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六中全会五大关键词

十七届六中全会五大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一:文化强国

刘玉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全会的决定,思想深刻、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种提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90年来,不断地以思想文化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关键词二:文化体制改革

齐勇锋: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难点和前景展望

从2003年6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的近5年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党的文化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应当清醒地看到,文化体制改革是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诸多的配套条件,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互衔接,统筹安排。加之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改革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准备不足,因而虽然新体制的嫩芽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明显发挥,但传统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的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影响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不同,文化体制改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同时有先进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应该有更高的起点,不必象经济体制改革那样,对于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经历长时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三:文化产业发展

高书生: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她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传承,并作为共同财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体。

当前,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供给这对矛盾中,供给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造成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既有生产能力不足的总量矛盾,也有布局不合理的结构矛盾,总量和结构矛盾交织在一起,加剧了供给不足状况。

文化是无形的,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

各个方面。文化不再单纯搭台,它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文化产业尽管刚刚起步,但受到的关注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于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既要保护好,也要引导好。

关键词四:文化软实力

张国祚:提升文化软实力 赢得国际话语权

软实力这一概念说起来好象很新鲜,实际上其内涵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也不新奇,以往我们说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政治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包括我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德治国等等,其实都是在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也好,还有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东西确确实实对于保障我们先进文化建设能够发挥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东西本身都是在增强文化软实力。

我们的硬实力已经不错了,仅次于美国了,但对于文化软实力相对硬实力来讲确实是一条短腿,需要集中加强做

大,好在我们的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其中包括我们如何按照正确发展文化的方向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在这些方面我们也是有信心的,而且中国要想进一步成为世界强国的话,也必须把这块做大做强。

关键词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仲呈祥:六中全会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实践指南

全会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指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来进行文化建设,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央指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着眼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实际工作中感受到,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够坚持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向。

所谓的文化自觉,一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并且遵从这个规律,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这是学习全会《公报》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所谓的文化自信,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分自信,包括从我们现在倡导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直到我们建国以后的红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满自信。同时,要对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对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一元化指导作用要充满自信。

“六中全会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实践指南,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广大文化工作者,我们应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健康持续地大发展、大繁荣”,仲呈祥说。

十七届六中全会五大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一:文化强国

刘玉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设与发展。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全会的决定,思想深刻、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种提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90年来,不断地以思想文化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关键词二:文化体制改革

齐勇锋: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展、难点和前景展望

从2003年6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的近5年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党的文化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应当清醒地看到,文化体制改革是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诸多的配套条件,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相互衔接,统筹安排。加之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改革的思想理论和工作准备不足,因而虽然新体制的嫩芽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明显发挥,但传统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的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影响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不同,文化体制改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同时有先进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应该有更高的起点,不必象经济体制改革那样,对于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经历长时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三:文化产业发展

高书生: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她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传承,并作为共同财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体。

当前,文化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供给这对矛盾中,供给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造成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既有生产能力不足的总量矛盾,也有布局不合理的结构矛盾,总量和结构矛盾交织在一起,加剧了供给不足状况。

文化是无形的,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

各个方面。文化不再单纯搭台,它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文化产业尽管刚刚起步,但受到的关注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于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既要保护好,也要引导好。

关键词四:文化软实力

张国祚:提升文化软实力 赢得国际话语权

软实力这一概念说起来好象很新鲜,实际上其内涵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也不新奇,以往我们说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政治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包括我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德治国等等,其实都是在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也好,还有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东西确确实实对于保障我们先进文化建设能够发挥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东西本身都是在增强文化软实力。

我们的硬实力已经不错了,仅次于美国了,但对于文化软实力相对硬实力来讲确实是一条短腿,需要集中加强做

大,好在我们的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其中包括我们如何按照正确发展文化的方向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在这些方面我们也是有信心的,而且中国要想进一步成为世界强国的话,也必须把这块做大做强。

关键词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仲呈祥:六中全会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实践指南

全会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指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来进行文化建设,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央指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着眼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实际工作中感受到,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够坚持正确的文化建设方向。

所谓的文化自觉,一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特殊规律,并且遵从这个规律,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这是学习全会《公报》后留下的深刻印象。

所谓的文化自信,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分自信,包括从我们现在倡导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直到我们建国以后的红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革命文化,要充满自信。同时,要对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对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一元化指导作用要充满自信。

“六中全会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实践指南,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广大文化工作者,我们应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健康持续地大发展、大繁荣”,仲呈祥说。


相关内容

  • 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这条主线
  • 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这条主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15-11-20 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是按照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学 ...

  • 五大发展理念相关论文
  • 五大发展理念阐释 创新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 ...

  • 五大发展理念
  • 五大发展理念成就未来 一.背景 我国经济发展现在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缓速稳定发展告别了之前的高速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各项改革也走到了深入阶段:在这新时期,新挑战和新发展阶段,我国需要新规划与新理念的指导,就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系统为我国的十 ...

  • 中国最重要的日子:12月18日
  • 中国最重要的日子:12月18日 2015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虽然这是中央每年都开的重要例会,但是,在今年"十二五"胜利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局的关键点上,注定让这次会议成为一次攸关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又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

  • 揭秘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五大原因?-晓风追月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 揭秘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五大原因? 据新华网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胜利闭幕了," ...

  • 2016成都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在线考试答案(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战略解读)
  • 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战略解读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fl20030201 总分:100.0分 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15科学技术与工业记分板>调查报告表 明,我国的科技水平已居世界()阵营.(单选题3分)o o o o A.第二 B.第一 C.第三 D.第 ...

  • 五大特点读懂[准则][条例]
  • 五大特点读懂<准则><条例>--党内政治生活指南之总括篇 2016年11月03日 00:57:59来源:新华社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3/c_129348230.htm 新华社记者罗宇凡.李亚红 新时代有新任务 ...

  • 五大理念引领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
  •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四个宁夏'建设 金凤区第七回民小学李保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qu ...

  • 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由大变强之道(1)
  • 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由大变强之道 2016-01-20 10:03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6-01-20 10:03:38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光明论·治国理政新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由大变强之道 作者: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