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之死

本拉登之死与恐怖主义

2011年5月1日,奥巴马终于宣布:本拉登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在“9·11”事件即将十周年之时,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美国人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场复仇。同日,无数美国人在白宫门前庆祝胜利,数亿西方国家的人民在欢庆反对恐怖主义的阶段性胜利。世界各国对于本拉登之死的反应不一,各国使领馆提高警戒级别。

欧洲纷纷加强安保,国际刑警组织警告或有报复,并呼吁民众要提高警觉。英国首相卡梅伦2日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称这将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宽慰”,但同时,伦敦当局已下令海内外军营提高警戒,英国全国各地也都增强警力,以防恐怖攻击。法国政府对本拉登之死做出反应,称其为"民主国家反恐的巨大胜利,法国总统萨科齐还对美国“不屈不挠”终于击毙拉登的行为表示祝贺。意大利外长发表声明说,美国击毙拉登是“美好战胜邪恶,正义战胜残忍”的事件,达芬奇国际机场及米兰的主教座堂,巡逻警察明显增加。丹麦情报局也警告可能会有后续的恐怖攻击。德国外交部长基多•韦斯特维勒称,“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的死讯“对世界上每一个自由思考和热爱和平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还表示,打击恐怖激进分子的行动不会就此结束,认为务必要提高警觉。克林姆林宫2日发表声明,称俄罗斯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亚洲各国不敢掉以轻心 ,巴基斯坦处境“尴尬”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2日表示,拉登被美军击毙是“自食其果”。为了防止因拉登之死而引发“基地”等恐怖组织实施报复,巴基斯坦各主要城市也大幅提升了警戒级别。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在3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上撰文,首次承认巴基斯坦并未参与美军击毙本・拉登的行动。扎尔达里称,巴基斯坦当局并不了解本・拉登的行踪。。与其它任何国家一样,巴基斯坦有充分理由鄙视‘基地’组织。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己任,巴基斯坦同样如此。泰国警方也将对经过泰国的不同团体进行严密监视,但不会特别提高安保措施。印度尼西亚也宣布加强安全保卫措施,以防境内的东南亚恐怖组织伺机蠢蠢欲动。日本防卫省加强了全国自卫队驻地和基地的警戒态势,政府也呼吁在外使领馆及海外日本人提高警惕。韩国政府鉴于拉登被击毙有可能发生报复性恐怖袭击,于5月2日对155个海外公馆下达了加强警戒的指示。和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称拉登之死为“重大胜利”等措辞相比,中国的表态显得“没那么热烈”,也引发一些媒体猜测。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合时宜”的长时间沉默表明了在拉登之死问题上的“纠结”。中国网民对拉登之死的态度“两极分化”,不少网友表示“遗憾称,失去了唯一一个以个人之力挑战美国的英雄”。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基地”组织曾在中国新疆制造恐怖袭击,“感谢美国人帮了我们”,“拉登是敌人,而不是朋友”。中东、非洲国家谨慎表态 “担忧”多于“喜悦”。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说,拉登被打死,“增加了世界范围内滋生暴力的因素,使地区和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穆兄会还呼吁拉登被打死之后,美军应立即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认为,拉登之死有助于世界和平。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领导人、前联合政府总理哈尼亚则对拉登被打死事件表示谴责,他强调说“拉登是一位阿拉伯和穆斯林圣战者”。

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是本.拉登基地组织的首要目标人物。他说表示,基地组织领导人之死使正义得到了伸张,是美国极其同盟国在“反恐战争”中的一次胜利。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明.梅曼帕拉斯特2日表示,伴随本.拉登之死,外国不需要再向这一地区继续派兵打击恐怖主义。沙特阿拉伯——本.拉登出生地的当局表示,希望拉登之死有助于反恐行动。在也门——本.拉登的故乡,一位官员表示希望他的死亡将“铲除世界的恐怖主义”。巴林、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官员没有对此事发表意见。

毫无疑问,拉登的死代表着国际恐怖主义一个时代的结束。依靠自己的财力和现代商业管理经验,他将原本分散无组织的恐怖分子,组成有纪律、有野心的“基地”组织。拉登和他的基地组织策划实施的“911恐怖袭击”,使得和恐怖主义的斗争成为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的一致目标。国际社会在打击国际恐怖分子方面的情报、金融、政治合作和军事打击,也贯穿了整个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回溯历史告诉我们,一旦人类世俗社会的发展道路受到干扰和挫折,宗教势力对社会发展道路的影响就会强化甚至极端化。现在,拉登的死可能催生新的政治局面,世界摆脱恐怖主义噩梦绝无仅有的机会出现了。给巴勒斯坦、阿富汗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通过现代的世俗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尽可能多的人远离恐怖主义的魔爪,这才是让我们的世界安全起来的根本方法。

持续了近十年的生死追捕,如今本拉登的死讯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击毙本拉登是美国反恐战争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本拉登在威胁,羞辱美国以后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逍遥法外,美国国家威信蒙受非常大的考验,现在报仇成功,对于美国恢复自信心,继续在全世界宣扬自己的领导地位,都很有帮助,对奥巴马本人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因为在他上任总统以后,阿富汗战争已经从小布什的战争变成了他的战争,美国从七月份开始减少对阿富汗的驻军,击毙本拉登对于美国公众来说,是在阿富汗收缩撤军的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时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的不可回复让人时刻记着它的珍贵性,它无限向前的延长性又让人对历史的认识变得更成熟理性。本.拉登的死早已经无法让世人想象到9.11的残酷,更不能激发世人对美国“正义感”的支持和悲情角色地位的认同,时间让人想到更多的是:死亡只是一个结果,过程和方式也许只与你所处的地位相关。恐怖无反正,恐怖无远近。当世界各国人民在和平与发展等问题都有一致的愿望,一旦这些愿望面临巨大挑战时,各国人民就会克服各自在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团结起来,维护共同的利益,这时候的爱国主义就能通过国际合作形式来实现。作为当代的知识青年,一定要在反恐问题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摒弃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不能孤立的,封闭的讲爱国主义,各国应相互交流,共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通过国际合作的途径来最大程度维护国家利益。

本拉登之死与恐怖主义

2011年5月1日,奥巴马终于宣布:本拉登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在“9·11”事件即将十周年之时,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美国人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场复仇。同日,无数美国人在白宫门前庆祝胜利,数亿西方国家的人民在欢庆反对恐怖主义的阶段性胜利。世界各国对于本拉登之死的反应不一,各国使领馆提高警戒级别。

欧洲纷纷加强安保,国际刑警组织警告或有报复,并呼吁民众要提高警觉。英国首相卡梅伦2日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称这将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宽慰”,但同时,伦敦当局已下令海内外军营提高警戒,英国全国各地也都增强警力,以防恐怖攻击。法国政府对本拉登之死做出反应,称其为"民主国家反恐的巨大胜利,法国总统萨科齐还对美国“不屈不挠”终于击毙拉登的行为表示祝贺。意大利外长发表声明说,美国击毙拉登是“美好战胜邪恶,正义战胜残忍”的事件,达芬奇国际机场及米兰的主教座堂,巡逻警察明显增加。丹麦情报局也警告可能会有后续的恐怖攻击。德国外交部长基多•韦斯特维勒称,“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的死讯“对世界上每一个自由思考和热爱和平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还表示,打击恐怖激进分子的行动不会就此结束,认为务必要提高警觉。克林姆林宫2日发表声明,称俄罗斯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亚洲各国不敢掉以轻心 ,巴基斯坦处境“尴尬”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2日表示,拉登被美军击毙是“自食其果”。为了防止因拉登之死而引发“基地”等恐怖组织实施报复,巴基斯坦各主要城市也大幅提升了警戒级别。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在3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上撰文,首次承认巴基斯坦并未参与美军击毙本・拉登的行动。扎尔达里称,巴基斯坦当局并不了解本・拉登的行踪。。与其它任何国家一样,巴基斯坦有充分理由鄙视‘基地’组织。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己任,巴基斯坦同样如此。泰国警方也将对经过泰国的不同团体进行严密监视,但不会特别提高安保措施。印度尼西亚也宣布加强安全保卫措施,以防境内的东南亚恐怖组织伺机蠢蠢欲动。日本防卫省加强了全国自卫队驻地和基地的警戒态势,政府也呼吁在外使领馆及海外日本人提高警惕。韩国政府鉴于拉登被击毙有可能发生报复性恐怖袭击,于5月2日对155个海外公馆下达了加强警戒的指示。和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称拉登之死为“重大胜利”等措辞相比,中国的表态显得“没那么热烈”,也引发一些媒体猜测。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合时宜”的长时间沉默表明了在拉登之死问题上的“纠结”。中国网民对拉登之死的态度“两极分化”,不少网友表示“遗憾称,失去了唯一一个以个人之力挑战美国的英雄”。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基地”组织曾在中国新疆制造恐怖袭击,“感谢美国人帮了我们”,“拉登是敌人,而不是朋友”。中东、非洲国家谨慎表态 “担忧”多于“喜悦”。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说,拉登被打死,“增加了世界范围内滋生暴力的因素,使地区和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穆兄会还呼吁拉登被打死之后,美军应立即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认为,拉登之死有助于世界和平。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领导人、前联合政府总理哈尼亚则对拉登被打死事件表示谴责,他强调说“拉登是一位阿拉伯和穆斯林圣战者”。

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是本.拉登基地组织的首要目标人物。他说表示,基地组织领导人之死使正义得到了伸张,是美国极其同盟国在“反恐战争”中的一次胜利。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明.梅曼帕拉斯特2日表示,伴随本.拉登之死,外国不需要再向这一地区继续派兵打击恐怖主义。沙特阿拉伯——本.拉登出生地的当局表示,希望拉登之死有助于反恐行动。在也门——本.拉登的故乡,一位官员表示希望他的死亡将“铲除世界的恐怖主义”。巴林、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官员没有对此事发表意见。

毫无疑问,拉登的死代表着国际恐怖主义一个时代的结束。依靠自己的财力和现代商业管理经验,他将原本分散无组织的恐怖分子,组成有纪律、有野心的“基地”组织。拉登和他的基地组织策划实施的“911恐怖袭击”,使得和恐怖主义的斗争成为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的一致目标。国际社会在打击国际恐怖分子方面的情报、金融、政治合作和军事打击,也贯穿了整个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回溯历史告诉我们,一旦人类世俗社会的发展道路受到干扰和挫折,宗教势力对社会发展道路的影响就会强化甚至极端化。现在,拉登的死可能催生新的政治局面,世界摆脱恐怖主义噩梦绝无仅有的机会出现了。给巴勒斯坦、阿富汗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通过现代的世俗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使尽可能多的人远离恐怖主义的魔爪,这才是让我们的世界安全起来的根本方法。

持续了近十年的生死追捕,如今本拉登的死讯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击毙本拉登是美国反恐战争的一个阶段性胜利。本拉登在威胁,羞辱美国以后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逍遥法外,美国国家威信蒙受非常大的考验,现在报仇成功,对于美国恢复自信心,继续在全世界宣扬自己的领导地位,都很有帮助,对奥巴马本人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因为在他上任总统以后,阿富汗战争已经从小布什的战争变成了他的战争,美国从七月份开始减少对阿富汗的驻军,击毙本拉登对于美国公众来说,是在阿富汗收缩撤军的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时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的不可回复让人时刻记着它的珍贵性,它无限向前的延长性又让人对历史的认识变得更成熟理性。本.拉登的死早已经无法让世人想象到9.11的残酷,更不能激发世人对美国“正义感”的支持和悲情角色地位的认同,时间让人想到更多的是:死亡只是一个结果,过程和方式也许只与你所处的地位相关。恐怖无反正,恐怖无远近。当世界各国人民在和平与发展等问题都有一致的愿望,一旦这些愿望面临巨大挑战时,各国人民就会克服各自在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团结起来,维护共同的利益,这时候的爱国主义就能通过国际合作形式来实现。作为当代的知识青年,一定要在反恐问题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摒弃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不能孤立的,封闭的讲爱国主义,各国应相互交流,共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通过国际合作的途径来最大程度维护国家利益。


相关内容

  • 沉痛悼念英明神勇的英雄本.拉登
  • [中华论坛] 沉痛悼念英明神勇的英雄本.拉登 发表于:2011-05-05 14:22:10 作者:走不出万里长城 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博客 级别:州判 360docimg_7_ 积分:1952 最后一张牌属于我! 小小的玩具 大大的梦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沉痛悼念英明 ...

  • 拉登之死对世界的影响
  • 拉登之死对世界的影响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被美国军方击毙!这一消息一传出,新闻便铺天盖地地散播全球.对于拉登之死,这无疑是标志着反恐斗争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同时,人们也开始担忧,拉登之死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话题! 的 ...

  • 杀死本.拉登的18分钟
  • "不要开灯."本·拉登在临死前这样要求.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年前,这名让全世界都感到惊恐的恐怖分子是如何走到生命尽头的了. 经由媒体在他死亡一周年时的追索,我们也已经知道2011年5月2日凌晨,在本·拉登最后藏身的宅子里发生的事情. 大宅的电力早已被切断 当时,20岁的女儿玛利 ...

  • 国际新闻报道的"议程冲突"
  •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设置新闻议程以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权力掌握在媒体手中,不同媒体的新闻议程虽有差异,但基本不会产生议程冲突,尤其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更是如此.数字媒体时代,自我赋权把议程交到用户手中,其议程设置与传统媒体存在显著差异,甚至直接导致"冲突议程&quo ...

  • 拉登死后,谁成世界头号通缉犯?
  • 2011-5-20 22:46:00 作者: 拉登死后,墨毒枭成头号通缉犯 北京5月20日电/环球时报报道,恐怖主义大亨本.拉登被美国"海豹"突击队成功击毙后,墨西哥大毒枭古斯曼.洛埃拉因背负的命案数量庞大"荣升"为世界头号通缉犯,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上的人已经 ...

  • 阿富汗战争美国得大于失 伊拉克战争失大于得
  • 2011年09月08日 1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8日电 "911"恐怖袭击事件即将迎来十周年纪念日.这十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绞死了萨达姆,击毙了本-拉登,推翻了塔利班,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其"全球反恐战争"获得胜利?美背负沉重外债,但 ...

  • 潘基文和奥巴马关于拉登之死的演讲
  • Statement following the news of Osama Bin Laden's Death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拉登之死的发言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death of Osama bin Laden, announced ...

  • 奥巴马宣布本拉登被击毙中英文演讲稿
  • Transcript of President Obama's Spee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r Immediate Release May 1, 2011 REMARKS BY T ...

  • 计划工作概述
  • 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 一.结合<考试大纲>(见教材附录)每章考核要求来学习,学习要全面,无遗漏,不能存侥幸心理.统考课程的学习方法 统考课程的学习方法 二.对相关联内容要对照学习,多多比较.如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X理论与Y理论关于人性的假设,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