最早在50年代,就曾在上海、天津等地尝试夏取冬灌的方式抽取地下水制冷,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吕灿仁教授就开展了我国热泵的最早研究,1965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水冷式热泵空调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国内已经出现众多的水源热泵生产厂商,目前国内生产水源热泵的厂家逐渐增多,如清华同方,富尔达,

三星一贝莱特等;此外还有一些厂商代理国外的产

品,主要有特灵(TRANE)、克莱门特(CLAIMENT)、约克(YORK)等。现在随着水源热泵系统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多,而且初投资和运运

行费用应该是低于其他采暖制冷系统的,但目前也

有相当多的制冷空调厂家将其普通的水冷机组改

造为水源热泵。中国的水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才刚

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在热泵机组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利用水源热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可利用的水源条件限制

水源热泵理论上可以利用一切的水资源,其实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水资源利用的成本差异是相当大的。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是否有合适的水源成为水源热泵应用的一个关键。目前的水源热泵利用方

式中,闭式系统一般成本较高。而开式系统,能否

寻找到合适的水源就成为使用水源热泵的限制条件。对开式系统,水源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

万 

方数据水量和清洁度。

2)水层的地理结构的限制

水源热泵若利用地下水,必须考虑水源的回灌,对于回灌技术,必须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确保可以在经济条件下打井找到合适的水源,同时还应当考虑当地的地质和土壤的条件,保证用后尾水的回灌可以实现。我们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了解

的还不多,这也制约了水源热泵机组的推广使用。

3)整体系统的设计

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作为一个系统,必须从各个方面考虑,如果水源热泵机组可以做到利用较小的水流量提供更多的能量,但系统设计对水泵等耗能设备选型不当或控制不当,也会降低系统的节能

效果。同样,若机组提供了高的水温,但设计的空

调系统的末端未加以相应的考虑,也可能会使整个系统的效果变差,或者使得整个系统的初投资增加。所以,水源热泵的推广应用,需要更多的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人来共同努力共同配合,从政府政策、主机设计制造、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来共同参与。

5结语

总之,水源热泵技术有着多种优点,也有着相应的限制条件,对具体的空调工程来说,本着环保节能的原则,水源热泵应是空调系统的优先方案,适合于大、中型集中空调之用。如有余热、废热可用,并注意回收问题,则可达到节能、运行可靠、应用灵活的目的。水源热泵更可以“化整为零”,

减少电器设备容量和投资,易于物业管理。随着水

源热泵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一技术在空调工程中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参考文献

[1]蒋能照.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1999

[2]李先瑞,刘笑.水源热泵与未利用能[A].全国暖通空

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2000:122—126.

[3]张男,刘群生,李云苍.热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

源工程.2001,(4):32—35

【4】刘兴中,范新.水源热泵系统介绍[J].清华同方技

术通讯,2000(i0)

关于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探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郑萍, 康侍民, Zheng Ping, Kang Shimin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400045制冷与空调(四川)

REFRIGERATION & AIR-CONDITION2006,20(3)5次

参考文献(4条)

1.刘兴中;范新 水源热泵系统介绍 2000(10)

2.张男;刘群生;李云苍 热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期刊论文]-能源工程 2001(04)3.李先瑞;刘笑 水源热泵与未利用能[会议论文] 20004.蒋能照;姚国琪;周启瑾 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 1999

引证文献(5条)

1.裘薇.温彩霞 水源热泵集中冷热水系统能耗及其效益分析[期刊论文]-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0(1)2.陆肖.嵇启春 地下水源热泵优势及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建筑节能 2010(9)

3.刘更生.王辉 银川市地下水水源热泵技术应用的水文地质条件前景[期刊论文]-宁夏工程技术 2009(3)4.吴丽娜.李秀辰.韩丽娟.孙忠宇 水源热泵用于海水养殖废水热回收的方案研究[期刊论文]-节能 2009(1)5.沈连起.于朝波 水源热泵水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山东水利 2008(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lykt200603023.aspx

90

制冷与空调

2006年第3期

关于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探讨

郑萍+

康侍民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400045)

【摘要】

文章从水源热泵技术原理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泵应用的基本情况和中国目前水源热泵开发应用的前景,最后指出了推广应用水源热泵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水源热泵技术;环保;节能

ADiscussionAbouttheApplicationof

ZhengPing

fSchoolofUrban

WaterSource

HeatPumpTechnology

KangShimin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

400045)

[Abstract]This

situationsabout

textbeginwiththeprinciple

andcharactersofWaterSourceHeatPumptechnology,introducesthebasic

our

applicationofWaterSourceHeatPumpintheworldandtheforegroundofitin

popularizingtheWaterSourceHeatPump.

China.Finally,Ipomt

out

some

questionswemustpayattentionin

[Keywords]Water

Source

HeatPumptechnology;EnvironmentProtecting;Energyefficiency

引言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

可是天然气和石油等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从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看,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寻找可以再生的能源,而水源热泵机组就是比较理想的一种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设备。

危机。据资料估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探明煤炭、石

油、天然气、油页石等石化资源的总量,大约只够

人类使用几百年。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可持续利用的清洁环保能源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全人类的当务之急。在各国努力研发的新能源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均被放在突出位置。

‘在中国传统的空调系统概念中,由于国家的经

2水源热泵技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水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或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或者是利用人工再生水源

(工业废水、地热尾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水源热泵技术利用热泵机组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将水体和地层蓄能分别在冬、夏季作为供暖的热源和空调的冷源,即在

冬季,把水体和地层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

济发展状况和政策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北方一般以燃煤锅炉解决冬季取暖问题,在南方以水冷机组解决夏季制冷问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制冷机组的方式开始多样化,此时,出现了溴化锂机组、风冷机组,机组的容量也从原有的大中型机组过渡为

大中小型机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对于取暖

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水体和地层中去。同一系统可实现三大功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和提供日常生活热水。通常水源热泵机组消耗l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3"5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水源热泵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低位能量采集系统,提升系统和高位能量释放系统也就是热(冷)源换热系统、水源热泵机组和末端系统三部分,末端部分的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学术角度来

方式也开始有新的尝试和探讨,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结构都正在转变,从原有的煤、石油取暖过渡到以天然

气及电等清洁能源。北京作为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

市之一,其治理大气污染的政策中就包括能源结构的

调整,从以煤为主改为以天然气和电力等替代能源。但是,替代能源虽然可以部分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

’郑萍,女,1981年11月,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方向在读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2006年第3期

制冷与空调

91

说,当利用的对象都是水体和地层(含水地层)蓄

能,而且都是以水作为热泵机组的冷热源供给载体

冬季

时,都可以将之归类为水源热泵系统。

其工作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夏季

压缩机

图l供热工况与锅炉(电、燃料)和空气源热泵的供热系统相比,水源热泵具有明显的优势。锅炉供热只能将

90~98%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转化为热量,供用户使用,因此地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

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由于水源热泵的热源温度全年较为稳

定,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因此,近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北美如美国、加拿大及中、北欧如瑞士、瑞典等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水源热泵市场也日趋活跃,可以预计,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效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

3水源热泵的特点

由于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

空调机组的冷热源,所以其具有以下优点:

1)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水源热泵是利用了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

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

其中可以利用的水体,包括地下水或河流和湖泊以

及海洋等。地表土壤和水体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太阳

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地下的水体是通过土壤间接的接受太阳的辐射能量),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动态能量平衡系统,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地相对均衡。这使得利用存储于其中得近乎无限得太阳能或地能成为可能,所以

万 

方数据图2制冷I况

说,水源热泵是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

2)节能效果突出

水源热泵机组可利用的水体温度冬季为12~

22℃,水体温度比环境温度高,所以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高,能效比也提高,而夏季水体为18~35℃,水体温度比环境温度低,所以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使得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式和冷却塔式,机组效率提高。据美国环保署EPA估计,设计安装良好

的水源热泵,平均来说可以节约用户30,---40%的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费用。

3)运行稳定可靠

水体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其波动的范围远远小于空气的运动,是很好的热泵热源和空调冷源,水体温度较恒定的特性,使得热泵机组运行更

可靠、稳定,也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不

存在空气源热泵的冬季除霜等难点问题。而且其自

动控制程度高,使用寿命可达到15年以上。

4)环保效果显著

系统运行过程中,无燃烧,无渗漏,无任何固态、液态或气态污染物排放,也不排放造成温室效

应的二氧化碳(CO:)等,是“绿色”供暖(冷)

的环境系统工程。水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源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

相当于减少70%以上。如果结合其它的节能措施,

节能减排会更明显。虽然也采用制冷剂,但比常规空调装置减少25%的充灌量,属自含式系统,即

该装置能在工厂车间内事先整装密封好,因此,制

冷剂泄漏几率大为降低。

5)

“三联供”提高生活品质

92

制冷与空调

2006年第3期

水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还可以供生活热水,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两套装置或系统。特别是对于同时有供热和供冷

要求的建筑物,水源热泵有着明显的优点,不仅节省了大量能源,而且用一套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供冷

和供热的要求,减少设备的初投资。水源热泵可应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等建筑,小型的水源热泵更适合于别墅住宅的供暖、空调。

国内外水源热泵的发展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国外,关于水源热泵的研究分属于两种热泵

系统:一种为地源热泵,一种为海水热泵,其中地源热泵真正意义地商业应用也只有近十几年地历史,但发展相当迅速。据1999年的统计,家用的供热装置中,地源热泵所占比例瑞士为96%,奥地利为38%,丹麦为27%。同时,中、北欧海水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也比较多。

中国最早在50年代,就曾在上海、天津等地尝试夏取冬灌的方式抽取地下水制冷,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吕灿仁教授就开展了我国热泵的最早研究,1965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水冷式热泵空调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国内已经出现众多的水源热泵生产厂商,目前国内生产水源热泵的厂家逐渐增多,如清华同方,富尔达,

三星一贝莱特等;此外还有一些厂商代理国外的产

品,主要有特灵(TRANE)、克莱门特(CLAIMENT)、约克(YORK)等。现在随着水源热泵系统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多,而且初投资和运运

行费用应该是低于其他采暖制冷系统的,但目前也

有相当多的制冷空调厂家将其普通的水冷机组改

造为水源热泵。中国的水源热泵的研究和应用才刚

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在热泵机组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利用水源热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可利用的水源条件限制

水源热泵理论上可以利用一切的水资源,其实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水资源利用的成本差异是相当大的。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是否有合适的水源成为水源热泵应用的一个关键。目前的水源热泵利用方

式中,闭式系统一般成本较高。而开式系统,能否

寻找到合适的水源就成为使用水源热泵的限制条件。对开式系统,水源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

万 

方数据水量和清洁度。

2)水层的地理结构的限制

水源热泵若利用地下水,必须考虑水源的回灌,对于回灌技术,必须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确保可以在经济条件下打井找到合适的水源,同时还应当考虑当地的地质和土壤的条件,保证用后尾水的回灌可以实现。我们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了解

的还不多,这也制约了水源热泵机组的推广使用。

3)整体系统的设计

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作为一个系统,必须从各个方面考虑,如果水源热泵机组可以做到利用较小的水流量提供更多的能量,但系统设计对水泵等耗能设备选型不当或控制不当,也会降低系统的节能

效果。同样,若机组提供了高的水温,但设计的空

调系统的末端未加以相应的考虑,也可能会使整个系统的效果变差,或者使得整个系统的初投资增加。所以,水源热泵的推广应用,需要更多的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人来共同努力共同配合,从政府政策、主机设计制造、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来共同参与。

5结语

总之,水源热泵技术有着多种优点,也有着相应的限制条件,对具体的空调工程来说,本着环保节能的原则,水源热泵应是空调系统的优先方案,适合于大、中型集中空调之用。如有余热、废热可用,并注意回收问题,则可达到节能、运行可靠、应用灵活的目的。水源热泵更可以“化整为零”,

减少电器设备容量和投资,易于物业管理。随着水

源热泵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一技术在空调工程中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参考文献

[1]蒋能照.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1999

[2]李先瑞,刘笑.水源热泵与未利用能[A].全国暖通空

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2000:122—126.

[3]张男,刘群生,李云苍.热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

源工程.2001,(4):32—35

【4】刘兴中,范新.水源热泵系统介绍[J].清华同方技

术通讯,2000(i0)

关于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探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郑萍, 康侍民, Zheng Ping, Kang Shimin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400045制冷与空调(四川)

REFRIGERATION & AIR-CONDITION2006,20(3)5次

参考文献(4条)

1.刘兴中;范新 水源热泵系统介绍 2000(10)

2.张男;刘群生;李云苍 热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期刊论文]-能源工程 2001(04)3.李先瑞;刘笑 水源热泵与未利用能[会议论文] 20004.蒋能照;姚国琪;周启瑾 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 1999

引证文献(5条)

1.裘薇.温彩霞 水源热泵集中冷热水系统能耗及其效益分析[期刊论文]-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0(1)2.陆肖.嵇启春 地下水源热泵优势及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建筑节能 2010(9)

3.刘更生.王辉 银川市地下水水源热泵技术应用的水文地质条件前景[期刊论文]-宁夏工程技术 2009(3)4.吴丽娜.李秀辰.韩丽娟.孙忠宇 水源热泵用于海水养殖废水热回收的方案研究[期刊论文]-节能 2009(1)5.沈连起.于朝波 水源热泵水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山东水利 2008(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lykt200603023.aspx


相关内容

  • 地源热泵的概念
  • 地源热泵的概念 地源热泵是一种以土壤.地下水作为低温热源的热泵空调技术.其原理是依靠消耗少量的电力驱动压缩机完成制冷循环,利用土壤温度相对稳定(不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的特点,通过深埋土壤的环闭管线系统进行热交换,夏天向地下释放热量,冬天向地下吸收热量,从而实现制冷或供暖的要求. 换而言之:地源.水 ...

  • 关于地源热泵技术的开题报告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 ...

  • 关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要点的探讨
  • 摘要: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给水系统规划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城市的发展.本文笔者针对城市给水规划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给水工程:重复利用率:水资源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完善,给排水工程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依据<城市规划 ...

  • 关于地源热泵技术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 ...

  • 活性炭吸附池工艺设计的探讨
  • 活性炭吸附池工艺设计的探讨 1 深圳市笔架山水厂活性炭吸附池工艺设计概况 深圳市笔架山水厂扩(改)建工程于1999年开始方案设计,2003年被确定为国家"863"课题"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的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水厂扩建工程规模20万m3/d, ...

  • 冰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08 -2009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冰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研究生:欧阳光 冰蓄冷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冰蓄冷技术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冰蓄冷技术对电力调峰.平衡电网及节能减排的意义: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与冰蓄冷空调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的经济性; ...

  • 暖通空调节能及新技术问题
  • 暖通空调节能及新技术问题 暖通空调节能及新技术问题 摘要:伴随着建筑能耗的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能耗中占有30%~50%的重要比重.因此需要对能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建筑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筑节能的 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 因此无论制订建筑节 ...

  • 关于湿式报警阀组前加过滤器的探讨
  • 关于湿式报警阀组前加过滤器的探讨 摘要:阐述了湿式报警阀组前加过滤器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不加过滤器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湿式报警阀 过滤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为有效的自救灭火设施.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预防火灾及火灾初期灭火起到了 ...

  • 城市给水排水发展趋势探讨
  • 水排水发展趋势探讨城市给城市给水排水发展趋势探讨 张刚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供水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城市给水及排水工程的现状,提出了加快给排水工程建设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给水排水:发展趋势: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