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G加气站的雷电防护措施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高电压、大电流、时间短和强电磁辐射等显著特征,可引起加气站爆炸、森林火灾、建筑物损坏等,危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雷电危害途径

雷云对地放电能够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设施构成严重危害,其危害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雷电的直接破坏,称为直击雷。另一种是雷电的间接危害,称为雷电电磁脉冲(LEMP),俗称感应雷击、二次雷击。

(一)直击雷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或人身上而造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雷电引起的热效应、电动力效应和冲击波等,通常会造成建筑物毁坏、火灾、人员伤亡等。

1、当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从雷击点注入被击物体,其放电温度高达6000多度,可以使体积较小的金属熔化;同时当雷电击中物体时,由于物体中的水分、气体和物体本身受热急剧膨胀,在短时间内又来不及散去,产生巨大爆炸力,可以使建筑物等崩塌。

2、当雷电击中建筑物,雷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载流导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电磁场,在电磁场中的载流导体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建筑物内的导体之间会相互吸引或排斥,引起变形,甚至会被折断,这就是雷电的电动力效应。

3、在雷电对地放电时,放电通道中既有强雷的空气游离,又有强烈的异性电荷中和,通道中的瞬时温度很高,使得通道周围的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并以超声波速度向四周扩散,从而形成冲击波。同时通道外围附近的冷空气被强烈压缩,在冲击波到达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都会突然增大,产生剧烈震动。

(二)雷击电磁脉冲

雷电电磁脉冲(LEMP)主要表现为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电压等,这种雷电的破坏性更大,危害更高,也更容易被人们忽视。它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要比直击雷发生几率大的多,而且比直击雷的破坏范围更大。

当空中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雷云下的建筑物等都因静电感应而带上相反的电荷,当雷击发生后,雷云上所带电荷通过闪击与地面的异性电荷迅速中和,而某些局部地区的感应电荷不能在同样时间内消失,形成局部感应高电位,这就是雷电的静电感应,这种有雷电感应产生的过电压会在金属物上形成雷电过电压,这种感应过电压会使接地不良或未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器件之间发生火花。

由于雷电流具有很大的峰值,在流过的路径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强大变化的电磁场,处在该电磁场中的导体回路上会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动势(开口回路)或感应电流(闭口回路),这就是雷击的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足以使回路上的间隙之间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感应电流还会使回路过热导致设备损坏。

基本防护措施

(一)直击雷防护

对于直击雷的防护,一般采用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通过避雷针、避雷带等接闪器,将雷电吸引过来,通过引下线和地下的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导入大地中去,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对于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等电位联结、屏蔽、共用接地、合理布线、加装电涌保护器(SPD)等防雷技术,通过这些措施,达到保护室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这些措施与直击雷防护措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雷电防护系统工程。

雷电对加气站主要破坏途径

(一)直接雷危害

雷电直接击中办公楼、设备厂房、加气罩棚等建筑,造成建筑本身毁坏;直接击中天然气放散管,可引起放散管上方着火,甚至引起爆炸;直接击中天然气输气管道、天然气罐体,在雷电冲击波作用和放电通道高温作用下,可能会引起管道及罐体爆炸;同时雷电还可能造成人员直接伤亡。

(二)雷电电磁感应危害

当雷电击中站区内避雷针或楼顶避雷带时,由于雷电流具有电流强度大,前沿陡度大,放电时间短的特征,因而在雷电流泄放通道周围空间,会形成一个暂态的强大电磁场,会对管道设备上附属的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构成威胁,轻者造成数据错误,重者造成设备毁坏。此外电磁场还会在开口环路上形成感应电动势,在开口处,如法兰盘和阀门、平行或交叉管道、附属电子器件与管道和罐体之间等产生间隙放电,引起火灾或爆炸。

(三)雷电静电感应危害

受雷电静电感应作用,在一些管道、罐体和线路上形成暂态雷电过电压波(一般可达几百KV—上千KV),沿着线路侵入室内,造成用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办公楼、变配电房、车间等建筑物直击雷防护主要采取建筑物顶部增设避雷带,房屋内部等电位连接,做好引下线、接地装置;罩棚由于是金属构架构成,可以直接利用其作为接闪器,做好金属构件之间的链接以及金属柱之间的连接;压缩机房顶采用彩板瓦,当其厚度大于0.5mm且相互之间连接完好时,可以利用其作为接闪器,并做好接地措施,作为易燃易爆场所,最好采取在彩钢瓦上另行敷设避雷带(网)的方式加以防护,网格尺寸不应大于10m*10m或12m*8m。

(二)加气站站区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1、配电系统防护

站区内的10KV供电线路应埋地敷设;在低压配电柜内安装SPD作为第一级防护,在后续用电设备配电箱处安装第二级SPD,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应采用TN-S系统;站区照明灯杆应做接地,照明灯杆上的监控线路金属管上下两端做等电位连接。

2、弱电系统防护

设备和管道上附属的电子系统,如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等外露金属部件,应与设备管道做可靠地等电位连接,信号传输线应穿金属管进行屏蔽,金属屏蔽管一端应与设备、管道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另一端与设备等电位连接并接地,不能有裸露在外的线路。

信号线路宜埋地敷设,当敷设距离超过100m时,中间宜做一次接地。严禁将信号线与电源线穿在同一金属罐内敷设。线路连接服务器端口或设备处,宜安装信号SPD,以防止雷电波侵入。

3、控制室设备防护

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如金属外壳、机柜、机架)、各种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护管、金属线槽、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信号工作地、屏蔽接地以及配电设备PE母排、电气和电子系统的SPD接地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该等电位连接带做等电位连接。

4、设备管道的防护

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管道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等应相互做好等电位连接并接地,不应有孤立的金属物体存在。

(三)静电安全防护

1、人体防静电防护

工作人员在站区应注意着装,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和手套,不得穿戴化纤衣物,穿防静电鞋时,要考虑所穿袜子的导电性,严禁在鞋内外粘贴绝缘垫。在站区入口处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可采用使人易于接触的方式设置裸露的金属接地物;工作地面应具有导静电性或造成导静电条件,如洒水或铺设导静电地板。

2、设备防静电防护

在充装气体前,应做好拖车的接地,并与加气机做好等电位连接;各种金属罐体、管道、设备和设施应做好接地,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和构架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净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欧姆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不能有孤立的未接地金属物,并做好定期检查。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高电压、大电流、时间短和强电磁辐射等显著特征,可引起加气站爆炸、森林火灾、建筑物损坏等,危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雷电危害途径

雷云对地放电能够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设施构成严重危害,其危害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雷电的直接破坏,称为直击雷。另一种是雷电的间接危害,称为雷电电磁脉冲(LEMP),俗称感应雷击、二次雷击。

(一)直击雷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或人身上而造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雷电引起的热效应、电动力效应和冲击波等,通常会造成建筑物毁坏、火灾、人员伤亡等。

1、当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从雷击点注入被击物体,其放电温度高达6000多度,可以使体积较小的金属熔化;同时当雷电击中物体时,由于物体中的水分、气体和物体本身受热急剧膨胀,在短时间内又来不及散去,产生巨大爆炸力,可以使建筑物等崩塌。

2、当雷电击中建筑物,雷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载流导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电磁场,在电磁场中的载流导体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建筑物内的导体之间会相互吸引或排斥,引起变形,甚至会被折断,这就是雷电的电动力效应。

3、在雷电对地放电时,放电通道中既有强雷的空气游离,又有强烈的异性电荷中和,通道中的瞬时温度很高,使得通道周围的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并以超声波速度向四周扩散,从而形成冲击波。同时通道外围附近的冷空气被强烈压缩,在冲击波到达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都会突然增大,产生剧烈震动。

(二)雷击电磁脉冲

雷电电磁脉冲(LEMP)主要表现为雷电引起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电压等,这种雷电的破坏性更大,危害更高,也更容易被人们忽视。它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要比直击雷发生几率大的多,而且比直击雷的破坏范围更大。

当空中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雷云下的建筑物等都因静电感应而带上相反的电荷,当雷击发生后,雷云上所带电荷通过闪击与地面的异性电荷迅速中和,而某些局部地区的感应电荷不能在同样时间内消失,形成局部感应高电位,这就是雷电的静电感应,这种有雷电感应产生的过电压会在金属物上形成雷电过电压,这种感应过电压会使接地不良或未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器件之间发生火花。

由于雷电流具有很大的峰值,在流过的路径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强大变化的电磁场,处在该电磁场中的导体回路上会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动势(开口回路)或感应电流(闭口回路),这就是雷击的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足以使回路上的间隙之间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感应电流还会使回路过热导致设备损坏。

基本防护措施

(一)直击雷防护

对于直击雷的防护,一般采用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通过避雷针、避雷带等接闪器,将雷电吸引过来,通过引下线和地下的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导入大地中去,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对于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等电位联结、屏蔽、共用接地、合理布线、加装电涌保护器(SPD)等防雷技术,通过这些措施,达到保护室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这些措施与直击雷防护措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雷电防护系统工程。

雷电对加气站主要破坏途径

(一)直接雷危害

雷电直接击中办公楼、设备厂房、加气罩棚等建筑,造成建筑本身毁坏;直接击中天然气放散管,可引起放散管上方着火,甚至引起爆炸;直接击中天然气输气管道、天然气罐体,在雷电冲击波作用和放电通道高温作用下,可能会引起管道及罐体爆炸;同时雷电还可能造成人员直接伤亡。

(二)雷电电磁感应危害

当雷电击中站区内避雷针或楼顶避雷带时,由于雷电流具有电流强度大,前沿陡度大,放电时间短的特征,因而在雷电流泄放通道周围空间,会形成一个暂态的强大电磁场,会对管道设备上附属的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构成威胁,轻者造成数据错误,重者造成设备毁坏。此外电磁场还会在开口环路上形成感应电动势,在开口处,如法兰盘和阀门、平行或交叉管道、附属电子器件与管道和罐体之间等产生间隙放电,引起火灾或爆炸。

(三)雷电静电感应危害

受雷电静电感应作用,在一些管道、罐体和线路上形成暂态雷电过电压波(一般可达几百KV—上千KV),沿着线路侵入室内,造成用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办公楼、变配电房、车间等建筑物直击雷防护主要采取建筑物顶部增设避雷带,房屋内部等电位连接,做好引下线、接地装置;罩棚由于是金属构架构成,可以直接利用其作为接闪器,做好金属构件之间的链接以及金属柱之间的连接;压缩机房顶采用彩板瓦,当其厚度大于0.5mm且相互之间连接完好时,可以利用其作为接闪器,并做好接地措施,作为易燃易爆场所,最好采取在彩钢瓦上另行敷设避雷带(网)的方式加以防护,网格尺寸不应大于10m*10m或12m*8m。

(二)加气站站区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1、配电系统防护

站区内的10KV供电线路应埋地敷设;在低压配电柜内安装SPD作为第一级防护,在后续用电设备配电箱处安装第二级SPD,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应采用TN-S系统;站区照明灯杆应做接地,照明灯杆上的监控线路金属管上下两端做等电位连接。

2、弱电系统防护

设备和管道上附属的电子系统,如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等外露金属部件,应与设备管道做可靠地等电位连接,信号传输线应穿金属管进行屏蔽,金属屏蔽管一端应与设备、管道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另一端与设备等电位连接并接地,不能有裸露在外的线路。

信号线路宜埋地敷设,当敷设距离超过100m时,中间宜做一次接地。严禁将信号线与电源线穿在同一金属罐内敷设。线路连接服务器端口或设备处,宜安装信号SPD,以防止雷电波侵入。

3、控制室设备防护

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如金属外壳、机柜、机架)、各种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护管、金属线槽、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信号工作地、屏蔽接地以及配电设备PE母排、电气和电子系统的SPD接地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该等电位连接带做等电位连接。

4、设备管道的防护

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管道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等应相互做好等电位连接并接地,不应有孤立的金属物体存在。

(三)静电安全防护

1、人体防静电防护

工作人员在站区应注意着装,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和手套,不得穿戴化纤衣物,穿防静电鞋时,要考虑所穿袜子的导电性,严禁在鞋内外粘贴绝缘垫。在站区入口处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可采用使人易于接触的方式设置裸露的金属接地物;工作地面应具有导静电性或造成导静电条件,如洒水或铺设导静电地板。

2、设备防静电防护

在充装气体前,应做好拖车的接地,并与加气机做好等电位连接;各种金属罐体、管道、设备和设施应做好接地,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和构架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净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欧姆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不能有孤立的未接地金属物,并做好定期检查。


相关内容

  • 加气站现状评价报告
  • 第一章 评价概述 一.评价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化学品经营单位的本质安全程度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控制化学品经营.储存.运输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化学品经营活动的风险,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化学品经营人员的 ...

  • 环境风险专章
  • 风 险 评 价 专 章 项目名称:LNG.CNG加气站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辽宁恒润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3年10月 1总则 1.1项目的由来 辽宁恒润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 "LNG.CNG加气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铁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

  • 加油加气合建站环境风险评价专题报告
  • 加油加气合建站环境风险评价专题报告 1 总论 1.1 专题由来 对于加油加气合建站而言,环境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大多与汽车加油.加气工序.油品收发.管道输送.储存等过程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密切相关,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风险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证,科学的风险防范意识应无处不在.可通过科学的分析 ...

  • 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
  •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NB00**-2010 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vehicle Liquefied Natural Gas Fueling Station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国 ...

  • CNG加气站岗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 广州九丰天然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CNG 加气站岗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站长岗位职责 1. 认真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政策,组织全站完成安全. 生产等各项任务,负责加 气站全面管理工作. 2. 全面负责本站内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 3. 掌握本站加气情况及设备运行状态,督促加气.维 ...

  • CNG加气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山西压缩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NG加气站 设备安装工程 施 工 方 案 及 技 术 措 施 辽宁建设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抚顺工程处 一.施工方案及技术 l.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山西压缩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NG加气站设备安装工程 建设地点:山西省阳泉市境内 建设规模:小型 质量标准: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施工验收 ...

  •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划分
  • 附录C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划分 C.0.1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 C.0.2 汽油.LPG 和LNG 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或沟应划为1区. C.0.3 埋地卧式汽油储罐爆炸 ...

  • 加气站安全评价
  • 特种设备安全课程设计 衡阳市蒸湘南路汽车 加气站爆炸危险性评价 院 . 部: 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黄晓翔 指导教师: 刘美英 职称: 副教授 专 业: 安全工程 班 级: 安本1003班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 摘 要 CNG加气站具有易燃.易爆.高压的特点,本文对CNG加气站进行 ...

  • 试生产情况总结报告8p
  • 大型企业经典管理资料模板,WORD 文档,欢迎下载交流 分享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分享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分享是件快乐的事件,乐于分享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 经典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天祝藏族自治县泰安燃气有限公司 CNG 加气站项目试生产情况总结报告 天祝藏族自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