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2010年工作计划范文

一、2009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0,525万元,比上年的16,756万元增收3,769万元,增长22.4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00万元,完成年度收入计划的101%,比上年的9,398万元增收2,602万元,增长27.69%;上划中央两税完成4,985万元,比上年的4,020万元增收965万元,增长24%;上划中央、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完成3,539万元,比上年的3,338万元增收202万元,增长6.04%;上级补助收入84,371万元,上年结余395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96,420万元,比上年的70,512万元增支25,908万元,增长36.7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3,164万元(含专款支出32,110万元)比上年的68,162万元(含专款支出17,651万元)增支26,158万元,增长36.68%,基金支出1,156万元,上解支出2,100万元。收支相抵后,财政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二、2010年财政工作计划

2010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统领财政工作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省委书记**同志在**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州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不断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坚持以人为本、富民强县、富民为先,继续突出新农村建设、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特产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五个重点,大力培育茶叶、油茶、核桃、畜牧业、矿业五大产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和谐三大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格财政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加快构建和谐新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010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3,200万元,比2009年年初预算数增加1,300万元,增长10.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56,905万元,比2009年年初预算数增长15.25%。

财政收支预计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00万元,预计各项上级补助收入43,559万元(不含专项补助收入),上年结余资金146万元,收入总计56,905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4,605万元,上解支出2,300万元,支出总计56,905万元。收支相低,预计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一)做大财政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健全鼓励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
扩大财政收入规模。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力争达到或超过1.32亿元(按10%增速计算),人均财政收入与全州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财政分配更加关注民生,财力配置更加向基层和薄弱环节倾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县人均财政支出与全州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财政职能发挥的财力空间进一步扩大,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加强。

(二)加大财政融资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各类财政专项发展资金,着力提高财政预算内建设性资金规模,推动吃饭型财政向发展型财政转变,为推进我县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积极抓住国家实施中西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主动配合协同有关部门搞好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的支持份额。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财政支持与市
场机制的对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功能,加大财政支持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力度。建立利益分配引导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间接调控作用,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切实加强财银合作,推动我县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担保工作,发挥财政与金融的耦合作用,共同推动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不断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预算。全面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绩效预算意识,严格预算编制标准周期制度和预算编制程序,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健全支出定额体系,推行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管理和评审论证,进一步公平预算分配。

(四)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逐步将基本建设投资等所有属于政府采购目录规定范围的项目等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定并完善供应商和中介组织的市场准入规则。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健全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发布制度,扩大政府采购信息发布范围。建立政府电子采购
制度,建立政府采购人员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五)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强化财政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全面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不断扩大支出的绩效考评范围,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逐步建立部门预算查询系统,稳步推行政府预算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数据,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健全财政资金运行内控制度,构建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监督的财政监督检查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财税普法宣传活动。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执法监督听证制度,提高财政执法监督的公众参与度。认真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格财政执法监督纪律,加大财政违规违纪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财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促进财政依法理财。

(六)大力化解县乡政府债务。按照“清理清查、分类处置、激励约束、健全机制和综合治理”的思路,积极推进化解县乡政府债务工作,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县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偿债基金,用于
补助和奖励消化债务工作较好的乡镇和部门,逐步消化历史债务。建立县乡政府债务统计、预警和监管机制,严格控制新债。2010年,力争建立起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良性运行的政府债务控制管理机制,切实减轻县乡政府债务负担。

(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适应财政改革发展的需要,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机关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能力;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手续,严格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超时默认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精简和控制会议、文件、检查、表彰活动,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岗位工作制度,提高财政系统行政效能;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行“四项制度”,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作风,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坚持理财为民,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财政机关形象。

2010年的财政工作,我们一定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统一领导下,逐步构建和完
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推进和谐**、平安**的构建。

一、2009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0,525万元,比上年的16,756万元增收3,769万元,增长22.4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00万元,完成年度收入计划的101%,比上年的9,398万元增收2,602万元,增长27.69%;上划中央两税完成4,985万元,比上年的4,020万元增收965万元,增长24%;上划中央、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完成3,539万元,比上年的3,338万元增收202万元,增长6.04%;上级补助收入84,371万元,上年结余395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96,420万元,比上年的70,512万元增支25,908万元,增长36.7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3,164万元(含专款支出32,110万元)比上年的68,162万元(含专款支出17,651万元)增支26,158万元,增长36.68%,基金支出1,156万元,上解支出2,100万元。收支相抵后,财政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二、2010年财政工作计划

2010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统领财政工作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省委书记**同志在**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州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不断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坚持以人为本、富民强县、富民为先,继续突出新农村建设、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农特产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五个重点,大力培育茶叶、油茶、核桃、畜牧业、矿业五大产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和谐三大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格财政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加快构建和谐新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010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3,200万元,比2009年年初预算数增加1,300万元,增长10.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56,905万元,比2009年年初预算数增长15.25%。

财政收支预计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00万元,预计各项上级补助收入43,559万元(不含专项补助收入),上年结余资金146万元,收入总计56,905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4,605万元,上解支出2,300万元,支出总计56,905万元。收支相低,预计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一)做大财政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全面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健全鼓励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
扩大财政收入规模。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力争达到或超过1.32亿元(按10%增速计算),人均财政收入与全州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财政分配更加关注民生,财力配置更加向基层和薄弱环节倾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县人均财政支出与全州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财政职能发挥的财力空间进一步扩大,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加强。

(二)加大财政融资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各类财政专项发展资金,着力提高财政预算内建设性资金规模,推动吃饭型财政向发展型财政转变,为推进我县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积极抓住国家实施中西部崛起的战略机遇,主动配合协同有关部门搞好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县的支持份额。建立健全财政投融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财政支持与市
场机制的对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功能,加大财政支持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力度。建立利益分配引导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间接调控作用,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切实加强财银合作,推动我县中小企业担保融资担保工作,发挥财政与金融的耦合作用,共同推动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不断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预算。全面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绩效预算意识,严格预算编制标准周期制度和预算编制程序,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健全支出定额体系,推行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管理和评审论证,进一步公平预算分配。

(四)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逐步将基本建设投资等所有属于政府采购目录规定范围的项目等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定并完善供应商和中介组织的市场准入规则。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健全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发布制度,扩大政府采购信息发布范围。建立政府电子采购
制度,建立政府采购人员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五)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强化财政执法监督。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全面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不断扩大支出的绩效考评范围,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主动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逐步建立部门预算查询系统,稳步推行政府预算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数据,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健全财政资金运行内控制度,构建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监督的财政监督检查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财税普法宣传活动。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执法监督听证制度,提高财政执法监督的公众参与度。认真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格财政执法监督纪律,加大财政违规违纪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财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促进财政依法理财。

(六)大力化解县乡政府债务。按照“清理清查、分类处置、激励约束、健全机制和综合治理”的思路,积极推进化解县乡政府债务工作,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县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偿债基金,用于
补助和奖励消化债务工作较好的乡镇和部门,逐步消化历史债务。建立县乡政府债务统计、预警和监管机制,严格控制新债。2010年,力争建立起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良性运行的政府债务控制管理机制,切实减轻县乡政府债务负担。

(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适应财政改革发展的需要,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机关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能力;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审批手续,严格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超时默认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精简和控制会议、文件、检查、表彰活动,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岗位工作制度,提高财政系统行政效能;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推行“四项制度”,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作风,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坚持理财为民,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财政机关形象。

2010年的财政工作,我们一定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统一领导下,逐步构建和完
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推进和谐**、平安**的构建。


相关内容

  • 2010年党建工作计划范文
  • 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年度各项财政工作圆满完成,根据市直机关党工委和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2010年度党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

  • 75.沧源2010年扶贫办视察抗旱救灾工作汇报范文-范文网
  • 2010年3月17日,省委省政府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督办组在沧源县领导和扶贫办干部的陪同下,省 扶贫办副主任余潮.老区开发建设处副处长张平.省发改委滇东调水办副主任陈志成一行顶着烈日.冒着黄土浓烟,实地查看了沧源县芒回村.在僻壤乡村一座亮丽 的群众文化活动室,宽敞的水泥球场,入户安全的自来水,村里 ...

  • 2010年两会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2010年两会学习心得:教育公平首列国策 "促进教育公平"首列国策 酝酿了一年半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月28日起面向全社会发布征求意见稿.该稿明确提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2008年时的3.48%提升至4%.有 ...

  • 2010年市审计局工作计划范文
  • 2010将迎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是审计署"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市.县.乡三级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开局之年,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全市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审计工作,牢牢把握&qu ...

  • 财务预算报告内容范文
  • 财务预算报告内容范文 一.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2010 年,在ceo.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物流部等的领导下,在工商行政部门.税局等的监督支持下,皇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会计制度.财务规 章制度.生产部门规章制度,采购部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努力增收节支,强化预算管理,但 ...

  • 工程审计整改报告范文
  • 篇一:2015单位审计整改报告范文 2015单位审计整改报告范文 篇一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报告2013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关于2012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 2010年行政工作计划范文
  •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进我市依法行政进程,根据《xx市人民政府2010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1、加快政府职能依法转变步伐。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此项工作由市编办、市 ...

  • 2010年会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根据中心作重点和整体安排及思路,在领导指导下、以及各财务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各项财务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有序、较好地履行了会计职能,为保证中心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简单的做了一个个人总结。 一年来,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由于财会工作繁事 ...

  • 2010年财务工作计划范文3篇
  • 2010年财务工作计划范文(1): 2010年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拟订2010年公司财务工作计划:   一、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每年财务人员都要参加财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