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4)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5)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6)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7)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 棹,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城趣

时矫首而遐观

2、动词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 动词用作名词 拐杖

3、形容词活用

携幼入室 幼 形容词作名词 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 傲 形容词作名词 傲然自得的情怀

善万物之得时 善,形容词作动词 羡慕

4、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 悦 以 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 乐 以 为乐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 怡 使 愉快

四.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五.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菲”表否定判断) 2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倒装句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状语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4)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5)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6)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7)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 棹,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城趣

时矫首而遐观

2、动词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 动词用作名词 拐杖

3、形容词活用

携幼入室 幼 形容词作名词 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 傲 形容词作名词 傲然自得的情怀

善万物之得时 善,形容词作动词 羡慕

4、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 悦 以 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 乐 以 为乐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 怡 使 愉快

四.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五.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菲”表否定判断) 2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倒装句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状语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相关内容

  •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总结
  •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1.归去来兮辞中的通假字 (1)衡通"横"(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2)景通"影"(景翳翳以将入) 2.归去来兮辞中的古今异义的词 (1)亲戚 古:包括父母在内的内外亲属."亲"是指父母亲,"戚"是指 ...

  •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2掌握文章中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 ...

  • [归去来兮辞]教案.doc.
  •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 ...

  • 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 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 ...

  • 归去来兮辞_并序(教学设计)
  •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两句话反应出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 古代的社会现象,说明读书科举是下层社会和上层社会的唯一桥梁,只有读书能让人平步青云(出生显贵的除外),所以古训 ...

  • 归去来兮辞并序
  •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辞的体裁特点. 2.了解本文的叙事线索与抒情线索. 3.感受作者脱离官场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鄙弃, 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难点:体会陶渊 ...

  • 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进度
  • 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语文组:李春霞 2013年8月25日 高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语文>必修五和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教学时要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 ...

  • 文言词语和句式练习2
  • 文言词语和句式练习(二) 姓名: 班级: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 . 定语后置) 四种句式. 只要同学们花功夫扎实地记熟每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及其例句,就可以 掌握了. 一.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指出下面倒装句的句式,并作出总结. ①背负青 ...

  • 归去来兮辞(并序)
  • <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设计 大方三中 杨孟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赏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 2.探讨作家作品和时代潮流.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鉴赏古代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其艺术特色的能力. 2.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