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在讲什么

     《霸王别姬》之后的陈凯歌,显然不着调了,国际大导的帽子扣在他头上,难免有些飘忽。这一飘忽不打紧,接下来的影片一部接一部,差强人意。《荆轲刺秦王》揉进了陈凯歌太多的思想,就成了陈凯歌一个人的表演了,荧幕上的演员都成了玩偶一般,僵硬、做作。《无极》更是让陈凯歌颜面大跌,饱受诟病。回归之作《梅兰芳》有了陈凯歌的味道,可那是在戏的前三分之一。还好,《赵氏孤儿》来了,反响不错,陈凯歌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元杂剧的《赵氏孤儿》是中国四大悲剧之一,悲就悲在赵盾门客程婴在赵家灭门之后,用自己儿子的性命换取了赵氏的遗孤,并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完成报仇之重任。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如果这么拍下去,尊重名著,也倒很好,但不会有什么新意,更不会闪闪发亮。陈凯歌宣传影片的时候,谈自己对《赵氏孤儿》的理解时说,程婴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交出去让人宰杀是反人类的。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陈凯歌试图通过《赵氏孤儿》给当代人诠释人性。   流传下来的《赵氏孤儿》已经脸谱化了,像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英雄就是英雄,坏蛋就是坏蛋。在人们印象中,程婴就是忠君的典型,屠岸贾十恶不赦,而赵孤理所应当为家族复仇,可事实呢,是不是这样的呢?陈凯歌诠释人性的高明之处并不是把观众带进了事实,而是带进了更高一级的现实。毕竟电影是给现在人看的,事实怎样已无关重要,能给观影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并反复思索才能升华到艺术的高度。所以陈凯歌版本《赵氏孤儿》走了现实路线。   看《赵氏孤儿》这部电影首先得弄清楚“父亲”这个角色。父亲当起来很容易,当好却很难。儿子的好坏几乎取决于“父亲”这个角色,所以古有训:子不教,父之过。基于此,程婴就转身变成了陈凯歌电影里至关重要的角色。理解了这一点,也就释然了电影后半部分的沉闷。   拍《赵氏孤儿》有着陈凯歌想表达的对父亲的一种情怀,可更多的却是陈凯歌对“父亲”这个角色的担当与思考。陈凯歌是导演,也是孩子的父亲,当他看到程婴为了赵孤舍弃孩子时,难免会想到自己会不会这样做,便更人性地安排了程婴救孤的被动性,舍弃了封建余味,也就更符合当下人的价值观,可谓一举多得。   接下来的十五年浓缩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电影沉闷,可人生更沉闷。程婴只是从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回归了他本就平凡的生活。他只是一个偶然经历了大事件的小人物,不崇高,甚至有些卑微,委曲求全。但使命必须让他做出选择,复仇或隐忍。他选择了后者,做了一名合格的父亲。之所以说他合格,是因为他并没有因为丧妻丧子而心志丧失。他对赵孤的教育也值得当代人学习。看着赵孤一年一年长大,他没有给他灌输复仇的理念,种下仇恨的种子,甚至让他和仇人亲近。直到一切明朗时,他依旧没有左右孩子的意识,而是让他去选择,复仇亦可,不复仇亦可。你或许觉得程婴窝囊,可对孩子而言,他却是一位好父亲。   在陈凯歌的镜头里,连杀人如麻的屠岸贾也有着和善的一面,做起“义父”也有模有样。可悲剧毕竟是悲剧,当两位父亲死在赵孤面前时,才完成了陈凯歌式的悲壮气场,让人心头一紧,为之悲怆。   据说《赵氏孤儿》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其中的程婴一次一次向屠岸贾发起复仇的冲锋,环环相扣,失败后仍不甘心乃把赵孤抚养成人继续复仇。这样的剧情拍着更容易,也更商业,可有些俗了。陈凯歌弃之不用才凸显了他的人文情怀,让一部商业片闪起了人性的光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霸王别姬》之后的陈凯歌,显然不着调了,国际大导的帽子扣在他头上,难免有些飘忽。这一飘忽不打紧,接下来的影片一部接一部,差强人意。《荆轲刺秦王》揉进了陈凯歌太多的思想,就成了陈凯歌一个人的表演了,荧幕上的演员都成了玩偶一般,僵硬、做作。《无极》更是让陈凯歌颜面大跌,饱受诟病。回归之作《梅兰芳》有了陈凯歌的味道,可那是在戏的前三分之一。还好,《赵氏孤儿》来了,反响不错,陈凯歌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元杂剧的《赵氏孤儿》是中国四大悲剧之一,悲就悲在赵盾门客程婴在赵家灭门之后,用自己儿子的性命换取了赵氏的遗孤,并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完成报仇之重任。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如果这么拍下去,尊重名著,也倒很好,但不会有什么新意,更不会闪闪发亮。陈凯歌宣传影片的时候,谈自己对《赵氏孤儿》的理解时说,程婴把自己的亲生儿子交出去让人宰杀是反人类的。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陈凯歌试图通过《赵氏孤儿》给当代人诠释人性。   流传下来的《赵氏孤儿》已经脸谱化了,像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英雄就是英雄,坏蛋就是坏蛋。在人们印象中,程婴就是忠君的典型,屠岸贾十恶不赦,而赵孤理所应当为家族复仇,可事实呢,是不是这样的呢?陈凯歌诠释人性的高明之处并不是把观众带进了事实,而是带进了更高一级的现实。毕竟电影是给现在人看的,事实怎样已无关重要,能给观影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并反复思索才能升华到艺术的高度。所以陈凯歌版本《赵氏孤儿》走了现实路线。   看《赵氏孤儿》这部电影首先得弄清楚“父亲”这个角色。父亲当起来很容易,当好却很难。儿子的好坏几乎取决于“父亲”这个角色,所以古有训:子不教,父之过。基于此,程婴就转身变成了陈凯歌电影里至关重要的角色。理解了这一点,也就释然了电影后半部分的沉闷。   拍《赵氏孤儿》有着陈凯歌想表达的对父亲的一种情怀,可更多的却是陈凯歌对“父亲”这个角色的担当与思考。陈凯歌是导演,也是孩子的父亲,当他看到程婴为了赵孤舍弃孩子时,难免会想到自己会不会这样做,便更人性地安排了程婴救孤的被动性,舍弃了封建余味,也就更符合当下人的价值观,可谓一举多得。   接下来的十五年浓缩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电影沉闷,可人生更沉闷。程婴只是从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回归了他本就平凡的生活。他只是一个偶然经历了大事件的小人物,不崇高,甚至有些卑微,委曲求全。但使命必须让他做出选择,复仇或隐忍。他选择了后者,做了一名合格的父亲。之所以说他合格,是因为他并没有因为丧妻丧子而心志丧失。他对赵孤的教育也值得当代人学习。看着赵孤一年一年长大,他没有给他灌输复仇的理念,种下仇恨的种子,甚至让他和仇人亲近。直到一切明朗时,他依旧没有左右孩子的意识,而是让他去选择,复仇亦可,不复仇亦可。你或许觉得程婴窝囊,可对孩子而言,他却是一位好父亲。   在陈凯歌的镜头里,连杀人如麻的屠岸贾也有着和善的一面,做起“义父”也有模有样。可悲剧毕竟是悲剧,当两位父亲死在赵孤面前时,才完成了陈凯歌式的悲壮气场,让人心头一紧,为之悲怆。   据说《赵氏孤儿》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其中的程婴一次一次向屠岸贾发起复仇的冲锋,环环相扣,失败后仍不甘心乃把赵孤抚养成人继续复仇。这样的剧情拍着更容易,也更商业,可有些俗了。陈凯歌弃之不用才凸显了他的人文情怀,让一部商业片闪起了人性的光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赵氏孤儿]影评
  • 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海报 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像是个在冲南的起跑线和冲北的目的地上做 200 米冲刺的运动员.影片 有着陈凯歌一贯的暗喻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情结,却又要气喘吁吁地最大限度赚取票 房.从某种意义上说,< ...

  • 陈凯歌广播稿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每周一准时收听我们的影视节目--影有尽有,我是今天的主播强正婷. 我们今天将来谈一谈一位知名的中国导演,他的作品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于好莱坞著名影人迈克尔.贝也说,我走上电影这条路完全是受到他的影响,九岁时我在录象厅看了他的黄土地,激动的睡不着,没有他 ...

  • 精英势力正在恶化中国的人际环境
  • 精英势力正在恶化中国的人际环境 陈凯歌和任志强失去大多数民意,是因为他们的"精英接受指数"已经超出了"合理警戒线".精英势力正在恶化中国的人际环境,甚至正在加剧中国社会的人际冲突. 最近,陈凯歌和任志强分别因为声称起诉胡戈和扬言贫富分居,成为众矢之的,挺.倒比 ...

  • 女生骂男生的话
  • 11.哎呀!你怎么体外了?我才刚脱到一半啊!!! 12.这才两个钟头你就不行了啊??? 13.亲爱的,我又有了~虽然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不是你的骨肉! 14.下次结婚求你别再给我请贴了,因为我的心承受不住太多的打击…… 15.请原谅我要和你分手——因为我讨厌你用海豚音叫 ...

  • 2014最拽骂人的话
  • ■伯格曼说安东尼奥尼: 我的电影收藏中有安东尼奥尼的[蚀],该死,这是部多么无聊的片子。我是说他过分渲染了的悲伤的情绪。你知道,安东尼奥尼没能完全入行(拍电影)。他只把精力集中到一个个单一的画面上,从来没有意识到一部电影是一组流动的画面在有规律的运作着。当然,他的电影有些美妙的瞬间。但拿[奇遇]来说 ...

  • 由电影[梅兰芳]看开来
  • 由电影<梅兰芳>看开来 摘要:本文由电影<梅兰芳>引出,通过对电影的介绍分析,论述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以及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真实和不真实的缘由,艺术中"真实"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梅兰芳: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 又去看了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这 ...

  • 经典粗口骂人的话
  • 即使在新浪潮时期,友谊对于戈达尔来说也只有一个意义,他非常聪明而且很会装蒜,大家都原谅他的心胸狭窄,但所有人都能证明,他那不可掩饰的小心眼儿在那时就已经有了,你总需要帮助他,给他提供服务并等待着他的回报。 ■纽约时报评[沉默的羔羊]的前传[红龙]: [红龙]?听起来像是中国电影。谁有兴趣看一部功夫片 ...

  • 追求名利与亲情的取舍
  • 这是老师给我们留的一篇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我很喜欢外国电影,中国电影只看过几部经典的,但当老师说起中国的好电影时在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也就是<和你在一起>了,可能是与我的专业有或多或少有些联系吧,但是看这部电影我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每次都会流下感动的泪. 影片导演简介:中国电影史上,陈凯 ...

  • 梅兰芳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管若松(1960- ),男,汉,江苏扬州人,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评论,文艺理论.)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