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2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精解考点]

✧ 最新考纲

1. 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确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 财政收入与支出: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收支关系及其处理;

3. 财政的作用:理解运用财政的作用,正确理解我国的财政政策以及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4.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性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知识网络 按劳分配为主体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分配原则: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与分配

国家财政

税收与种类

征税与纳税

依法纳税与公民的基本义务

知识整合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1. 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

(2)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地位、实行的原因及意义。

(3)其他分配方式:内容;重点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土地等;理解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 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1)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②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

④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二者又存在矛盾:注重效率要求拉开收入差距, 而维护公平要求缩小收入差距。

(3)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总结提升1:.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1)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2)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总结提升2:社会公平维护的经济意义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结提升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二、财政与税收

1. 财政收入与支出

(1)构成:财政收入分为税收、利润、债务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形。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 财政作用: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 征税与纳税

(1)税收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

(2)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①我国税收的性质;②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分析,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③违反税法的行为;④公民增强应纳税人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4)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总结提升4: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保持基本平衡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范围内使用和消费的商品总量和付费劳务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三个部分。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商品总量和付费

[精析考题]

典型例题

1.(2011年•天津卷) 近年来,幸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他要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根据题意,是要提高居民的幸福程度,就要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①增加财政收入是一个方面,但是不能直接提升人们的幸福程度,不选;②从收入角度,③从居民的住房角度,④从物价的角度,都是提高居民幸福程度的措施,本题选C 。

【答案】C

2. (2011年•福建卷)“拉弗曲线”(见图11)描述了税率和

税收的关系。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A 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比率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拉弗曲线”反映的是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这启示我们,确定税率必须考虑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如果税率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必须把税率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①、④符合题意;A 点反映了税收收入达到最高,但不一定就是最佳的,②错误;③观点正确,但图表没有反映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答案】C

3.(2011年·全国卷)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解析】 本问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回归,就是在考查财政的作用,要注意结合材料。

【答案】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方法点拨】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思想文化意义”等,一般经济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精点考计]

热点透视

热点一 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民生

【时政背景】

1.2011年6月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2011年9

2.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起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11年7月1日启动试点工作,实施范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本一致,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3.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调节企业工资分配,保障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重要手段。最近几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10月26日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截至9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21.7%。其中,深圳成为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城市,为132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为13元。广州市最低工资前年为860元/月,去年提高至1100元/月,今年再次涨至1300元/月。

【知识对接】

1. 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国家财政、税收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创新试题】

1.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要( ) ①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③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④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的措施,应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不符合题目要求应排除,其它是项都是有效措施。

【答案】C

2. 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说:“竞争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会使得一部分人缺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经济学家奥肯则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指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这主要说明:( )

A .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不公平

B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C .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D .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目的

【解析】正确理解题中斯蒂格里兹和奥肯的两句话,都是强调了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C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沟通协调,反复研究后作了进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将最低档税率由5%降低到3%,9月1日起生效。回答3-4题。

3.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即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起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表明 ( )

A .我国的税收将大幅度减少 B.税收具有相对固定性

C .中低收入者的纳税有所增加 D.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征

【解析】正确理解税收的固定性,税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税率不发生变化。

【答案】B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财政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方面的作用。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财政的作用,但要注意要求结合材料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方面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后顾之忧,增加农村消费需求。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出比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物质基础。

热点二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时政背景】

1. 2011年8月5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以下简称“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 下调至AA+,这是1917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穆迪授予AAA 级后的首次下调。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市场的强烈震动。在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8月8日) ,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指数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指数下跌幅度在5%~7%不等,欧洲和亚洲的主要交易市场当天也有3%~4%的跌幅,拉美的阿根廷股市更是一天之内下跌了10.73%。

2. 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安全生产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等纳入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十二五”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资到位、监管到位。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

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任务十分艰巨。

3.2011年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这一政策信息清晰地表明国家将在加快住房保障的基础上,支持自住和改善性购房,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上,政府承担着相互联系,但又不能混淆的三方面责任:一是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主导方向是增加有效供给,防止诱发过高的预期;二是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应重视解决房价过快上涨对满足普通市民改善性住房需求造成的负面影响,强化行政手段在市场失灵领域的作用;三是根据公共财力提供的可能性,大力发展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以确保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

今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我国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环境进一步向常态回归,物价总水平出现高位回落的迹象,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一阶段,我国政府将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此外,要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还需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知识对接】

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充分发挥财政、税收作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3. 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创新预测】

1.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 )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果,优 化资源配置 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比宽松的货币政策,它要求要对存贷款利率灵活调整,就要避免过高利率带来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同时又不能让利率过低,据此①④说法不符合题意,这是宽松政策的内容。②③正确,这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的。

【答案】C

2.2011年05月11日中国新闻网报到,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北京到上海最少需要9小时49分钟。京沪高铁开通后,旅客可节省将近一半时间。京沪高铁的开通有利于( )

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③快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③夸大了高铁开通对人民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排除。①②④正确当选。

【答案】D

3.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总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电话号码无所不在地写在每一个角落。现在又多了一个途径,就是手机上总能收到一些包办百事的短信,从代买机票、车船票等各种票据,到代办驾照、文凭、身份证、签证等各类证件;从代写毕业论文、代人考试到代办保险、代理贷款等各种业务,可以说是无所不代无所不能,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黑代理”。“黑代理”的存在表明( )

A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具有必要性 B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C .国家宏观调控应以法律手段为主 D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因为材料中体现的是市场的弱点和缺陷,故选A 项。

B 、C 、D 三项不合题意。

【答案】A

4.材料一

材料二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与网民在线交流,在谈到房价问题时,温家宝说,“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并称小时候一家五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他说:“但是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的原因。

(2)为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政府可以采取哪些调控措施?

【解析】第(1)问,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的原因可以从“必要性”和“意义”这两个角度分析。回答“必要性”的时候主要从市场经济的弊端这一角度入手;回答“意义”时则要注意思维的全面性,从不同层面回答其意义。回答第(2)问,一方面要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原因,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与政策。

【答案】(1)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盲目发展,造成房地产行业投资过热,房价持续高攀。因此国家必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房价的非正常上升,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②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保持房 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对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重大意义。

(2)①坚决一直不合理住房要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抑制各种名目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② 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地产的税收政策。

③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④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精练考题]

专题训练三 收入与分配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11年4月全国财政收入再破万亿达到10082.06亿元,同比增长27.2%。4月份,全国财政支出7304.45亿元,同比增长31%。财政收入的增长( ) ①意味着我国企业和居民的税赋负担加重

②根本上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③为国家各项职能及社会公平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④不利于企业发展生产,不利于个人提高生活水平

A .①④ B.②④ C .②③ D.①③

【解析】财政收入的增长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关系,三者的利益完全可以兼顾,故①④项观点错误,②③项正确,正确答案为C 项。

【答案】C

2.“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 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解析】社会提供的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的多少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选A 。

【答案】A

3.2011年3月5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改善民生问题部分提到,今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达到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这说明( )

A .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解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A 项说法错误,C 、D 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4.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

①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④ D.②③

【解析】材料体现了公平分配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平均分配的观点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读漫画“分蛋糕”(如图) 。解决天价薪酬,需要(

)

①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

②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③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解析】①错误,实现社会公平要加强宏观调控。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D

6.2010年9月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胡锦涛在深圳考察时指出,希望深圳继续发扬当年的创业精神,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不懈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富裕、更文明、更安宁、更幸福。“让老百姓生活更富裕、更文明、更安宁、更幸福”我们应( )

A .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 .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 .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解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解决好效率与公平关系,A 项错误;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这一目标的实现( )

A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B .有利于社会互济,规避各种经营风险

C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 .有利于保证劳动者享有各种法定权利

【解析】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不能规避各种经营风险,是国家行为,不是社会互济。故B 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 项错误。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并不只是局限于劳动者,D 项错误。

【答案】A

8.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是( )

A.29 760元;17 000元 B.49 760元;20 000元

C.48 800元;20 000元 D.44 260元;3 000元

【解析】王某所在的是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即36 000+960+12 800=49 760元。按股分红(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 和专利技术分红(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即3 000+1 7000=20 000元。纳税和捐款不属于“个人收入”,不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B 。

【答案】B

9.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国家此举( )

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增强企业活力的要求

④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进一步调节过高收入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解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所以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作用,同时普惠式养老金对于调节过高收入意义不大,所以排除③④,A 项正确。

【答案】A

10.国务院决定2010年所有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的核心是它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改革的目的是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把薪酬分配与公益性服务绩效紧密相连的新的激励约束机制。这种机制主要体现了( )

A .按劳分配的原则

B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C .按科技成果分配的原则

D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

【解析】绩效工资属于按劳分配,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1.漫画《可变数字》告诉我们( )

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在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③偷税是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灵魂

A .①②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诚信和纳税人等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材料中的经营者用欺骗的手段少纳税,没有尽到其义务,也是不讲诚信的表现,①②应选;③的内容是骗税行为,本身错误;漫画内容反映的不是一种交易行为,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项。

【答案】A

12.“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②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政府收入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完善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

A .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要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②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政府收入说法不在准确,①不符合题意。只有③④是合理的措施。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8分)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材料二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已经位居世界前几名。普华永道分析师指出,当中国人面对突然增加了的财富,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奢侈品来表明自己的经济地位。中

国人的奢侈品主要集中在服饰、手表等个人物品上,在欧洲,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说明中国仍然还不富裕,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从经济学角度看,怎么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10分)

(2)如何认识“中国人毫不犹豫的选择奢侈品来表明自己的经济地位”?(8分)

【答案】(1)问题:材料一表明收入差距大,有失公平。

解决措施:①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严格劳动合同,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工会维权,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1

用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

(2)①部分中国人先富了起来,收入是他们消费的基础。②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攀比的消费心理导致了上述行为。③人口密度大助长了攀比之风。④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理性消费。即立足国情,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每点2分)

14. (19分)材料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年来,党和国家采取向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全面取消农业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调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等有力措施,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解析】本题的题型是考查措施类,如何重视社会公平,要注意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主体是国家。

【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4分)

②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5分)

③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个人所得税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5分 )

15. (20分) 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某些垄断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仅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的措施,主要考查同学们调动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每点5分 共20分)

12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精解考点]

✧ 最新考纲

1. 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确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 财政收入与支出: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收支关系及其处理;

3. 财政的作用:理解运用财政的作用,正确理解我国的财政政策以及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4.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性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知识网络 按劳分配为主体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分配原则: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与分配

国家财政

税收与种类

征税与纳税

依法纳税与公民的基本义务

知识整合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1. 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

(2)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地位、实行的原因及意义。

(3)其他分配方式:内容;重点把握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土地等;理解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 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1)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②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

④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二者又存在矛盾:注重效率要求拉开收入差距, 而维护公平要求缩小收入差距。

(3)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总结提升1:.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1)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2)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总结提升2:社会公平维护的经济意义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结提升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二、财政与税收

1. 财政收入与支出

(1)构成:财政收入分为税收、利润、债务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形。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 财政作用: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 征税与纳税

(1)税收是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

(2)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①我国税收的性质;②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分析,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③违反税法的行为;④公民增强应纳税人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4)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总结提升4: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保持基本平衡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范围内使用和消费的商品总量和付费劳务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三个部分。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商品总量和付费

[精析考题]

典型例题

1.(2011年•天津卷) 近年来,幸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他要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根据题意,是要提高居民的幸福程度,就要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①增加财政收入是一个方面,但是不能直接提升人们的幸福程度,不选;②从收入角度,③从居民的住房角度,④从物价的角度,都是提高居民幸福程度的措施,本题选C 。

【答案】C

2. (2011年•福建卷)“拉弗曲线”(见图11)描述了税率和

税收的关系。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②A 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

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比率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拉弗曲线”反映的是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这启示我们,确定税率必须考虑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如果税率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必须把税率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①、④符合题意;A 点反映了税收收入达到最高,但不一定就是最佳的,②错误;③观点正确,但图表没有反映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答案】C

3.(2011年·全国卷)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付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解析】 本问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回归,就是在考查财政的作用,要注意结合材料。

【答案】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方法点拨】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思想文化意义”等,一般经济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精点考计]

热点透视

热点一 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民生

【时政背景】

1.2011年6月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2011年9

2.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起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11年7月1日启动试点工作,实施范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本一致,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3.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调节企业工资分配,保障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重要手段。最近几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10月26日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截至9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21.7%。其中,深圳成为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城市,为132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为13元。广州市最低工资前年为860元/月,去年提高至1100元/月,今年再次涨至1300元/月。

【知识对接】

1. 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国家财政、税收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创新试题】

1.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要( ) ①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③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④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的措施,应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不符合题目要求应排除,其它是项都是有效措施。

【答案】C

2. 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说:“竞争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会使得一部分人缺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经济学家奥肯则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指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这主要说明:( )

A .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不公平

B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C .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D .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目的

【解析】正确理解题中斯蒂格里兹和奥肯的两句话,都是强调了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C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沟通协调,反复研究后作了进一步修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将最低档税率由5%降低到3%,9月1日起生效。回答3-4题。

3.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即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起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表明 ( )

A .我国的税收将大幅度减少 B.税收具有相对固定性

C .中低收入者的纳税有所增加 D.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征

【解析】正确理解税收的固定性,税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税率不发生变化。

【答案】B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财政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方面的作用。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财政的作用,但要注意要求结合材料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方面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增加农业补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后顾之忧,增加农村消费需求。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加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出比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物质基础。

热点二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时政背景】

1. 2011年8月5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以下简称“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 下调至AA+,这是1917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穆迪授予AAA 级后的首次下调。此事一出立刻引起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市场的强烈震动。在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8月8日) ,世界范围内的股市指数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指数下跌幅度在5%~7%不等,欧洲和亚洲的主要交易市场当天也有3%~4%的跌幅,拉美的阿根廷股市更是一天之内下跌了10.73%。

2. 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安全生产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等纳入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十二五”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资到位、监管到位。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

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积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任务十分艰巨。

3.2011年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这一政策信息清晰地表明国家将在加快住房保障的基础上,支持自住和改善性购房,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上,政府承担着相互联系,但又不能混淆的三方面责任:一是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主导方向是增加有效供给,防止诱发过高的预期;二是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应重视解决房价过快上涨对满足普通市民改善性住房需求造成的负面影响,强化行政手段在市场失灵领域的作用;三是根据公共财力提供的可能性,大力发展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以确保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

今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我国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环境进一步向常态回归,物价总水平出现高位回落的迹象,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一阶段,我国政府将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此外,要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还需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知识对接】

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充分发挥财政、税收作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3. 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创新预测】

1.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 )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果,优 化资源配置 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比宽松的货币政策,它要求要对存贷款利率灵活调整,就要避免过高利率带来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同时又不能让利率过低,据此①④说法不符合题意,这是宽松政策的内容。②③正确,这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的。

【答案】C

2.2011年05月11日中国新闻网报到,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318公里,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北京到上海最少需要9小时49分钟。京沪高铁开通后,旅客可节省将近一半时间。京沪高铁的开通有利于( )

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③快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③夸大了高铁开通对人民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排除。①②④正确当选。

【答案】D

3.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总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电话号码无所不在地写在每一个角落。现在又多了一个途径,就是手机上总能收到一些包办百事的短信,从代买机票、车船票等各种票据,到代办驾照、文凭、身份证、签证等各类证件;从代写毕业论文、代人考试到代办保险、代理贷款等各种业务,可以说是无所不代无所不能,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黑代理”。“黑代理”的存在表明( )

A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具有必要性 B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C .国家宏观调控应以法律手段为主 D .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因为材料中体现的是市场的弱点和缺陷,故选A 项。

B 、C 、D 三项不合题意。

【答案】A

4.材料一

材料二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与网民在线交流,在谈到房价问题时,温家宝说,“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并称小时候一家五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他说:“但是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的原因。

(2)为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政府可以采取哪些调控措施?

【解析】第(1)问,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的原因可以从“必要性”和“意义”这两个角度分析。回答“必要性”的时候主要从市场经济的弊端这一角度入手;回答“意义”时则要注意思维的全面性,从不同层面回答其意义。回答第(2)问,一方面要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原因,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与政策。

【答案】(1)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盲目发展,造成房地产行业投资过热,房价持续高攀。因此国家必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房价的非正常上升,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②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保持房 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对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重大意义。

(2)①坚决一直不合理住房要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抑制各种名目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② 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地产的税收政策。

③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④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精练考题]

专题训练三 收入与分配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据财政部网站消息,2011年4月全国财政收入再破万亿达到10082.06亿元,同比增长27.2%。4月份,全国财政支出7304.45亿元,同比增长31%。财政收入的增长( ) ①意味着我国企业和居民的税赋负担加重

②根本上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③为国家各项职能及社会公平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④不利于企业发展生产,不利于个人提高生活水平

A .①④ B.②④ C .②③ D.①③

【解析】财政收入的增长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的关系,三者的利益完全可以兼顾,故①④项观点错误,②③项正确,正确答案为C 项。

【答案】C

2.“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 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解析】社会提供的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的多少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选A 。

【答案】A

3.2011年3月5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改善民生问题部分提到,今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达到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这说明( )

A .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 .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 .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解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A 项说法错误,C 、D 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4.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

①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④ D.②③

【解析】材料体现了公平分配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平均分配的观点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读漫画“分蛋糕”(如图) 。解决天价薪酬,需要(

)

①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

②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③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解析】①错误,实现社会公平要加强宏观调控。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D

6.2010年9月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胡锦涛在深圳考察时指出,希望深圳继续发扬当年的创业精神,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不懈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富裕、更文明、更安宁、更幸福。“让老百姓生活更富裕、更文明、更安宁、更幸福”我们应( )

A .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 .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 .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解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解决好效率与公平关系,A 项错误;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这一目标的实现( )

A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B .有利于社会互济,规避各种经营风险

C .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 .有利于保证劳动者享有各种法定权利

【解析】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不能规避各种经营风险,是国家行为,不是社会互济。故B 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 项错误。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并不只是局限于劳动者,D 项错误。

【答案】A

8.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 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 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 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 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 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 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是( )

A.29 760元;17 000元 B.49 760元;20 000元

C.48 800元;20 000元 D.44 260元;3 000元

【解析】王某所在的是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即36 000+960+12 800=49 760元。按股分红(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 和专利技术分红(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即3 000+1 7000=20 000元。纳税和捐款不属于“个人收入”,不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B 。

【答案】B

9.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国家此举( )

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增强企业活力的要求

④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进一步调节过高收入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解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所以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作用,同时普惠式养老金对于调节过高收入意义不大,所以排除③④,A 项正确。

【答案】A

10.国务院决定2010年所有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位绩效的核心是它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改革的目的是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把薪酬分配与公益性服务绩效紧密相连的新的激励约束机制。这种机制主要体现了( )

A .按劳分配的原则

B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C .按科技成果分配的原则

D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

【解析】绩效工资属于按劳分配,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1.漫画《可变数字》告诉我们( )

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在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③偷税是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灵魂

A .①②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诚信和纳税人等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材料中的经营者用欺骗的手段少纳税,没有尽到其义务,也是不讲诚信的表现,①②应选;③的内容是骗税行为,本身错误;漫画内容反映的不是一种交易行为,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项。

【答案】A

12.“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 ②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政府收入

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财富 ④完善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

A .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要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②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政府收入说法不在准确,①不符合题意。只有③④是合理的措施。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8分)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材料二 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已经位居世界前几名。普华永道分析师指出,当中国人面对突然增加了的财富,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奢侈品来表明自己的经济地位。中

国人的奢侈品主要集中在服饰、手表等个人物品上,在欧洲,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说明中国仍然还不富裕,另一方面说明,中国的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从经济学角度看,怎么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10分)

(2)如何认识“中国人毫不犹豫的选择奢侈品来表明自己的经济地位”?(8分)

【答案】(1)问题:材料一表明收入差距大,有失公平。

解决措施:①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严格劳动合同,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工会维权,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1

用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

(2)①部分中国人先富了起来,收入是他们消费的基础。②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攀比的消费心理导致了上述行为。③人口密度大助长了攀比之风。④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理性消费。即立足国情,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每点2分)

14. (19分)材料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年来,党和国家采取向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全面取消农业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调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等有力措施,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解析】本题的题型是考查措施类,如何重视社会公平,要注意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主体是国家。

【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4分)

②政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公平分配。(5分)

③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个人所得税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5分 )

15. (20分) 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某些垄断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仅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的措施,主要考查同学们调动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每点5分 共20分)

12


相关内容

  • [专题聚焦两会,关注民生]
  • 专题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襄阳市第四十中.四十三中学 [相关热点] 1.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再次成为关键词.养老:统一城乡居民制度 鼓励企业年金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医疗:补助人均提至320元 中国式办法解决好世界难题.住房:建 ...

  • 上海开放大学财税法规专题作业一答案
  •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 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B经济和政治 ) 2.财政是随着( C 国家 )的产生而产生的 3.财政最初的表现形式是(A 捐税 ) 4. 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B 企业购买国债 ) 5.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 国家 ) 6.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形式一般采用(A 货币 ) 7. ...

  • 专题五:研究性课例:[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二 北京二十中学 任兴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内容,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如对有关财政的知识进行整合.课本中的对话框有选择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等.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 ...

  • 专题一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 专题一 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一.背景资料 1.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这一年,中国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2.2011年,"十二五"规划将吹响实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 ...

  • 华东地区民营建筑设计企业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 薪酬调查报告 --2010年华东地区民营建筑设计院一线生产人员薪酬调查 一线生产技术人员是勘察设计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产值的主要承担者,如何形成对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往往成为经营管理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薪酬无疑是激励约束机制中的重要一环.本次调查,通过对华东地区若干家民营建筑 ...

  • 2011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案
  • 2011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案 (2011-06-07 11:18:32)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专题讲授,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了解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 ...

  • 2011深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计算分析专题(1)
  • 深圳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计算分析 2011深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计算分析题详解 专题一: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等,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处置的基本程序 1.将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清理的分录: 借:固定资产 ...

  • 2014年1月财务会计专题试题和答案
  •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财务会计专题试题 (课程代码 0453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采用现行汇率法对外币报表项目 ...

  • 2016长期股权投资专题讲解例题
  • 专题二长期股权投资 大纲内容: 1.确认和初始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 2.成本法和权益法3.转换及处置的会计处理 [相关知识]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以下内容:(注意核算范围的变化,"三无"除外)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的权益性投资,即对投资:2.(权益法)投资企业与其他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