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灵芝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5期

摘 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教师通过学习并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双提高。 关键词:三疑三探;激发兴趣;网络

一、教学流程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4个教学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设疑自探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即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自学自探,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解疑合探是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质疑再探是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答案。拓展运用指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巩固训练,提升能力。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应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步骤

第一环节:“设疑自探”——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稳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和准备,使学生开始上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科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心中的规则》第二课时《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腾讯QQ标志企鹅动画图片,问学生:“同学们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上网认识的。”接着我又问:“大家爱上网吗?你们在网上都做些什么?”这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闸子,他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这时我立刻出示课题让学生就题质疑,有的说:“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有哪些?”有的说:“在网络上交往有什么特点?”还有的说:“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现实社会中和在网络社会中判若两人?”等等。然后我把学生提的问题归纳成自探提纲,让

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自学课本,同时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解疑合探”——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进入合作学习的实质性阶段 在这一环节,我以学生回答环节一中提出的问题为主,同一问题,要找多名学生回答,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对涉及本课重难点的问题再适当总结扩展,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特点:

1.虚拟性

2.两面性

利:(1)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3)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弊:(1)沉迷网络荒废学业,以及诱惑欺诈的事情,也时常发生。(2)网络环境复杂,我们易成为其中的受害者。(3)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易染上网瘾。

第三环节:“质疑再探”——诱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再合作探究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质疑再探”这个环节中,我不满足让学生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问题,提出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问题,本环节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一是主动接受,二是自主发现,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在本课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同学们不光对网络知识感兴趣,对教材内容掌握得也很好,那么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几个同学马上举起了小手问:“老师,我们应当如何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呢?”问题一出现马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如下:

1.网络生活要遵守道德(自律)。

2.网络生活更要遵守法律(他律)。

此时,老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的内容,以求达到深化认识、突破教材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运用拓展”——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巩固训练。

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并能正确拓展迁移。我分两步来进行:先出示材料如下,热点材料:据报道,一位母亲在百般无奈之下,拨通某媒体的热线电话说:“我儿子本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自从进入七年级后,沉溺于上网玩游戏和聊天不能自拔,吃住都在网吧里,请你们多报道青少年上网的危害,帮我把儿子从网吧里拉回来!”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帮这位妈妈把她的儿子从网吧里拉回来。

瞬间学生就抢着发言,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很是感人,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问: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呢?再次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大胆地质疑,积极地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课标的要求一脉相通的。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灵芝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5期

摘 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教师通过学习并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双提高。 关键词:三疑三探;激发兴趣;网络

一、教学流程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4个教学环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设疑自探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即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自学自探,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解疑合探是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质疑再探是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答案。拓展运用指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巩固训练,提升能力。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应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步骤

第一环节:“设疑自探”——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稳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和准备,使学生开始上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科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心中的规则》第二课时《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腾讯QQ标志企鹅动画图片,问学生:“同学们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上网认识的。”接着我又问:“大家爱上网吗?你们在网上都做些什么?”这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闸子,他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这时我立刻出示课题让学生就题质疑,有的说:“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有哪些?”有的说:“在网络上交往有什么特点?”还有的说:“为什么有的同学在现实社会中和在网络社会中判若两人?”等等。然后我把学生提的问题归纳成自探提纲,让

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自学课本,同时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解疑合探”——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进入合作学习的实质性阶段 在这一环节,我以学生回答环节一中提出的问题为主,同一问题,要找多名学生回答,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对涉及本课重难点的问题再适当总结扩展,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特点:

1.虚拟性

2.两面性

利:(1)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3)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弊:(1)沉迷网络荒废学业,以及诱惑欺诈的事情,也时常发生。(2)网络环境复杂,我们易成为其中的受害者。(3)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易染上网瘾。

第三环节:“质疑再探”——诱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再合作探究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质疑再探”这个环节中,我不满足让学生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问题,提出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问题,本环节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一是主动接受,二是自主发现,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我在本课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同学们不光对网络知识感兴趣,对教材内容掌握得也很好,那么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几个同学马上举起了小手问:“老师,我们应当如何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呢?”问题一出现马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如下:

1.网络生活要遵守道德(自律)。

2.网络生活更要遵守法律(他律)。

此时,老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全国青少年网络公约》的内容,以求达到深化认识、突破教材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运用拓展”——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巩固训练。

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并能正确拓展迁移。我分两步来进行:先出示材料如下,热点材料:据报道,一位母亲在百般无奈之下,拨通某媒体的热线电话说:“我儿子本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自从进入七年级后,沉溺于上网玩游戏和聊天不能自拔,吃住都在网吧里,请你们多报道青少年上网的危害,帮我把儿子从网吧里拉回来!”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帮这位妈妈把她的儿子从网吧里拉回来。

瞬间学生就抢着发言,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很是感人,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问: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呢?再次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大胆地质疑,积极地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把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最大限度地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课标的要求一脉相通的。


相关内容

  • 浅谈课堂辩论在思想品德中的作用
  • 浅谈课堂辩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生辩论赛上,莘莘学子精彩们的对垒,往往让我们叹为观止.赞叹之余,我联想到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知识上面的 ...

  • 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谈
  • 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浅谈 浦北县寨圩镇平塘小学 钟东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非常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下面我试图就自己在 ...

  • 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 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成果论文 沙岗学校 李雪 2014年1月 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教学又是一门科学,它总是受一定理论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教育思想与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的系统概括.每个教师无论他是否意识到,实际上总是在运用某种 ...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 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 院:数理信息学学院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高 方 艳 指导教师:郑 成 民 答辩日期: 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2010届 作者姓名:高方艳 指导教师:郑 成 民 完成时间:2012年7月 ...

  • 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 日照市教育学会2013年度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指南>说明: 1.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本<指南>为课题立项工作服务,促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题. 2.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 3.课题指南仅为学校和广 ...

  • 小学教育论文选题
  •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教育学和心理学类1.教育学类(1)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问题研究(2)义务教育·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的研究·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思路.办学模式的研究·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研究(3)教师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 ...

  • 子课题及微型课题选题参考
  • 一.微型课题选题意见 1."小",即课题确定要小. "小"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本校.本班.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最烦恼.最困惑.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小"课题:二是广大教师可以在学校主课题框架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教育 ...

  • 思想品德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 根据学校的安排和批准,我们学校成立了思想品德名师工作室。成立这个工作室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学校的 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工作室成立以后,总体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赞扬,不过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继续提高。 ...

  • 九年级思想品德工作总结
  • 九年级思想品德工作总结(2013---2014上)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这个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从总体上看,我认真执行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同时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在继续推进和谐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