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溆浦县屈原学校 向 琴
摘要:党的十八大向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各行各业必需要有创新精神,实现“复兴中华”强国梦,必需要有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字:创新精神 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党的十八大向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想实现“复兴中华”强国梦,各行各业必需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应该从孩子抓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更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呢?
一、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学生能独立思考、灵活和综合的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从长远来讲,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从现实意义来讲,孩子是否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社会的能力,关系到社会稳定,一些社会、家庭问题的起因其实都与孩子的事情有关。从个体的方面来讲,这是事关孩子个人发展的大事,是一辈子的大事,关系到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不是一个合格健全的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要负起责任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环境。学校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场所,要积极实践科学课程改革,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里;家庭也要重视对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千万不能扼杀了孩子想有所突破的念头。同时家长也要提高科学素质,能够起到影响和带动孩子的作用;社会方面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营造一个学习型社会。
二、教师应做表率作用,拥有创新精神
在从事小学低年级教育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大,行为和个性也正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中,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就要从多方面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中是不可缺少和十分关键的。
1、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今天,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做现代化教育的开拓者。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观,有强烈的“为创新而教”的意识和热情,才能产生创新的教学行为。比如,在组织室外活动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儿童观察云朵,并鼓励儿童说说它们像什么,你会和云朵一起做什么,等等。正是教师的这种点点滴滴的创造言行和创造行为,深深地诱发和强化了儿童的创新意识。因而,要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思维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成为创造型教师。只有教师的思想是创新的,观念是创新的,方法是创新的,活动是创新的,才能敏锐地发现儿童行为中的创新因子,加以诱导其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并加以呵护和培植,才能为儿童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孩子,才可能成为有创造性的孩子。教师必须为孩子们创设心理安全自由的环境,使他们能心情愉快,无压抑感,促使其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形成创新意识。儿童创新精神受其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在日常活动中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但这些常被视为不听话的孩子而遭到教师的批评。因此,要培养创新精神,就要教师因势利导,保护个性,引导个性健康发展,利用儿童大多喜欢听好话,需要成人的鼓励的特点,多为孩子们创设宽容理解、鼓励支持性的环境,站在少年儿童的角度看待其思维和行为。面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即使是的缺点,尝试是失败的,也应宽容、理解,并通过帮助、启发给予儿童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勇气,使儿童敢想、敢说、敢做。
3、给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能为儿童提供充分选择机会的教师才是好老师。自主性活动最容易诱发儿童的创造性,自主就意味着儿童拥有选择的权利。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过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都围绕以教师为中心展开,使得课堂更多地成为了教师呈现个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和思想上的碰撞,很难使双方出现灵感与火花,这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极不协调。教师在为儿童设计各种活动时,要避免命令
式的安排,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促使其开动脑筋,进行有效思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
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做的过程就是尝试和熟悉事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可以自由想象和操作,这种自由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远远超过做的结果本身。所以,儿童往往对做的过程比做的结果更感兴趣。从别一个角度讲,教师对过程的重视也可以减少儿童对结果的模仿。教师如果忽视过程而重结果,就会极大地限制儿童的思维,使儿童一味地努力模仿结果,而有了模仿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儿童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并要在过程中激发儿童创新意识,发现创新迹象,鼓励儿童大胆想象,从而进一步引导启发儿童的创新行为的深入和扩展。
三、想方设法逐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1、鼓励儿童大胆发问,大胆质疑,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新奇,他们睁大眼睛贪婪地观察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对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问。“想问”、“好奇”,这正是走向创新的最初的萌芽。作为教师应当珍视这种“想问”、“好奇”,保护这种“发问”、“好奇”的品质,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大胆质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每次上课当教师拿进一些新鲜的玩具,讲述某个故事的时候,他们总是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如果老师没有看到这些幼稚的问题背后所蕴藏着的宝贵的求知内驱力,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维持课堂的“秩序”,而对儿童进行呵斥,或表示出些微的不耐烦,那将是对儿童创新精神的一种扼杀。其实所谓的课堂秩序安静,儿童的规矩听话,不应该是儿童教育追求目标,更不应该作为评价教师管理能力好坏的一条标准。相反,这是儿童教育中应该力求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但要宽容他们叽叽喳喳,而且应该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叽叽喳喳。老师始终应该面带微笑,耐心地听他们提问,耐心地回答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并表扬他们敢问的行为。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最少保守思想,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最旺盛,这是培养创新精神所不可缺少的。
2、培养儿童充分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象的发展对日后创新精神的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讲故事和做游戏的机会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儿童最喜欢听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大胆鼓励儿童根据个人经验或假设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想象,这样不但可以让儿童更深地融入讲故事的乐趣中,调动儿童积极性,还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实践证明,通过在讲故事中提问和续讲故事,不仅能培养儿童的敏感性,而且更增长了儿童的思维力和创造潜能。此外,利用游戏活动也能很好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儿童在游戏中想象力似乎比成人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更加新奇。游戏就是假想,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缺乏,其想象不受常理约束,不受事实规范,他的想象来去无碍,具有更大的随意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游戏中鼓励儿童把一种事物想象成多种物品,不仅可以以物代物,而且可以扮演多重角色,通过游戏使儿童敢想、敢做,迸发出富于创造的智慧的火花,不断加以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渐培养和发展。
3、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指对未知事物进行的创见的思索,它起因于对问题的探讨渴望,是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调动思维积极性的集中表现。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虽然是极其幼稚的,但从小注意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却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如果通过教育,学生不能够自己获得知识,不能够运用、更新、改造知识,只能够记忆知识,复制知识,这样的知识再好也没有意义,也不能够推动个体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和激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被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呢?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儿童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因为儿童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才会发展,也更容易激发儿童的思维积极性。同时让孩子多多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如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做些小实验,小制作,动手拼装玩具,做创造性游戏等。在操作过程中,孩子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全身心的投入,为完成任务,获得成功,孩子们会相互学习,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操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孩子会从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这样又动手又动脑,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意志力,为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纵观国际风云,当今世界军事、经济、科技竞争激烈,如果哪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精神,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就会任人宰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更要把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们有了创新精神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溆浦县屈原学校 向 琴
摘要:党的十八大向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各行各业必需要有创新精神,实现“复兴中华”强国梦,必需要有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字:创新精神 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党的十八大向全体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想实现“复兴中华”强国梦,各行各业必需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应该从孩子抓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更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呢?
一、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学生能独立思考、灵活和综合的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从长远来讲,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从现实意义来讲,孩子是否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社会的能力,关系到社会稳定,一些社会、家庭问题的起因其实都与孩子的事情有关。从个体的方面来讲,这是事关孩子个人发展的大事,是一辈子的大事,关系到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不是一个合格健全的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要负起责任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环境。学校是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场所,要积极实践科学课程改革,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里;家庭也要重视对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千万不能扼杀了孩子想有所突破的念头。同时家长也要提高科学素质,能够起到影响和带动孩子的作用;社会方面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营造一个学习型社会。
二、教师应做表率作用,拥有创新精神
在从事小学低年级教育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大,行为和个性也正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中,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就要从多方面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中是不可缺少和十分关键的。
1、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今天,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做现代化教育的开拓者。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观,有强烈的“为创新而教”的意识和热情,才能产生创新的教学行为。比如,在组织室外活动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儿童观察云朵,并鼓励儿童说说它们像什么,你会和云朵一起做什么,等等。正是教师的这种点点滴滴的创造言行和创造行为,深深地诱发和强化了儿童的创新意识。因而,要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思维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成为创造型教师。只有教师的思想是创新的,观念是创新的,方法是创新的,活动是创新的,才能敏锐地发现儿童行为中的创新因子,加以诱导其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并加以呵护和培植,才能为儿童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孩子,才可能成为有创造性的孩子。教师必须为孩子们创设心理安全自由的环境,使他们能心情愉快,无压抑感,促使其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形成创新意识。儿童创新精神受其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在日常活动中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但这些常被视为不听话的孩子而遭到教师的批评。因此,要培养创新精神,就要教师因势利导,保护个性,引导个性健康发展,利用儿童大多喜欢听好话,需要成人的鼓励的特点,多为孩子们创设宽容理解、鼓励支持性的环境,站在少年儿童的角度看待其思维和行为。面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即使是的缺点,尝试是失败的,也应宽容、理解,并通过帮助、启发给予儿童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勇气,使儿童敢想、敢说、敢做。
3、给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能为儿童提供充分选择机会的教师才是好老师。自主性活动最容易诱发儿童的创造性,自主就意味着儿童拥有选择的权利。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过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都围绕以教师为中心展开,使得课堂更多地成为了教师呈现个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和思想上的碰撞,很难使双方出现灵感与火花,这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极不协调。教师在为儿童设计各种活动时,要避免命令
式的安排,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促使其开动脑筋,进行有效思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
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做的过程就是尝试和熟悉事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可以自由想象和操作,这种自由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远远超过做的结果本身。所以,儿童往往对做的过程比做的结果更感兴趣。从别一个角度讲,教师对过程的重视也可以减少儿童对结果的模仿。教师如果忽视过程而重结果,就会极大地限制儿童的思维,使儿童一味地努力模仿结果,而有了模仿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儿童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并要在过程中激发儿童创新意识,发现创新迹象,鼓励儿童大胆想象,从而进一步引导启发儿童的创新行为的深入和扩展。
三、想方设法逐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1、鼓励儿童大胆发问,大胆质疑,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新奇,他们睁大眼睛贪婪地观察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对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问。“想问”、“好奇”,这正是走向创新的最初的萌芽。作为教师应当珍视这种“想问”、“好奇”,保护这种“发问”、“好奇”的品质,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大胆质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每次上课当教师拿进一些新鲜的玩具,讲述某个故事的时候,他们总是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如果老师没有看到这些幼稚的问题背后所蕴藏着的宝贵的求知内驱力,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维持课堂的“秩序”,而对儿童进行呵斥,或表示出些微的不耐烦,那将是对儿童创新精神的一种扼杀。其实所谓的课堂秩序安静,儿童的规矩听话,不应该是儿童教育追求目标,更不应该作为评价教师管理能力好坏的一条标准。相反,这是儿童教育中应该力求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但要宽容他们叽叽喳喳,而且应该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叽叽喳喳。老师始终应该面带微笑,耐心地听他们提问,耐心地回答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并表扬他们敢问的行为。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最少保守思想,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最旺盛,这是培养创新精神所不可缺少的。
2、培养儿童充分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象的发展对日后创新精神的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讲故事和做游戏的机会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儿童最喜欢听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大胆鼓励儿童根据个人经验或假设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想象,这样不但可以让儿童更深地融入讲故事的乐趣中,调动儿童积极性,还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实践证明,通过在讲故事中提问和续讲故事,不仅能培养儿童的敏感性,而且更增长了儿童的思维力和创造潜能。此外,利用游戏活动也能很好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儿童在游戏中想象力似乎比成人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更加新奇。游戏就是假想,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缺乏,其想象不受常理约束,不受事实规范,他的想象来去无碍,具有更大的随意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游戏中鼓励儿童把一种事物想象成多种物品,不仅可以以物代物,而且可以扮演多重角色,通过游戏使儿童敢想、敢做,迸发出富于创造的智慧的火花,不断加以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渐培养和发展。
3、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指对未知事物进行的创见的思索,它起因于对问题的探讨渴望,是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调动思维积极性的集中表现。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虽然是极其幼稚的,但从小注意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却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如果通过教育,学生不能够自己获得知识,不能够运用、更新、改造知识,只能够记忆知识,复制知识,这样的知识再好也没有意义,也不能够推动个体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和激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被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呢?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儿童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因为儿童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才会发展,也更容易激发儿童的思维积极性。同时让孩子多多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如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做些小实验,小制作,动手拼装玩具,做创造性游戏等。在操作过程中,孩子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全身心的投入,为完成任务,获得成功,孩子们会相互学习,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操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孩子会从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这样又动手又动脑,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意志力,为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纵观国际风云,当今世界军事、经济、科技竞争激烈,如果哪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精神,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就会任人宰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更要把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们有了创新精神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