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眼中的“教养”⑦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02日 20 版)
办公室大声聊天不合适
“我上周去上海出差,嗯,天天开会,上海还在下大雨,几乎每天都下,不过小吃挺多的„„嗯,对对,那个很好吃,哈哈„„”这是我实习单位的一位女同事在和闺蜜聊天,办公室里相对安静,只有她的声音在回荡。每次在她打电话期间,我基本没办法集中精力工作,很受干扰。
我实习的公司是一家外企,除企业领导拥有独立办公室外,其余员工共处一个大办公室,我就在这样的大平台工作。除了打电话的情况,还有同事之间的聊天。有一次,我正在整理领导交付的一项紧急工作,隔壁工位的两位同事开始讨论带孩子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事,声音正常大小,聊得很开心。后来,另外一些同事也开始加入讨论,话题越来越多,从自身故事谈到乐园规划、门票,甚至城市发展,从简单聊天上升到了文化讨论,聊天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而在一旁的我却心急如焚,一方面想尽快完成手上的工作,给领导交差,另一方面却不断被同事们热火朝天的讨论打断思路,无法专心,但也不好意思贸然打断同事的讨论,怕伤和气,这样的心情非常煎熬。
办公室是一个公共空间,因工作而打电话、聊天都是可以的,但很多情况下,同事们肆无忌惮地把办公室当聊天室,家长里短,海阔天空,干扰其他人的工作,这是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自私行为,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影响心情。真心希望办公室有更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可以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
北京 樊三彩
公交车上电话没完没了
日前,我乘公交车外出办事,遭遇一个穿戴讲究的年轻男子旁若无人地用手机打着工作电话。因为底气足、嗓门大,整个车厢都能听清他在愤怒地质问对方为什么不履行合同,言而无信。有的乘客皱起了眉头。
手机普及了,给工作提供了便利。只要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就能随时随地办公。但公交车是公共场所,乘客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顾其他乘客的感受。
我以为,公交车上最好不要打工作电话,即使非接听不可,也要低声些,言简意赅,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事,应待下车后再联系,以免影响其他乘客及司机驾驶。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公交车车厢的醒目位置都张贴着“请勿高声喧哗”的提示。如今时代进步了,提示不见了,但高声喧哗影响他人的现象依然不少。
能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营造一个无噪音的乘车环境,是对乘客教养好坏的检验。
山西太原市 解延忠
深夜琴声让人无法入睡
三伏天,天气炎热,晚上我睡觉时间比较晚,全指望第二天午休补补觉。一天,吃过午饭,我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我住的楼房共有6层,我们住在第四层。恍恍惚惚间,我听到有琴声传来,还有一名男子大声唱着并对小孩进行着辅导。琴声是从二楼传来的。二楼的人家我认识,男主人文质彬彬的,他家的姑娘10多岁,聪明伶俐。小姑娘在学弹琴,经常听到有琴声从家里传出。小姑娘的父亲博学多识,经常对小姑娘进行辅导。
也许是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常常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有许多次,在深夜时分,在午休时间,琴声照样响起。睡眠质量较差的我顿时睡意全无,很想下楼去制止,但是一想到是邻居,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便打消了念头。
指导孩子学琴无疑能提高孩子的素养,但记着不影响他人休息也是一种素养。
河南邓州市 王中献
病房里半夜唠嗑招人烦
去年7月初,妻子临近预产期出现血压高、尿蛋白增多等症状,岳母打电话说是可能要提前剖腹产,在外地上班的我便急忙请假赶回来。我到医院已是晚上11点半,把各种手续办完、看着妻子的吊针打完已经是深夜1点多了。由于病房紧张,妻子住的是12人的大病房,房间里还有部分陪护人员,加之病房没有窗户,里面又挤又热。我租了一张陪护床在妻子床边躺下休息。
感觉刚睡着,就被邻床的聊天声吵醒了。开始还以为天亮了,一看表才4点钟,同时被吵醒的还有其他产妇和陪护人员。这几个聊天者已住了两三天,白天休息好了,晚上精神了,睡不着就开始聊天,有说有笑,时不时还收拾整理塑料袋里的东西,响声很大,一点也不顾及旁人。
病房里大都是待产的孕妇,妻子被吵得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也是坐了一天火车从千里之外的单位赶过来的,需要休息,实在忍不住,便开口说:“麻烦各位,太晚了,都休息了,天亮再聊吧。”其中一人不耐烦地说:“好的,知道了。”聊天声音小了一会后,又开始大声有说有笑起来。说了几遍还是这样,我只好找值班护士。护士来了这些人就不说了,走了又开始聊。妻子见状说:“算了,说也没用,别生气了,躺一会也好,明天看看有没有单间。”第二天一早,正好有一单间患者出院,我赶紧办了手续让妻子搬过去。离开大病房时,我回头看一眼,那几个人还在旁若无人地聊着天。 除了医院,其他公共场所我行我素打扰别人的现象也时常见到,比如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声聊天评论的、坐火车时晚上在卧铺车厢里大声打电话的,等等,这些都是教养缺乏的表现。
甘肃兰州市 王汝旭
图书馆内喧嚣干扰他人
我爱读书,经常上图书馆。多数图书馆都会在醒目地方竖立一块“静”字牌,提醒人们保持安静。然而,“静”字牌对某些人却不起作用。我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取书拿报时动作粗暴,发出很大响声;大声询问图书管理员某种书报放在哪;打、接电话时滔滔不绝地对话;在阅览室谈情说爱,嘻嘻哈哈„„这些行为常引起读者的不满,但大家还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劝导,或是指着“静”字牌给对方看,或是好言相劝,图书管理员也会出面制止,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喧嚣者依然我行我素。我好几次都怀着不满情绪离开了图书馆。
福建顺昌县 范仁碧
不堪忍受的邻居出租屋
“每天半夜三更,楼上嘁里嗵隆。走动说话声大,楼下不得安宁!一天两天能忍,天天如此咋整?不能只图自在,还要顾及他人。公共道德操守,大家都得遵行!”这是我在万般无奈之下,贴在我家楼上那户出租屋大门上的警示。两年前的一个深夜,我和家人正在熟睡,忽然都被一阵嘈杂的声音吵醒。噪音来自楼上住户。此时,穿高跟鞋来回走动声、叽叽喳喳大声说笑声、桌椅板凳拖动磨擦地面声等此起彼伏。这突如其来的声响从凌晨1点持续了约两个多钟头。 次日晚,楼上动静仍然很大,不绝于耳,实在难以忍受。为了不影响左邻右舍,等到早上,我们费了好大工夫终于敲开了楼上住户房门,这才得知业主已将房子出租给小区附近一家咖啡店,作为十几名年轻女员工的集体宿舍。经过好言劝导,刚开始稍微消停了几天,可后来又天天如初。我们三番五次,晓之以理,费尽口舌,对方仍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把我们全家人折腾得疲惫不堪,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受到严重影响和干扰了。
陕西西安市 孔 宏
你我眼中的“教养”⑦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02日 20 版)
办公室大声聊天不合适
“我上周去上海出差,嗯,天天开会,上海还在下大雨,几乎每天都下,不过小吃挺多的„„嗯,对对,那个很好吃,哈哈„„”这是我实习单位的一位女同事在和闺蜜聊天,办公室里相对安静,只有她的声音在回荡。每次在她打电话期间,我基本没办法集中精力工作,很受干扰。
我实习的公司是一家外企,除企业领导拥有独立办公室外,其余员工共处一个大办公室,我就在这样的大平台工作。除了打电话的情况,还有同事之间的聊天。有一次,我正在整理领导交付的一项紧急工作,隔壁工位的两位同事开始讨论带孩子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事,声音正常大小,聊得很开心。后来,另外一些同事也开始加入讨论,话题越来越多,从自身故事谈到乐园规划、门票,甚至城市发展,从简单聊天上升到了文化讨论,聊天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而在一旁的我却心急如焚,一方面想尽快完成手上的工作,给领导交差,另一方面却不断被同事们热火朝天的讨论打断思路,无法专心,但也不好意思贸然打断同事的讨论,怕伤和气,这样的心情非常煎熬。
办公室是一个公共空间,因工作而打电话、聊天都是可以的,但很多情况下,同事们肆无忌惮地把办公室当聊天室,家长里短,海阔天空,干扰其他人的工作,这是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自私行为,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影响心情。真心希望办公室有更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可以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
北京 樊三彩
公交车上电话没完没了
日前,我乘公交车外出办事,遭遇一个穿戴讲究的年轻男子旁若无人地用手机打着工作电话。因为底气足、嗓门大,整个车厢都能听清他在愤怒地质问对方为什么不履行合同,言而无信。有的乘客皱起了眉头。
手机普及了,给工作提供了便利。只要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就能随时随地办公。但公交车是公共场所,乘客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顾其他乘客的感受。
我以为,公交车上最好不要打工作电话,即使非接听不可,也要低声些,言简意赅,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事,应待下车后再联系,以免影响其他乘客及司机驾驶。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公交车车厢的醒目位置都张贴着“请勿高声喧哗”的提示。如今时代进步了,提示不见了,但高声喧哗影响他人的现象依然不少。
能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营造一个无噪音的乘车环境,是对乘客教养好坏的检验。
山西太原市 解延忠
深夜琴声让人无法入睡
三伏天,天气炎热,晚上我睡觉时间比较晚,全指望第二天午休补补觉。一天,吃过午饭,我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我住的楼房共有6层,我们住在第四层。恍恍惚惚间,我听到有琴声传来,还有一名男子大声唱着并对小孩进行着辅导。琴声是从二楼传来的。二楼的人家我认识,男主人文质彬彬的,他家的姑娘10多岁,聪明伶俐。小姑娘在学弹琴,经常听到有琴声从家里传出。小姑娘的父亲博学多识,经常对小姑娘进行辅导。
也许是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常常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有许多次,在深夜时分,在午休时间,琴声照样响起。睡眠质量较差的我顿时睡意全无,很想下楼去制止,但是一想到是邻居,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便打消了念头。
指导孩子学琴无疑能提高孩子的素养,但记着不影响他人休息也是一种素养。
河南邓州市 王中献
病房里半夜唠嗑招人烦
去年7月初,妻子临近预产期出现血压高、尿蛋白增多等症状,岳母打电话说是可能要提前剖腹产,在外地上班的我便急忙请假赶回来。我到医院已是晚上11点半,把各种手续办完、看着妻子的吊针打完已经是深夜1点多了。由于病房紧张,妻子住的是12人的大病房,房间里还有部分陪护人员,加之病房没有窗户,里面又挤又热。我租了一张陪护床在妻子床边躺下休息。
感觉刚睡着,就被邻床的聊天声吵醒了。开始还以为天亮了,一看表才4点钟,同时被吵醒的还有其他产妇和陪护人员。这几个聊天者已住了两三天,白天休息好了,晚上精神了,睡不着就开始聊天,有说有笑,时不时还收拾整理塑料袋里的东西,响声很大,一点也不顾及旁人。
病房里大都是待产的孕妇,妻子被吵得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也是坐了一天火车从千里之外的单位赶过来的,需要休息,实在忍不住,便开口说:“麻烦各位,太晚了,都休息了,天亮再聊吧。”其中一人不耐烦地说:“好的,知道了。”聊天声音小了一会后,又开始大声有说有笑起来。说了几遍还是这样,我只好找值班护士。护士来了这些人就不说了,走了又开始聊。妻子见状说:“算了,说也没用,别生气了,躺一会也好,明天看看有没有单间。”第二天一早,正好有一单间患者出院,我赶紧办了手续让妻子搬过去。离开大病房时,我回头看一眼,那几个人还在旁若无人地聊着天。 除了医院,其他公共场所我行我素打扰别人的现象也时常见到,比如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声聊天评论的、坐火车时晚上在卧铺车厢里大声打电话的,等等,这些都是教养缺乏的表现。
甘肃兰州市 王汝旭
图书馆内喧嚣干扰他人
我爱读书,经常上图书馆。多数图书馆都会在醒目地方竖立一块“静”字牌,提醒人们保持安静。然而,“静”字牌对某些人却不起作用。我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取书拿报时动作粗暴,发出很大响声;大声询问图书管理员某种书报放在哪;打、接电话时滔滔不绝地对话;在阅览室谈情说爱,嘻嘻哈哈„„这些行为常引起读者的不满,但大家还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劝导,或是指着“静”字牌给对方看,或是好言相劝,图书管理员也会出面制止,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喧嚣者依然我行我素。我好几次都怀着不满情绪离开了图书馆。
福建顺昌县 范仁碧
不堪忍受的邻居出租屋
“每天半夜三更,楼上嘁里嗵隆。走动说话声大,楼下不得安宁!一天两天能忍,天天如此咋整?不能只图自在,还要顾及他人。公共道德操守,大家都得遵行!”这是我在万般无奈之下,贴在我家楼上那户出租屋大门上的警示。两年前的一个深夜,我和家人正在熟睡,忽然都被一阵嘈杂的声音吵醒。噪音来自楼上住户。此时,穿高跟鞋来回走动声、叽叽喳喳大声说笑声、桌椅板凳拖动磨擦地面声等此起彼伏。这突如其来的声响从凌晨1点持续了约两个多钟头。 次日晚,楼上动静仍然很大,不绝于耳,实在难以忍受。为了不影响左邻右舍,等到早上,我们费了好大工夫终于敲开了楼上住户房门,这才得知业主已将房子出租给小区附近一家咖啡店,作为十几名年轻女员工的集体宿舍。经过好言劝导,刚开始稍微消停了几天,可后来又天天如初。我们三番五次,晓之以理,费尽口舌,对方仍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把我们全家人折腾得疲惫不堪,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受到严重影响和干扰了。
陕西西安市 孔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