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阅读[枣糕张][三间朝南屋][汗血诗人]

(一)阅读《枣糕张》,完成第12-14题。(共13分)

枣糕张

孟宪歧

柳河村不大,却有名。因为村里有个枣糕张,做的枣糕独具风味,许多人慕名来尝,尝过便成为冬糕张的老主顾。主顾越来越多,做枣糕的却就他一家,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可是,许多年来,没有别的人家敢做枣糕。

枣糕张的手艺是从他爸爸那里学来的,他爸爸是从他爷爷那里学来的。反正,到枣糕张这儿已经是五代单传了。枣糕张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忘了,只知道他姓张,会做枣糕,天长日久,便唤作枣糕张。

(3)枣糕张的枣糕为啥这样有名?

(4)先说柳河。柳河可是一条好河,两岸肥田沃野,盛产稻米。别人种水稻,枣糕张只种粘水稻。别人家一亩地收500斤,他家一亩地只收200斤,虽说产量低,但他把粘水稻做成枣糕,结果比别人挣的钱还多。后来,在他的带动下,有些乡亲也种粘水稻,秋后卖给枣糕张,枣糕张收购的价格比别处的贵,种粘水稻比种水稻划算,种粘水稻的人越来越多。枣糕张只用柳河沿岸的粘水稻,别处的一概不用。

(5)再说红枣。枣糕张的红枣很讲究,只用沧州的金丝小枣。每年秋天他都去沧州买枣,他买枣时要求极严格。枣糕张总是把手伸进麻袋里,随便捧出两大捧,不挑不选,挨个儿扒开看, 扒开一百个,如果有两个有虫的枣,他便说:“百里挑二,不行,非得百里挑一 !”不管买与不买,最后他都把那扒开的枣用称一约,给钱便走。

(6)最后说蜂蜜。蜂蜜是蒸枣糕必不可少的原料,唯有荆芥的花蜜最好,因为荆芥蜜有一股清新的味道。枣糕张每年要买上百斤好的荆芥蜜,他把金丝枣用清水洗好,把枣放进荆芥蜜桶里。每天蒸枣糕时,撒一层粘稻米,撒一层蜜枣,一共要撒三层米两层枣。那粘稻米必须用清水浸泡10天,才可用。这样,蒸出来的枣糕三层雪白如玉,两层淡黄如金,吃起来又粘又甜又香,让人吃了还想吃。

(7)柳河村虽然只有二百多户人家,但喜欢吃枣糕的人不少。枣糕张每日仅做30斤粘稻米的枣糕,多了不做,卖完为止。配料非常严格,30斤粘稻米,要放上3斤蜜枣,一点都不能少。有些人想吃却没买到,就劝枣糕张说:“你多放些米,不就多蒸了吗?我们有吃的,你又多了收入,岂不两全其美?”枣糕张却说:“米放多了,就保证不了味道了。”

(8)有一年,枣糕张病了,没人做枣糕,就有邻居学着枣糕张的做法,做了枣糕出去卖,第一天卖光了,第二天一点没卖出。家里亲朋好友足足吃了两天。吃过的人说:“虽说也有枣糕的味儿,可跟枣糕张的比,差远啦。”

(9)枣糕张每日四五点钟起来,八点多钟枣糕就蒸好了。媳妇帮他把枣糕放在手推车上,用三层洁白的细纱布罩好,再把一个半尺长的小铁罐挂上,里面装上半罐清水,一把锃亮的小刀放进铁罐里,把盖拧紧。枣糕张就推着手推车,吱吱呀呀出了家门。而后,村中便响起了他那浑厚的嗓音:“枣——糕!”“枣”字拉得极长,“糕”字极短。有人来买,讲好价钱,枣糕张先把买者的碗盘用称约约,记好斤两,便从推车的把上拧开铁罐,掀开纱布,露出小小的一块来,把刀沾上水,上下左右迅速一切,用碗或盘一接,放在秤盘上一约,保准只多不少,从不再割第二刀。

(10)柳河村的赵根,爱吃枣糕张的枣糕,但对他的一刀切,心存疑虑。有一回,他买了一斤,一刀切下去后他怀疑地看着,枣糕张只冲他笑笑。他回家用夭平一称,510克,多出了10克。第二天,他又买了一斤,回家用天平一称,511克,多了11克。赵根算是服了枣糕张。

(11)为了能吃上枣糕张的枣糕,许多老主顾一大早就等候在枣糕张家,闲谈中,有人说:

“你应该申请专利了。”枣糕张嘿嘿笑:“申那玩意儿干啥?这东西谁都能做。没啥可保密的。”

(12)枣糕张凭着卖枣糕,修缮了房子,还买了一辆三轮车,专门用来卖枣糕。村里人背后议论本糕张做生意太固执,不灵活,要不早发啦!”枣糕张听后依旧笑笑:“我自有我的规矩!” 至今,柳河村也只有枣糕张卖枣糕。

(有删改)

12. 枣糕张做枣糕很有讲究.请你根据文章第④-⑦段内容说说这种“讲究”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②两段的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村里人议论枣糕张做生意太固执,不灵活。枣糕张听后笑笑:“我自有我的规矩!”请你仔细阅读全文,说说率糕张做生意有哪些“规矩' 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如何看待他对自己“规矩”的坚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枣糕张的形象?

(一)阅读《三间朝南屋》,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三间朝南屋

月下听萧

①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有吃没吃,三间朝南屋”。在没屋的人看来,有三间楼房都是很幸福的了,可是母亲就是讨厌那房子的朝向,她有时会偏激地说,哪怕是一间朝南的也好,恨不得自己有一天能将房子转个向。

②朝南屋冬暖夏凉,而朝西屋则冬冷夏热。夏天家里热得像蒸笼,晚上在外面乘凉到很晚,然后才能回家睡觉。而冬天,那木结构的房子又到处是缝隙,北风呼呼地刮,漫漫长夜,无忧的梦乡常常被寒冷切割。

③我们常常搬了凳子,坐到朝南的阿婆家去晒太阳,看着我家白皑皑的雪,听着阿婆家融化的雪水声,我们就会憧憬起房子——那朝南的三间大瓦房。由于父亲是独子,祖母也就絮叨着一定要我母亲生两个孙子才行,于是家里就成了一人赚钱,七人吃饭。在那个年代,能吃饱穿暖已经算是小康的幸福之家,更别想造房子了。

④后来分田到户,吃已不成问题,手头也活了起来,母亲的心思也活了,那个造房子的念头又蠢蠢欲动。可是几个孩子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总不能为了造房子让孩子辍学吧。那个孕育了好多年,刚刚抽出水灵灵小苗的造房梦,便硬生生地被现实又一次掐断了。不过,作为一个爱子如命的母亲,有什么能与孩子的前途比呢?像无数个平凡而无私的父母一样,他们压抑着自己的欲望,完成着孩子的一个个梦想。

⑤再往后,父亲与人合伙办了一个小厂,母亲在家干山上田间的活计,终于有了一些积蓄。看着村里一些人造起了房子,造三间朝南屋的念头又像三月的青草,眨眼间茂密成一片。父亲去村里申请了盖房的地基,又经过大队允许,砍伐了自家地里的树,终于把造房子的木料准备齐了,甚至连做吊顶的东西也都准备好了。可是地基打好了,却没了钱,由于厂里生意不好,大家散伙了。父亲没了工作,年纪又大,不要说造房子,就连生活也成了问题。

⑥辛辛苦苦搞成的三间朝南的地基,却成了晒场,这成了村里人的笑柄:“看来这三间地基又要荒了,想造房子,哪有那么容易啊,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这地基早晚成拉狗屎的荒地。”有的人还飘飘然地到我家来,说:“你反正也造不起,卖掉这个地基算了。”

面对别人的嘲讽,父亲傻傻地在那儿犹豫,母亲却忽然笑着对来人说,“我明天就去上山砍茅草,盖三间茅草屋,省得你们惦记着我这三间朝南屋的地基。”

⑦造三间屋,为什么总是这么难呢?为什么愿望总是一次次落空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久,我们家有了转机。

⑧那时候,村里也给我家分了一块山地做自留山,母亲想起靠山吃山的古话,于是开始挖山种竹。经过精心侍弄,我们家成了地道的笋农。冬天卖冬笋,初春卖雷笋,接着卖毛笋,还可以卖毛竹。开始是自己挑到城里卖。后来一些小贩知道我家的笋特别好吃,能卖上好价格,就纷至沓来,争相抢购,有些还在头年就付点定金,说明年还要。竹笋生意让我们家开始富裕起来。

⑨没过两年,母亲就把一辈子都想盖三间朝南的屋子的愿望实现了。这三间朝南的二层小楼,房间宽敞明亮,墙面粉刷一新。家里置办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父亲还在院子里种上了各种花草树木。看着这个三间朝南的二层小楼,母亲真是越看越欢喜。

⑩坐在宽阔的院子里乘凉,母亲常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么好的房子怎么就是我家呢?这么多年的愿望怎么一下就实现了呢?朝南的房子怎么就这么舒服呢?儿子都考进了大学,子女们都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这古往今来的好时光咋就让我遇上了呢?

⑪一个三间朝南房子的实现,经常让母亲在睡梦中笑醒。

(有删改)

15.阅读③~⑤段,将父母无法建成三间朝南屋的原因补充完整。 (4分)

原因:① 原因:②几个孩子的学费开支不小,造房压力大。 原因:③

17.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内容及作用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16.第④段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试从修辞方法和词语运用两个角度进行简要赏析。(4分)

(一)阅读《枣糕张》,完成第12-14题。(共13分)

枣糕张

孟宪歧

柳河村不大,却有名。因为村里有个枣糕张,做的枣糕独具风味,许多人慕名来尝,尝过便成为冬糕张的老主顾。主顾越来越多,做枣糕的却就他一家,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可是,许多年来,没有别的人家敢做枣糕。

枣糕张的手艺是从他爸爸那里学来的,他爸爸是从他爷爷那里学来的。反正,到枣糕张这儿已经是五代单传了。枣糕张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忘了,只知道他姓张,会做枣糕,天长日久,便唤作枣糕张。

(3)枣糕张的枣糕为啥这样有名?

(4)先说柳河。柳河可是一条好河,两岸肥田沃野,盛产稻米。别人种水稻,枣糕张只种粘水稻。别人家一亩地收500斤,他家一亩地只收200斤,虽说产量低,但他把粘水稻做成枣糕,结果比别人挣的钱还多。后来,在他的带动下,有些乡亲也种粘水稻,秋后卖给枣糕张,枣糕张收购的价格比别处的贵,种粘水稻比种水稻划算,种粘水稻的人越来越多。枣糕张只用柳河沿岸的粘水稻,别处的一概不用。

(5)再说红枣。枣糕张的红枣很讲究,只用沧州的金丝小枣。每年秋天他都去沧州买枣,他买枣时要求极严格。枣糕张总是把手伸进麻袋里,随便捧出两大捧,不挑不选,挨个儿扒开看, 扒开一百个,如果有两个有虫的枣,他便说:“百里挑二,不行,非得百里挑一 !”不管买与不买,最后他都把那扒开的枣用称一约,给钱便走。

(6)最后说蜂蜜。蜂蜜是蒸枣糕必不可少的原料,唯有荆芥的花蜜最好,因为荆芥蜜有一股清新的味道。枣糕张每年要买上百斤好的荆芥蜜,他把金丝枣用清水洗好,把枣放进荆芥蜜桶里。每天蒸枣糕时,撒一层粘稻米,撒一层蜜枣,一共要撒三层米两层枣。那粘稻米必须用清水浸泡10天,才可用。这样,蒸出来的枣糕三层雪白如玉,两层淡黄如金,吃起来又粘又甜又香,让人吃了还想吃。

(7)柳河村虽然只有二百多户人家,但喜欢吃枣糕的人不少。枣糕张每日仅做30斤粘稻米的枣糕,多了不做,卖完为止。配料非常严格,30斤粘稻米,要放上3斤蜜枣,一点都不能少。有些人想吃却没买到,就劝枣糕张说:“你多放些米,不就多蒸了吗?我们有吃的,你又多了收入,岂不两全其美?”枣糕张却说:“米放多了,就保证不了味道了。”

(8)有一年,枣糕张病了,没人做枣糕,就有邻居学着枣糕张的做法,做了枣糕出去卖,第一天卖光了,第二天一点没卖出。家里亲朋好友足足吃了两天。吃过的人说:“虽说也有枣糕的味儿,可跟枣糕张的比,差远啦。”

(9)枣糕张每日四五点钟起来,八点多钟枣糕就蒸好了。媳妇帮他把枣糕放在手推车上,用三层洁白的细纱布罩好,再把一个半尺长的小铁罐挂上,里面装上半罐清水,一把锃亮的小刀放进铁罐里,把盖拧紧。枣糕张就推着手推车,吱吱呀呀出了家门。而后,村中便响起了他那浑厚的嗓音:“枣——糕!”“枣”字拉得极长,“糕”字极短。有人来买,讲好价钱,枣糕张先把买者的碗盘用称约约,记好斤两,便从推车的把上拧开铁罐,掀开纱布,露出小小的一块来,把刀沾上水,上下左右迅速一切,用碗或盘一接,放在秤盘上一约,保准只多不少,从不再割第二刀。

(10)柳河村的赵根,爱吃枣糕张的枣糕,但对他的一刀切,心存疑虑。有一回,他买了一斤,一刀切下去后他怀疑地看着,枣糕张只冲他笑笑。他回家用夭平一称,510克,多出了10克。第二天,他又买了一斤,回家用天平一称,511克,多了11克。赵根算是服了枣糕张。

(11)为了能吃上枣糕张的枣糕,许多老主顾一大早就等候在枣糕张家,闲谈中,有人说:

“你应该申请专利了。”枣糕张嘿嘿笑:“申那玩意儿干啥?这东西谁都能做。没啥可保密的。”

(12)枣糕张凭着卖枣糕,修缮了房子,还买了一辆三轮车,专门用来卖枣糕。村里人背后议论本糕张做生意太固执,不灵活,要不早发啦!”枣糕张听后依旧笑笑:“我自有我的规矩!” 至今,柳河村也只有枣糕张卖枣糕。

(有删改)

12. 枣糕张做枣糕很有讲究.请你根据文章第④-⑦段内容说说这种“讲究”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②两段的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村里人议论枣糕张做生意太固执,不灵活。枣糕张听后笑笑:“我自有我的规矩!”请你仔细阅读全文,说说率糕张做生意有哪些“规矩' 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如何看待他对自己“规矩”的坚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枣糕张的形象?

(一)阅读《三间朝南屋》,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三间朝南屋

月下听萧

①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有吃没吃,三间朝南屋”。在没屋的人看来,有三间楼房都是很幸福的了,可是母亲就是讨厌那房子的朝向,她有时会偏激地说,哪怕是一间朝南的也好,恨不得自己有一天能将房子转个向。

②朝南屋冬暖夏凉,而朝西屋则冬冷夏热。夏天家里热得像蒸笼,晚上在外面乘凉到很晚,然后才能回家睡觉。而冬天,那木结构的房子又到处是缝隙,北风呼呼地刮,漫漫长夜,无忧的梦乡常常被寒冷切割。

③我们常常搬了凳子,坐到朝南的阿婆家去晒太阳,看着我家白皑皑的雪,听着阿婆家融化的雪水声,我们就会憧憬起房子——那朝南的三间大瓦房。由于父亲是独子,祖母也就絮叨着一定要我母亲生两个孙子才行,于是家里就成了一人赚钱,七人吃饭。在那个年代,能吃饱穿暖已经算是小康的幸福之家,更别想造房子了。

④后来分田到户,吃已不成问题,手头也活了起来,母亲的心思也活了,那个造房子的念头又蠢蠢欲动。可是几个孩子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总不能为了造房子让孩子辍学吧。那个孕育了好多年,刚刚抽出水灵灵小苗的造房梦,便硬生生地被现实又一次掐断了。不过,作为一个爱子如命的母亲,有什么能与孩子的前途比呢?像无数个平凡而无私的父母一样,他们压抑着自己的欲望,完成着孩子的一个个梦想。

⑤再往后,父亲与人合伙办了一个小厂,母亲在家干山上田间的活计,终于有了一些积蓄。看着村里一些人造起了房子,造三间朝南屋的念头又像三月的青草,眨眼间茂密成一片。父亲去村里申请了盖房的地基,又经过大队允许,砍伐了自家地里的树,终于把造房子的木料准备齐了,甚至连做吊顶的东西也都准备好了。可是地基打好了,却没了钱,由于厂里生意不好,大家散伙了。父亲没了工作,年纪又大,不要说造房子,就连生活也成了问题。

⑥辛辛苦苦搞成的三间朝南的地基,却成了晒场,这成了村里人的笑柄:“看来这三间地基又要荒了,想造房子,哪有那么容易啊,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这地基早晚成拉狗屎的荒地。”有的人还飘飘然地到我家来,说:“你反正也造不起,卖掉这个地基算了。”

面对别人的嘲讽,父亲傻傻地在那儿犹豫,母亲却忽然笑着对来人说,“我明天就去上山砍茅草,盖三间茅草屋,省得你们惦记着我这三间朝南屋的地基。”

⑦造三间屋,为什么总是这么难呢?为什么愿望总是一次次落空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久,我们家有了转机。

⑧那时候,村里也给我家分了一块山地做自留山,母亲想起靠山吃山的古话,于是开始挖山种竹。经过精心侍弄,我们家成了地道的笋农。冬天卖冬笋,初春卖雷笋,接着卖毛笋,还可以卖毛竹。开始是自己挑到城里卖。后来一些小贩知道我家的笋特别好吃,能卖上好价格,就纷至沓来,争相抢购,有些还在头年就付点定金,说明年还要。竹笋生意让我们家开始富裕起来。

⑨没过两年,母亲就把一辈子都想盖三间朝南的屋子的愿望实现了。这三间朝南的二层小楼,房间宽敞明亮,墙面粉刷一新。家里置办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父亲还在院子里种上了各种花草树木。看着这个三间朝南的二层小楼,母亲真是越看越欢喜。

⑩坐在宽阔的院子里乘凉,母亲常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么好的房子怎么就是我家呢?这么多年的愿望怎么一下就实现了呢?朝南的房子怎么就这么舒服呢?儿子都考进了大学,子女们都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这古往今来的好时光咋就让我遇上了呢?

⑪一个三间朝南房子的实现,经常让母亲在睡梦中笑醒。

(有删改)

15.阅读③~⑤段,将父母无法建成三间朝南屋的原因补充完整。 (4分)

原因:① 原因:②几个孩子的学费开支不小,造房压力大。 原因:③

17.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内容及作用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16.第④段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试从修辞方法和词语运用两个角度进行简要赏析。(4分)


相关内容

  • 八上-[新闻两则]-2课时-仲南-王建华
  •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课题:新闻两则 (主备人:仲南中学 王建华)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 ...

  •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 高三年级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 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 ① ,五方杂处的 ...

  • 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 语文中考复习方法 九年级 刘春艳 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法,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中考题.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 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 ...

  • 八年级介绍
  • 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自由作文. 写作训练的安排与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每篇写作知识短文都能翠所在单示课卑举例说明.如第五单元写作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说明记叙文中的两种抒情方式 ...

  • 语文知识清单
  • 初中语文知识清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 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 ...

  • 1试题黑孩子罗伯特黑2
  • 1.看拼音写汉字,注意书写工整. yě liàn zhèn hàn piāo yì pín jǐ qīng chè ( ) ( ) ( ) ( ) ( ) fǔ làn táo zuì dàn shēng huàn rán yì xīn ( ) ( ) ( ) ( ) ( ) 2.请用"√ ...

  • 2013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训练
  • 记叙文阅读能力训练 好好活着就是爱(本题满分13分) ①21年前的 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这个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生长粮食和蔬菜的诗 ...

  • iData_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_植成育
  • 158 刊周 学 教育科学 2012年第10期 记叙文是初中生阅读和写作重点考查的文体,掌握好记叙文 阅读的方法,无论对阅读训练,还是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下 面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从教经验,对初中生记叙文阅读的方法进 行总结,望给广大莘莘学子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总结阅读方法之前,笔者首先介绍一下记叙 ...

  •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 第一讲 记叙文阅读 一.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 3.记叙文的要素 六要素. 4.记叙的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