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常润0

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除汉族外,还有!!个少数民族。据"##$年!月第五次全国人口

都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

纳西族喜欢喝酒、喝茶、抽烟叶,爱吃辣、酸、甜味。一般每日三餐多为干饭,有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二、三个菜及汤。冬春时爱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菜;夏季农忙期间,多数农家皆以米酒拌凉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吃炒面和酥油茶。城镇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麦面,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区菜农供应。丽江的酱菜有独特的风味,豆豉、卤腐都是传统的咸菜,几乎每个家庭主妇都会腌制。丽江白醋酸中有甜,调凉粉加辣椒,酸辣可口,凉透肺腑。

纳西族的风味食品很多,尤以火腿粑粑驰名,另外还有纳西火锅、鸡豆凉粉、鸡炖豆腐、酥油茶等。

普查公报显示,汉族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少数民族共有’*+&,万人,占总人口的的%’(!%),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仅为全国人口的-(&’),但其聚居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左

右,大都分布在边疆和西部地区,并形成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状况。

各少数民族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历史进程、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异,因此,其饮食来源、制作、器具、礼俗、饮食观念和思想等也迥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饮食文化

模式。即使同民族,因居地不同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丽江粑粑”以丽江麦面为主要原料,配上辣椒、火自古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法。

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不仅多姿多彩,而且大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在璀璨绚丽的中国饮食文化中,他们和汉族一样有着自己辉煌灿烂的篇章,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纳西族的饮食习俗

主要聚居云南西北丽纳西族现有".(-万多人,

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云南的中甸、维西、宁蒗、永胜、德钦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及西藏的芒康等县。纳西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先进文化的民族,但无论是它们的生活方式,还是它们的饮食习惯,

腿、苹果、糖、猪油、葱花,用小苏打发酵后做成。其制法是:冬天以热水,夏天以凉水和面,然后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下燃一盆炭火加温,把已经揉好的面团整平,擀得薄薄的,涂一层猪油,上铺火腿肉丁和其他配料,烤熟以后,香脆爽口,油而不腻。因层薄如纸,故又称“千层饼”。锣锅饭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煮饭用的锅及盖是用黄铜打制成,有一个提把,煮时米饭飘香。丽江的铜锅、铜火锅闻名滇西。纳西族的特色食品还有一线琵琶肉,琵琶肉是用整条猪腌制的猪膘,与汉族的腊肉很相似,但腌制的方法有异。把猪宰杀以后,去毛剖腹,剔除内脏和猪骨,剁掉四蹄。然后,在猪肚

东方食疗与保健

!$

茶饮酒粥=>?23@ABC2DAB>2E*@@A3F>

内塞进盐巴和配制好的香料,再以麻线把猪体缝合,缝成琵琶状,平放于高处晾干即可。在冬季腌制,肉味清香,能保存数年不发霉。

纳西族现代常饮的酒,有白酒,黄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曾获中国首届黄酒节二等奖,全国旅窨酒呈琥珀游饮品优质奖。

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葡萄糖#$%及酒精!"度,

多种脂肪酸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有良好的滋补作用。窨酒用大麦、

小麦、高粱等粮食和特殊的丽江酒曲,玉龙山下的泉水酿造,酿好后入窖一定时间才算珍品。

稗子是纳西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稗子一般是煮饭吃。小麦多烤粑粑&饼’。也常将粮食磨成细糁,炒后煮成半稀半干的饭,或者将粮食炒成炒面&糌粑’。炒面是主要的食品,纳西族习惯吃炒面喝茶,经济条件好的喝酥油茶,用餐前必须先喝茶。几种粮食调剂着吃,例如早晚吃稗饭,中午吃其他杂粮。但也具有季节性,这与各种作物成熟期有关,如六月吃小麦,七月吃燕麦,八月吃玉米,十月以后吃稗。

(张远桃)

浅论茶与和谐

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文化源远流长。由于茶文化是讲

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得很清楚,他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所以,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也是茶道和谐之精髓。

和谐的“茶礼”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不论是饭后、休息、休闲、待客,尤其是招待外来客人,茶是不可缺少的。客人上门,为客人敬茶,已经成为我国标准的基本待客礼仪,否则,就会被视为对客人的不敬,是没有礼貌

究友谊、团结的文化,所以,茶文化就处处贯穿着茶与和谐的主题。主要是:

和谐的“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和谐”方式。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云:“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指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术等,其核心是“和”。茶道追求的“和谐”,源于《周易》中的“保全大和”。即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

$!东方食疗与保健*+,-./0123,-/4/5-+06728-01/5290+-

/常润0

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除汉族外,还有!!个少数民族。据"##$年!月第五次全国人口

都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

纳西族喜欢喝酒、喝茶、抽烟叶,爱吃辣、酸、甜味。一般每日三餐多为干饭,有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二、三个菜及汤。冬春时爱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菜;夏季农忙期间,多数农家皆以米酒拌凉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吃炒面和酥油茶。城镇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麦面,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区菜农供应。丽江的酱菜有独特的风味,豆豉、卤腐都是传统的咸菜,几乎每个家庭主妇都会腌制。丽江白醋酸中有甜,调凉粉加辣椒,酸辣可口,凉透肺腑。

纳西族的风味食品很多,尤以火腿粑粑驰名,另外还有纳西火锅、鸡豆凉粉、鸡炖豆腐、酥油茶等。

普查公报显示,汉族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少数民族共有’*+&,万人,占总人口的的%’(!%),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仅为全国人口的-(&’),但其聚居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左

右,大都分布在边疆和西部地区,并形成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状况。

各少数民族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历史进程、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异,因此,其饮食来源、制作、器具、礼俗、饮食观念和思想等也迥然不同,形成了各自的饮食文化

模式。即使同民族,因居地不同也存在明显的差别。“丽江粑粑”以丽江麦面为主要原料,配上辣椒、火自古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法。

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不仅多姿多彩,而且大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在璀璨绚丽的中国饮食文化中,他们和汉族一样有着自己辉煌灿烂的篇章,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纳西族的饮食习俗

主要聚居云南西北丽纳西族现有".(-万多人,

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云南的中甸、维西、宁蒗、永胜、德钦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及西藏的芒康等县。纳西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先进文化的民族,但无论是它们的生活方式,还是它们的饮食习惯,

腿、苹果、糖、猪油、葱花,用小苏打发酵后做成。其制法是:冬天以热水,夏天以凉水和面,然后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下燃一盆炭火加温,把已经揉好的面团整平,擀得薄薄的,涂一层猪油,上铺火腿肉丁和其他配料,烤熟以后,香脆爽口,油而不腻。因层薄如纸,故又称“千层饼”。锣锅饭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煮饭用的锅及盖是用黄铜打制成,有一个提把,煮时米饭飘香。丽江的铜锅、铜火锅闻名滇西。纳西族的特色食品还有一线琵琶肉,琵琶肉是用整条猪腌制的猪膘,与汉族的腊肉很相似,但腌制的方法有异。把猪宰杀以后,去毛剖腹,剔除内脏和猪骨,剁掉四蹄。然后,在猪肚

东方食疗与保健

!$

茶饮酒粥=>?23@ABC2DAB>2E*@@A3F>

内塞进盐巴和配制好的香料,再以麻线把猪体缝合,缝成琵琶状,平放于高处晾干即可。在冬季腌制,肉味清香,能保存数年不发霉。

纳西族现代常饮的酒,有白酒,黄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曾获中国首届黄酒节二等奖,全国旅窨酒呈琥珀游饮品优质奖。

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葡萄糖#$%及酒精!"度,

多种脂肪酸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有良好的滋补作用。窨酒用大麦、

小麦、高粱等粮食和特殊的丽江酒曲,玉龙山下的泉水酿造,酿好后入窖一定时间才算珍品。

稗子是纳西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稗子一般是煮饭吃。小麦多烤粑粑&饼’。也常将粮食磨成细糁,炒后煮成半稀半干的饭,或者将粮食炒成炒面&糌粑’。炒面是主要的食品,纳西族习惯吃炒面喝茶,经济条件好的喝酥油茶,用餐前必须先喝茶。几种粮食调剂着吃,例如早晚吃稗饭,中午吃其他杂粮。但也具有季节性,这与各种作物成熟期有关,如六月吃小麦,七月吃燕麦,八月吃玉米,十月以后吃稗。

(张远桃)

浅论茶与和谐

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文化源远流长。由于茶文化是讲

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得很清楚,他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所以,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也是茶道和谐之精髓。

和谐的“茶礼”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不论是饭后、休息、休闲、待客,尤其是招待外来客人,茶是不可缺少的。客人上门,为客人敬茶,已经成为我国标准的基本待客礼仪,否则,就会被视为对客人的不敬,是没有礼貌

究友谊、团结的文化,所以,茶文化就处处贯穿着茶与和谐的主题。主要是:

和谐的“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和谐”方式。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云:“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指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术等,其核心是“和”。茶道追求的“和谐”,源于《周易》中的“保全大和”。即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

$!东方食疗与保健*+,-./0123,-/4/5-+06728-01/5290+-


相关内容

  •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示范说课稿
  •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 ...

  • 2015年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申论热点: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成果只有让世界分享,才会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我们既置身于文化的交流,又面临着文化的竞争,只有保护自身文化特色.加强文化输出与交流,才能让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异彩,雄踞世界文化的殿堂,与世 ...

  • 申论高分范文:让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中政申论
  • 让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蕴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今天让我们痛心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如: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被他国利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被否定.掠夺等.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异 ...

  • 文化生活第六课测试题
  •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 1.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最初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得到大发展 ③秦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宋朝时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⑤隋唐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 ⑥元朝时中国文化开始走向衰落 A.①③④⑤ B.② ...

  • 2016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教程考试(期末试题)91分答案
  • 1 [单选题](3分) 俄罗斯套娃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显肥胖的俄罗斯( D )的形象. A. 少年 B. 老妇 C. 少女 D. 妇女 2 [单选题](3分) 从骆越文化和发现的文物中可以推测出岩画上的内容就是骆越人祭祀水神.2000多年前,生活在左右江流域的骆越人便发明了造船技术,最早的船是用木 ...

  • 从民居色彩看西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 ・26・ 第33卷第6期 Vol. 33No. 6山西建筑 2007年2月Feb. 2007SHANXI ARCHITECTURE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 0620026202 从民居色彩看西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何一 唐文 摘 要:从文化的角度对西南地区传统民居色彩进行了探讨, 并尝 ...

  •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巩留县第二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年级:高二 科 目: 政治 模块:必修3 主备教师: 王芳兰 授课教师: 课型:新课 备课时间: 2012年8月 上课时间: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文化多样 ...

  •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穿越历史长河,世代相传,绵延不断. ①古代辉煌的历程(时间上的久远绵长).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②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不因时间和世事的变迁而中断,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 ...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 ...