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无公害紫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云南省无公害紫山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选种、整地 、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以及收获等方面内容,旨在为全省发展和推广无公害紫山药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紫山药;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81-02

紫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参薯种中的一个紫色类型,属藤本攀缘作物,亦称紫人参、薯蓣、大薯、脚板薯、长芋、参薯、紫莳药、紫淮山、佛掌薯。紫山药原产于热带地区的非洲、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浙江、广东、福建、海南、江苏、湖南、江西、台湾等[1-5]南方沿海诸省的温暖地带。紫山药的圆柱状块根肥大,其中含有14.4%碳水化合物、1.5%蛋白质、胆碱以及多种维生素、花青素、多酚、植物固醇、薯蓣皂甙等,具有滋肺益肾、健脾止泻的功效,适于食用、药用和加工利用,既是餐桌佳肴,又是保健药材,是不可多得的高级食补品。长期食用紫山药有助于降低血压、血糖、抗衰益寿,增强人体抵抗,有益于脾、肺、肾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6-10]。发展无公害紫山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10]。目前,云南省多数地区均有种植,集中分布在红河州境内及勐海等地。现总结无公害紫山药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1 地块选择

发展无公害紫山药,首先应从产地环境着手,选择空气清新无污染,灌溉水质清洁无污染,距离交通主干道100 m 以上且周围5 km 范围内没有对产地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的区域[6]。产地土壤、灌溉水经检测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的要求。

2 精选种薯

紫山药块茎呈长纺锤至圆柱形,表皮呈紫褐色,肉质紫色或紫红色,质脆而又有黏性;地上部分为藤本蔓生性,叶片为心形,带紫红色,叶耳紫红色较为明显,种薯以切块繁殖[3]。云南省每年10月至12月中下旬,采挖紫山药上市,收货时选择光滑、无病斑、无霉点、无腐烂的块茎留作薯种,并进行消毒,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摊开保存或选墒情好的土地覆土15 cm[1-5],待翌年开春时取出栽植。

3 整地做畦

紫山药是以地下肉质块茎器官为产品的一种保健蔬菜,须根细,容易损伤。选择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有条件的可选排灌方便的砂土或砂壤田块种植[1]。紫山药入根较深,要求深耕30 cm以上,精细整地,整地时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 t/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50 kg/hm2、尿素225 kg/hm2,并按照垄宽80~120 cm 、垄高30~40 cm 、沟深15~20 cm的标准起垄。

4 适时播种

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初(立夏前后)进行播种,播种前将薯种按5 cm ×5 cm 的标准纵切成薯块,每个薯块100~150 g ,薯块太小易腐烂不出苗,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切块时要保证每个薯块带有顶芽,并将生石灰或草木灰或70%代森锰锌超微可湿性粉剂蘸涂切好的薯块切口处进行消毒,并晒1~2 h ,再放在室内2~3 d ,待切面干燥、伤口愈合后播种[1-3]。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800倍液用喷雾器喷施消毒,即喷即种。

4.1 挖塘栽植法

播种前,先在垄墒上按照50~60 cm的距离打好20 cm深、20~25 cm宽的塘。塘中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 t/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50 kg/hm2、尿素225 kg/hm2,稍挖翻,与土混匀,盖上一层5 cm 厚的细土,再栽植薯种,最后用土覆盖薯种12~15 cm ,栽种完毕。

待薯苗出齐后,施尿素300 kg/hm2,在2株苗之间开15 cm 的塘施入[2-4],每塘12~15 g ,主要作为提苗肥。

4.2 挖沟栽植法

整好地后,采用宽窄行的方式挖沟栽植,宽行、窄行、株距分别为80、50、50~60 cm ,栽植3.0万~4.5万株/hm2。挖沟栽植时,先把沟内15~25 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25~30 cm,在沟中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 t/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50 kg/hm2、尿素225 kg/hm2并拌匀后,稍挖翻,与下层土混匀,盖上从沟中挖出的熟土5 cm,再栽植薯种[1-6],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回填沟内覆盖薯种12~15 cm,浇水1遍,栽种完毕。 5 田间管理

5.1 搭架引蔓

紫山药是长蔓无限生长型植物,一般蔓长2~3 m ,若任其自然生长,则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的提高。当苗长至20~30 cm 时,选用2~3 m 的竹竿或木棍,插1 500根/hm2左右,尖端插入土中40~50 cm ,确保稳固,插竿(棍)株行距为2.0~3.5 m ,插成直立架或“人”字架,并及时绑蔓上架。生长期间应经常将藤蔓摆布均匀,降低架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危害。

5.2 施肥

5.3 排水与灌溉 紫山药耐旱怕涝,应注意开沟排水。前期要打好基础,中后期要理通沟系[1-5],保持田内无积水。遇干旱少雨,应保证1年有3次以上透水。

6 病虫害防治

在紫山药病虫害防治中,严禁选用甲胺磷、甲基异硫磷、1605、水胺硫磷、苯线磷(力满库)、三氯杀螨醇、杀虫脒、涕灭威(铁灭克)、克线丹[1]、甲基1605、丙线磷(益收宝)、六六六、五氯硝基苯、克百威(呋喃丹)[2-3]、砷类杀菌剂、滴滴涕等高毒、剧毒、高残留或有“三致”作用的农药。病虫害防治方法具体如下。

6.1 虫害

危害紫山药的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和蝼蛄等。对于地下害虫,应以预防为主,可用辛硫磷、敌百虫等拌毒土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或出苗后拌毒饵撒施或灌根防治。地上害虫可用敌杀死、百树得等菊酯类农药进行叶面喷雾。

6.2 病害

可采取轮作倒茬与药物预防相结合以及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使用药物防治时要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业部公告第199号》等相关规定要求。①白锈病。多雨季节易发生。发病初期有淡黄色斑点出现在受害茎叶上,之后斑点向外凸出成乳白色疙瘩,最后病斑表皮破裂[1-5],有白色粉末散放出。危害严重时,茎叶枯萎。防治方法:一是忌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二是注意排水。三是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多菌灵800倍液、50%微乳剂丙环唑2 000倍液。②褐斑病。雨季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叶片。有黄色或黄白色病斑出现在发病初期的叶片上,穿孔,后期叶片变为淡褐色,严重时枯死。发病初期每隔7 d喷50%退菌特600倍液1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连续喷洒2~3次。③炭疽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叶片及藤茎常受害,发病后茎枯叶落。发病初期,有黑色斑点出现在叶片上,后期叶片变黑,病斑呈水浸状[1-5],严重时植株减产。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消除病残体,排除积水。二是实行轮作。三是发病初期,隔7 d 喷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1次,连喷2~3次。④根结线虫病。初秋高温季节多发生。有椭圆形病斑出现在地上部茎蔓上,有不规则褐色病斑出现在地下块根上。防治方法:一是选用健康种薯并进行温汤浸种或波尔多液进行种薯消毒。二是整地时施用3%克百敌1 0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11]。

7 适时收获

紫山药采收期较长,一般为10月底至12月中下旬。当薯叶、薯藤开始黄枯,表示薯块

累计营养物质基本完成,此时可大量开挖。收获时先将田中架材拔除,藤蔓割除,留茬作为记号,采挖时沿紫山药穴四周开始挖,尽量避免薯块受损。同时,紫山药藤蔓上能生出许多拇指大小的气生种球。它是紫山药极好的种球,可同期采集留种。挖出的紫山药去掉根毛和泥土,在田间稍做晾晒,即可销售或贮运。采收后的紫山药块茎具休眠性,降低贮藏温度可有效延长休眠期[1-5],但块状的紫山药块茎对低温也很敏感,一般适宜贮存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15~18 ℃、70%~80%。

摘要 介绍了云南省无公害紫山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选种、整地 、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以及收获等方面内容,旨在为全省发展和推广无公害紫山药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紫山药;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81-02

紫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参薯种中的一个紫色类型,属藤本攀缘作物,亦称紫人参、薯蓣、大薯、脚板薯、长芋、参薯、紫莳药、紫淮山、佛掌薯。紫山药原产于热带地区的非洲、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浙江、广东、福建、海南、江苏、湖南、江西、台湾等[1-5]南方沿海诸省的温暖地带。紫山药的圆柱状块根肥大,其中含有14.4%碳水化合物、1.5%蛋白质、胆碱以及多种维生素、花青素、多酚、植物固醇、薯蓣皂甙等,具有滋肺益肾、健脾止泻的功效,适于食用、药用和加工利用,既是餐桌佳肴,又是保健药材,是不可多得的高级食补品。长期食用紫山药有助于降低血压、血糖、抗衰益寿,增强人体抵抗,有益于脾、肺、肾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6-10]。发展无公害紫山药,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10]。目前,云南省多数地区均有种植,集中分布在红河州境内及勐海等地。现总结无公害紫山药种植技术,以供参考。

1 地块选择

发展无公害紫山药,首先应从产地环境着手,选择空气清新无污染,灌溉水质清洁无污染,距离交通主干道100 m 以上且周围5 km 范围内没有对产地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的区域[6]。产地土壤、灌溉水经检测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的要求。

2 精选种薯

紫山药块茎呈长纺锤至圆柱形,表皮呈紫褐色,肉质紫色或紫红色,质脆而又有黏性;地上部分为藤本蔓生性,叶片为心形,带紫红色,叶耳紫红色较为明显,种薯以切块繁殖[3]。云南省每年10月至12月中下旬,采挖紫山药上市,收货时选择光滑、无病斑、无霉点、无腐烂的块茎留作薯种,并进行消毒,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摊开保存或选墒情好的土地覆土15 cm[1-5],待翌年开春时取出栽植。

3 整地做畦

紫山药是以地下肉质块茎器官为产品的一种保健蔬菜,须根细,容易损伤。选择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有条件的可选排灌方便的砂土或砂壤田块种植[1]。紫山药入根较深,要求深耕30 cm以上,精细整地,整地时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 t/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50 kg/hm2、尿素225 kg/hm2,并按照垄宽80~120 cm 、垄高30~40 cm 、沟深15~20 cm的标准起垄。

4 适时播种

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初(立夏前后)进行播种,播种前将薯种按5 cm ×5 cm 的标准纵切成薯块,每个薯块100~150 g ,薯块太小易腐烂不出苗,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切块时要保证每个薯块带有顶芽,并将生石灰或草木灰或70%代森锰锌超微可湿性粉剂蘸涂切好的薯块切口处进行消毒,并晒1~2 h ,再放在室内2~3 d ,待切面干燥、伤口愈合后播种[1-3]。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等800倍液用喷雾器喷施消毒,即喷即种。

4.1 挖塘栽植法

播种前,先在垄墒上按照50~60 cm的距离打好20 cm深、20~25 cm宽的塘。塘中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 t/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50 kg/hm2、尿素225 kg/hm2,稍挖翻,与土混匀,盖上一层5 cm 厚的细土,再栽植薯种,最后用土覆盖薯种12~15 cm ,栽种完毕。

待薯苗出齐后,施尿素300 kg/hm2,在2株苗之间开15 cm 的塘施入[2-4],每塘12~15 g ,主要作为提苗肥。

4.2 挖沟栽植法

整好地后,采用宽窄行的方式挖沟栽植,宽行、窄行、株距分别为80、50、50~60 cm ,栽植3.0万~4.5万株/hm2。挖沟栽植时,先把沟内15~25 cm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25~30 cm,在沟中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 t/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50 kg/hm2、尿素225 kg/hm2并拌匀后,稍挖翻,与下层土混匀,盖上从沟中挖出的熟土5 cm,再栽植薯种[1-6],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回填沟内覆盖薯种12~15 cm,浇水1遍,栽种完毕。 5 田间管理

5.1 搭架引蔓

紫山药是长蔓无限生长型植物,一般蔓长2~3 m ,若任其自然生长,则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的提高。当苗长至20~30 cm 时,选用2~3 m 的竹竿或木棍,插1 500根/hm2左右,尖端插入土中40~50 cm ,确保稳固,插竿(棍)株行距为2.0~3.5 m ,插成直立架或“人”字架,并及时绑蔓上架。生长期间应经常将藤蔓摆布均匀,降低架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危害。

5.2 施肥

5.3 排水与灌溉 紫山药耐旱怕涝,应注意开沟排水。前期要打好基础,中后期要理通沟系[1-5],保持田内无积水。遇干旱少雨,应保证1年有3次以上透水。

6 病虫害防治

在紫山药病虫害防治中,严禁选用甲胺磷、甲基异硫磷、1605、水胺硫磷、苯线磷(力满库)、三氯杀螨醇、杀虫脒、涕灭威(铁灭克)、克线丹[1]、甲基1605、丙线磷(益收宝)、六六六、五氯硝基苯、克百威(呋喃丹)[2-3]、砷类杀菌剂、滴滴涕等高毒、剧毒、高残留或有“三致”作用的农药。病虫害防治方法具体如下。

6.1 虫害

危害紫山药的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和蝼蛄等。对于地下害虫,应以预防为主,可用辛硫磷、敌百虫等拌毒土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或出苗后拌毒饵撒施或灌根防治。地上害虫可用敌杀死、百树得等菊酯类农药进行叶面喷雾。

6.2 病害

可采取轮作倒茬与药物预防相结合以及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使用药物防治时要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业部公告第199号》等相关规定要求。①白锈病。多雨季节易发生。发病初期有淡黄色斑点出现在受害茎叶上,之后斑点向外凸出成乳白色疙瘩,最后病斑表皮破裂[1-5],有白色粉末散放出。危害严重时,茎叶枯萎。防治方法:一是忌与十字花科蔬菜轮作。二是注意排水。三是发病初期,喷洒1∶1∶100波尔多液、多菌灵800倍液、50%微乳剂丙环唑2 000倍液。②褐斑病。雨季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叶片。有黄色或黄白色病斑出现在发病初期的叶片上,穿孔,后期叶片变为淡褐色,严重时枯死。发病初期每隔7 d喷50%退菌特600倍液1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连续喷洒2~3次。③炭疽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叶片及藤茎常受害,发病后茎枯叶落。发病初期,有黑色斑点出现在叶片上,后期叶片变黑,病斑呈水浸状[1-5],严重时植株减产。防治方法:一是及时消除病残体,排除积水。二是实行轮作。三是发病初期,隔7 d 喷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1次,连喷2~3次。④根结线虫病。初秋高温季节多发生。有椭圆形病斑出现在地上部茎蔓上,有不规则褐色病斑出现在地下块根上。防治方法:一是选用健康种薯并进行温汤浸种或波尔多液进行种薯消毒。二是整地时施用3%克百敌1 0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11]。

7 适时收获

紫山药采收期较长,一般为10月底至12月中下旬。当薯叶、薯藤开始黄枯,表示薯块

累计营养物质基本完成,此时可大量开挖。收获时先将田中架材拔除,藤蔓割除,留茬作为记号,采挖时沿紫山药穴四周开始挖,尽量避免薯块受损。同时,紫山药藤蔓上能生出许多拇指大小的气生种球。它是紫山药极好的种球,可同期采集留种。挖出的紫山药去掉根毛和泥土,在田间稍做晾晒,即可销售或贮运。采收后的紫山药块茎具休眠性,降低贮藏温度可有效延长休眠期[1-5],但块状的紫山药块茎对低温也很敏感,一般适宜贮存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15~18 ℃、70%~80%。


相关内容

  • 黄石市后山佛手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 后山佛手山药是产自阳新县枫林镇后山山区的肉质根个头大.单产相当高的农家品种,其地下肉质根单根重一般为2.5-3公斤,大的达4公斤,是普通佛手山药的3倍,其一般亩产量为6000公斤,高产的达7000公斤,是普通佛手山药的2倍,且每亩用种量仅为普通佛手山药的50%:其栽培效益大大高于普通佛手山药. 1 ...

  • 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 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2009年10月17日 17:15 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物华天宝的中原大地.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河南成为悠久中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等蜚声中外的历史名医在河南长期生活行医.同时,河南也是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种类和储量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中药 ...

  • 蔬菜栽培考试题062602
  • 蔬菜栽培考试复习题 (一) 一.解释名词术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化瓜:雌花开放后子房不膨大,或发育中的瓜条生长停止,萎蔫变黄脱落.2.花打顶:顶部节间短缩且着生很多雌雄花. 3.单性结实:雌花不经授粉正常坐果,产生无籽果实或空瘪种子果实的现象.4.大白菜翻根:大白菜结球前期在浅土层发生大量 ...

  • 福建地道中药材有哪些
  • 福建地道中药材: 野生药材多分布于各大山区,蕴藏量较大的有三明市(25%).宁德地区(17%).建阳地区(13%).漳州市(11%)和龙岩地区(12%).栽培药材多集中于东南丘陵地区,产量较大的有泉州市(24%).漳州市(30%)和建阳地区(9%). 大宗药材有泽泻.莲子.乌梅.厚朴.太子参.穿心莲 ...

  • 某地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实施项目可行性方案
  • 盘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 中药材利用是我国古代医药工作者白勺\智慧白勺\结晶,对人类白勺\生存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白勺\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白勺\迅速发展,人们对自己白勺\生存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白勺\要求. 因此,对药用植物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仅依靠天然药用植 ...

  • 鸡冠花种植技术
  • 鸡冠花种植技术 [导读] 生长习性:喜温暖干燥气候,怕干旱,喜阳光,不耐涝,但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庭院都能种植,是当前发展庭院经济的一种新途径,有识之士不妨一试. 繁殖栽培:种子繁殖法,清明时选好地块,施足基肥,耕细耙匀,整平作畦,将种子均匀地撒于畦面,. 生长习性:喜温暖干燥气候,怕干旱,喜阳 ...

  • 铁棍山药和淮山药有什么不同的药用价值?
  • 产地: 铁棍山药:铁棍山药已被焦作申请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原产地为焦作! 淮山药:我国主产于河南省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 铁棍山药药用价值: 据中科院化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铁棍山药富含16%淀粉,粘液质糖蛋白.胆碱.维生素C.甘露聚糖:还含有谷氨酸 ...

  • 技术员半年工作总结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在县农业局的努力下,洱源县20xx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我有幸被聘为入户科技指导员,从事水稻产业生产技术指导。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 ...

  • 村主任表态发言
  •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现任××街道西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我村位于长清城南4公里处,现有村民240户、856人,其中党员25人,耕地面积1300亩。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村依托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