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目标:使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策略:讨论法、问答法、比较阅读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
1.师:懒惰也有智慧?如果不是读到这篇文章,我们对“懒人”的成见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不过,作者在这里讨论的和一般意义上的“懒人”可有所不同,在鼓励创新意识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发无疑是及时而有效的。请大家阅读文章,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一,让学生谈谈对本文所讲的“懒惰”的理解。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2.谈论自己对“懒惰”的理解。
(1)懒惰
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 不断创新;“智博”而非“拼搏”;“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意识等等。
(2)智慧
作者在文章中讲的是指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
二、分析文章结构
1.本文与常见的“总一分—总”的论证方式不同,提出观点的方式和论证过程不同常规,请大家细读课文,划分段落。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3.师:第一部分分为二层,第一层从第1 自然到第3自然段,用社会普遍现象 作论据论证。从论证角度上看也是不断变化,请大家稍作分析。
思考发言:先是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又是正面论证。
4.师:第二层是4、5段,它又是用什么作论据进行论证的呢?
4.思考发言: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 象。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5.师:第二部分(6、7自然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学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第7段又进一步指出,应该重视懒惰的智慧。 (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象。
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懒惰的智慧1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1月2日
一、课程目标:使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一、课程目标:使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策略:讨论法、问答法、比较阅读法。
三、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
1.师:懒惰也有智慧?如果不是读到这篇文章,我们对“懒人”的成见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不过,作者在这里讨论的和一般意义上的“懒人”可有所不同,在鼓励创新意识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发无疑是及时而有效的。请大家阅读文章,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一,让学生谈谈对本文所讲的“懒惰”的理解。该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基本意思领悟即可。
2.谈论自己对“懒惰”的理解。
(1)懒惰
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 不断创新;“智博”而非“拼搏”;“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意识等等。
(2)智慧
作者在文章中讲的是指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
二、分析文章结构
1.本文与常见的“总一分—总”的论证方式不同,提出观点的方式和论证过程不同常规,请大家细读课文,划分段落。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3.师:第一部分分为二层,第一层从第1 自然到第3自然段,用社会普遍现象 作论据论证。从论证角度上看也是不断变化,请大家稍作分析。
思考发言:先是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又是正面论证。
4.师:第二层是4、5段,它又是用什么作论据进行论证的呢?
4.思考发言: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 象。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5.师:第二部分(6、7自然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学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第7段又进一步指出,应该重视懒惰的智慧。 (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
第一层(1—3段)论据:社会普遍现象。
第二层(4-5段)论据:个别典型事例。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懒惰的智慧1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1月2日
一、课程目标:使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凡响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别致新颖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