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的价值

摘要:大学价值深究起来,不过有二,一曰发现,二曰发展。

关键词:大学价值,发现,发展。

价值往往在其诞生之初就孕育其中。

一 大学诞生与其价值演化

现在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中古大学又以法兰西巴黎大学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最早,均形成于十二世纪此后相继出现,英格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意大利萨利诺大学、德意科隆大学、海德堡大学。当时大学与宗教紧密联系,大学相当于教会的仕女与附庸,大学的宗旨主要是培养教师与僧侣。

现代研究型大学肇端于柏林大学普鲁士耶拿战役失败后,耶拿和哈勒大学被拿破仑强行关闭。因此原和哈勒大学教师代表团请求威廉三世在柏林重建大学。国主欣然同意。同年,德国思想家费希特在普鲁士科学院发表演讲致德意志民族,明确指出重建国家的惟一道路是要采取一种不仅能够培训有文化的阶级,而且能够感化全体人民的国民教育制度。大声疾呼德国只有靠文化与教育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自立。

中国现代大学发轫于京师大学堂,清季末叶,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仍有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请开学校折》:“泰西之所汉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梁启超也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于是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12年更名北京大学。

大学的诞生或因宗教为传布信仰培养布道士而设,或因国家为生存强大培养强国人才而设立。大学诞生后,学者以自己的大学理念不断扩充大学价值,使大学逐渐摆脱仕女与附庸的地位,日逐渐成为学者们自制与自足的学术机构。

柏林大学草创之初就有思想家洪堡等标举大学新理念,洪堡认为大学首先应当相对独立,保持自主性和目标追求,而不仅仅是称为附庸。他强调大学应当研究学术发展科学,大学应当唯科学是重。

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中也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性和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究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养的绅士,大学的职责就死提供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练习。”

梁启超在其《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普通学校的目的在养成健全之人格,与其生存发展与社会之能。此系全教育系统之精神,大学的目的,故不外乎是。然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为全国最高之学府者,则因于普通目的之外,尚有特别之目的在,故不仅其程度有差异而已,曰特别之目的维何,昌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于世界之文明之焉。”,“专门学校之目的在养成社会上技术之士,而大学之目的则在养成学问之士”。“简言之,专门学校之精神在实际应用而大学之精神则在研究与发明”。蔡元培在其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大学的诞生及其价值理念的发展,大学的价值由最初的为传布信仰而培养布道士及传授技能而培养强国人才,发展为传承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二 大学价值管窥

大学价值深究起来,不过有二,一曰发现,二曰发展。具体来看:

其一,发现发展真善美

《大学》一书开章明文只数语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随后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谓真善美俱全,又强调以修身为本,却未强调格物致知为基。纵观中国古代教育皆重修身齐家而轻格物致知,渐使国家软弱。而西方教育偏重求真。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终致西方各国有近代科技昌盛,国立富强,但杀气太重。因此,求真与求善不可偏废,即发现从而发展真善美,可谓学校初诞之价值所在。

其二 发现从而发展人

人自有其天赋本性,倘若顺其天赋本性而发展,必能使所有人各展其天赋本性,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因此须或老师发现学生天赋本性,或学生发现自我天赋本性,从而发展之。

其三  发现从而发展社会

纵观社会发现历史可以发现现在发现未来,即发现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发展社会。

参采文献

一,             罗岗《危机时刻的大学精神——重拾蔡元培的大学理念》

二,             李成智《大学理念与素质教育》

三,             梁启超《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

四,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摘要:大学价值深究起来,不过有二,一曰发现,二曰发展。

关键词:大学价值,发现,发展。

价值往往在其诞生之初就孕育其中。

一 大学诞生与其价值演化

现在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中古大学又以法兰西巴黎大学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最早,均形成于十二世纪此后相继出现,英格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意大利萨利诺大学、德意科隆大学、海德堡大学。当时大学与宗教紧密联系,大学相当于教会的仕女与附庸,大学的宗旨主要是培养教师与僧侣。

现代研究型大学肇端于柏林大学普鲁士耶拿战役失败后,耶拿和哈勒大学被拿破仑强行关闭。因此原和哈勒大学教师代表团请求威廉三世在柏林重建大学。国主欣然同意。同年,德国思想家费希特在普鲁士科学院发表演讲致德意志民族,明确指出重建国家的惟一道路是要采取一种不仅能够培训有文化的阶级,而且能够感化全体人民的国民教育制度。大声疾呼德国只有靠文化与教育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自立。

中国现代大学发轫于京师大学堂,清季末叶,中日甲午海战失败,仍有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请开学校折》:“泰西之所汉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梁启超也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于是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12年更名北京大学。

大学的诞生或因宗教为传布信仰培养布道士而设,或因国家为生存强大培养强国人才而设立。大学诞生后,学者以自己的大学理念不断扩充大学价值,使大学逐渐摆脱仕女与附庸的地位,日逐渐成为学者们自制与自足的学术机构。

柏林大学草创之初就有思想家洪堡等标举大学新理念,洪堡认为大学首先应当相对独立,保持自主性和目标追求,而不仅仅是称为附庸。他强调大学应当研究学术发展科学,大学应当唯科学是重。

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中也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性和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究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或造就有智慧有哲理有修养的绅士,大学的职责就死提供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练习。”

梁启超在其《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普通学校的目的在养成健全之人格,与其生存发展与社会之能。此系全教育系统之精神,大学的目的,故不外乎是。然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为全国最高之学府者,则因于普通目的之外,尚有特别之目的在,故不仅其程度有差异而已,曰特别之目的维何,昌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于世界之文明之焉。”,“专门学校之目的在养成社会上技术之士,而大学之目的则在养成学问之士”。“简言之,专门学校之精神在实际应用而大学之精神则在研究与发明”。蔡元培在其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大学的诞生及其价值理念的发展,大学的价值由最初的为传布信仰而培养布道士及传授技能而培养强国人才,发展为传承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二 大学价值管窥

大学价值深究起来,不过有二,一曰发现,二曰发展。具体来看:

其一,发现发展真善美

《大学》一书开章明文只数语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随后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谓真善美俱全,又强调以修身为本,却未强调格物致知为基。纵观中国古代教育皆重修身齐家而轻格物致知,渐使国家软弱。而西方教育偏重求真。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终致西方各国有近代科技昌盛,国立富强,但杀气太重。因此,求真与求善不可偏废,即发现从而发展真善美,可谓学校初诞之价值所在。

其二 发现从而发展人

人自有其天赋本性,倘若顺其天赋本性而发展,必能使所有人各展其天赋本性,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因此须或老师发现学生天赋本性,或学生发现自我天赋本性,从而发展之。

其三  发现从而发展社会

纵观社会发现历史可以发现现在发现未来,即发现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发展社会。

参采文献

一,             罗岗《危机时刻的大学精神——重拾蔡元培的大学理念》

二,             李成智《大学理念与素质教育》

三,             梁启超《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

四,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相关内容

  • 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
  • 第28卷第9期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TONGHUATEACHERSCOLLEGE Vol.28№9Sep.2007 2007年9月 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 胡德超1,刘达禹2 (1.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4024 摘 2.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4024) 要:社会转型 ...

  • 5·12地震灾后四川和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类型的对比
  • 作者:许燕王芳贾慧悦 心理学探新 2009年05期 1 问题提出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评定标准或尺度,是推动并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因素[1].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因其对于整个社会群体所具有的导向作用,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共 ...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调查报告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调查报告 班级:城市规划101班 姓名: 学号: 日期: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群生活在社会上的特殊群体,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就会随社会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求适应社会.他们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择业观都表现出当前这一时 ...

  •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 摘要:社会转型期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以及当前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各种矛盾凸显,带来了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转变,也必然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并渗透在其生活.学习.就业和思想道德的方方面面.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 ...

  •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
  • 新视点 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24期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 ○钟强 易钢 [摘要]当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众多,其中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多样性.现实性.个体性和功利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变化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 ...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及对策分析
  • 摘要:价值观是人们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总看法,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标的选择,是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人们不同的行为方式和行事理念,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价值观所存 ...

  • 当代北京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结构研究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考察当代北京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研究使用作者自编的调查问卷调查了北京4所大学的350名学生。调查结果揭示,当代大学生看重的工作价值观呈现4因子的结构模型,分别是:经济报酬与工作环境,个人成长与发展,组织文化与管理方式,社会地位与企业发展。与10年前的大学生需要结构相比,当代北京大学 ...

  • 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取向与核心价值观思考
  •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我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接受着西方的文化,深受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影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文化价值取向,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取向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价值:核心价 ...

  • 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 2006年第12期(总第186期) 教玄探圣 No.12,2006General,No.186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甘开鹏 (云南财贸学院法学院,昆明65022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他人的 ...

  • 浅谈价值与人生价值及如何实现大学生价值
  • 浅说价值与人生价值及大学生自我价值的 实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潘欢 [摘要] 价值是哲学的范畴,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意义或效应关系.而人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作为客体的人对主体的意义所在.不同的客体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现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偏个人.轻精神.重现实.追时尚等特点.偏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