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与运用2

语言积累与运用

主讲:沈淦秋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包括六大块

1、汉字的积累运用。

2、词语,包括:①现代汉语的词语理解与运用。②文言虚词及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实词为主。

3、语句的积累运用。

4、名篇佳句的积累。

5、口语交际。

6、语言的综合运用。

二、知识精讲与典例剖析

(一)汉字的积累运用

此部分试题着重考查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中考对语音的考查,除了拼写规则以外,主要考查多音多义字及各种容易误读的字音。因此考生必须把握一些读音的规律。

汉字题以正确书写为主,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考生失分最严重的是错别字的辨识,而造成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在于字义不明,要辨析字形的正误,关键在辨析字的意义。辨析字的意义时,(1)要注意其来源,本义;(2)要注意偏旁部首;(3)要注意语言环境;(4)要注意词性。

[典例解析]

例1、(2004年山东菏泽卷)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祖国统一是华夏儿女的夙( )愿,而陈水扁却倒行逆( )施,妄图分裂祖国。他抛出“一边一国”的谬论,混淆( )视听。对此,海峡两岸人民义愤填yīng( ),深恶( )痛疾。我们相信,陈水扁胆敢闹独立,必定玩火自fén( ),落个“qiáng lǔ( )( )灰飞烟灭”的可耻下场。

此题的答案是:sù、nì、xiáo、膺、wù、焚、樯橹。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字的声调和词义拿不准。出现的具体错误有声调标错,拼音字母写错,拼错等。因此必须把握一些读音规律,理解词义,并注意答题时书写工整。

例2、(湖北省黄冈市,2004年)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线的字注音。

(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轻怕重。

(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dǐ( )。

(3)吏二缚一人诣( )王。

(4)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

此题重在考查汉字的认读拼写和在不同语境中读音的掌握。(1)题考查拼写易错的形似字,答案为“拈”,意为“挑拣”,不能写成“粘”或“沾”。(2)题考查拼写教材中生僻的同音字,答案为“砥”,意为“磨刀石”,不能写成“底”。(3)题考查认读习惯误读字,答案为“yì”,意为“告诉”,不能读成“zhǐ”。(4)题考查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正确答案为“xiǎn”,意为“少”,不能读成“xiān”。

解题提示:读准字音,据义拼写,结合语境拼写。

(二)词语的积累运用

综观各地试题,很多地市把对“词语”的考查作为一个考点,并运用形式多样的试题进行检测,这也是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词语的考查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涉及到实词、虚词、成语。主要的形式是填写词语、成语积累、动词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的选用、加线词语的理解、语境中词义的表述、修饰性词语的准确使用等。就考查范围而言,以词义为重点。要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掌握词语的基本意思,二是要根据它所在的语境进行揣摩。

[典型例题]

例1、(2004年浙江杭州卷)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

[解答策略]

1、解答成语题,首先要了解成语的出处、类型、感情色彩等常识性知识。

2、认真掌握常用及学过的重点成语的意义。

3、仔细审视材料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根据要求认真作答。上例中除A项中的成语外,其余各项中的成语使用得都不正确。

例2、(江苏省常州市,2004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解答策略]

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对关键实词的理解把握,要联系具体语境仔细揣摩判别。以上四个词,(1)题考查词的古今意义的辨析,“加”今义为“在本来的基础上增多扩大”,而在句中意为“好处”;(2)题考查词类活用,“得”,名词做动词,句中意为“感激”;(3)题考查通假字,“乡”通“向”;(4)题考查词的本义,“已”,“停止”意。

[解题指南]

1、联想推断。将加线字词与课文中有关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起来,比较分析,确定含义;

2、语境推断。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及句子上下文来确定含义,这是词语理解的前提和关键;

3、词性推断。根据实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含义;

4、结构推断。根据句式特点来确定实词的含义。

(三)语句的积累运用

本节知识包括句式变换、句意的理解、病句分析与修改、文言句子翻译等。句式变换常见的形式有: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语气句的变换;长句与短句的变换;一般次序句与特殊次序句的变换。

句式变换的原则:1、不能改变原意;2、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3、不能只看形式,要体会语意,把握语境。

句意理解:包括对句子的理解欣赏及句子语言风格、语言特色等方面的辨析。 病句修改:凡是违反客观事理或语意规律的句子都是病句。

常见的语病类型有: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前后矛盾;4、语序不当;5、重复累赘;6、不合逻辑;7、语意不明;8、用词不当。

文言翻译: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翻译,逐字逐词把文言变成白话。二是意译,不要求逐字落实,意义吻合就可以。

[典型剖析]

例1、(2004年重庆卷)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都有语病,请依次改正。

①一个民族应该值得回顾的辉煌历史,②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现实生活。③人们通过对先人所经历的艰苦磨炼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在的生活。民族的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④这种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用,就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滥用或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策略]

1、解答此类试题,应掌握各类文章的体裁和特点,了解语病产生的原因,重点掌握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点。

2、对句子或语段的修改,要先熟读语句或语段,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句意,并压缩句子,从格式、语言等方面入手,找出要点,再选取恰当的方法(“增”“删”“调”“换”)修改。修改时,对原文尽量少改动,更不能改写。如上例:①在“应该”后加上“有”;②去掉“现实”;③将“升华和照亮”改为“照亮和升华”;④将“导致”改为“促进”。

3、做题时,一定要按要求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

例2、(2004年广西南宁卷)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两岸的青山,____________,都晃悠悠地,无一例外地倒影在清澈、透明的江水里。

A.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B.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C.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

D.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

[解答策略]

此题考查学生句式判断和语意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看句式结构类型,如“两岸的青山”提示选项应用偏正的结构;二看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如此题两次“青山”“石壁”“丛林”,可尝试运用顶真修辞;三看句子的排列字数是否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如此分析,我们不难发现,B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四)名篇佳句的积累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基础知识的积累的考查范围由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单一的填写上下句向理解、运用发展。考查形式多样,默写内容难测,但传统名句名篇仍是重点,课本中新增的古诗文名句是考查的热点。

针对默写名句名篇的题型特点,结合中考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复习这一考点时,同学们要注意把平时的积累与考前的强化训练相结合,力求做到名句名篇的识记与字形的辨析并重。

一般能成为名句名篇的文句,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1)巧用修辞,意蕴深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富有哲理,发人深省。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情景交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情感积极,警策励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凡具有以上特点的名句(篇),应是备考复习的重点。

中考题中,考查积累的题型主要有:(1)对接型;(2)理解型;(3)迁移型;

(4)拓展型;(5)对照型(选择题)。

[典型剖析]

例1、(2004年湖北省黄冈卷)按要求默写。

(1)江流天地外,________________。(王维《汉江临眺》)

(2)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策略]

此题将一般对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开放拓展型默写结合在一起,综合程度高。特别是(3)题开放拓展型默写,富有创意,答题灵活,这就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通过比较归纳,筛选已储备的信息,准确作答,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此题答案分别为:(1)山色有无中;(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等。

(五)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用能力,包括听话与说话两个方面。听话的时候主要是:一能把握说话者的主要观点;二能听出言外之意,说话的时候主要是一准确,二简洁,三文明得体,四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五突出要点。 口语交际出现在中考试卷上具有不定性、灵活性的特点,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选择题:一是特定情景中的表达,即特定情景下的说话,要求考生从四项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表述题:要求考生根据设置的情景,为特定对象表述相吻合的内容。(3)修改题:要求考生指出说话中的毛病。不论哪种形式,考生要切近题目要求,正确理解命题人的意图,有创意地灵活作答。

[典型剖析]

例1、(2004年广东河源卷)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____________。假如你不是“自家的孩子”,听到别人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

[解答策略]

答题前,要对提供的材料要反复咀嚼、体会,通过领会感情,挖掘出语句隐含的真正意义。

上例的参考答案为: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多好(多聪明、多体谅人、多懂事)。言外之意是:你不如人家的孩子,你比人家的孩子差。

例2、(2004年常州市题)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策略]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与以往这类考题不同的是,此题在考查中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四点:(1)认真审读题干,看清要求;(2)充分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3)调动平时积累;(4)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此题无惟一答案,回答符合要求,表述简明准确即可。

(六)语言的综合运用

本节内容侧重训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的考点有: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不同学科的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语文”的能力。

解答语言表达类型的题目,应用五条标准作要求,即准确(合乎题意)、通顺、完整、简明、得体。

[典例剖析]

例1、(2004年广东卷)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策略]

1、考生需明确掌握对偶的有关知识;分析时,应从节奏、词性入手;创作时,要做到“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意义相对”。如上例可对为: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考生要掌握题型范围,认真学好古文的有关知识——如作家作品、文章内容等,打好基础。

3、对联题开放性不强,答案较固定,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例2、(2004年福建莆田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

绚丽 清幽 巍峨 葳蕤(wēi ruí) 参差不齐 姿态万千

[解答策略]

此题型重点考查考生的联想,想像和创新能力。在形式上,选择、填空较少,多为主观题。主要根据情景扩展语句,续写或补写,或由此及彼进行联想。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对情景扩展性试题,要想像合理,描写生动,表达顺畅。(2)掌握联想、想像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多种手法,兼顾要求,突出重点。(3)注意格式、修辞及字数要求。

语言积累与运用

主讲:沈淦秋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包括六大块

1、汉字的积累运用。

2、词语,包括:①现代汉语的词语理解与运用。②文言虚词及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实词为主。

3、语句的积累运用。

4、名篇佳句的积累。

5、口语交际。

6、语言的综合运用。

二、知识精讲与典例剖析

(一)汉字的积累运用

此部分试题着重考查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中考对语音的考查,除了拼写规则以外,主要考查多音多义字及各种容易误读的字音。因此考生必须把握一些读音的规律。

汉字题以正确书写为主,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考生失分最严重的是错别字的辨识,而造成错别字的主要原因在于字义不明,要辨析字形的正误,关键在辨析字的意义。辨析字的意义时,(1)要注意其来源,本义;(2)要注意偏旁部首;(3)要注意语言环境;(4)要注意词性。

[典例解析]

例1、(2004年山东菏泽卷)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祖国统一是华夏儿女的夙( )愿,而陈水扁却倒行逆( )施,妄图分裂祖国。他抛出“一边一国”的谬论,混淆( )视听。对此,海峡两岸人民义愤填yīng( ),深恶( )痛疾。我们相信,陈水扁胆敢闹独立,必定玩火自fén( ),落个“qiáng lǔ( )( )灰飞烟灭”的可耻下场。

此题的答案是:sù、nì、xiáo、膺、wù、焚、樯橹。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字的声调和词义拿不准。出现的具体错误有声调标错,拼音字母写错,拼错等。因此必须把握一些读音规律,理解词义,并注意答题时书写工整。

例2、(湖北省黄冈市,2004年)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汉字,给加线的字注音。

(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 )轻怕重。

(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dǐ( )。

(3)吏二缚一人诣( )王。

(4)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

此题重在考查汉字的认读拼写和在不同语境中读音的掌握。(1)题考查拼写易错的形似字,答案为“拈”,意为“挑拣”,不能写成“粘”或“沾”。(2)题考查拼写教材中生僻的同音字,答案为“砥”,意为“磨刀石”,不能写成“底”。(3)题考查认读习惯误读字,答案为“yì”,意为“告诉”,不能读成“zhǐ”。(4)题考查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正确答案为“xiǎn”,意为“少”,不能读成“xiān”。

解题提示:读准字音,据义拼写,结合语境拼写。

(二)词语的积累运用

综观各地试题,很多地市把对“词语”的考查作为一个考点,并运用形式多样的试题进行检测,这也是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词语的考查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涉及到实词、虚词、成语。主要的形式是填写词语、成语积累、动词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的选用、加线词语的理解、语境中词义的表述、修饰性词语的准确使用等。就考查范围而言,以词义为重点。要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掌握词语的基本意思,二是要根据它所在的语境进行揣摩。

[典型例题]

例1、(2004年浙江杭州卷)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

[解答策略]

1、解答成语题,首先要了解成语的出处、类型、感情色彩等常识性知识。

2、认真掌握常用及学过的重点成语的意义。

3、仔细审视材料所规定的具体情境,根据要求认真作答。上例中除A项中的成语外,其余各项中的成语使用得都不正确。

例2、(江苏省常州市,2004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乡为身死而不受(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解答策略]

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对关键实词的理解把握,要联系具体语境仔细揣摩判别。以上四个词,(1)题考查词的古今意义的辨析,“加”今义为“在本来的基础上增多扩大”,而在句中意为“好处”;(2)题考查词类活用,“得”,名词做动词,句中意为“感激”;(3)题考查通假字,“乡”通“向”;(4)题考查词的本义,“已”,“停止”意。

[解题指南]

1、联想推断。将加线字词与课文中有关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起来,比较分析,确定含义;

2、语境推断。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及句子上下文来确定含义,这是词语理解的前提和关键;

3、词性推断。根据实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确定含义;

4、结构推断。根据句式特点来确定实词的含义。

(三)语句的积累运用

本节知识包括句式变换、句意的理解、病句分析与修改、文言句子翻译等。句式变换常见的形式有: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语气句的变换;长句与短句的变换;一般次序句与特殊次序句的变换。

句式变换的原则:1、不能改变原意;2、不能混淆句式分类的界限;3、不能只看形式,要体会语意,把握语境。

句意理解:包括对句子的理解欣赏及句子语言风格、语言特色等方面的辨析。 病句修改:凡是违反客观事理或语意规律的句子都是病句。

常见的语病类型有: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前后矛盾;4、语序不当;5、重复累赘;6、不合逻辑;7、语意不明;8、用词不当。

文言翻译: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翻译,逐字逐词把文言变成白话。二是意译,不要求逐字落实,意义吻合就可以。

[典型剖析]

例1、(2004年重庆卷)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都有语病,请依次改正。

①一个民族应该值得回顾的辉煌历史,②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现实生活。③人们通过对先人所经历的艰苦磨炼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在的生活。民族的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④这种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用,就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滥用或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策略]

1、解答此类试题,应掌握各类文章的体裁和特点,了解语病产生的原因,重点掌握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点。

2、对句子或语段的修改,要先熟读语句或语段,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句意,并压缩句子,从格式、语言等方面入手,找出要点,再选取恰当的方法(“增”“删”“调”“换”)修改。修改时,对原文尽量少改动,更不能改写。如上例:①在“应该”后加上“有”;②去掉“现实”;③将“升华和照亮”改为“照亮和升华”;④将“导致”改为“促进”。

3、做题时,一定要按要求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

例2、(2004年广西南宁卷)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两岸的青山,____________,都晃悠悠地,无一例外地倒影在清澈、透明的江水里。

A.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B.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C.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

D.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

[解答策略]

此题考查学生句式判断和语意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看句式结构类型,如“两岸的青山”提示选项应用偏正的结构;二看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如此题两次“青山”“石壁”“丛林”,可尝试运用顶真修辞;三看句子的排列字数是否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如此分析,我们不难发现,B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四)名篇佳句的积累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基础知识的积累的考查范围由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单一的填写上下句向理解、运用发展。考查形式多样,默写内容难测,但传统名句名篇仍是重点,课本中新增的古诗文名句是考查的热点。

针对默写名句名篇的题型特点,结合中考的发展变化趋势,在复习这一考点时,同学们要注意把平时的积累与考前的强化训练相结合,力求做到名句名篇的识记与字形的辨析并重。

一般能成为名句名篇的文句,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1)巧用修辞,意蕴深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富有哲理,发人深省。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情景交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情感积极,警策励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凡具有以上特点的名句(篇),应是备考复习的重点。

中考题中,考查积累的题型主要有:(1)对接型;(2)理解型;(3)迁移型;

(4)拓展型;(5)对照型(选择题)。

[典型剖析]

例1、(2004年湖北省黄冈卷)按要求默写。

(1)江流天地外,________________。(王维《汉江临眺》)

(2)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策略]

此题将一般对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开放拓展型默写结合在一起,综合程度高。特别是(3)题开放拓展型默写,富有创意,答题灵活,这就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通过比较归纳,筛选已储备的信息,准确作答,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此题答案分别为:(1)山色有无中;(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等。

(五)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用能力,包括听话与说话两个方面。听话的时候主要是:一能把握说话者的主要观点;二能听出言外之意,说话的时候主要是一准确,二简洁,三文明得体,四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五突出要点。 口语交际出现在中考试卷上具有不定性、灵活性的特点,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选择题:一是特定情景中的表达,即特定情景下的说话,要求考生从四项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表述题:要求考生根据设置的情景,为特定对象表述相吻合的内容。(3)修改题:要求考生指出说话中的毛病。不论哪种形式,考生要切近题目要求,正确理解命题人的意图,有创意地灵活作答。

[典型剖析]

例1、(2004年广东河源卷)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____________。假如你不是“自家的孩子”,听到别人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

[解答策略]

答题前,要对提供的材料要反复咀嚼、体会,通过领会感情,挖掘出语句隐含的真正意义。

上例的参考答案为: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多好(多聪明、多体谅人、多懂事)。言外之意是:你不如人家的孩子,你比人家的孩子差。

例2、(2004年常州市题)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策略]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与以往这类考题不同的是,此题在考查中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四点:(1)认真审读题干,看清要求;(2)充分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3)调动平时积累;(4)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此题无惟一答案,回答符合要求,表述简明准确即可。

(六)语言的综合运用

本节内容侧重训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的考点有: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不同学科的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语文”的能力。

解答语言表达类型的题目,应用五条标准作要求,即准确(合乎题意)、通顺、完整、简明、得体。

[典例剖析]

例1、(2004年广东卷)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策略]

1、考生需明确掌握对偶的有关知识;分析时,应从节奏、词性入手;创作时,要做到“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意义相对”。如上例可对为: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考生要掌握题型范围,认真学好古文的有关知识——如作家作品、文章内容等,打好基础。

3、对联题开放性不强,答案较固定,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例2、(2004年福建莆田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三个,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

绚丽 清幽 巍峨 葳蕤(wēi ruí) 参差不齐 姿态万千

[解答策略]

此题型重点考查考生的联想,想像和创新能力。在形式上,选择、填空较少,多为主观题。主要根据情景扩展语句,续写或补写,或由此及彼进行联想。解答此题要注意三点:(1)对情景扩展性试题,要想像合理,描写生动,表达顺畅。(2)掌握联想、想像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多种手法,兼顾要求,突出重点。(3)注意格式、修辞及字数要求。


相关内容

  • 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
  • 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关键词: 语文 积累 运用 内容提要: 语文积累包括语言积累.文化积累.生活积累.积累中切忌机械积累.强制积累.积累的途径主要有在阅读中积累.在诵读中积累.在搜集中积累.在交流中积累.在运用中积累 .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 ...

  • 语文教学中积累与运用的初探
  • 语文教学中积累与运用教学的初探 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

  •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
  • 柳州市北站路小学课题组 执笔:曾海霞 [内容提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 ...

  •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 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刘 莫 菲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 ...

  •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哈尔滨市阿城区交界一中 赵丽伟 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这个论文题目,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也萌发了谈语文学习中积累做法的冲动,只不过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谈的只是我在有限的教学环境中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进步的经历感受.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 ...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运用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运用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还记得在北师大教材培训会上,培训老师说: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在阅读方面,一贯强调&q ...

  • 小学语文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 小学语文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学生在写作文及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往往语言干瘪.苍白.怎样才能让语文生动起来,充满生命的活力呢?这是许多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在这次语文考试分析会中寨南小学的李丽老师的发言中谈到积累对学好语文是很重要的.在这里我从语文教学实践中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没有 ...

  •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 一.试题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覆盖面广,全卷共十个大题,分为基础知识.联系文章内容填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习作四个板块,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有:选择字的正确读音.读拼音写词语.汉字的规范书写.组词.补充成语并填空.按要求写句 ...

  •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
  •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 发布者:牟敦荣 发布时间:2013-04-17 10:01修改时间:2013-06-04 11:13 推荐者:殷惠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 编者按:本文是一篇访谈稿,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吴中豪教授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三个方面向大家诠释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

  •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课堂中语言积累的思考与实践
  • 二.呼唤:阅读课堂中语言积累确位的必需. 1.有机──水到渠成.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的内容,抓住一切可训练的点有机的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说与写的过程中自然进行有效的积累.例如:一上年级拼音教学中,拼读音节"dì"时,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个音节吗?&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